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公子光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8)96

吳王闔閭,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前514年到前496年在位。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公子光是古吳國第二十四代皇帝,他勵精圖治、傾聽民聲、廣納人才、任賢用能,並根據國內實況製定強國富民的振興計劃,其作為實乃不小。能將一個不算富裕的江南下國打拚成春秋諸強中的五霸,便知他不凡的能耐,可以這麼說:“吳國的強大自他而成,吳國的沒落也是由他而起。”原因就是野心生害,今天就來聊聊他的過往。

一、起野心,謀帝位

公子光做皇帝曆史上一直充滿著爭議,如果按照當時的傳位規矩,他應該吳國的第二十一代皇帝,因為第二十代皇帝是他的親生父親專樊,他又是長子,接位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他文韜武略皆造詣頗深,確實是個皇帝胚子,如果他是順位為帝,吳國可能要前進數個朝代都不是戲話。公子光失位的原因就出在他爺爺壽夢的身上,壽夢有四個兒子,公子光的父親長子專樊,次子餘祭,三子餘昧和四子季劄,壽夢看中了老四季劄的才能,認為他是接班的更佳人選。

公子光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但要是傳位於他顯然是壞了老祖宗的規矩,也不曉得考慮了多少天,竟然突發奇想地立下新規:待他百年之後,其皇位由兄弟四個輪流做。其意就是皇帝之位最終還是落於季劄之手,此話實際上隻說了一半,季劄之後的皇位又歸於誰?是從頭再來還是直接由季劄的後人接位,此缺為以後的宮亂留下了伏筆。幾個兒子都聽老爺子的話,一點私心不見,老大專樊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公子光,依章傳給二弟餘祭,老二也照章傳位給老三餘昧,臨到老四就出了問題。

老三病重便要將皇位傳給老四季劄,沒想到季劄一口拒絕,對皇位毫無興趣,再逼就提出要離家出走。弟兄幾個都不是貪權的主,但也不是睿智君,因為,在此情況下本應該拿出個服眾的辦法,或者形成個決議什麼的,也就不會生亂,因為畢竟後人之多人心撥測嗎!餘昧見老四不受,加之情況緊急,隻得很草率地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僚,這裏也不排除其有私心作祟。按理說皇位也應該歸還於老大家,起碼走個人倫過場也能安撫人心於人,不至於激發晚輩間的矛盾。

公子光見皇位平白無故地落到了弟弟頭上,心中那個憤恨無法忍受,從此怠政,僚也覺得皇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便對這個哥哥處處敬重,事事讓著。可他心裏依然不平,想法隻一個,那就是這個皇位本來就屬於自己的,便日思夜想要奪回皇位,就在這個時候,吳國來了位能人伍子胥。此人便是楚國的棄臣,因其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國給殺害,跑到吳國來想尋報仇之機,沒想到吳王僚對他並不感興趣,最終同公子光搭上了割頭的關係。

吳國內因被伍子胥看得個清楚明白,既然搭不上僚,隻能與公子光為伍,沒多長時間兩人打得火熱,還為公子光找來一位叫專諸的鐵杆兄弟殺手。經過一段時間的密謀劃策,上演了一出“專諸刺王僚”的曆史大劇,公子光終奪皇位,但也留下了曆史罵名,殺弟奪位也不見得光彩。

二、避人言,遷都於蘇州

公子光當了皇帝總感覺背後遭人指點,如何才能去掉近況,想來想去也沒個好辦法,他想到有句古言:環境能改變人。便想換個環境,經過多方論證決定將吳都由無錫的梅裏遷移的蘇州,美其名曰:適宜發展。其實此話根本半點不通,因為,吳國自開國就建都於梅裏,而且是江南之一個國家,又經過二十三代皇帝的打造,無論是區域位置還是交通政治經濟等,江南又有何處能比?這裏就一個原因——逃避。

到了蘇州後,公子光也確實不負眾望,首先推行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施恩行惠,任賢使能,並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不過數年功夫便使吳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發展和壯大。公子光自然名聲大起,並得到全國上下一致的擁護,殺弟奪位的陰霾一去不返,此上的公子光飄了起來,仗著國家安穩、百姓豐衣足食且樂於為國獻身,其狂野之心又生,伍子胥見火候已至,便稍作蠱惑公子光就率領大軍攻打楚國的附屬國——徐國。

