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中國曆史8年前 (2015-12-30)33

你真的了解齊桓公嗎?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齊桓公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門人物,在我們的印象裏,這位春秋五霸之首,是英明神武的,怎麼會跟昏君扯上關係呢,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齊桓公開創的事業和他到底有多大的關係。齊桓公所處的時代,他的祖國齊國在一開始隻是一個諸侯國,而且很落後,我們都知道這裏是薑子牙的封國,周初的封國,分為三類,一類是王室宗親,這類人最多,第二類是前朝王室的後裔,這是西周二王三恪製度的規定,第三類就是功臣了,薑子牙這個人比較特殊。他是老牌諸侯國的後裔,又是西周的開國元勳。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我們不要以為周朝對他很好,給了他一塊好地,齊國在薑子牙時代就是一大塊鹽堿地,根本沒人願意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西周的鎬京附近的都是宗室,前朝的後裔都在中原一帶,而功臣基本上都去邊疆了,另一位功臣南宮適的封地就在楚國附近。很顯然西周分封的時候是讓這些功臣繼續為王室服務的,繼續的開疆拓土。

不過薑子牙接受分封的時候有個權力,就是可以代天子伐不臣。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時代無疑是一項誘人的特權。齊桓公能稱霸,也和這項特權有關。其實這位名叫小白的君主智商真的很小白,如果不是管仲他成就不了霸業的。

關於他成為霸主的我們都很熟悉了,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位君主的另一麵。大家先來想一下,我們印象裏的昏君的愛好有什麼,好色,好酒,好打獵,不納諫,寵信佞臣,殘暴,我們來看看齊桓公有這些毛病沒?

齊桓公不僅好色,他還 *** ,和自己的姐妹搞在了一起,雖說那年代沒有理學,對人的束縛沒那麼大,可這樣的行為無疑於與禽獸為伍,很多人都是接受不了的。他還因為一個女人發動了一場戰爭,他有個妃嬪是蔡國公主,一次兩人去泛舟湖上,這齊桓公是個旱鴨子,蔡姬發現船一晃動,齊桓公就很害怕,她就一直晃,給齊桓公弄得很狼狽。上岸後,惱羞成怒的齊桓公把這位夫人送回了娘家,本來是讓她反省一下,可是蔡國國君太奇葩,竟然把蔡姬嫁給了別人,這下齊桓公不幹了,發兵把蔡國給滅了。這件事,齊桓公是出了氣,可同樣的讓人們看到了他氣量狹小的一麵。

齊桓公好酒而且酒量不咋地,因為先秦時期我國是沒有蒸餾酒的,多數是米酒,度數很低,這玩意想喝的酩酊大醉簡直很難,齊桓公就能做到喝米酒喝出白酒的感覺,搞得第二天都無法上朝。要說這身體也是挺差的了,不過昏君差不多酒量都不好,都容易大醉。

齊桓公好打獵那是出了名的,經常一出去好幾天你都找不到人。當時的政治格局可不是宰相一個人說了算的,就算管仲權勢再大,有很多事也必須齊桓公出麵的,而且春秋時期凡是有戰爭君主必須禦駕親征,有重大的禮儀活動,君主也必須參加,齊桓公老是去打獵就容易怠政,這是很危險的。

你要說齊桓公不納諫的話,這我都不同意,他還是很能聽進去別人的意見的,可是他有個毛病就是聽得進去意見,不采納,也就是你們說你們的,說完了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也就是你提意見他讓你充分發表意見,可到頭來他認為你說的沒用,就是不改,讓人很無語。

