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對朱元璋更有用?劉伯溫最後是怎麼死的?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0-25)3

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對朱元璋更有用?劉伯溫最後是怎麼死的?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善長與劉伯溫,都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時候的非常厲害的功臣,兩個人對朱元璋來說都是很有用的,可以說缺了任何一個人,曆史就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但是,如果要從他們兩人中間選出一個對朱元璋來說更重要的人,那會是誰呢?李善長和劉伯溫到底誰更厲害,誰對朱元璋來說更有用呢?

劉伯溫是明朝初年的開國功臣曾一度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李善長也是朱元璋的得力幹將深得朱元璋器重。這兩人一文一武在一起對決,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中央行政機構效仿元朝中書省,並在此基礎上略作了一些改革。

元製:中書省設左、右兩丞相,平章政事若幹,以及左右丞等職務,其中左、右兩丞相是正職,右丞相略高於左丞相,平章政事是副職,左、右兩丞是具體執行者。朱元璋取消了平章之職,以左職高於右職,其餘的照舊。

由於李善長在戰爭年代一直是群臣之首,因此立國後左丞相的位置非他莫屬。朱元璋起於淮西,功臣勳貴也大多來自淮西,朱元璋封公爵六人,全都是淮人;候爵二十八人,絕大多數也是淮人,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淮西集團。

朱元璋做上了皇帝以後,與諸將自然拉開了距離,原本負責調和諸將的李善長就成了朱元璋與諸將溝通的橋梁,淮西勳貴們不能再和朱元璋勾肩搭背,就轉而依傍李善長這棵大樹。淮西勳貴緊密團結在李善長的周圍,對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威脅。

朱元璋曾打算用“張良”(劉基)來製約“蕭何”(李善長),因為劉基不屬於淮西集團,而且與李善長有很尖銳的矛盾。洪武元年,明軍攻下開封,朱元璋前往開封督戰,並考察在洛陽建都的可能性。

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對朱元璋更有用?劉伯溫最後是怎麼死的?

在臨走之前命禦史中丞劉基與李善長輔政太子居守南京,在留守期間,劉基和李善長產生了矛盾。當時,劉基認為宋、元以寬政失天下,當前應吸取教訓嚴肅綱紀,令所有禦史大力監察群臣,然後稟報皇太子處理,這樣就搞得人人自危,得罪了許多人。

中書省都事李彬貪汙犯法,依律當斬,李彬是李善長的親信,為李善長做了許多不法之事。李善長找到劉基,請他暫緩治罪,然而劉基沒有給這個麵子,將李彬逮捕入獄,並派人馳報正在開封的朱元璋,不久,朱元璋批準處死的文書發回。

李善長不甘心,他企圖拖延行刑時間,等到朱元璋回來後再當麵講情,於是對劉基說,當前正在求雨,不宜殺人。劉基卻說,殺了他,天必定下雨。於是就殺了李彬,李善長十分生氣,朱元璋從開封回來後,李善長立刻控告劉基在祭壇下殺人,大不敬,因此老天不下雨。李善長的其他親信和仇恨劉基的人也紛紛跟進告狀。

上天似乎也不向著劉基,處死李彬之後,一直沒有下雨,劉基關於“殺之,天必雨”的預言沒有兌現。

為了求雨,劉基給朱元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解散安置陣亡士兵妻子的寡婦營,聽任改嫁,或送還回鄉與家人團聚;二是死亡工匠官府代為安葬;三是原張士誠手下將吏免於充軍。

朱元璋對此一一照辦,但雨還是沒下,為此朱元璋遷怒於劉基。這時恰好劉基妻子去世,他借機回鄉辦理喪事,朱元璋批準了他的請求,同時把他手下的一些禦史、按察司官員貶往開封,李善長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直到這年冬天,朱元璋才將劉基召回。

李善長和劉基的矛盾並沒有結束,李善長隨時準備要劉基付出更大的代價。

大明立國後,李善長和劉基都處於半退休狀態,但是兩人似乎並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也不願意看到對方複出後取得對自己的優勢地位,矛盾仍在發酵,蓄勢待發。

而劉基顯然不是李善長的對手,李善長不僅樹大根深,實力雄厚,還擁有一大批手握實權的親信,而劉基除了與朱元璋關係密切外,再也找不到一個外援。兩人實力的差距,也體現在洪武三年那次封賞中,李善長位列功臣之首,劉基則不在功臣之列,兩人的差距何止一光年。

洪武四年,李善長和劉基正式退休,事實上兩人都是退而不休。李善長推出了他的親信胡惟庸,間接掌握了中書省大權。劉基雖處江湖之遠,但仍不斷透過特殊管道保持和皇上的聯係,從而對政局施加影響,他隨時都有複出的可能。

雖然劉基隱藏的很深,但那隻是表麵現象,其實質很可能是大員在野的清高,作為皇帝的近侍,他不屑於和中下層官員打交道,這也是他在朝中沒有勢力的原因。

洪武七年,朱元璋任命李善長的親信胡惟庸為左丞相,劉基得知這一情況非常憂慮,預言這將會造成一場災難,他憤懣地說道:“使我言不驗,蒼生之福也。”他的憂慮也不完全出自公心,他看低胡惟庸的真實原因是不願李善長進一步擴大對自己的優勢地位。

