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中國曆史2天前3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按照史書的說法,那天李淵正和宰相們在北海池的遊船上泛舟,尉遲恭一身血汙來報信,說太子、齊王造反,已經被秦王平定。

見到這個情景,李淵立刻明白自己已經被挾持了,於是隻好繳械投降。為了麵子,他裝模作樣地表態:秦王做得對,傳朕的旨意,所有人都聽從秦王的命令,從現在開始由他執掌兵權。

問題來了,尉遲恭能有多少人?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世民滿打滿算不會超過2000人。太極宮值守的宿衛兵馬有多少人?至少不會低於2萬人,這還不算駐防南衙的十二衛兵馬。

李淵去北海池泛舟絕不會耍單幫,2000護衛不過分吧?李世民的兩千人分布在七個戰場,這點兵力怎麼能挾持得了李淵呢?

所以,史書記載的這個情節不靠譜。

我不是說尉遲恭殺氣騰騰地來“彙報工作”不靠譜,而是說這時候來挾持李淵不靠譜,事實上,在尉遲恭來“彙報工作”之前,李淵就已經被挾持了。尉遲恭這個時候出現不是為了挾持李淵,而是逼李淵“簽協議”。

關於“玄武門之變”一直有三大誤解:

其一、李世民是十二衛大將軍,兵權在他手上,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十拿九穩的事;

其二、李世民取勝的關鍵就是“臨湖殿劫持”,秦王府兵馬出其不意地控製了李淵;

其三、控製了李淵就等於贏得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可以用李淵的名義幹掉李建成。

破解了這三個誤解,我們就能大體上還原玄武門之變的真相,也就明白李淵為何在事變爆發後沒有調兵鎮壓了。

問題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真的十拿九穩嗎?

其實這個問題本就不是問題,它是那些狂熱的“太宗迷”製造出來的問題,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李世民掌握了十二衛兵馬,隨時可以扳倒李淵。

唐朝初年實行的是“府兵製”,十二衛加上不領折衝府的四衛合稱“十六衛”,構成大唐帝國的軍隊的核心。每次征戰,將士們都從十二衛中抽調,稱之為“番上”。

如果誰掌握了十二衛,就相當於掌握了大唐七成的兵力(此時地方軍已經被大量裁撤),分分鍾能變天,這就是“太宗迷”的理論依據。

可惜李世民的“十二衛大將軍”隻是管理權,而不是真正的“兵權”。

“兵權”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體,他被拆分成了日常管理訓練權、調動權、作戰指揮權三大部分。負責日常管理的將領隻能在駐地行使權力,不能出軍營一步,也沒有作戰指揮權。有調動權的不能指揮作戰,也管理不了軍隊的日常。有作戰指揮權的將領無權調動軍隊,甚至跟將士們都不熟悉。

像李世民這樣的將軍什麼時候有權呢?得到皇帝的兵符、宰相班子和皇帝聯發頒發的聖旨、兵部的作戰方案後,在駐地軍官以及監軍們的配合下才可以得到部分權力。

這個過程中,征調誰?路線怎麼走?日程怎麼安排?將軍們無權幹預,隻有到了目的地,將軍們才有指揮作戰的權力,還得在監軍們的監督下,按照作戰方案執行。

戰鬥結束後,將軍們立刻就失去了指揮權,軍隊在按照既定方案班師,將軍們交出兵符。

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呢?很簡單呀,兵權不被拆分那不成了軍閥?皇帝不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李世民根本沒有所謂的兵權,除非他能搞定所有的駐地將軍,以及十二衛核心骨幹將領,而且要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集體舉兵。

事實上,如果掌握了十二衛軍權,幹嘛還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逼李淵廢了李建成,並且禪位給自己不就得了?

“玄武門之變”準備了幾年,期間李世民一直猶豫不決,原因就是沒把握,手上沒兵,難度太大,純屬賭命。

問題二:李淵真的是在臨湖殿被劫持的嗎?

