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子嬰是誰?趙高為何讓子嬰繼位成為秦三世?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1-01)3

子嬰是誰?趙高為何讓子嬰繼位成為秦三世?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前207年,中國之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秦國宣告滅亡。對於秦的滅亡,史書上通常的說法是“秦二世而亡”,以此強調秦的短暫。

不過,細究起來,自秦始皇後,秦國實際上曆經了三代統治者,二世胡亥並沒有親眼目睹秦的滅亡,最後一任秦王子嬰才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亡國之君。

曆朝曆代,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往往知名度更高,但吊詭的是,對於子嬰的事跡我們卻知之甚少,甚至他的身份至今都留有爭議。

最常見的說法是,子嬰是胡亥哥哥的兒子,即胡亥的侄子。這種說法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在殺死胡亥後,本想要自立為王,但人心不附,於是隻得作罷。他隨後從宗室中另選一人繼任大統,便是子嬰。

《秦始皇本紀》原文是: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兄子”即兄長的兒子,這兩個字明確交代了子嬰的身份。其後,班固的《漢書》也因襲了這一說法。自此,子嬰為胡亥兄長的兒子的說法成為後世主流觀點。

到了南宋時期,史學家鄭樵在《通誌》中更是對這一傳統觀念進行發揮,認為子嬰不僅是秦二世兄長的兒子,而且這位兄長就是公子扶蘇。於是,子嬰為扶蘇之子的說法也成一家之言,受到許多人的追捧。

然而,就在同一部書中,繼《秦始皇本紀》裏表明子嬰為二世“兄子”後,司馬遷卻在另外的篇章裏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李斯列傳》記載,趙高迫使二世自殺後,“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在這裏,子嬰的身份一下子變成了秦始皇的弟弟。

雖然不知什麼原因,這種說法沒有流傳開來,但它的存在著實讓我們有些不知所措。

子嬰是誰?趙高為何讓子嬰繼位成為秦三世?

所以,同一本書,兩種相反的說法,到底誰對誰錯?

要判斷這兩種說法的真假,首先還得回到史料本身。

史書上有關子嬰的記載,主要來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蒙恬列傳》與《史記·李斯列傳》三篇文章,其事跡如下:

之一件,胡亥即位後,趙高擔心受到蒙恬怨恨,於是進讒言欲誅殺蒙恬、蒙毅兄弟。

子嬰聞知後,以趙王殺李牧、齊王殺忠臣等亡國行為予以規勸,立胡諫亥不可殺蒙氏兄弟。不過,胡亥最終沒有采納。

第二件,二世自殺後,子嬰在趙高的擁立下即位。但他知道,如果不除去趙高,則自己性命恐怕難保,於是和兩個兒子及宦官韓談密謀鏟除了趙高,並滅趙家三族。

第三件,劉邦攻破武關,進軍霸上,派人勸子嬰投降,子嬰隨即降了劉邦。項羽入關中後,殺了子嬰及秦國宗室。

上麵就是我們知道的有關子嬰的所有事跡。

我們先看第二件。

子嬰即位後,擔心被趙高所殺,因而先下手為強。在這裏,參與密謀的人有四個:子嬰、子嬰的兩個兒子、宦官韓談。

由此我們能得到什麼信息呢?

子嬰的孩子應該已經成年。就算沒有,大兒子也至少是15歲以上,否則子嬰怎麼會讓一個幾歲的孩子來參與如此重大的計劃中來呢?

假設子嬰15歲便娶親,當年便生下了之一個兒子,那麼,子嬰即位時年紀至少在30歲以上。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虛歲50歲。在他三年後,子嬰殺死了趙高。

假設嬴政也是早早地在15歲時便娶妻生子,那麼到趙高被殺時,秦始皇的長子也不會超過38歲。同樣地,嬴政的長孫也不會超過23歲。

顯然,如果子嬰是胡亥兄長的兒子,那他便是嬴政的孫子,但這樣一來,子嬰的年齡是個硬傷,對不上。

隻此一點,我們便可排除了子嬰是二世“兄子”的身份,更別說是扶蘇之子了。

當然,證據不止這一條。

胡亥即位後,聽信趙高的建議,大肆誅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鏟除皇位的潛在威脅。

假如子嬰是胡亥的親侄子,就算僥幸逃過一劫,從此之後也應該會謹言慎行,以求保得一命。所以,他怎麼敢還為蒙氏兄弟求情呢?

