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0-31)3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1457年,明朝忠臣於謙在奪門之變後慘遭清洗。盡管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一直很高,但僅僅是從儒家士大夫集團的角度出發看待事情。更有樸素的小清新們一直感歎於謙的不該死。

然而,如果從當時的明朝內部政治結構去看整個事件,你就會非常清晰的明白:於謙必須死!

北京保衛戰被認為是於謙以一己之力指揮的

於謙在曆史上的高光時刻,是他在土木堡戰敗後主持大局。一方麵組織了的北京之戰,給人以力挽狂瀾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麵,不忌憚英宗皇帝的被俘,扶持景泰帝作為新君,繼續抵抗。這又給人留下了大丈夫有種的印象。

但對於明英宗而言,於謙的動作對他個人並不是什麼好事。何況,於謙本身也已經被明朝內部的另外兩股勢力盯上。這三方因素彙集在一起,就決定了他的必死無疑。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瓦剌軍隊的南下 讓明朝內部也經曆了一次震動

在明白於謙為什麼必死之前,首先要看到當時明朝內部政治生態的分布格局。經過了明朝初期的一係列政治動蕩,那些在朱元璋時期被扶起來的宗室藩王集團,已經因為朱棣和他孫子的數次削藩政策,變得弱不禁風。朱元璋原本希望這批人控製明朝全國上下的軍政大權,不給其他利益集團以冒頭的空間。現在卻因為朱棣開始的打壓政策,被完全顛覆。

這就讓明朝的政治生態圈裏留出了很多空檔。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會來進行填補,皇帝自己都必須用新的力量予以補充,否則國家機器將不能正常運轉。於是,在藩王勢力消退後,出現了武將集團、文官集團和太監勢力的三方對峙狀態。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武將與軍隊在當時是地位更低的政治勢力

隻是由於朱元璋時代就開始的防範武將策略,文官集團在這三方中看上去是最政治正確和勢力龐大的。朱棣時代,通過對三楊的扶持,也進一步提高了士大夫文官們的規模和地位。

同樣受限製的還有太監勢力。他們雖然在朱棣執政時期開始複蘇,卻還遠沒有從朱元璋時代的打壓中恢複過來。明英宗身邊的王振,看似權勢很大,但也絕沒有後來魏忠賢那樣的好運和時機。他在土木堡前後的作用,更像是在給明英宗本人背鍋。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王振在土木堡中的作用 更像是文人集團的刻意加工

至於武將團體,因為隨時有被牽涉殺頭大罪的威脅,而一直被壓製。朱元璋時代就對有功的將領開了殺戒。朱棣時代,殘留的開國元勳們又被清洗了一波。到明英宗時期,隻有少數追隨朱棣的老將和他們的後裔在支撐這股勢力。

此外,明英宗雖然給後世人留下一個文弱形象,但其本人並非沒有野心和主見的人。他曾經連續動用幾十萬軍隊,不斷南下鎮壓西南的麓川土司。無論明軍遭遇多大失敗,也要繼續用帝國的資源打下去。沒有他的堅持,土木堡之戰也不可能發生。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明朝前期的皇帝大都受蒙古影響 絕不可能是懦弱之主

但就是這個災難性的土木堡之戰,對武將與太監集團造成了沉重打擊。明軍的全軍覆沒。證明了前者的戰鬥力並不可靠,無法做到禦敵於國門外。後者也被文官趁機打壓為無法輔助皇帝的累贅,還有阻礙視聽和蒙蔽皇帝之嫌。

士大夫文官集團自己呢?先是通過土木堡的失敗,證明了自己先前反戰主張的正確性。然後又通過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證明了自己有捍衛國土安全的能力。有意無意當中,都將自己豎立為國之重器形象。以至於連皇帝的存廢問題,都有他們說得上話的地步。於謙就是這個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明星級大忠臣。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明英宗回到北京後 發現局勢對自己非常不利

但明英宗沒有死在蒙古。瓦剌人也不是 *** ,明白將明英宗放回去的好處,比留在自己手裏爛掉要好很多。這就給後來的事變埋下了伏筆。

明英宗返回北京後,發現局勢已經非常不利於自己。過去還比較老實的文官隊伍,現在已經過於膨脹,幾乎形成了威脅皇權獨大的政治勢力。更讓皇帝覺得可惡的是,這些人在土木堡戰前一味的拆台,而不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自己被俘以後,不想辦法和談營救自己。最後還把自己的弟弟搬出來狐假虎威。於謙更是這些大惡人中的罪魁禍首!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明英宗根本無法接受自己的弟弟也來分享皇權

於是,明英宗很自然的同太監與武將集團聯合起來。有了這三方的合作,文官士大夫們是沒有什麼抵抗力可言的。主持奪門之變的兩個主謀,一個就是代表太監的曹吉祥,另一個就是老派武將石亨。他們都需要為自己和自己的利益集團去爭取一片空間。明英宗的參與,就是更好的大旗與武器。於謙本人則是必須進行斬首的文官集團中樞。