按照史書記載,李淵去臨湖殿議事是前一天定好的。臨湖殿地處太極宮北區的西邊,離李淵居住的甘露殿約兩裏路,是皇家休閑區,比較偏僻。

那天,宰相班子基本都到齊了,按照正常的安保工作,北海池和臨湖殿一定是戒備森嚴。

尉遲恭前來“彙報工作”是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之後,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基本結束後。玄武門離臨湖殿約三裏地,那天,太子的長林衛、齊王的府兵與秦王兵馬殺得難解難分,至少有兩位將領遇難。

這麼近的距離,二千多號人的廝殺,李淵可能聽不到嗎?即便他耳背,在座的宰相們呢?還有身邊的護衛呢?他們都被堵上耳朵了?

請注意,皇宮內建築林立,每一座建築都會有相應的執勤士兵,也就是說,從玄武門到臨湖殿,一路都有宿衛兵馬,這麼大動靜想瞞住皇帝,開玩笑!

所以,“臨湖殿劫持”根本不現實。那麼,李淵為何坐視不管呢?其實李淵不是不想調兵鎮壓,而是做不到,因為在到臨湖殿之前他已經被控製了。

史書隻記載了玄武門的戰鬥,事實上那場事變遠不止一個戰場,我梳理細節,認為至少有七大戰場,分別是:玄武門內、玄武門外、甘露殿和兩儀殿、嘉猷門、永春門和承天門、芳林門、弘義宮。

這些戰場有點是為了事變不成功的逃脫,有點是防止秦王府被偷襲,有點是防止李建成不走玄武門入宮。還有兩個地點很重要,那就是甘露殿和兩儀殿。

這兩個戰場,甘露殿的目標就是李淵,兩儀殿的目標就是宰相班子,而且這兩場事變一定在玄武門之變前爆發。

有沒有根據呢?有,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杜君綽、鄭仁泰的墓誌銘,用很隱晦的表述方式告訴後人,那天他們曾經在甘露殿與宿衛兵馬發生了交火。

由此可見,在那天的夜裏,李世民的人馬就潛進了甘露殿,經過短暫交火後控製了李淵,並迅速將他轉移到了臨湖殿看管。

天亮之後,宰相們到兩儀殿議事,沒做任何掙紮就被控製了,也被送往臨湖殿與李淵團聚。

李世民為何要這麼做呢?很簡單,宰相中有人本就力挺李世民,李世民需要他們幫自己說服李淵認清形勢。

不過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既然那時候李淵就被控製了,那麼李世民就已經大獲全勝了,他完全可以用李淵的名字賜死李建成,幹嘛還要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這就是第三個誤解,控製李淵其實不等於李世民大獲全勝。

問題三:控製李淵就等於贏得了玄武門之變嗎?

我們承認,控製李淵才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它的重要性遠比誅殺李建成重要,但如果細細分析就會發現,控製李淵不等於李世民的全勝,如果李建成不死,李世民極有可能被翻盤。

李淵被劫持後一定沒有屈服,否則李世民根本不需要截殺李建成,而是靜等他上朝,由李淵發布廢黜令。

這就是李世民劫持李淵後的之一個麻煩:老爸不配合。

您可能會說,他不配合也沒關係,直接以他的名義下旨唄。這個說法根本不懂朝廷詔令的頒發程序,以為皇帝金口玉言,說什麼是什麼。

皇帝的詔書頒布程序很複雜,涉及的部門和官員很多,絕不是李世民一張嘴就能解決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宰相們支持李世民,不代表他們同意李世民對李淵“動粗”,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那麼,李淵有可能會不配合嗎?當然可能,理由很簡單,隻要有一線希望他絕不會允許李世民造老子的反,這個希望就是李建成還活著。

李建成有可能聽李世民盜用的聖旨嗎?他傻啊?這種情形下,李建成一定會宣布李世民謀反,並向天下人宣布征討令,要求李世民釋放李淵。

李世民的麻煩就來了,他敢釋放李淵嗎?他敢殺李淵嗎?劫持到最後手上的籌碼成了燙手山芋。

雖然十二衛中有相當部分倒向了李世民,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還是支持李淵、李建成的。而且那些支持李世民的人當中,大多是處於隱秘狀態,一旦形勢不對勁,恐怕就成了牆頭草。

