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仲雍是什麼人?曆史上真實的他是什麼形象?

曆史文化9年前 (2015-05-23)101

仲雍,陝西岐山周族首領古公亶父的第二子,吳國第二位國君。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周朝時期的古吳國有二十五代皇帝,之一代皇帝泰伯三讓皇位令天下生敬,被譽“讓王”、“至德先聖”為江南人文之祖。

仲雍是什麼人?曆史上真實的他是什麼形象?

而同他一道“千裏奔吳”開創江南文明之史的弟弟仲雍卻成了陪襯,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之下,盡管也做了古吳的第二任皇帝,還是被人稱為傀儡。

孔聖人評價也是有別:哥哥是道德的更高境界“至德”,而仲雍僅是“逸民”。反差之大令人瞠目,其實,他所起的作用巨大,而且境界遠高於哥哥泰伯。

一、千裏奔吳,歸隱虞山

商朝時期的陝西岐山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曆。古公有意將王位傳給三子季曆的兒子姬昌,可傳統的氏族傳位必須是長子長孫,也就是說季曆沒有資格承嗣王位,那姬昌更沒戲了。老爺子是既不願意違背規矩,又一心想傳位於孫子,心存石頭終日鬱悶,泰伯和仲雍看出了父親的心思,為了父願就想到了出走。

兄弟倆一合計,就以父親生病需要采藥為由雙雙離開了周地岐山,一路往南而來,最終止於無錫的梅裏,這就是曆史上的“千裏奔吳”故事。雖然離開了周地讓出了承位,但泰伯並不甘心,他是個有抱負的人,到梅裏後就組織當地的蠻夷建村設居,興修水利,發展農桑生產,大有一番另起鍋灶之勢。仲雍看在眼裏很擔心長此下去一旦成勢,說不定哥哥就有打回去之意,怎樣斷掉不良之念,便成了他的心病。

當地土著人的習俗給了他啟發,因為土著人無長發而且有紋身,而這些在老家陝西看來就是野人粗人,沒有文明可言。仲雍就勸說泰伯,要融入當地生活且獲得蠻夷的信任,就必須跟他們一樣斷發紋身,泰伯接受了他的建議,與土著人再無二樣,徹底斷了泰伯歸家之念,從這點來看仲雍的果斷智慧和親情大義遠在泰伯之上。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仲雍的足智多謀,古吳的曆史甚至是周朝的曆史都會改變,但曆史就忽略了這點,這是不公的。

泰伯被擁為大王,並定都於梅裏,就這樣建立了江南之一個國家“句吳”,江南文明自此而始。由此更加證明泰伯三讓皇位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情非得已,世上有泰伯被流放一說也非空穴來風。見哥哥做了皇帝,仲雍並沒有輔助左右,而是選擇了離開,他來到常熟的虞山過著半隱居的生活。這裏也曾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看不慣哥哥的所作所為,才選擇離開;其二,仲雍不喜歡做官,想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二、千裏奔喪,一言推位

話說泰伯仲雍兄弟倆來到江南梅裏建了個小國——句吳,沒多久就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兩人趕忙回故裏奔喪。料理完喪事,有人提出讓泰伯繼位,三弟季曆也是一個勁地禮讓,泰伯雖然嘴上拒絕,內心卻十分矛盾。這時仲雍又仗義執言:既然父親已有安排,我們又是為放棄王位而出走故鄉,如今怎能違背父願呢!又提醒哥哥:“句吳初建,百姓翹首以盼,我們何能耽擱?”可以說就是仲雍一席話才使泰伯有了正確決定。

仲雍是什麼人?曆史上真實的他是什麼形象?

