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中國曆史1周前 (04-28)5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圖①:出土的漆木構件。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圖②:出土的青銅器。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供圖

圖③:出土的漆木盒。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供圖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攝

“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蓋的78條竹席,開展槨蓋板和竹席的保濕防黴工作;提取大量青銅器和漆木器文物……”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進展。

武王墩墓豐富的考古成果,吸引了國內外關注的目光。與此同時,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推進多學科、多平台協作,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同樣令人矚目。

——編者

4月,安徽淮南市的天氣,時而放晴、時而飄雨,濕潤的空氣中充滿著萬物萌發的訊息。北依舜耕山,南為開闊的平地,西側為瓦埠湖,位於淮南三和鎮徐窪村的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隨著這座迄今規模更大、等級更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漸漸露出真容,楚文化也變得愈加生動。

高位布局,鋪好“漫漫長路”

自2020年武王墩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後,一支由多院校、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文物保護團隊立即組建起來。與此同時,主墓保護大棚、文物庫房、考古實驗室等一係列考古發掘配套設施也迅速建設完成。

謀定而後動。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張治國介紹,在考古發掘工作開始之前,根據時代相近墓葬出土文物類型,對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文物進行預判,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出土文物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

一個更大的問題,很快擺到了所有人的麵前。因為槨室內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水麵以上的槨蓋板和竹席也處於飽水狀態,如何對出土文物進行及時應急保護?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和三星堆很不一樣,三星堆考古發掘處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可以慢慢提取,但是武王墩墓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龔德才說,“武王墩墓長期浸泡在水中,一旦脫離飽水環境,與氧氣直接接觸,木俑、漆器等文物很快就會卷曲、翹邊、變色,甚至大幅度收縮變形。我們需要在盡可能保留最多文物信息的同時,盡快提取文物、盡快送到實驗室。”

墓坑為方形,墓坑以東設有斜坡墓道一條,墓坑四壁有逐級內收的台階共21級。層層夯實的填土之下,一個9室的槨出現在考古隊員麵前。巨大的竹席覆蓋在槨蓋板上,竹席之下,方木與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層防護。張治國說,利用高密度電阻率法,武王墩一號墓的布局漸漸清晰。木槨室采用“亞”字形結構,總分室9間,這是目前國內首次見到的、結構清晰明確的九室楚墓。

竹席,迅速進入了考古隊的保護範疇。廈門大學曆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張聞捷回憶,填土發掘完成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槨蓋板上鋪設的竹席。“盡管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一些區域的竹席還能夠呈現黃 *** 澤。”

腐朽、殘缺、開裂,千年的地下生活,使得大部分竹席變得脆弱不堪。

怎樣安全高效地對竹席進行臨時加固和緊急保護?薄荷醇臨時固型技術,提供了解決方案。這項由上海大學教授羅宏傑團隊發明、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創性成果,在國際上具有首創性。薄荷醇,可以對脆弱文物進行一定的預加固,保障文物安全地轉移到實驗室。“而且這種材料在空氣中自然揮發後沒有殘留。”張治國說。

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來。武王墩墓環境潮濕,竹席進入實驗室後,如果任由薄荷醇自然揮發,竹席中的水分也會快速蒸發,導致飽水竹席出現起翹、開裂。經過反複實驗,張治國發現,通過加入酒精、加熱等 *** ,既可有效去除薄荷醇,又能確保竹席處於飽水狀態,既保證了文物安全,又便於後續開展汙染物清理、脫鐵、加固、幹燥定型等一係列保護處理。

這項目前國內外開展的麵積更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考古隊采取分條提取的方式,提取最長竹席約7.5米,總麵積超過200平方米,形成了一套竹席現場加固提取、包裝運輸與室內穩定性保護的技術 *** 體係。

分類“搶救”,還需“對症下藥”

文字,是曆史最神秘的符號,見證了時光的變遷,講述著兩千多年前楚國大地的古老故事和瑰麗傳說。然而,文字的發現,卻沒有想象中那麼輕而易舉。

紅外攝像技術,能夠將隱藏在黑色槨蓋板上的文字清晰揭示出來。令張治國興奮的是,武王墩一號墓槨室蓋板上已發現和采集墨書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係文字。結合文字內容和考古情境判斷,其中有槨蓋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槨室功能分區等內容,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製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槨蓋板保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龔德才說,隨著槨蓋板的逐漸暴露,通過噴水和覆蓋塑料膜、無紡布等措施,使槨蓋板處於飽水狀態,減少因水分快速蒸發導致槨蓋板的開裂與變形。“在槨蓋板提取過程中,通過薄荷醇、石膏繃帶、夾板等加固材料,對脆弱、開裂部位進行加固,采用珍珠棉、氣泡膜等對受力部位進行緩衝支護,減少吊運過程中的文物損傷,保障考古發掘和研究順利開展。”