因此,後來發生的奪門之變也就水到渠成。文官集團在毫無抵抗力的情況下,被皇權 軍權的組合幹掉。於謙盡管在後世留下了美名,但基本上得益於嘉靖朝時期的政治轉向和宣傳套路。放在當時,奪門之變就宣告了文官集團在明朝曆史上的首次“搶班奪權”被鎮壓下去了。

奪門之變本身也說明當時的文官集團也實力有限

也是由於於謙的死和文官集團的被壓製,明朝在之後的60多年裏還保持了最基本的戰鬥力與外交水準。明英宗之後的幾位皇帝,水平參差不齊,性格也大相徑庭。但基本上都維持了自己同幾方勢力的平衡。一直到下個世紀初的明武宗暴死與明世宗上位,文官集團才再次企圖綁架皇權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但這個漫長的過程,要到明穆宗時期才初見成效。最後在萬曆時代發展到頂峰,並一直影響到最後的崇禎皇帝。

從這個時間線分析,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文官集團距離他們理想中的成功越近,明朝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0/92056.html

“於謙必須死,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忠臣於謙?” 的相關文章

祖逖是什麼來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祖逖是什麼來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誌士奮發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祖逖是東晉初期的北伐名將,多次擊敗石勒,收複黃河以南的西晉故地。那他為何未能北伐收複河北,安定晉朝一,聞雞起舞祖逖出身世族,早年喪父,因此與兄弟們住在一起。祖逖為人豁達放蕩,不遵守...

朱元璋為什麼會給廖永忠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的牌匾?

朱元璋為什麼會給廖永忠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的牌匾?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廖永忠的一生是經曆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廖永忠到底有多會打仗,以至於朱元璋賜給他“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的牌匾?請聽我詳細道來。廖永忠是明朝的開國名將,他與哥哥楚國公廖永安在年少的時候,都懷有大誌,在巢湖這邊屯紮有一支水軍,用以抵抗盜賊的入侵...

劉弘是什麼出身?他為何會被百官廢黜

劉弘是什麼出身?他為何會被百官廢黜

劉弘,大漢帝國第四位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西漢後少帝四年(前180年),皇太後呂雉病死,陳平與周勃等文武百官卻發動誅呂安劉政變,將後少帝囚禁,擁立代王劉恒為帝。後少帝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又沒有大錯,為何百官卻非要將其廢黜並殺害呢一,出身皇室劉山出身西漢皇室,為漢惠帝之子,因此自小...

劉備為什麼要傳位給劉禪 劉備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劉備為什麼要傳位給劉禪 劉備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偏要傳位給劉禪,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備的一生中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偏偏把皇位傳給劉禪呢?提起劉禪,一定能想到“樂不思蜀”這個典故,既然劉禪這麼不求上進,難道劉備當初是選錯儲君了嗎?蜀漢在夷陵之戰戰敗後...

張煌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張煌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張煌言以其堅定的抗清立場,贏得了時人和後世的讚譽,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他文武雙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莢雄,又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作為南明大將,張煌言投筆從戎、抗擊清廷將近二十年,在金戈鐵馬、九死一生的戰鬥生涯中寫下了大量詩文。張煌言當前...

孟古青被廢後去了哪裏?她與順治帝的孩子是什麼結局?

孟古青被廢後去了哪裏?她與順治帝的孩子是什麼結局?

孟古青是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後,她本名博爾濟吉特·孟古青,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順治帝的第一個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被順治帝廢後以後,返回了蒙古科爾沁草原,並在那裏產下一子。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這個孩子的結局是怎樣的。清朝275年曆史上,僅有一位皇後被...

荊州慘敗劉備稱帝 劉備到底還有多少稱帝的資本

荊州慘敗劉備稱帝 劉備到底還有多少稱帝的資本

對荊州慘敗後,劉備還有多少資本稱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前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下旬,劉備所屬的荊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五郡,並至少約六萬餘人的荊州軍全部丟失殆盡,劉備集團因此受到了晴天霹靂似的打擊,開始轉向下坡路。建安二十五年(公...

衛國大長公主:宋太宗趙光義第六女,出家入道,法號報慈正覺

衛國大長公主:宋太宗趙光義第六女,出家入道,法號報慈正覺

衛國大長公主(?-1024年),名清裕,宋太宗趙炅第六女。母臧貴妃。下麵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壽昌長公主,進封陳國長公主,出家入道,法號報慈正覺大師。曆改吳、楚、邠、建四國。宋仁宗即位進封申國大長公主。天聖二年(1024年)五月去世,諡慈明。宋徽宗即位改封衛國大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