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美國曆史課本,介紹六個中國名人,處處驚掉人下巴

中國曆史1周前 (04-26)7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你敢信,沒什麼曆史底蘊的美利堅所用的世界曆史教科書竟然有一千多頁,而其中關於中國的描述隻有20多頁。

雖說很少,但與其介紹的別的東方國家相比,中國曆史的這一占比已經是很高了。

而對於中國燦爛的五千年文化,美國的教科書進行了許多省略,著重介紹了六個人物,而對他們的介紹,卻與中國的略有不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秦皇漢武

講中國曆史,秦始皇是絕對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因為他統一了當時的中國。

而更為關鍵的是,他開啟了延綿2000年的封建製度,而其創立的許多製度都在後世王朝中延用。

美國人在書裏著重介紹了秦始皇,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在他們的曆史書中,始皇帝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

他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建立了一整套穩固的政治製度,這些製度深刻的影響了後世中國。

他們還將始皇帝與對印度曆史有著深遠影響的阿育王放在一起,進行了一番比較,儼然是“並列”關係。

但就兩人建立的政治體製而言,我們的始皇帝顯然是更勝一籌的,阿育王雖然統一了印度次大陸,但依舊是一個奴隸製國家。

而秦始皇卻將中華大地帶入了封建製進程,還對全國上下的文字、幣製以及度量衡等進行了全方位統一,這是文明的表現,更是他“千古一帝”名號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教科書中,秦始皇統一的並非整個中國,隻是中國北方,他們大體上依舊認為那時候的中國南方還是一片荒蕪。

但實際上,秦始皇時期秦國就在中國南方設置了桂林與南海等郡,隻統一了北方並不準確。

第二位就是漢武帝了,美國人也花了不少筆墨在他身上,但介紹的內容與中國自己介紹的不同。

在中國的曆史書中,我們會講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會講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操作,然而到了美國人麵前,他們著重說的卻是滅匈奴。

因為在他們眼裏,漢武帝派出霍去病、衛青等將領向北攻略,極大壓縮了匈奴人的生存空間,故而匈奴人向西遷移,影響了歐洲的曆史進程。

尤其在公元五世紀左右,西羅馬帝國滅亡,許多人就認為這與匈奴人的入侵有極大關係,故而推導到了漢武帝的身上。

但這前後隔了幾百年的時間,是否有直接關係其實難以論證,故中國教科書並未采用這些說法。

思想先潮

再過來,就是孔子了,這位聖人先師亦是介紹中國時絕對繞不開的人物,因為直到今日,孔子都還是中國的一個“名片”。

但與我們稱其為思想家不同,在美國人眼中,孔子更像是一個“立法者”,在他們眼中,孔子是中國法律的啟蒙人物。

這也並不是什麼錯誤,孔子創立的思想學說對中國的法律構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思想中強調了“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都涉及到了社會秩序的維護,本身就有法律的色彩。

然而中國人更加看重孔子對於人們思想的影響,因為儒家思想影響的不隻是中國的法律,還有政治體製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第四個要說的,是武則天,這可能是許多人想不到的,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說過,這教科書中就隻有20頁。能排進來的絕對都是曆史洪流中的“能人”。

武則天的政治手腕以及治國能力是不用說的,可以說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

但我們也要看到,她是在唐太宗與唐高宗打下的基礎上治理國家,與劉邦、朱元璋等人當然是沒得比的。

所以武則天身上就有一個標簽吸引美國人了,那就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美國人在講述武則天的故事時,著重講了她如何一步一步從後宮嬪妃成長為盛唐君主,直接將其稱讚為之一個向“男權”發起挑戰的“女權主義者”。

而在武則天任內,她任用女性作為官員,更是女權崛起的象征。

從“唯一女皇帝”到“任用女官”,都讓美國人認定,武則天是一個“女權主義”的先鋒人物。

國際影響

美國教科書所涉及的世界曆史,大多數都是西方的曆史,故在介紹中國曆史的時候,也著重寫了古代中國與外國的關係。

其中有兩個人被他們提及,一個是唐太宗,另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鄭和。

中國的曆史書介紹唐太宗,首先會是“玄武門之變”,而後就是其一係列的治國方略,將中國發展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開啟了“貞觀之治”。

但在美國曆史書裏,這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唐太宗時期中外之間繁榮的貿易交流。

當時的長安,絕對是一個國際馳名的大都市,80平方公路的土地上有兩市一百零八坊,一百五十米寬的朱雀大街貫通南北,人口多達百萬。

新羅人、日本人、羅馬人、波斯人等等絡繹不絕,各國奇珍異寶也紛紛彙聚於此,流向全國。

而除長安外,揚州、寧波、廣州等都是這番景象,中外交流之繁榮景象是前所未有。

如果唐太宗是將外國人引進來的代表人物,明朝的鄭和便是走出去的代表。

對於鄭和的介紹,中國與美國就差不多了,在那個航海極為危險的年代,他七次率領艦隊出訪各國,實乃壯舉。

美國人將鄭和與麥哲倫相對比,但這實在是沒有對比性的,麥哲倫手下最多的時候就5艘船,而鄭和手下大大小小有200多艘。

其次就是鄭和出訪過程中,送出去的比帶回來的都多,且都是文明的交流,這與西方冒險家的劫掠也是完全不同的。

縱觀美國教科書中關於中國的介紹,隻能說是冰山一角,與其說介紹中國,不如說是借中國人來講自己的故事。

就這20頁內容,實在不能立體的展現出中國的樣貌,並不利於別人了解中國,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內容吧!