而且,他勸諫胡亥時,列舉了趙王殺名將李牧、齊王殺忠臣、燕王背約用荊軻刺秦等事跡,這顯然是把胡亥與這些亡國之君放在了一起作比較。

這種慷慨激昂的勸諫可謂真情實意而又大膽至極,既不像一個侄子對叔叔說話的口氣,更不像是一個自顧不暇的臣子對皇帝進言的語氣。

再者,《史記》中對子嬰即位前的稱呼是公子,如《秦始皇本紀》中敘述趙高立子嬰為王時,原文寫道:“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然而,公子一詞,在秦漢之前一般是諸侯之子的專有稱呼。通常是,諸侯之子稱公子,諸侯之孫稱公孫。但公孫之子便不可再稱公孫,改以其祖父的字為氏。

《史記》中類似的稱呼比比皆是,對扶蘇的稱呼是公子扶蘇,胡亥沒有即位前,稱呼也是公子胡亥。

因此,“公子”的稱呼已經表明了子嬰的身份是國君之子。如果他的父親是胡亥的兄長,那麼按理,他應該被叫做公孫嬰。

所以,由上述理由可知,子嬰並不是胡亥兄長的兒子。既然這一說法被排除了,那麼子嬰的身份便隻能是第二種了:他應當是秦始皇的弟弟。

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按照嫡長子的皇位繼承原則,他早已被排除出繼承體係了。

因此,在胡亥即位後,子嬰已經屬於朝臣了,與秦始皇的兒子有本質區別,所以他才不會被胡亥所猜忌,故而性命無憂。

也正因為他是胡亥的叔叔,所以才敢在特殊時刻向二世諫言,說出那樣一番帶有指責的話語,而二世也沒有怪罪。

同樣地,因為他不屬於秦始皇這一支,所以他與趙高並沒有殺父之仇。前麵提到過,在胡亥登基後,趙高曾經唆使二世將其兄弟姊妹鏟除一空,從而杜絕潛在的繼承權威脅。

這樣的情況下,趙高怎麼還敢擁立胡亥兄弟的兒子呢?正因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是另外一支,所以趙高才會立他為王,而不用擔心遭到報複。

但趙高沒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早已是天怒人怨,人人喊殺。子嬰剛一即位,之一件事便是派人謀殺了他。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1/92232.html

“子嬰是誰?趙高為何讓子嬰繼位成為秦三世?” 的相關文章

糜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開城降吳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糜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開城降吳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麋芳(生卒年不詳),字子方,東海郡朐縣人。漢末三國時期蜀國將領,劉備糜夫人的兄弟。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麋芳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曾被曹操表為彭城相。後來辭官,隨劉備從徐州輾轉至鄴城、汝南、新野、長阪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但受到關羽的輕慢。...

曹丕為了順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準備

曹丕為了順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準備

對為了順利接班,曹丕做了哪些努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魏文帝曹丕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一直都以陰險小人的形象著稱於世,跟他飄逸灑脫的弟弟曹植形成鮮明對比。論本事,他不如他爹曹操,論才華,他不如他弟弟曹植。在旁人...

秦朝滅亡之後,後宮的妃嬪都去了哪裏?

秦朝滅亡之後,後宮的妃嬪都去了哪裏?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秦始皇的後宮,一直是一個謎。後宮裏有多少嬪妃,分別都是些什麼人,這些後妃叫什麼名字,《史記》中一概沒有記載下來。別說後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後是誰,都不清楚。很多人說,秦始皇沒有立皇後。就算...

漢文帝和漢景帝開創出了文景之治 兩人壽命為何那麼短

漢文帝和漢景帝開創出了文景之治 兩人壽命為何那麼短

還不知道:漢文帝和漢景帝為什麼那麼短命?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漢孝文帝(簡稱漢文帝,以下全部用簡稱)、漢景帝40來歲就駕崩了,這就會讓您強烈的認為,他倆怎麼這麼短壽?其實並非如此。短不短壽要看跟誰比。1、跟曆史上的盛名顯赫的明君令比,他們的確短壽。開創“文景之治”...

劉邦能夠善待諸多功臣 劉邦為什麼還要弄死韓信

劉邦能夠善待諸多功臣 劉邦為什麼還要弄死韓信

劉邦稱帝後,厚待了那麼多功臣,為何偏偏要處死大功臣韓信?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一、劉邦為何要誅殺功臣韓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兔死狗烹”這個詞,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獵狗便被煮來吃了,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為統治階級效力的人,最後反被原先主公所殺...

有哪些與孫峻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孫峻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孫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遠,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權臣,昭義中郎將孫靜曾孫,定武中郎將孫暠之孫,散騎侍郎孫恭之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孫峻年少時驍勇果敢精明強幹,初任武衛都尉兼侍中,孫權病危時,與諸葛恪共受遺詔輔政,孫亮即位之後,升...

趙雲真的不配五虎上將嗎 劉備為什麼隻給趙雲一個雜牌將軍

趙雲真的不配五虎上將嗎 劉備為什麼隻給趙雲一個雜牌將軍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劉備為何隻封趙雲為雜牌將軍?他真的不配為“五虎上將”麼?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在《三國演義》裏,趙雲是家喻戶曉的偶像級戰將。說他是偶像,因為但凡三國題材影視劇,必由一位帥哥演繹趙雲這個角色,但凡趙雲出場,必是白袍白馬,挺一杆長槍,魅力四射。趙雲趙雲早年追隨劉備,戰功赫赫,比如...

陸遜:東吳政治家、軍事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

陸遜:東吳政治家、軍事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身吳郡陸氏。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黃初三年(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