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0)92

田文鏡 ,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清朝的雍正皇帝執政時,其麾下曾有三大寵臣,分別是鄂爾泰、李衛、田文鏡。

其中,田文鏡在雍正還在位時,就病逝了,死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

乾隆登基後,已經死去的田文鏡被滿朝官員狠批,將其描述為“酷吏”,且“百姓至今怨恨”。

攻訐和批評田文鏡的主力,是以李紱、史貽直、朱軾(乾隆的老師)等為首的科道出身的官員。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時任河南巡撫雅爾圖還給乾隆皇帝上奏,試圖將已經死去七年的田文鏡從當地的賢良祠中撤出來。

雖然雅爾圖的請求遭到乾隆拒絕,但如此清算一個已經死去多年,且被雍正皇帝親口誇讚“公正廉明”,親自賜葬在自己陵墓附近,親自為其設立專祠的前朝重臣,不禁要問:“田文鏡怎麼了?”

田文鏡不是完人,也不是完臣,他於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和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兩次乞求退休,是因為他在河南山東總督任上時,在兩地的賑災事務上出了差錯。

雍正七年到雍正八年(公元1729年到1730年),河南、山東持續出現自然災害。

雍正本想免除田文鏡轄地的部分應上繳稅收及錢糧,減輕當地負擔,但田文鏡拒絕了。

《清史稿·田文鏡傳》中記載: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是歲山東水災,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錢糧。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部議應如所請,上仍命文鏡確察歉收分數,照例蠲免,現兌正糧,作下年正供。

兩省有災情,田文鏡卻不願意減輕百姓負擔,還向雍正隱瞞災情的嚴重性,導致兩地部分百姓需要賣兒賣女求生存。

田文鏡這麼做,大概是想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在有災情的情況下,既能不擴大災情,還能給朝廷提供足額的稅收和錢糧。

隻不過,他沒有辦到罷了,沒能處理好當地的災情。

實際情況還是被雍正知道了,雖然雍正努力幫助田文鏡遮掩,表示這事都是田文鏡的下屬幹的:“文鏡年老多病,為屬吏欺誑,不能撫綏安集。”

可田文鏡無法欺騙那些一直盯著他的禦史言官,包括對他執行雍正新政不滿的科道官員們,還是隻能求退,相當於是引咎辭職。

否則,在雍正十年左右,雍正皇帝就要麵對一波彈劾田文鏡的狂潮。

被雍正允許辭職時的田文鏡,其實當時也70歲了,即使不主動引咎辭職,也幹不了多久,一個不小心,算是晚節不保。

雍正沒有過於苛責田文鏡,這是一位對他來說勞苦功高的寵臣,一時過錯不至於讓雍正發怒。

但田文鏡的這個過錯,到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就被特意放大了。

這其實是有一個大的政治背景,就是乾隆登基之初,因為執政理念跟雍正不同,他有意將雍正朝的嚴苛政治改為寬仁政治。

在這種背景下,秉承上意的大臣們,開始對雍正朝的某些政治行為予以批評。

但雍正畢竟是乾隆的父親,基於孝道的傳統,乾隆即使要改變雍正朝的一些政治行為,也不能允許大臣們去嚴厲的批評雍正。

於是,在雍正十年辭職,且辭職前有明顯過錯的田文鏡就成為重點攻訐對象。

批田文鏡,其實是諸多在雍正朝因反對雍正新政被懲治的大臣們,在借機批雍正。

田文鏡在死後還被拉出來狠批,其實是在為重用和寵信他的雍正皇帝背鍋。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比如李紱,他曾因跟田文鏡的政見不和,差點被雍正殺掉,雍正在臨刑時,還跟他有過對話,根據袁枚所著的《小倉山房文集》中的記載,其中有這麼兩句:

刀置頸間,問此時知田文鏡好否?公(李紱)奏:“臣愚,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乃宣旨赦還,仍囚獄中。

李紱此後被雍正閑置,乾隆登基後才再次起用他。

一個寧死都不願意承認田文鏡是好官的人,在被重新起用後,當然會借此給自己,給自己堅持的理念翻案。

正好借著批田文鏡,實批雍正朝的某些政策,是乾隆皇帝能忍受的。

於是,大家夥一擁而上,開始狠批已經死於的田文鏡。

批田文鏡的,主要是科道出身的官員,也就是考中進士後為官的清流們,他們對監生出身的田文鏡,本就看不慣,有了機會,還不趕緊往死裏批?

雍正朝有三大寵臣,除了田文鏡,還有鄂爾泰(乾隆十年去世)和李衛(乾隆三年去世)。

這兩位也是雍正新政執行的馬前卒,但他們在乾隆朝初期為何躲過了像田文鏡那樣的清算?