參考信息:

美國中小學曆史教科書中的中國 - 中國知網

略論美國高中曆史教科書中的古代中國形象——以McGraw-Hill版《世界曆史》為例 - 中國知網

阿育王究竟是誰?阿育王和秦始皇嬴政的比較-趣曆史網

西羅馬的滅亡真的是因為匈奴的入侵嗎?事實如何?_趣曆史網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023.html

“美國曆史課本,介紹六個中國名人,處處驚掉人下巴” 的相關文章

關羽在兵敗被困的時候 劉備為什麼沒有及時派人支援

關羽在兵敗被困的時候 劉備為什麼沒有及時派人支援

對關羽兵敗被困時,劉備為何不派人支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時期,曹魏勢力最大,吳國經濟最繁榮,而蜀國綜合國力最弱。其實劉備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期,隻是關羽丟掉了荊州,後來張飛又死了,接著劉備又在夷陵大敗,蜀國這才損失慘重,蜀整體實力才嚴重下滑了。換句話說,關...

蜀漢滅亡劉禪投降 太子劉璿為什麼會被殺

蜀漢滅亡劉禪投降 太子劉璿為什麼會被殺

對司馬昭滅蜀後,劉禪投降放棄抵抗,為何唯獨太子劉璿卻要被殺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蜀太子劉璿被殺源於薑維複國行動引起的動亂。鄧艾偷渡陰平,擊敗諸葛瞻,逼迫成都的劉禪投降。此時,薑維率領蜀軍將士還在劍閣前線與鍾會對峙。在接到劉禪的投降詔令後,“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魏忠賢不死明朝名將就不死嗎 明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魏忠賢不死明朝名將就不死嗎 明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末名將就不會死是真的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別太想當然了魏忠賢不死明朝依舊要亡。魏忠賢是明朝末年閹黨的風雲人物,但是魏忠賢自上位後就沒有幹過有利於明朝的好事,魏忠賢此人是南直隸河北滄州人,他早年並不叫魏忠賢,魏忠賢這個名字是後...

徐晃在曹魏是什麼地位?襄樊之戰他的表現怎麼樣?

徐晃在曹魏是什麼地位?襄樊之戰他的表現怎麼樣?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遺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集團與劉備集團爆發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俘獲曹魏名將於禁,威震華夏。曹操於是派徐晃救援樊城,抵禦關羽。最後徐晃長驅直入,擊敗關羽,使得曹操集團...

失去荊州就意味著失去天下 劉備為什麼不派趙雲去守荊州

失去荊州就意味著失去天下 劉備為什麼不派趙雲去守荊州

還不知道:荊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劉備為何不讓趙雲守荊州?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時期,蜀國之所以沒能完成統一大業,很大的原因在於丟失了荊州這個軍事要地。荊州不僅可以進攻東吳還可以進攻曹魏,而且是糧食生產之地,對蜀國來說是極大的助力,擁有著這樣的地區,蜀國的勝算也就...

平陽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後 最後為什麼會和衛青合葬

平陽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後 最後為什麼會和衛青合葬

對平陽公主三婚三嫁,三任丈夫皆是權貴,臨死前為何選擇與衛青合葬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朝的婚姻可能是封建社會最自由的,已婚生育的女子可以嫁給皇子並當上皇後,比如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嫁給漢景帝之前就已經結婚並生育過一個女兒,寡婦可以不斷改嫁,比如平陽公主,三次結婚三次出...

沈義倫: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盧多遜被罷相

沈義倫: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盧多遜被罷相

沈義倫(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義名諱而單名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人,北宋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兩朝執掌財政大權,後任宰相。沈義倫少習《三禮》,以講學授徒為生。沈義倫是趙匡胤霸府幕僚中繼趙普之後第二個升任宰相。曾經因得罪盧多遜被罷相。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物...

呂居簡:北宋宰相呂蒙正之子,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呂居簡:北宋宰相呂蒙正之子,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呂居簡,生卒年待考。宋許國公、贈中書令呂蒙正十一子之一。進士及第,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曆官廣東東路經略使、龍圖閣學士、中丞、兵部侍郎等。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物生平築城抗洪宋仁宗嘉佑五年(1061)四月受皇命與右諫議大夫呂居簡、權三司包拯、戶部副使吳中複共同詳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