季曆當了周朝皇帝,勵精圖治使周部落日益強大,商朝感覺到了威脅,最終不擇手段地暗害了季曆。得到消息的泰伯和仲雍又再次回歸故裏奔喪,同樣,有人提出讓泰伯繼位,侄兒姬昌也是真心實意期待大伯上位,正在遲疑時,仲雍又挺身而出:“父願今了,應以扶持扶弱,豈能他想。”泰伯再次正直,多虧仲雍的提醒,兩人再次回到江南。

他們的謙恭禮讓、開拓進取,向我們昭示了“讓”的美德,他們的行動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傳統思想和倫理道德,他們的禮讓、包容和開拓精神不僅開創了吳國六百年的基業,還讓就了周朝的八百年偉業,其功之巨曆史無二。泰伯至德,仲雍功不可沒,很多人都認為仲雍缺智少慧,不具雄才大略,則是感念他的謙恭,才將他的名字緊跟著泰伯以陪襯示人,隻能證明這些人不熟悉吳國的曆史,因為,除了仲雍自己做了第二代皇帝,吳國剩下的二十三個皇帝可都是他的子孫。

由於泰伯沒有後人,他死後王位就傳給了弟弟仲雍,盡管此時已有八十七歲的高齡依然不失睿智,上任伊時他不顧年邁大刀闊斧治理國政,甚至改變泰伯治國方式,不再單純用禮致化,而是入鄉隨俗、效仿當地風氣,靈活治國。盡管隻當了五年皇帝,卻已將句吳小國建設的繁榮富強,為吳國的基業夯實了基礎,仲雍永遠不失偉帝之譽。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913.html

“仲雍是什麼人?曆史上真實的他是什麼形象?” 的相關文章

在古代,如果宮女出宮之後會去哪裏?

在古代,如果宮女出宮之後會去哪裏?

封建王朝時期,宮女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皇宮之中,除了地位尊貴的皇上、後妃以及皇子公主之外,還有著眾多的宮女和太監。太監們的下場自然是十分淒慘的,畢竟已經失去了生兒育女的權力,而宮女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裏去。宮女們在宮中的生活,自然是不幸福的,畢竟需要以奴才的身...

一個投錯了胎的藝術家,詳解不想當皇帝的李煜

一個投錯了胎的藝術家,詳解不想當皇帝的李煜

曆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曆史人物,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您走進不想當皇帝的李煜的故事。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於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

古代侍衛如果和妃子產生感覺 結果又會是什麼樣的

古代侍衛如果和妃子產生感覺 結果又會是什麼樣的

還不了解:清代侍衛和妃子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侍衛和妃子日久生情怎麼辦?清代皇帝的辦法絕了,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危,在清代也誕生了侍衛這個職業。侍衛不是太監,他們在朝中權力非常大,是為不但保護皇帝的安危,而且還保護著皇帝的後宮。皇帝的後宮是不允許男人進入的,在任何一個...

在古代開國皇帝當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開國皇帝當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麼區別

還不了解:太祖和高祖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太祖和高祖有何差別?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淵隻配叫唐高祖。我國最早的皇帝起源於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五帝分別為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皇帝,隻存在於傳說當中。從夏朝開始,...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為鄭才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封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亂爆發,跟隨唐玄宗逃亡成...

明明識破了空城計卻下令退軍,司馬懿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明明識破了空城計卻下令退軍,司馬懿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據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第95回寫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聞空城計人讚孔明“其智近乎妖”,司...

在三國時期,有哪些猛將的兵器是大斧?

在三國時期,有哪些猛將的兵器是大斧?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接下來聽聽曆史網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三國猛將眾多,這些猛將使用的兵器也五花八門,有的使槍,比如趙雲、馬超;有的使大刀,比如關羽、黃忠;有的使矛,比如張飛、程普;有的使戟,比如呂布、典韋,而以斧子做兵器的猛將,非常特別,大概有三位,這三位猛將分別是誰呢?他們都是怎麼死的呢?第一位...

蘇良嗣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出身於名門武功蘇氏

蘇良嗣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出身於名門武功蘇氏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蘇良嗣(606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