公子光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見滅了徐國楚國的反響並不大,便一鼓作氣地開始討伐楚國,沒想到楚國這個泱泱大國根本不禁打,連著五仗都輸得慘不忍睹,僅僅十天吳軍便攻入了楚國的國都,迫使楚國遷都。這場戰爭創造了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吳國是歡欣鼓舞,第二年,隔壁看不慣吳國作為的越國出來打抱不平,出軍進攻吳國,卻被吳軍給打的是朗朗大敗。按理說公子光不會放過主動找上門的越國,他卻選擇再次伐楚,好像跟楚國有不完的過節,或是楚國好欺負,其實不然,這都是伍子胥的計謀,他在借刀殺人,為的是報殺父兄之大仇,非是公子光與其結仇。

滅了徐國敗了越國,趕跑了楚國,吳國開始大興,一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周圍鄰國無不懼怕。到了接位的第十九年,公子光開始收拾越國,親自率領大軍伐越,兩軍在嘉興交戰,或許是年年征戰的緣故,這回公子光不但沒占到便宜,而且被越軍斬落了大腳趾,被迫回撤,不知是急火攻心還是受 *** 過大,在回來的路上就斷了氣,一代梟雄就此沒落。

細看公子光的人生軌跡,不難看出他是個作為不錯的皇帝,前幾年一意治國,讓弱國在短時間內通過發展而國強民富是可圈可點。但富而不淫乃真君子,可他卻仰仗自己的富裕和強大而恃強淩弱,連年征戰不但消耗國資而且送了親家性命不說,也為吳國的沒落留下了隱患。其實,除了自有的野心之外,整個過程他都被伍子胥左右,這麼拚命地征伐楚國,吳國並沒得到多少好處,則是替伍子胥報了家仇,也就是用人出現重大問題。

公子光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皇位,沒想到他同父親一樣有恃強淩弱的毛病,卻比父親軟弱許多,加至好色成性,最終成了吳國的末代皇帝。

可惜,當初公子光冒天下之晦殺弟奪位,並移都於蘇州說是為了發展和繁榮,想不到僅僅傳承了一世半就將強大的吳國給埋葬掉,實在是人生的莫大諷刺。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59.html

“公子光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的相關文章

朱元璋是如何誅殺那些擁有免死鐵券的大臣的?

朱元璋是如何誅殺那些擁有免死鐵券的大臣的?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 年號“洪武”。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朱元璋在開國之初,確實發了很多“免死鐵券”出去。《明史》記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獲得“免死鐵券”的公包括李善長、徐達等六人。獲得“免死鐵券”的侯包括湯和、耿炳文等二十八...

司馬保:西晉宗室、官員,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司馬保:西晉宗室、官員,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司馬保(296年~320年),字景度,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曹魏東武城侯司馬馗曾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之孫,南陽王司馬模之子,東海孝獻王司馬越之侄,晉朝宗室。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司馬保有文采,喜好著述寫作,初為南陽國世子。永嘉五年(311年),擔任平西中郎...

太平公主實力如何 李隆基為何與她聯手對付韋後

太平公主實力如何 李隆基為何與她聯手對付韋後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唐玄宗為什麼要聯合太平公主才敢對付韋後?太平公主很厲害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看看唐玄宗在對付韋後的時候,是什麼身份。唐玄宗,在清朝以後,為避康熙名諱,一般稱為唐明皇,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點“盛唐”、“開元盛世”的開創者。然而,不...

王暢:東漢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王暢:東漢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王暢,字叔茂,東漢時期大臣,王龔之子。大將軍梁商辟王暢為茂才(即秀才),曾先後任齊王劉喜之相、司隸校尉、南陽太守之職,並四次征拜尚書令。任職期間,均以守正嚴明著稱。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南陽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鄉,皇室親貴多仰仗權勢橫行當地。地方官...

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正史和演義是一樣的嗎

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正史和演義是一樣的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曆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蜀漢是什麼地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智者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曆史人物之一。關於諸葛亮的事跡,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比如著名的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不過,實際上這些故事都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

錢氏腿殘眼瞎又無子嗣 朱祁鎮複位後為什麼還要立她做皇後

錢氏腿殘眼瞎又無子嗣 朱祁鎮複位後為什麼還要立她做皇後

還不知道:朱祁鎮複位之後,為什麼還要複立腿殘眼瞎又無子嗣的錢氏為後?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禦駕親征北方強敵瓦剌,結果五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在“土木堡”這個地方,被敵國瓦剌的太師——也先所俘...

楊國忠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楊國忠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楊國忠是唐朝時期的宰相,楊貴妃族兄。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楊國忠帶著家人慌慌張張地來到馬嵬坡,進入一家客棧休息。沒多久客棧外麵就響起一陣喊殺聲,許多人高喊著:“殺死奸臣楊國忠,殺死奸臣楊國忠!”楊國忠聽到...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鄉人,北宋時期名相、詩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沆登進士第,任將作監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累遷至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輔導太子趙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