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龍袍曆代有什麼變化 黃色的“龍袍”何時成為皇權的象征

曆史文化2年前 (2022-08-03)17

龍袍是指皇帝的朝服,隻有皇帝能夠穿,是皇帝的象征物之一。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龍袍曆代有什麼變化 黃色的“龍袍”何時成為皇權的象征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曆代有所變化 。龍數一般為9條 :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裏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 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據《蘇州府誌》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製成的龍袍。因龍袍上繡紋以龍為主,故此得名。

活躍在電視劇上的各種皇帝形象穿得基本都是黃色的龍袍,其實一開始中國古代帝王龍袍並不是黃色的,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誌。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之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為秦始皇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了。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龍袍曆代有什麼變化 黃色的“龍袍”何時成為皇權的象征

到了西漢龍袍主要還是沿襲秦朝龍袍的特點: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漢文帝劉恒時,開始棄用黑色,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於劉恒認為大漢王朝應協於火德。晉代時,轉而崇尚金德,以赤色為貴,所以晉代的皇袍采用的都是大紅色。

到了隋唐時期,開始真正流行黃色的龍袍,由於當時崇尚以黃為貴,黃袍成為帝王的專用衣著。據《唐六典》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柘黃,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也就是杏黃色,但在當時還未禁民間穿著黃色服飾。唐承隋製,《舊唐書輿服誌》記載,此後的天子穿赤黃色的袍衫,而臣民仍許通著黃。真正在民間禁用黃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間,皇帝不願意和一般人同著黃袍,於是下詔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據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叢書禁用黃》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製,天子常服黃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據《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誌》記載:至唐高祖,以赭黃袍、中帶為常服禁臣民服。並規定了其他官員袍子的顏色:三品以上為紫,四品五品為朱,六品七品為綠,八品九品為青。唐高宗李治更於總章年間頒詔強調一切不許著黃。同時在隋唐時期,因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

龍袍曆代有什麼變化 黃色的“龍袍”何時成為皇權的象征

黃色的龍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征,開始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等掌握了軍權。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行至陳橋驛,趙匡胤手下眾將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到宋仁宗趙禎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黃色亦為皇帝專用。宋代皇帝朝服本圖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這種服裝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遊冠),與此稍有區別。

到了元朝,按《圓史輿服誌》記載有:服白粉皮則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此像為白金答子暖帽穿錦袍的皇帝。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局部特征,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繡有九條龍。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升平的寓意。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製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208/455321.html

“龍袍曆代有什麼變化 黃色的“龍袍”何時成為皇權的象征” 的相關文章

李昉:北宋名相、文學家,撰寫誥命共三十餘年

李昉:北宋名相、文學家,撰寫誥命共三十餘年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遠(《直齋書錄解題》作明叔),深州饒陽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門蔭入仕,補任太廟齋郎、太子校書。後漢時期,進士及第,授秘書郎,累遷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後周世宗時期,出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北宋建立後,...

曆史上真實的果郡王是什麼出身?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曆史上真實的果郡王是什麼出身?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果郡王,本名愛新覺羅·胤禮,後雍正登基後,為避諱皇帝號,將“胤禮”改為“允禮”。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清朝果郡王這個人火起來,得歸功於《甄嬛傳》的播出。在劇中,果郡王風雅俊秀,文武雙全,再加上溫柔深情,因此成為後宮女子們的夢中情人。而他卻始終對甄嬛癡心一片,最後死在雍正在猜疑中,這樣完...

古代知縣和縣令隻相差一個字 兩者有什麼不同

古代知縣和縣令隻相差一個字 兩者有什麼不同

還不了解:古代知縣和縣令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知縣”和“縣令”有何不同?很多人以為 “知縣”和“縣令”都代表著一縣之長,但這二者其實並不能夠一概而論。你是否了解這兩者間的區別呢?“知縣”和“縣令”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從地位來看,縣令是地方長官,而知縣卻是暫管縣...

在文學與政治方麵,裴度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在文學與政治方麵,裴度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裴度出身河東裴氏東眷房 ,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唐憲宗時累遷禦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古代土匪對八百裏加急下手了 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古代土匪對八百裏加急下手了 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對古代土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土匪打劫了“八百裏加急”會怎樣?古代沒有電話電報,報警係統隻有兩種,一種是烽火台,一種是八百裏加急快報。但實際所謂的“八百裏加急”在古代很難實現,其意是指一天一夜要快馬加鞭奔跑八百裏,這樣的速度不隻是累死馬,人也會累死的。在清代,...

李智雲:唐高祖李淵第五子,善於射箭,工於書法棋弈

李智雲:唐高祖李淵第五子,善於射箭,工於書法棋弈

李智雲(603—617年),原名稚詮,字集弘, 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五子,母為萬貴妃。善於射箭,工於書法棋弈。 隋朝大業末年,跟從李建成寓居於河東郡。晉陽起兵後,被解送長安,為刑部尚書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無後。義寧元年,追贈左仆射、楚國公,諡號為“哀”。武德元...

李世民和魏征號稱是君臣相得的典範 真實曆史又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和魏征號稱是君臣相得的典範 真實曆史又是什麼樣的

還不了解:李世民與魏徵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曆史上的李世民與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範嗎?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而這個可以當作鏡子來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後世也多將李世民與魏徵二人讚為君臣相得的典範...

曆史上真實的劉伯溫有多厲害?發生過哪些趣事?

曆史上真實的劉伯溫有多厲害?發生過哪些趣事?

大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在民間被稱之為“神人”,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最開始為元朝的進士,後來跟隨朱元璋打天下,並在平定張士誠,陳友諒以及北伐元朝等等軍事作戰中起到了參謀的作用。在朱元璋建國之後,曾經有一次早朝時,朱元璋一邊吃燒餅,一邊批閱奏折,恰巧劉伯溫前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