寵信佞臣,這不用說了,最後自己就死者上麵的,殘暴好像看不出來,不過這家夥骨子裏絕對有殘暴的成分。我們下麵重點看下要了他命的那三個人。

之一位易牙,這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烹飪大師,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他殺的不是別人,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我剛說了齊桓公有殘暴的潛質,說的就是這個事。齊桓公感歎自己啥都吃過了,其實是那年代可以吃的東西沒多少,而且還沒炒菜,都是煮的和烤的,要不就是臘肉,吃不了幾天就煩了。他想吃人肉,我們想一下,中國曆史上的著名昏君那個吃過人肉的,就是紂王剜了比幹的心,那是刑罰,不是要吃,不說別的,齊桓公能有這想法,他就不是個人,這比那些昏君殘忍多了。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更令人乍舌的是齊桓公在得知自己吃的是易牙的兒子的肉時,竟然覺得易牙很愛他,我滴神啊,這是啥腦回路。你兩能有多真愛,真愛到他連兒子都不要了,而且這二位也不是同性戀,沒有緋聞傳出啊,齊桓公這樣想真的讓人想不通。一千多年後的唐朝,李世民隻是聽見兒子李泰說殺了自己的兒子,自己死了,皇位傳給弟弟這樣的話,就很詫異,嚇個半死,堅決不立這個兒子。不說明君的思維,就是正常人的思維,對這種殺自己兒子,還把他做成一道菜請你吃的人一定是避而遠之,這樣的人搞不好哪天就把你殺了。

第二位是豎刁,這位仁兄為表忠心,自行 *** 成為了太監。我們要知道中國後宮開始清一色的用閹人那是東漢以後的事,先秦時期可沒硬性規定,進攻必須 *** 的。這位老兄已經在宮中工作了,竟然靠自殘取悅君王。史書記載豎刁善於察言觀色,也許豎刁知道齊桓公的特殊愛好,所以就這麼做了。總之他這一步棋做得很對,他很受重用。管仲對齊桓公說,像這樣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對君主也不會是真心的,可齊桓公不聽,堅持認為,豎刁對自己很忠心。

第三位是開方,這位老兄的一生更奇葩,他是衛國太子,竟然放棄太子之位,跑到齊國當個大臣,而且十幾年不回家,他爹媽死了他都不回去奔喪,這簡直是無情。可齊桓公那神奇的腦回路竟然覺得這位仁兄簡直太愛自己了,自己比他爹媽都重要。你要是別的公子還好說,這是太子啊,竟然不當國君,當臣子,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要是你,你相信你的屬下愛你會超過自己的父母,就是有這樣的人,那也是你能給他很多財富,這就是個道德敗類,不能稱之為人。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管仲活著的時候就不待見這幾個人,可惜管仲沒有殺伐決斷的魄力,隻是建議齊桓公遠離這幾個人,齊桓公倒是也聽話,把這幾個人驅散了,可管仲一死,齊桓公就又把他們找回來了。最後自己被這三個佞臣關了起來,活活餓死,死後六十多天,蛆蟲爬出來人們才發現一代霸主死了。

齊桓公身上可以說聚集了所有昏君應有的特質,可為什麼我們還把他作為了明君的典範。這個和我們中學曆史教育臉譜化有關,我們過分地把曆史人物臉譜化了,好人不幹壞事,壞人不做好事,這樣其實過於理想化的教育不利於形成正確的曆史觀,人就是人,他是會有缺點的,我們過分美化一個人,這不又成了宗教式的教育了嗎。

齊桓公之所以沒成為大大的昏君,跟他的性格也有關係,這家夥是一身的毛病,可他不貪戀權位,也就是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他知道自己治理國家不行,所以他充分相信管仲這些人,也正是這樣,齊國成為了春秋之一霸,並且一直保持著大國地位。齊桓公身上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裏,不會像某些人,明知道自己不行,可偏要去掌權,什麼事都管,結果國家就滑坡了。