而對於槨蓋板的墨書文字,張治國處理得非常仔細。“我們采用具有可逆性的鬆香酒精溶液對墨書進行封護,避免墨書在槨蓋板提取、運輸和存放過程中遭受損傷。”張治國說,槨蓋板文物運到存放地點後,對木材及時進行抑菌防黴和保濕處理,並監測黴菌滋生和槨蓋板飽水情況,使槨蓋板得到安全穩定的保存和保護。

“無物不髹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已經形成了極高的漆木器 *** 工藝。此次出土的眾多漆木器,包括木俑、漆器、鎮墓獸等,正靜靜地躺在離考古發掘現場不遠的考古實驗室內。在考古實驗室,記者看到一件件花紋絢麗、 *** 精良的漆器被浸泡在水中。“這是去離子水,就如同給人泡澡,能起到清潔效果。”張聞捷說。

“漆木器的現場保護流程,主要包括痕跡信息采集和清洗處理。”張治國說,“清洗過程主要是用去離子水浸泡,將雜質軟化浸泡出來,再配合軟毛筆進行縫隙間的深度清潔,必要時適當加入少量表麵活性劑進行清洗。如漆木器表麵有描金、描鉛等工藝,根據彩繪保存狀況,可先進行適當加固後再入水浸泡。”

“清洗完後將文物進行脫水處理,即將其浸泡在特製的化學藥水中,讓藥水‘融’入文物內部,代替水分支撐起木材的孔隙結構。”龔德才說,這一套“診療療程”為我國獨創的乙二醛法,從馬王堆到曾侯乙墓,從定陶漢墓到如今的武王墩墓,數以萬計的漆木器在這套“療程”下挽器物生命於狂瀾,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對部分出土漆器開展的分析研究顯示,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漆器使用的漆為中國大漆,漆繪顏料有所不同,朱紅色漆顏料為朱砂,紅棕色漆顏料為鐵紅,黑漆顏料為炭黑,黃彩顏料為雌黃和雄黃的混合物,一些漆器在紋飾處有彩繪描金工藝。

科技賦能,多學科、多平台協作

當青銅編鍾敲出千年前的錚錚尾音,身著曲裾的 *** 隨著鼓點、琴音翩翩起舞……2000多年後,一支沉睡地底的楚國“樂隊”被重新喚醒。當考古隊員把樂俑從槨室的泥堆裏提取出來的時候,其身上附著的衣物絲綢也被同時提取。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暘介紹,絲綢是有機質,很難保存。飽水出土的絲綢,呈現餛飩皮一樣的糟朽狀態。但“餛飩皮”中,包含著大量的絲綢遺存與相關賦存信息。

“對於南方潮濕環境下考古出土的絲綢保護而言,從飽水到幹燥的過程,可以說是生死攸關。”周暘說。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組成的文保團隊,負責對出土絲綢進行緊急搶救。

絲綢在應急保護過程中需要保濕,但過大的水流又會改變“著衣俑”身上紡織品的狀態。麵對兩難,文保人員選擇了噴水保濕加薄膜包裹。為增加絲綢的強度,文保人員采用絲蛋白加固的 *** ,從分子層麵“穿針引線”,將絲綢破損斷裂的分子鍵“縫補拚接”起來。“由於絲蛋白是絲綢的主要成分,這種同源加固的 *** 可以有效避免加固材料的後續降解對文物造成破壞,這也是我們原創的 *** 。”周暘說。

在現場發掘過程中,張治國還記錄下了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揭開槨蓋板之後下麵全是水,但是東一室水麵上漂浮著幾十個大小不一的植物編團。將其打撈上來後,經初步分析,含有李子、梅子、栗子、甜瓜子、蓮子等瓜果和水稻、粟、黍等農作物,初步判定墓主人的下葬時期應該是在夏季或秋季植物成熟的時節。”張治國說。

動植物考古是現代考古事業的重要板塊,也是當代考古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的集中體現。通過動植物成分分析、蛋白質分析、骨齡檢測等手段,考古人員可以精準定位文物年份和身份信息,為這些年邁的“地下居民們”分發“身份證”。張治國說,現在,這些植物編團正被封存在塑料薄膜裏,暫存於考古實驗室的低氧滅菌庫房,等待分批整理研究。

