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5-28)2

楊六郎為什麼後來卻鬱鬱而終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遼統和十七年(999年)九月,遼廷趁宋廷真宗新立、國內外矛盾加劇之機,發兵南侵。遼聖宗(972—1031年)與母親蕭太後親自出征,聖宗的弟弟耶律隆慶率精騎為先鋒,兵鋒直指定州。

為了禦敵,宋廷鎮、定、高陽關三路行營都部署傅潛率步騎8萬人屯於定州,先鋒田紹斌、石普等統軍戌守在保州。得知遼人入侵,二人與知保州楊嗣商議,要對來犯之敵予以迎頭痛擊。石普與楊嗣率軍迎敵,早上出發,晚上仍沒有歸來。田紹斌擔心他們遭遇不測,急忙領軍馳援。果然,石普與楊嗣所部被遼軍困於廉涼河。田紹斌率軍及時趕到,兩軍合兵一處奮勇殺敵最終擊敗遼軍,殲敵2000餘人,繳獲戰馬500餘匹。

遼兵受挫後,轉而攻擊楊延昭負責防守的遂城。遂城遺址位於今河北徐水縣治安肅鎮西北10公裏的遂城鎮,正方形,殘垣至今仍有2300餘米。高參差有1.5~10米,城牆厚2~2.5米。考古人員發現,遂城的形製比較特殊,在宋邊防城寨中可謂孤例,城垣外圍設有護城河、護城堤三重。遂城雖然小,但城防設施較其他大城更為完備,這可能是與楊延昭久處邊關,對遼作戰經驗豐富有關。

遼軍本以為遂州“城小無備”,此次攻擊唾手可得,哪知卻碰了釘子。楊延昭初到保州,就修築了高台專門偵察遼軍動靜。遼軍一出現在遂州城郊野,宋軍就知道了。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遼軍逼近遂城時,城裏守軍嚴陣以待,保持靜默。等到遼軍大部進入宋軍弓弩砲石的射程後,楊延昭一聲令下,宋軍萬箭齊發,砲石呼嘯著從天而降,遼軍頓時死傷無數。在短暫的慌亂後,重新組織人馬攻城。由於楊延昭守禦有方,遼軍圍困數天也無法攻克遂城。眼見遂城巋然不動,遼太後蕭綽(953—1009年)親自擂鼓督戰。遼軍士氣大振,呐喊著衝殺,向遂城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攻勢,遂城如滔天濁浪中的小舟。

楊延昭手下部眾僅有2000名禁軍,見情勢危急,他立即調集城中所有丁壯登城幫助守城。宋廷主要有禁兵、廂兵、鄉兵、蕃兵四種兵,蕃兵多設於少數民族聚集地,宋遼邊境上主要是禁兵、廂兵、鄉兵。禁兵主要負責作戰,廂兵和鄉兵主要負責雜役與地方治安。

與其他地方的鄉兵截然不同,保州地區的鄉兵又名“強壯”。河北處於邊防前線,燕趙人民見慣了殺伐,男女老少剽悍尚武,鄉兵的作戰力絲毫不遜於正規軍禁兵。對遼作戰既是衛國,也是保家,他們都明白城破後會玉石俱焚。因此,在楊延昭的指揮下,奮不顧身投入戰鬥。一時間,城內城外喊殺聲震天,箭如飛蝗。由於遂城軍民一心、眾誌成城,遼軍始終無法突破宋軍城防。

遼軍傷亡慘重,加上天色已黑,隻好暫時收兵。

趁此良機,宋軍立即搶修城防。恰好氣溫突降,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楊延昭靈機一動,令士兵“汲水灌城上”。

第二天,遼軍又來攻城,發現本已千瘡百孔的遂州城變成了一座堅實的冰城,陽光下發著奪目的凜凜寒光。遼軍的雲梯根本無法搭在光滑的城牆上,砲石打在城牆上最多也就是留下一個白點。遼軍如狗咬刺蝟——無處下嘴,隻好撤圍而去。

