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李璮叛變之後,忽必烈為什麼又開始重用西域人?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28)2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忽必烈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261年冬,忽必烈打敗了阿裏不哥,但還沒有把他徹底摧垮。這年,忽必烈駐在漠南越冬,繼續全神貫注於北麵的戰事。但就在這時,1262年二月,山東發生了李璮之變。

李璮叛變之後,忽必烈為什麼又開始重用西域人?

一、李璮叛變的起因

李璮是李全的義子,發動變亂時是著名的 *** 世侯,任山東益都行省長官、江淮大都督。在金末的動蕩歲月裏,李全於1214年十二月起兵反金,是山東紅襖軍起義領袖;1218年歸附南宋;1227年五月又以青州投降蒙古,為山東淮南行省長官。1231年,李全攻宋的揚州,死於軍陣,由李璮襲為益都行省長官。到1262年李璮發動變亂時,他統治益都一帶已有三十餘年,擁有重兵,根深蒂固。

蒙古統治者招納和利用 *** 世侯,在中原地區逐漸建立了蒙古貴族與漢族地主的聯合統治。但是在權益上雙方是存在矛盾的。而與其他世侯相比,李璮更自有打算。他認為這是一個“幹戈爛熳”的亂世,“狐居兔穴,暮煙殘照”,蒙古統治中原,不見得已成定局。他不甘心屈居於蒙古汗權之下,一直在等待時機,以成就自己的帝王事業。蒙古屢次征調他的兵,他總是“詭辭不至”。

蒙哥死,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鬥,內地防務空虛,使李璮感到“易腔改調”的機會出現了。

李璮叛變之後,忽必烈為什麼又開始重用西域人?

二、南宋並未給予李璮實際上的支援

李璮發動變亂是做了準備的。他不斷擴大兵力,並擅自發兵修益都城塹。他的幕僚和嶽丈王文統做到中書平章政事,兩人秘密來往,勾結已久。他同其他 *** 世侯也有私下的聯係。他按例將子李彥簡入質,但從益都至京師質子營暗設私驛。1262年正月,李璮密召李彥簡乘私驛逃回山東。

1262年二月李璮終於發動變亂,以海州、漣水等三城(今江蘇東海縣以東至漣水沿海一帶)獻給南宋,殺盡蒙古戍軍後,揮兵北進益都。消息傳到漠南,忽必烈立即籌劃對策。他問老幕僚姚樞:“你看如何?”姚樞回答說:“李璮倘若直搗燕京,控扼居庸,那是上策;與宋連和,固守擾邊,是中策,出兵濟南,等待世侯響應,是下策。”忽必烈又問:“如今這個叛賊將如何行動?”姚樞說:“李璮必出下策,他隻能等著被俘。”於是,忽必烈命諸王哈必赤率領各路蒙古、漢軍從北方前線轉師向南,討伐李璮。

不出姚樞所料,李璮果然進據濟南,但沒有更積極的行動。這是因為李璮雖握有重兵,但畢竟沒有強大到足以直搗燕京,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世侯的響應上了。至於李璮與南宋的關係,彼此之間是談不上信任的。李璮與蒙古反目後,南宋乘機利用,授予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路軍馬,封齊郡王,但並未給予實際上的支援。他們之間,隻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

三、李璮之死

李璮進據濟南時,似乎是信心十足的。他“投筆書懷”,寫了《水龍吟》一詞,末尾兩句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然而,這隻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假象。當時,各路蒙古、漢軍已在向濟南進逼。其他 *** 世侯,除個別人外,不僅沒有起來響應,而且都服從忽必烈的調度,參加了討伐李璮的隊伍。世侯們認為忽必烈的統治基本上是這些世侯可以接受的。而且忽必烈仍有強大兵力,他們意識到,為了保全和發展自己,與其反對他,不如繼續追隨他。

四月,忽必烈增派史天澤到山東前線節度各路軍隊。史天澤到達濟南,對哈必赤說,“李璮論計多端,又有精兵,不宣與他硬拚,應當長期圍困。”從四月三日起,各路將士開河築環城。五月時,李璮已被困在濟南,不能複出。到六月中,城內糧絕,軍心渙散。李璮知道複亡在即,於七月二十日投大明湖自盡,未死被俘。史天澤、張柔、嚴忠濟(嚴實之子)等怕李璮吐露他們之間過去的關係,立刻把他在軍前處死了。

李璮叛變之後,忽必烈為什麼又開始重用西域人?