穀雨已過,立夏將至。隨著天氣一天天變熱,墓室的環境將發生極大的變化。這對現場的文物和考古隊員來說,都是一項極為嚴峻的考驗。

為了給尚在“候診”的文物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項目組正在籌備建設墓室的“三控係統”。張治國解釋,“三控”即控溫、控濕、控氧。“我們即將開展霧化噴淋係統的建設,極大減輕工作人員人工增濕的工作量,通過定期噴淋冰水混合物,不僅可以降低室內的溫度,而且也能有效增加其濕度;通過向槨室充填氮氣,可以將槨室內空氣的氧氣含量降低50%,有效延緩文物的氧化速率;通過控製考古現場環境,我們盡可能保留更多的原始信息,也為考古發掘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張治國說。

龔德才說,在考古發掘過程中,他們通過多學科、多平台協作,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增強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工作發現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曆史文化遺產保護能力。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下一步,要持續加強考古和研究,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同步推進科技測年、殘留物分析、冶金、環境、動植物等科技考古,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更大限度提取各類信息;組建考古學、曆史學、建築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合作團隊,深入論證武王墩墓年代、性質,多維度闡釋楚國禮儀製度、手工業與科技史等重要問題,同時,要統籌推進出土青銅器、竹木漆器、絲綢及相關脆弱質文物提取、保護,確保出土文物之一時間得到妥善保護。持續做好墓坑、槨室穩定性和地下水位監測,落實支護、加固措施,加強考古工地人員管理,確保考古現場安全。(本報記者 吳 焰 王 玨)

(尹雨佳參與采寫)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8日 第06 版)

責編:盧思宇、張榮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120.html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的相關文章

正史中怒鞭督郵的人真的是張飛嗎?

正史中怒鞭督郵的人真的是張飛嗎?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讀過《三國演義》的都大約記得第二回裏邊有個情節——張翼德怒鞭督郵。劉備因為討黃巾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但是,有個督郵看不起劉備且索要賄賂無果,按照朝廷命令要把劉備的縣尉官職免去,劉備處處忍讓...

都是劉備麾下的謀士,那諸葛亮與法正之間的關係如何?

都是劉備麾下的謀士,那諸葛亮與法正之間的關係如何?

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的落魄人,通過亂世成長為一國之君,離不開其身邊的謀臣和武將的貢獻。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先主複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三國誌·先主傳》公元214年,劉備攻下成都,顛沛多年終於占有了益州和荊州兩地,算是...

朱高熾在位時間不到一年 朱高熾為什麼還能名垂青史

朱高熾在位時間不到一年 朱高熾為什麼還能名垂青史

朱高熾為什麼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還不足一年!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實習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熾終於轉正,成為明朝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麵二十多年兢兢業業、勞心勞力的工作,早已壓垮了朱高熾的身體,這導致他在公元1425年...

漢朝有三位竇皇後,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漢朝有三位竇皇後,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古代一個家族的飛黃騰達,往往隻因為某一個人。家族成員未必出彩,但就是因為帶頭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睞,間接帶領全族人走向了輝煌,漢朝時期的竇氏一族就是這樣的。漢朝時期一共出現了三位竇氏皇後,她們分別是漢文帝皇後、漢景帝生母——孝文竇皇後,漢章帝皇後、漢和帝嫡母——章德竇皇後,漢桓帝...

秦始皇穿的龍袍是黑色的 後世皇帝為何沒有人敢穿

秦始皇穿的龍袍是黑色的 後世皇帝為何沒有人敢穿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始皇穿的黑色龍袍,為什麼後世皇帝不沿用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提起秦始皇嬴政,身上的話題總是講不盡!他掃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朝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築長城,有人說他是暴君,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是非功過自留待後世評說!秦始皇劇照相信大家看過的影...

漢景帝一共有十四個兒子 最後為什麼是漢武帝繼承大統

漢景帝一共有十四個兒子 最後為什麼是漢武帝繼承大統

還不知道:漢景帝共有14個兒子,漢武帝為何能繼承大統,其他兒子結果怎樣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楊慎漢朝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後曆時四百餘年,在這漫漫的曆史長河中,漢武帝作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跡廣為...

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定都南京、國號明。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曆史網小編帶來的文章。明朝開國前後,明太祖朱元璋封賞的開國英烈、勳貴中,有好多兄弟夥的。朱元璋自己沒有親兄弟幫助打江山,部下中卻有不少親兄弟齊上陣,為建立明朝拋頭顱、灑熱血,也為自己和家族爭取富貴榮華。其中有那麼一部分親兄弟們在明朝開國後...

朱璉:宋欽宗趙桓的皇後,為了捍衛尊嚴寧死不屈

朱璉:宋欽宗趙桓的皇後,為了捍衛尊嚴寧死不屈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曆史上最慘烈和屈辱的事件莫過於“靖康之難”。靖康恥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破都之恥,第二是被俘之恥,第三便是“獻乳禮”和“牽羊禮”。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陷汴京城,除了燒殺搶掠外,還俘虜了徽、欽二帝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嬪妃與貴卿、朝臣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汴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