遼兵離開遂城繼續南下,攻陷了狼山寨(今河北徐水西),然後引兵轉略寧邊軍(今河北蠡縣),突入祁(今河北安國)、趙(今河北趙縣)縱兵大掠。河北民眾極為慌恐,紛紛攜男挈女逃離家園,爭相躲入城郭避難,定州到鎮州的道路中斷一個多月。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當時,遼軍鐵騎在河北大地猖獗,華北平原州縣不是陷落就是棄守,而楊延昭駐守的遂城與魏能駐守的梁門(今河北徐水)能夠力保不失,時人譽之為“銅梁門、鐵遂城”。

遼人退軍後,楊延昭因守遂城有功,封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刺史。鹹平三年,楊延昭入奏邊事,真宗高興,指著他對身邊的眾王說:“這就是楊延昭,他的父親楊業是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複有父風,深可嘉也’。”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楊延昭在遂城的優異表現,再次勾起了朝堂大臣對楊業的追憶。名臣錢若水借言邊事的機會,上表章請“申明軍法”,斬殺臨陣不用命的將領,同時提議升楊延昭與楊嗣等幾人的官職。當時,楊延昭與楊嗣都擔任緣邊巡檢使。他倆作戰勇猛,不相上下,素為遼人畏服,故此並稱為“二楊”。楊延昭部屬雖然僅有數千,但在朝臣心中卻是勇於用命、為國捍邊的將領典範。

宋遼連年爭戰,雙方勢均力敵,最後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來,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雙贏的“澶淵之盟”。

盟約規定:宋廷每年給遼廷銀十萬兩、絹二十萬疋;兩國以白溝河為界,不得相互侵擾。就此,宋遼正式結束數十年來的敵對狀態,在沿邊設立榷場互市,雙方恢複邦交正常。

就在雙方仍在討價還價之際,楊延昭上疏真宗,趁遼軍在澶淵城外師老兵疲、疏於防備之際,宋軍可以主動發起攻擊,然後沿途阻擊追殺,盡殲遼軍,則幽、易等故地可盡數收複。真宗擔心因此而兵連禍結,影響和議,“奏入、不報”。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景德二年(1005)二月,楊延昭因功封保州防禦使;五月,榮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成為河北邊防線上的統帥。民歌《小放牛》說:“楊六郎把守三關口”,話本說:“六郎三關為元帥”。其實楊延昭駐守的邊關,何止是益津、瓦橋、淤口三關,從山西到河北,從狼牙山到天津塘沽,曲折數千裏,都是他的職責所在。

楊延昭從之前的麾下不足萬人,成長為統領數萬之眾、負責整個戰略方向的統帥,可以說躊躇滿誌。

可惜的是,英雄從此再無用武之地。

不久,朝堂有旨——河東、河北諸邊將不得越境生事。楊延昭的職責,主要是率領手下主要是在邊境上往來巡邏,打擊邊防線上的盜賊。

就在舉國上下如癡如狂地東封西祀、修觀建寺之際,戌守邊疆的楊延昭仍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意識到一紙盟約並不能保證持久的和平,惟有強大的武備才是維係和平的根本。

居安思危的楊延昭率領部眾整軍備戰,大興屯田。在徐水、霸州、雄縣等地構築了大量的地道防衛工程,以防止遼人趁水麵結冰時突然襲擊。

現已查明,雄縣[]境內有雄縣鎮北邢村大台地道、雙堂鄉西境祁崗村有地道多處,建國後,河北永清也發現有大量地道。永清地道規模數百平方公裏,一端直指信安鎮[],一端直插霸州鎮[]。考古人員命名為“古戰道”,當地鄉民稱之為“引兵洞”。

1964年,考古工作人員試掘二百米,發現地道以磚砌成,券頂,內有翻口和通風孔。地道洞高1.78米,低處僅可爬行,另開有可容數人的洞室,內置燈台、水缸、水葫蘆等物。考古人員猜測,這裏可能是楊延昭的地下作戰指揮部。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後人曾作《引馬洞》一詩,讚曰:

宋業偏安一水兮,輿圖今已盡燕雲。

野曠沙平陵穀異,耕民猶說六將軍。

楊延昭與父親一樣做事廉明、治軍有方,《宋史》說他“督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嚐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續資治通鑒長編》稱其“與士卒同甘苦,寒不冒絮、暑不執蓋”。正是因為楊延昭不搞特殊化,有著難能可貴的品質與樸實近人的作風,所以深孚眾望,令部眾心悅誠服的擁戴。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由於楊延昭在邊關一直積極整軍備戰,宋廷擔心他越境生事,處處掣肘。楊延昭憂憤成疾,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含恨而終,享年五十七歲。消息傳出,河朔人民望棺而泣。

後人有詩讚曰:

牢落三關古戰場,延昭事業塚頭霜。

隻今野調盲弦裏,附會猶能說六郎。

楊延昭逝後,宋廷錄其子傳永、德政、文廣三子為官。直至宋仁宗慶曆年間,楊文廣在軍界崛起,楊家將才重新出現在公眾麵前。

楊六郎並沒有兒子叫楊宗保,楊家將與寡婦征戰的事情,多是小說家言與傳奇而已。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5/65182.html

“楊六郎是什麼結局?他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的相關文章

薑維和鄧艾多次展開對戰 兩人到底誰更加厲害

薑維和鄧艾多次展開對戰 兩人到底誰更加厲害

還不知道:薑維和鄧艾相比,誰更厲害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我們都知道在三國的曆史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可以說是宿敵,後來兩人年邁,便逐漸退出了三國的舞台,而接替他們的便是薑維與鄧艾兩人。這二位也曾多次展開對陣,那麼他們究竟是誰更厲害呢?鄧艾此人出生於普通百姓家,從小就...

李世民為何沒有把單雄信納入麾下還殺了他?

李世民為何沒有把單雄信納入麾下還殺了他?

單雄信,曹州濟陰縣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京劇名折《斬雄信》(《鎖五龍》中的一段)中有一段唱詞,大致內容是說,單雄信在上法場前,將其昔日的結義兄弟們,一個個罵得狗血淋頭,痛斥他們(徐茂公、秦瓊、羅成等人)的種種忘恩負義。所謂時勢造英雄,識英雄更重英雄。在我國古...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還不知道:如果長平之戰中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對白起,最後誰會贏?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此戰趙括率領的四十多萬趙軍幾乎被秦將白起打到全軍覆沒。那麼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對上白起,最後誰會贏?秦趙長平之戰中,即便趙國沒有換將,很大...

楊儀: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自以為功勞特大最終作繭自縛

楊儀: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自以為功勞特大最終作繭自縛

楊儀(?-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關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調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任丞相參軍,此後一直跟隨諸葛亮戰鬥。...

商鞅和張儀都是秦國的功臣 兩人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張儀都是秦國的功臣 兩人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還不知道:都是秦國功臣,為何商鞅被車裂,張儀卻善終?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秦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最終吞並六國,統一中原,其發展進程可謂波瀾壯闊。當然,它的發展曆程中,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艱辛。在曆任秦國宰相中,有兩個從魏國來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孟光:三國時期蜀漢大司農,個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國時期蜀漢大司農,個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是東漢太尉孟鬱的族人,三國蜀漢大司農。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漢靈帝時為講部吏。後因董卓之亂而逃入蜀,劉焉父子待其以賓客之禮。孟光博覽群書,無所不讀,尤其喜歡讀三史,精通漢家舊典。喜歡春秋公羊傳卻嘲諷左氏春秋,來敏因此常常和孟光發生爭論。劉備定益州...

救援徐州時,劉備向公孫瓚借來趙雲是為了什麼?

救援徐州時,劉備向公孫瓚借來趙雲是為了什麼?

趙雲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關羽、張飛並稱“燕南三士”。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從鎮壓黃巾起義起家,要兵沒兵,要地盤沒地盤,將不過關羽、張飛。劉備雖然沒有多少兵馬,但是,很將義氣,能救人危難,有很好的名聲。當時,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賊圍困,太史...

雍正和生母關係勢同水火 兩人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

雍正和生母關係勢同水火 兩人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雍正與生母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母子關係勢同水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雍正皇帝登基後,由於采取了嚴厲的手段對兄弟、宗室進行打擊,加上他繼位不久便實行清查虧空等一係列政治舉措,致使朝野內外人人自危。隨之,關於雍正帝負麵的說法也鋪天蓋地,下毒篡位,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