鄂爾泰(滿人,且中過舉人)當時是宰輔,黨羽眾多,批他會引起巨大的政治波動,這是初登基的乾隆不允許的。

李衛的出身比田文鏡還差,田文鏡好歹是個監生,李衛最早當官時,他的官身是花錢買的。

但李衛跟科道出身的官員們關係相當好。

如他在浙江總督任上時,雍正曾因某些案件遷怒浙江讀書人,終止了浙江的科考,是李衛勸說雍正恢複了當地的科考。

僅此一事,凡是浙江出身的官員,就對李衛無比感激,就要領他的情。

大凡李衛主政過的地方,他都比較重視優待讀書人,給他們修書院。

因此,李衛不是科道官員們仇視的對象,或許政見不同,但不會把他往死裏整,會留有餘地。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田文鏡就不同,他是個孤臣,不結黨,沒有人幫他說話,人也死了,無法站出來辯解,還有明顯過錯,可以成為批評的突破口。

乾隆要糾正雍正朝的嚴苛政治,但並不想掀起朝爭,隻想用最簡單的,不傷雍正臉麵,不觸及大多數朝臣利益的方式達到目的。

因此,允許科道官員們去批已經死去的田文鏡,並以此隱晦的批評雍正,是成本最小,也是紛爭最小的辦法。

當然,乾隆允許批田文鏡,隻是為了達成政治目的,不是真的想清算田文鏡。

畢竟,田文鏡即使有過錯,他也是為雍正效力的老臣,他的大多數行為,是秉承雍正的意思去做的,從臣子的角度看,田文鏡無大錯。

所以,當政治目的達到後,乾隆也沒有揪著田文鏡不放。

乾隆在表示“豫民重受其(田文鏡)困”的同時,也駁回了河南巡撫雅爾圖於乾隆五年要求將田文鏡撤出當地賢良祠的上奏,且明確表態不要再翻案了。

也就是說,田文鏡該背的鍋背完了,在雍正朝被欺負過的官員們的怨氣發泄完了,乾隆的政治目的完成了,田文鏡也就不用批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435.html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劉封為何不救關羽?真相是什麼?

曆史上劉封為何不救關羽?真相是什麼?

關羽兵敗身死,是劉備暮年遭遇的最大失敗,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劉封鎮守的東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屬於漢中,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和南郡之間隔著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陽郡(包括襄陽、樊城)。從東三郡出兵到荊州地區,最方便的路線是沿漢水東進,可以直通襄陽、樊城(另一頭通往漢中)。這也是關羽北伐時,...

隱藩是什麼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隱藩是什麼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隱蕃隱蕃,青州人,原本是魏國的一個官吏。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前一段時間《風起隴西》熱播,網友們褒貶不一,我是連看都沒看,隻知道是關於間諜的。馬伯庸是一個好作家,但有時候腦洞開得太大。今天我們來聊聊三國曆史真實的超級間諜隱藩,成功忽悠了孫權卻坑死郝普!曹叡不爽,隱藩出發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詐叛如吳,令...

宋江想要接受詔安的時候 魯智深為什麼要提出散夥

宋江想要接受詔安的時候 魯智深為什麼要提出散夥

還不知道:宋江想答應招安,武鬆與魯智深反對,為何隻有魯智深提出散夥?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們的印象中《水滸傳》裏的108條好漢,一個個都是正義豪邁的義士,總是嫉惡如仇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後來他們在宋江的帶領下答應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個悲慘結局。據說不過...

司馬炎最後繼位給司馬衷與賈南風有何關係?

司馬炎最後繼位給司馬衷與賈南風有何關係?

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晉武帝司馬炎並非昏君,他兒子眾多,為何非得立一個智力堪憂的兒子當繼承人呢,主要是封建帝製不容隨便推翻,加之他為了穩定自己的長久統治,所以才把司馬衷推上王座。一、關於“嫡長子繼承製”眾所周知,古代帝王傳...

有哪些與鄧芝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鄧芝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鄧芝(178年-251年),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東漢名將鄧禹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重臣,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鄧芝早年曾被預言能位至大將,後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績,被征入朝為尚書。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複兩國關係,並深...

在李善長之後,朱元璋新選的宰相人選都有誰?

在李善長之後,朱元璋新選的宰相人選都有誰?

朱元璋是中國明朝開國皇帝,俗稱洪武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洪武三年,李善長生病,回家休養,朱元璋要選新的宰相。當時他把劉伯溫找來,和他討論了三個人選: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吊詭的是,這三個人選,最後都先後被朱元璋給殺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朱元璋)說...

薛綜:三國時期東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勸諫孫權的?

薛綜:三國時期東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勸諫孫權的?

薛綜(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儒、名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少時避亂交州,師從南安太守劉熙。跟隨士燮歸附孫權,出任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從征九真郡,授謁者仆射、半州長史、賊曹尚書、尚書仆射、選曹尚書、太子少傅,兼任選部職責。赤...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名臣,是東吳獨立建國的功臣之一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名臣,是東吳獨立建國的功臣之一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正史上稱其“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