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2)93

吳三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吳三桂正式起兵反清。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吳三桂的反清意誌其實不是那麼堅決,當時的吳三桂已經61歲了,沒有太多爭雄好勝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間的博弈,也僅僅隻是想世鎮雲南。

所以,吳三桂是被康熙給逼反的。

吳三桂起兵反清雖然是被逼的,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優勢也是有的,最主要的就是軍隊戰鬥力對比上,吳三桂麾下的軍隊或許強於當時的清軍。

吳三桂年輕時,曾長期在遼東幫助明朝抵禦清軍,當時,清軍八旗的戰鬥力是超過關寧軍的,包括清軍入關之初,對此,吳三桂心知肚明。

如果,清軍八旗的戰鬥力一直這麼保持下去,我相信,吳三桂是不敢起兵造反的。

但清軍入關之後,八旗的戰鬥力肉眼可見的下跌,主要有三個方麵造成:

英勇善戰的開國一、二代將領老去或死去,或在幾次清朝上層的政治變動中被廢掉。

在跟南明抵抗勢力的殊死搏殺中,比較善戰的 *** 掉了很大一部分。

入關後,富裕舒適的生活,腐蝕了八旗的戰鬥力。

因此,至康熙時期,清軍八旗的戰鬥力早已不複以往,清軍的主要戰力,已經轉移到漢軍綠營。

而漢軍綠營的戰鬥力,應該略低於吳三桂麾下的,以明朝關寧軍為主的精銳。

畢竟,當全國大多數地方已經平定後,吳三桂轄下的西南地區還一直在打仗,吳軍的戰鬥力一直保持在相對頂峰。

我想,這大概也是吳三桂臨到老,還要賭一把的原因。

但總體來說,吳三桂還是以一隅敵一國,整體實力處於下風,即使加上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響應,也是一樣。

三藩起兵,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沒能形成合力,三藩沒有統一的戰略,各打各的,所以,吳三桂要想戰勝清朝,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以一隅敵一國,也就是要以弱勝強,戰略上的決策就相當重要了,走錯一步就容易墮入深淵。

而吳三桂恰恰在起兵之初節節勝利,打得清朝來不及應對時,犯下了致命的戰略錯誤。

吳三桂起兵後,前進的步伐非常快,在西南地區無人能擋,很快就打到長江邊上,但吳三桂卻止步於長江,史載:“至夷陵,駐兵鬆滋,三月不進”。

前麵說了,吳三桂是被逼反的,他本來沒有反清和爭雄之心,大軍止步於長江,是為了跟清朝談判,其一是想要回在北京的兒子吳應熊,其二,他隻是想劃江而治。

但他沒想過,清朝是不可能容忍所謂的劃江而治的。

當時,清朝入關還不到30年,統治基礎和民心遠遠沒有穩固,如果把一半江山給了吳三桂,哪怕隻給西南二、三省,就會馬上有連鎖反應,江山很容易被顛覆。

所以,清朝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幹掉吳三桂,絕對不會妥協,康熙缺少的隻是時間罷了。

偏偏吳三桂給了康熙調整的時間,康熙掌握全國的資源,可調動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三藩能比的,有了時間,康熙就穩勝了。

當時,不是沒有人看出吳三桂戰略上的錯誤,其麾下的著名謀士劉玄初就知道,吳三桂如果不盡快北進,打到清朝的核心統治區去,就會麵臨失敗。

清初文人劉獻廷所著的《廣陽雜記》中,記載有當時劉玄初向吳三桂獻策的內容:

愚計此時當直搗黃龍而痛飲矣,乃阻兵不進,河上消搖,坐失機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知其為何說也。。。。。。愚以為朝廷寧失四海,決不令世子返國也。夫弱者與強者鬥,弱者利乘捷,而強者利於角力。。。。。。今雲南一隅之地,不足當東南一郡。而吳越之財貨,山陝之武勇,皆雲翔蝟集於荊、襄、江、漢之間,乃案兵不舉,思與久持,是何異弱者與強者角力,而貧者與富者競財也?

劉玄初清楚地指出,要以弱勝強,且財力、人力、物力都不如對方時,就要以快打慢,不能給清朝回血的時間,即“弱者利乘捷”,要趕緊“直搗黃龍而痛飲矣”。

他也肯定地表示,要想讓吳應熊回歸,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也是,吳三桂起兵後沒幾個月,康熙就幹掉自己的姑父吳應熊,以表示,決不妥協。

但吳三桂沒有聽從劉玄初的正確建議,他老了,已經花甲之年的他是真沒有堅定的反清之心,更不要說“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麼宏偉的目標了。

而劉玄初這位出身於大西軍(曾為張獻忠義子、蜀王劉文秀帳下幕客)的謀士,因吳三桂不能納其策,很快就鬱鬱而終,當吳三桂後來麵臨困境時,再無人能為他解困。

要想戰勝清朝,吳三桂當時有兩條路可走,除了劉玄初建議的趕緊渡江北進,打到清朝的政治中心、國都北京去之外,其實,還可以東進江南,拿下清朝的財賦重地江南,收複前明舊都南京。