所以,李世民必須殺了李建成,斷絕李淵的幻想。

您有可能會說,李建成的死就能左右李淵的行動嗎?他不會頑抗到底嗎?當然不會,因為李淵的抵抗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著眼於帝國的穩定。

李建成不死,李淵不會配合李世民,出發點是為了帝國的安定,哪怕他遇害,李世民也絕不可能成功。

如果李建成死了,李淵的堅持已經毫無意義,因為隻有承認李世民才是確保帝國穩定的更佳選擇,否則父子相殘的結果,不光無助於李淵個人的安危,還會讓李世民成為大唐公敵,結果不堪設想。

那天,臨湖殿裏一定經過艱難的較量,李淵表達了不屈服的態度。李世民和忠於他的宰相們認為,隻有殺了李建成,李淵才能為了帝國的未來,不得不接受現實。

所以,甘露殿之變控製李淵後,李世民必須截殺李建成、李元吉。那天,尉遲恭來臨湖殿“彙報工作”就是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都死了,您老就別掙紮了,除非你想大唐玩完。

在這種情況下,李淵才被迫低頭,宣布將兵權交給李世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972.html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的相關文章

東方朔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人?發生過哪些故事?

東方朔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人?發生過哪些故事?

東方朔是漢朝時期的著名大臣,為人詼諧幽默,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下去。東方朔在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傳說故事。不過,這些傳說故事大都不是真的,隻是後人借東方朔的名字,演繹出了非常多的傳奇故事。不過,為什麼後人沒有借別人的名字來演繹,而會借東方朔的名字來演繹呢?其實這已經說明,東方朔的一生,...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乾隆登基之後為何要清算田文鏡?發生了什麼

田文鏡 ,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清朝的雍正皇帝執政時,其麾下曾有三大寵臣,分別是鄂爾泰、李衛、田文鏡。其中,田文鏡在雍正還在位時,就病逝了,死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乾隆登基後,已經死去的田文鏡被滿朝官員狠批,將其描述...

黃月英樣貌醜陋,諸葛亮為何會娶她為妻?

黃月英樣貌醜陋,諸葛亮為何會娶她為妻?

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正是描寫的諸葛亮。“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諸葛亮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曆來為世人所推崇。而且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身長八尺,長得應該也非常帥,又滿腹經綸,有匡扶天下之誌。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的人物,應該和美...

劉裕作為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

劉裕作為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

對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到底有多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363年,東晉十六國時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一戶非常貧寒的人家內,出生了一個小男孩。說起來,這戶人家雖然很窮,但家世卻很顯赫。這家人的祖上名叫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弟弟。在漢朝的時候,這家人祖上...

夏侯霸:曹魏和蜀漢後期重要將領,他為何歸降蜀漢?

夏侯霸:曹魏和蜀漢後期重要將領,他為何歸降蜀漢?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征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夏侯霸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禦蜀和伐魏戰爭。嘉平元年(249...

孫暠: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他的一生有哪些事跡?

孫暠: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他的一生有哪些事跡?

孫暠,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的宗室,東漢末年東吳將領,孫堅之弟孫靜長子。孫策死後,奪權未遂。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孫暠,東吳宗室,孫靜長子。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舊仇吳郡太守許貢門客殺害。各地官員都打算奔喪,因時任富春長之虞翻在富春為孫策守喪,引...

陸續:東漢時期名士,因楚王劉英謀反被牽連下獄

陸續:東漢時期名士,因楚王劉英謀反被牽連下獄

陸續,字智初,會稽吳縣(今蘇州)人。東漢時期名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刺史巡視本部召見了陸續,征召為別駕從事。因病辭官,回到郡裏任門下掾。後因楚王劉英謀反被牽連下獄,後被赦免返回故鄉,終身禁止做官。後來因病去世。人物生平陸續,字智初,會稽吳縣(今蘇州)人。世代為名門望...

周胤:東吳名將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為民

周胤:東吳名將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為民

周胤(?—239年),廬江舒縣人,出身廬江周氏,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周瑜次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初任興業都尉,娶宗室之女為妻,領親兵一千,駐守公安。黃龍元年(229年),封都鄉侯。後因罪被免官為民,遷徙廬陵郡。赤烏二年(239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替他求情,請求赦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