這句話傳到胡惟庸的耳朵裏之後,胡惟庸等人十分憤恨,新仇舊恨湧上心頭,於是他們決心報複。

浙江和福建的交界處有一塊地方叫談洋,曆來是鹽盜的老窩,也是方國珍以前的地盤,劉基上書朱元璋,請求在這裏設巡檢司加以管理,然而當地老百姓不願搬遷,產生了矛盾。

胡惟庸得知此事後,指使他人控告劉基,說談洋地有王氣,劉基想霸占這塊地方作為自己的墓地,但當地老百姓不給,所以劉基才請立巡檢司驅逐老百姓。

這一指控擊中了劉基的命門,朱元璋更大的忌諱就是大臣圖謀不軌,無論是付諸言行還是思想上的意淫,都是不可接受的。劉基精通風水,這一控告將劉基的特長和朱元璋的禁忌巧妙的結合起來,簡直就是為兩人量身定做的。

朱元璋聽後,十分生氣,罰了劉基的俸祿,劉基自然很害怕,進京向朱元璋解釋,後留居南京。沒過多久,劉基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帶禦醫前往探視,據說劉基喝了禦醫的藥後病情加重。

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親製文賜劉基,並派人護送他回老家,到家不久,劉基就死了,年六十五。

胡惟庸對劉基的誣告是一脈相承的,這一事件是洪武初年李善長與劉基因“李彬案”交惡的延續,是一次典型的報複殺人。這個被世人認為智比諸葛、神機妙算的軍師劉伯溫,最終還是敵不過李善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0/90952.html

“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對朱元璋更有用?劉伯溫最後是怎麼死的?” 的相關文章

李斯最後死於趙高之手,到底是因為什麼?

李斯最後死於趙高之手,到底是因為什麼?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讓曆史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曆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後卻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那麼名相李斯是如何幫助秦朝完成統一的,又為何鬥不過宦官趙高一,西行入秦李斯早年在楚國上蔡做小吏,負責保管文書。有一天,...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堅持了近30年 劉禪能力有那麼強嗎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堅持了近30年 劉禪能力有那麼強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能存續三十年是因為劉禪不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蜀漢是東漢末年由劉備建立政權,雖然自詡為漢室正統。但他實際上卻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曹魏坐擁江北十餘州,孫吳也有江南三州。蜀漢之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本沒有資格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

劉賀在位時間有多長?都有哪些作為?

劉賀在位時間有多長?都有哪些作為?

劉賀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史書對劉賀在接到璽書到被廢的這27天裏的記載,是不公平的。為什麼說不公平呢?因為史書並沒有完整地記載劉賀在這27天裏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而是記載了他在這27天,究竟犯了什麼錯誤。由於劉賀犯的錯誤...

諸葛亮要是比劉禪退位 諸葛亮能和曹魏東吳一決高下嗎

諸葛亮要是比劉禪退位 諸葛亮能和曹魏東吳一決高下嗎

對如果諸葛亮逼劉禪禪位!能不能滅吳跟曹魏家族一決高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曆史上的諸葛亮一心忠心耿耿,為了蜀漢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連繼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終把自己的生命也耗盡了,命落五丈原。假如諸葛亮直接逼劉禪退位讓賢,自己帶領蜀,會不會直接滅掉吳國,並且跟曹...

褒姒與周幽王之間有何故事?有什麼關於褒姒身世的傳說?

褒姒與周幽王之間有何故事?有什麼關於褒姒身世的傳說?

褒姒[bāo sì],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後,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後母。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唐代詩人胡曾寫過關於褒姒的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隻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褒姒也是大魔王滅敵國,搶來的小白兔。周幽王,姬宮湦,姬姓,名宮湦又...

羊琇:西晉時期外戚大臣,有智謀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西晉時期外戚大臣,有智謀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晉時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與才女辛憲英之子,景獻皇後羊徽瑜的從父弟,西晉名將羊祜堂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學問而有智謀。年輕時,與司馬炎同門。司馬炎任撫軍將軍後,以為參軍,遷左衛將軍,封甘露...

裴寂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裴寂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裴寂唐朝開國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裴寂是唐高祖李淵最寵幸的大臣。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以後,他是怎麼對待李淵這位最寵幸的老部下的呢?先來說說裴寂為什麼是李淵最寵幸的大臣。李淵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漢武帝前麵那麼喜歡衛子夫 漢武帝後麵為何變了

漢武帝前麵那麼喜歡衛子夫 漢武帝後麵為何變了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武帝為什麼開始喜歡衛子夫,後來又不喜歡她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閱女無數的風流皇帝,用他自己的原話就是:“三天可以不吃飯,但一日不能缺了女人伴宿。”誠然,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但衛子夫幾乎伴漢武帝走完了一生。在四十八年的光陰裏,漢武帝臨幸過無數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