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揭秘明朝更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6)2

還不知道:建文帝去哪兒了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由徐崢和張庭共同主演的電視劇《穿越時空的愛戀》當年也是火遍大江南北,該劇講述了文物盜賊小玩子和女警張楚楚在明朝文物展覽中因文物“遊夢仙枕”而發生爭奪,結果一起穿越到明初,分別與朱允文和朱棣相戀的故事。

電視劇的結局是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攻進京城,佯裝建文帝自焚身亡,廢除朱允文年號稱帝。另一邊,皇宮起火,小玩子和朱允文被困其中,隨著十三顆行星排成一條直線,小玩子和允炆以及“遊夢仙枕”消失在漫天火光之中。

電視劇畢竟不是曆史,在劇中建文帝朱允炆最終的結局也是十分的魔幻,不過真正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的結局絲毫不弱於電視劇,是明朝史的之一懸案,也是中國曆史最神秘的未解之謎之一。

朱允炆去哪了?

真實的曆史上建文帝下落的一個版本跟電視劇裏的比較類似,在皇宮發生大火之時,建文帝借著火光已經和人逃遁,但是並不像電視劇裏的和小丸子穿越到了現代社會,而是不知所蹤。

在《明史紀事本末》等一些曆史史料中記載:建文帝聽到下屬來報南京金川門失守,自知已經沒有回天之力,想要自盡,被翰林院編修程濟勸說自殺不如流亡。有人提醒建文帝,在朱元璋駕崩之時,留下了錦囊,遇到無法麵對的大難,可以打開。

建文帝打開錦囊,發現上麵寫著“應文”“應能”“應賢”,還有袈裟、剃刀、僧鞋和銀元寶。還寫著,應文從鬼門(皇宮暗道)出,其餘人等從水關禦溝而行,薄暮時分在神樂觀會合。最終建文帝逃出生天,開始了流亡生涯。

小編其實對於這個版本持有懷疑態度,世界上不可能有未卜先知之人,即使朱元璋再厲害也不可能預知到未來朱棣作亂,朱允炆要化為和尚逃亡。

不過從官方的曆史史料記載上我們其實能夠知道朱元璋對皇孫朱允炆是十分的喜愛,在駕崩之前已經為朱允炆清洗了大部分能夠威脅到皇權的潛在因素,所以小編猜測朱元璋肯定為朱允炆留下了絕境之下的後路,但是並不是擁有未卜先知這個說法。。

朱棣在登上皇帝之後,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他的心頭大患,剛剛穩定了南京局勢之後,朱棣暗中派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溥洽是明朝名僧,朱棣聽說溥洽知道建文帝逃亡之事,甚至收留了建文帝,於是朱棣就把溥洽囚禁在大牢,為了能夠得到建文帝的消息,但是一直都沒能如願。在永樂十六年朱棣的老師姚廣孝臨死前請求成祖釋放溥洽“僧溥洽係久,願赦之”。最終朱棣在關了溥洽十五年後把溥洽放了。

其實曆史上明朝的許多大事都是跟尋找朱允炆有關係,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鄭和下西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朱棣怕朱允炆逃亡在海外,所以派鄭和去海外尋找。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在《明史·胡濙傳》中記載:“遣濙……訪仙人張邋遢(張三豐),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胡濙在外幾十年也是為了尋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在永樂二十一年,胡濙趕回到朝廷,當時的朱棣在宣府鎮親征漠北韃靼部,於是又連夜趕到宣府鎮,“帝(朱棣)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出。”在同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結束回來,從此之後再沒有下西洋。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曆史上對於鄭和沒有再次下西洋的說法是耗資過大,明朝國庫負擔不了,但是小編卻以為是胡濙的那次和朱棣的夜談肯定是有關於建文帝下落的結果,解決了朱棣的心頭大患,所以鄭和下西洋就沒有必要了,不然這個時間點也太巧合了。

在另外一個建文帝下落的版本裏,朱允炆在宮中放火,自己也被這場大火燒死,在《明太宗實錄》:朱允炆“遂闔宮自焚”,朱允炆自焚而死。在一些史料上有記載到:朱棣發現了朱允炆的屍體以後大哭:“你果然是個癡兒嗎?我是來輔助你做一個好皇帝的,你竟然不知道嗎?為何選擇自焚呢?”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難道朱棣真的隻是為了“清君側”,並不是要為了謀奪皇位嗎?不過後來朱棣的一係列做法也是打自己臉。

朱棣本質上是忤逆之臣,在中華五千年的曆史上,都是講究正統,所以朱棣為了表示自己得位正統,修改了大量的史實。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先是太祖(朱元璋)疾,遣中使召上(朱棣)還京,至淮安,允炆與齊泰等謀,矯詔令上歸國。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無敢應者,凡三問,言不及他,逾時遂崩。允炆矯遺詔嗣位。”