四、李璮之變的影響

李璮之變曆時不到半年。雖然如此,它的影響卻是很大的。忽必烈從此感到,盡管統治漢地當用漢法,但 *** 不能完全信賴。他最重用的王文統竟是李璮一黨,他當即予以誅殺。他對推薦過王文統的劉秉忠、廉希憲、商挺、張易等也都產生了懷疑。

李璮與其他 *** 世侯的秘密交往,他也看得很清楚,於是決心削奪世侯的權勢。不過,當時的大局並不穩定,南有南宋,北有阿裏不哥,而且世侯們勢力很大,如今他們又心存顧慮,而對他們卻仍需利用。所以,忽必烈慎重處置變後事宜,一麵安撫濟南一帶軍民,獎勵未參加變亂的李璮部屬;一麵不追究過去與李璮的來往關係,連史天澤等擅殺李璮也置之不問。然後,在穩定局勢的基礎上,忽必烈果斷地剝奪世侯權力,一步一步地采取下列措施:

1262年十二月,在各路實行軍民分職,“管民官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統攝。”

1263年正月,諸路奧魯官(管理軍需後勤)不再隸屬於萬戶,凡奧魯官內有各萬戶子、弟及私人的,一律罷免。

二月,詔各路私造軍器者處死。

同年決定, *** 世侯子、弟不得預政,已任官的一律罷免。

1264年十二月,取消世侯的世襲製,立遷轉法。

1265年二月,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 *** 充總管, *** 入充同知,定為製度。

李璮之變後, *** 世侯們很不自安。但是,他們不可能再步李璮的後塵,而隻想投合忽必烈的心思,以消除忽必烈對自己的疑慮。史天澤當時聲望更高,他就帶頭主動請求削權,使忽必烈順利地實行了上列措施。

李璮之變後,在加強中央集權、削奪世侯權力的前提下,蒙漢封建階級的聯合才保持下來了。與此同時,忽必烈開始重用西域人。這樣,在忽必烈後期, *** 、畏兀兒官僚勢力就幾度得勢,掌握了朝政。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6319.html

“李璮叛變之後,忽必烈為什麼又開始重用西域人?” 的相關文章

張繡投降曹操後為何又發起反叛?發生了什麼?

張繡投降曹操後為何又發起反叛?發生了什麼?

張繡,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討張繡。張繡眼看著打不贏,於是直接投降了。本來皆大歡喜,但因曹操愛人妻的老毛病犯了,突起色心,讓事情起了反複。《三國誌·張繡傳》中記載:太祖南征,軍淯水,...

韓信當初手握重兵 韓信為何沒有造反

韓信當初手握重兵 韓信為何沒有造反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手握重兵的韓信,為何不起兵反叛劉邦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至少有兩次反叛劉邦的機會,第一次是劉邦跟項羽對峙於鴻溝之時,第二次是鍾離昧逃到楚國之時,當時的韓信為楚王,第一次韓信壓根就沒有反叛的想法,隻是想趁機從劉邦那裏撈點好處。第二次的韓信是有那麼點心...

闞澤:三國時期東吳學者、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闞澤:三國時期東吳學者、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闞(kàn)澤(170-243年),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三國時期吳國學者、大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闞澤少年時家貧,隻得向別人抄書,於是博學多聞。漢末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升郴縣令。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征召他為西曹掾。後官至中書令、太子太傅,封都鄉侯。虞翻稱其為“蓋蜀...

有哪些與王十朋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王十朋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官秘書郎。曾數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立,累官...

嘉靖皇帝長達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後為何還能正常運行

嘉靖皇帝長達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後為何還能正常運行

對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明朝為什麼還能正常運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嘉靖皇帝就是一直不上朝,明帝國依舊能夠運行下去。因為經過100多年的統治,明朝已經進化出一套能夠獨立運行的體製。自太祖朱元璋廢丞相,內閣製度就登堂入室,逐步進化成中央最高的決策機構。內閣設內閣大學...

明朝時期常遇春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貢獻?

明朝時期常遇春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貢獻?

常遇春和徐達一樣,都是出生於農家,祖祖輩輩種地為生。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常遇春是明朝名將,為朱元璋一統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勞,是僅次於徐達的大明第二名將。那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歲就英年早逝了呢一,投靠朱元璋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長騎射,有萬夫不當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強盜。至正十五年(1...

畢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有哪些作品?

畢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有哪些作品?

畢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號靈岩山人,江南鎮洋縣人,清代著名學者。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幼年喪父,師從沈德潛,喜歡金石地理之學。考中舉人,授內閣中書,遷軍機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的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彼此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在古代一個大家族之中,對於一家之主的稱呼我們可以稱之為“老爺”,而對家族之中的女主人我們一般稱之為“夫人”。在清朝入關以後,由於滿清統治者保留了一些滿足的習俗,因此稱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