也是他幸運,他有生之年有管仲這樣的人輔佐他,否則他也成不了霸主。不過因為他的缺點也給國家帶來了災難,管仲去世僅僅兩年,身體一向很好的齊桓公就被活活餓死了,齊國再次陷入內亂之中。其實齊桓公和明朝的萬曆皇帝有點像,不同的是,管著萬曆的張居正死的時候萬曆才20歲,所以明朝被折騰了,齊桓公沒那麼多時間。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先秦史料大部分都被項羽當年的一把火燒了,我們無法知道齊桓公的全貌,不過根據秦漢時期的貴族均好男色這點看,齊桓公和易牙,豎刁,開方的關係絕對不一般。要不是的話,為何管仲沒有殺了他們,齊桓公還愛用愛我這個詞。這個也不是今天人這麼想的啊, 對於先秦時期一直持續到西漢末年,貴族好男色都是很正常的,聞一多先生還大膽推測屈原和楚懷王是一對戀人呢。

其實,齊桓公就是一個愛玩的心性,長不大而已,曆史上他這樣的君王多如牛毛,這是他身邊是哪些人,他又是什麼態度而已。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要全麵地看待每一位曆史人物,客觀的評價,吸取好的,摒棄不好的。最重要的是放到特定的曆史時期去看待問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12/39183.html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為什麼會被叫做昏君?” 的相關文章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講的是什麼故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講的是什麼故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是一句著名的諺語,通常被用來形容一種並非自己親手所為,但最後的悲慘結果卻是自己間接導致的情況。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為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為人謙遜有禮,很有才華,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才子。...

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原因是什麼?萬曆帝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原因是什麼?萬曆帝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張居正,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聲名顯赫的曆史文化名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張居正去世以後,朝中大臣紛紛上書,指責張居正的各種錯誤。於是萬曆皇帝上書對張居正進行嚴查。奪去了萬曆皇帝曾經賜給張居正的各種璽書、四代誥命,甚至還一度準備對張居正進行開棺鞭屍。雖然最終沒有開棺鞭...

磨盤山之戰吳三桂最後的結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盤山之戰吳三桂最後的結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盤山之戰,是南明與清朝發生的最後一次決戰。 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眾所周知,磨盤山之戰,吳三桂死裏逃生,主要是由於南明內部出現叛徒,導致吳三桂在磨盤山死裏逃生。一、南明的“劫數”隨著清軍入關,明朝氣數消失殆盡。明朝共傳16帝,曆時276年。曆經洪武之治、仁...

洪承疇為什麼會選擇投降大清?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洪承疇為什麼會選擇投降大清?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洪承疇與祖大壽都是明朝將領,在對清軍的作戰中可謂盡心盡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清朝時期,乾隆皇帝為了警示後人永遠忠於大清,防止他們在危急時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貳臣傳》。這本書統計了120多個“棄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錄一些主動倒戈,在投降後毫無建樹的官員外,甚至連洪承疇這類費盡心思收複,之...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對江東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對江東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他作為輔佐孫策、孫權兩代的重臣,對於江東的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著“穩定豪強”政策;並且擅長隸書,但其書法作品今無存,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司馬炎被立為王太子後,司馬昭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馬炎被立為王太子後,司馬昭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馬家發生了兩件事,一件就是司馬炎被立為晉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馬炎被立為王太子後,司馬昭突然病死。由於司馬昭死得突然,因此讓人不由得對他的死生疑。其中,羅貫中就在《...

曹爽可以說毫無建樹 曹爽是怎麼和司馬懿對抗的

曹爽可以說毫無建樹 曹爽是怎麼和司馬懿對抗的

看似草包的曹爽竟也可以跟司馬懿抗衡那麼久?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變。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將軍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馬懿乘機發動了政變,控製了首都洛陽,又逼曹爽交出了兵...

華覈: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他是如何勸諫孫皓的?

華覈: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他是如何勸諫孫皓的?

華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實錄》誤記為永光),吳郡武進人,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華覈先後擔任上虞尉、典農都尉,後因文學而遷任秘府郎,後升任中書丞。孫亮即位後開始與太史令韋昭、薛瑩等,編寫《吳書》。孫皓即位後,封徐陵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