朱棣把朱元璋的傳位改成朱元璋本要傳位四皇子朱棣,但是皇長孫朱允炆膽大妄為,夥同謀臣,假傳朱元璋聖旨,篡改了遺詔,最終登上帝位。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另外朱棣在登基上下令銷毀了建文朝時期的一切檔案資料,甚至於建文朝的年號,也不用。1402年,應為“建文四年”,但朱棣硬改為“洪武三十五年”。

朱允炆的幾個弟弟,都莫名其妙地暴斃,朱允炆的皇太子朱文奎,當年7歲,也是無故失蹤,隻有朱允炆的小兒子,由於當時才兩歲,一直被朱棣幽禁在鳳陽老家,一直到了50多歲,才獲得自由。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可以說朱棣自從造反作亂,其實就是衝著皇位來著,“清君側”其實隻是一個起兵的幌子,登基後的一係列操作足以看出朱棣此人也是心狠手辣之輩,不過在古代多少父子相殘,兄弟相殘的皇位之爭,自古皇帝多無情。

揭秘明朝最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小編以為建文帝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也隻能怪自己,建文帝當時擁有100個辦法打敗朱棣,朱允炆卻偏偏選中了失敗的那個,隻能說建文帝也是作繭自縛,也給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更大的懸案。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4354.html

“揭秘明朝更大懸案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的相關文章

楚懷王作為項羽的君主 項羽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弑殺楚懷王

楚懷王作為項羽的君主 項羽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弑殺楚懷王

對項羽為什麼殺楚懷王?主要目的與政治無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前206年十月,楚懷王(義帝)熊心在途經郴縣時,被項羽派九江王英布所殺。在古代,尊卑貴賤的界限涇渭分明,以下犯上往往會被視為大不敬,弑君更是天怒人怨之舉。那麼問題來了,項羽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弑殺楚...

梁師都:隋末割據政權領袖,他最後被誰所殺?

梁師都:隋末割據政權領袖,他最後被誰所殺?

梁師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師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據政權領袖,刑部尚書梁毗從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隴西豪右,拜鷹揚郎將。大業十三年(617年),殺死郡丞唐世宗,自稱大丞相。聯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據雕陰(今陝西綏德縣)、弘化(今甘肅慶...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有多長?淪為笑柄的他做了什麼事情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有多長?淪為笑柄的他做了什麼事情

蕭衍是梁王朝開國皇帝南北朝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稱梁武帝。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大權在握,美女在側,歌舞升平,“皇帝”這個光鮮亮麗的職業,可能是很多古人夢寐以求的高薪崗位了。事實上,皇帝是一個高危職業,細數古代400多位帝王,真正長壽的帝王並不多。他們平日裏的生活自然豐富多彩...

高韜:西晉時期將領,參與誅殺司馬越,事敗後被殺

高韜:西晉時期將領,參與誅殺司馬越,事敗後被殺

高韜,字子遠,晉朝官員,官至右衛將軍,後參與誅殺司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誅。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韜字子遠,放縱不檢點。高光任廷尉時,高韜收受賄賂,有關官吏奏報此事,而高光不知道。當時的人雖然批評高光不能防備自己的兒子,但因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這件事...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麼多 最後三代皇帝為何沒有子嗣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麼多 最後三代皇帝為何沒有子嗣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什麼康熙乾隆那麼能生,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距離我們年代最近的一個王朝,清朝的曆史一直為大家所熟知。對於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祖孫三代。這三代皇帝的治國能力是非常...

荀勖:曹魏至西晉時期大臣,為人謹慎,善於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晉時期大臣,為人謹慎,善於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時聰慧好學。初仕於魏,為大將軍曹爽掾屬,後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後,曆任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

漢明帝劉莊是什麼出身?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登基繼位的?

漢明帝劉莊是什麼出身?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登基繼位的?

漢明帝本名劉陽,字子麗,東漢王朝第二位皇帝, 讓曆史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曆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劉莊是光武帝劉秀與皇後陰麗華之子,自幼聰穎伶俐,“十歲能通《春秋》”,十五歲時被立為皇太子 。光武帝駕崩後,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後(陰麗華)曰皇太後。”漢明帝曹隨蕭規,“遵奉建武製度,無敢違...

司馬消難是什麼出身?隋文帝為何沒有殺他?

司馬消難是什麼出身?隋文帝為何沒有殺他?

司馬消難先後經曆了四個朝廷,堪稱北朝分裂到隋滅南陳這段曆史的活化石,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天保八年(557年),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叛齊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將楊忠前往接應,隨後二人結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楊忠之子楊堅專權,司馬消難作為北周靜帝嶽父因此起兵聲討。開皇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