打北京,是奔著趕走清朝,統一全國去的。而打江南、收南京,才能有跟清朝劃江而治的更大籌碼,沒有江南,清朝就無錢跟吳三桂打持久戰。

“三藩之亂”打了將近八年,康熙依仗的底氣,最主要的不就是江南能源源不斷提供錢糧?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可吳三桂即不渡江北進,也不東進江南,反而在湖南跟清軍拉鋸了五年時間之久,注定了最後的失敗。

這還是因為吳三桂麾下的軍隊戰鬥力略超過清軍,否則,吳三桂早敗了,他的財力、物力、人力的補充,都不如清朝。

一些試圖觀望成敗後,才決定是否倒向吳三桂的清軍綠營將領,也因吳三桂在湖南一隅之地跟清朝糾纏,沒有席卷天下的動力和決心,放棄了投奔吳三桂,然後幫助清朝死磕叛軍。

當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時,吳三桂哪能不敗,而這些吳三桂能拿到一部分的有利條件,卻因他在長江邊的止步不前,全部遠離他而去。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困境中的吳三桂狗急跳牆,在湖南衡州稱帝建國,過了一把皇帝癮,八月,即在四麵楚歌中去世。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月,清軍殺進昆明,吳三桂的繼承人吳世璠自殺,所謂的“吳周”政權滅亡。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下令編纂《逆臣傳》,生前叛明、叛順、叛清的吳三桂在其中名列榜首。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797.html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的相關文章

司馬懿前期表現的忠心耿耿,他是什麼時候有了謀逆之心的?

司馬懿前期表現的忠心耿耿,他是什麼時候有了謀逆之心的?

我們站在上帝視角,都知道司馬懿的衷心都是裝出來的,但是司馬懿前期表現的那麼忠心耿耿,他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謀逆之心的呢?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司馬懿忠心曹氏三代,是因為這三老大底下,他政變不了,忍辱負重,小心翼翼,才是活下去的資本,隱忍是司馬懿一生的主題,不到萬不得已,不鋌而走險。曹叡以...

劉備在入川時帶上龐統 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

劉備在入川時帶上龐統 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入川,為何留下諸葛亮,而帶龐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公元211年,劉備在張鬆的接應下,率領軍師龐統,大將黃忠,魏延以及關平,劉封二小將入川。入川之戰是劉備實力發展的跳躍性戰役。公元208年,孫劉聯軍擊敗強大的曹操後,劉備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因為...

太監汪直權傾朝野殺人無數 最後為什麼還能夠善終

太監汪直權傾朝野殺人無數 最後為什麼還能夠善終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傳奇太監汪直,權傾朝野殺人無數,為什麼結局卻是善終?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這個無比囂張的男人就是西廠廠花雨化田,這麼帥氣的太監有曆史原型嗎?還真的有,雨化田的曆史原型,便是明朝成化年間,權傾朝野的大...

程咬金在曆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程咬金在曆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程咬金,唐朝開國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公元655年:武則天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公元656年:程咬金掛帥西征,因為貽誤戰機,殺降取財,被罷官;雖然隨後起用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請求辭官;公元660年:李治重病,武則天開始替李...

顧徽:三國時期東吳官吏,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顧徽:三國時期東吳官吏,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顧徽,字子歎,吳郡吳縣人,漢末三國時期孫吳官吏。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輕的時候遊曆四方,有口才。孫權剛統事的時候,聽說顧徽很有才,召進幕府為主簿。顧徽常常跟著孫權出行。一次見軍營拖著一男子到市場欲處死,就問他有什麼罪。別人說:“他偷了一百塊”。顧徽叫他們暫停一...

曆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於成龍的?

曆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於成龍的?

於成龍——天下廉吏第一,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於成龍是山西永寧(今山西離石)人,從副榜貢生曆任知縣開始、因政績突出不斷被朝廷提拔,數十年來在知府、按察使、巡撫、總督等任上,嚴守初心,一如既往地秉公辦事,關心百姓疾苦,生活節儉、拒絕,被康熙皇帝譽為“清官第一”。(一)...

襄樊之戰龐德沒有選擇投降關羽,是因為什麼?

襄樊之戰龐德沒有選擇投降關羽,是因為什麼?

襄樊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麵的最終形成的序曲,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一生的巔峰是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將曹操嚇得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於禁投降了關羽,龐德誓死不降,龐德曾一箭射中關羽,占了上風。試想,如果關羽把龐德打趴下...

楚漢之爭轉折點是因為韓信嗎 此諸侯才是關鍵

楚漢之爭轉折點是因為韓信嗎 此諸侯才是關鍵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雙方實力轉折關鍵不是韓信,而是這位諸侯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導語:論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雖然費盡心機滅掉六國,一統天下但這份統一並沒有持續太久。到了秦二世時期,由於秦朝實施暴政。導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擁而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