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朱元璋為何要殺李仕魯?背後有何深意?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1)105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因佛教和儒學之爭,殺了一個大臣,這個大臣叫李仕魯。

朱元璋為何要殺李仕魯?背後有何深意?

李仕魯是朱元璋專門請出來做官的儒家朱熹學說的門徒,朱元璋曾為李仕魯的入仕欣喜,《明史李仕魯傳》中記載:

洪武中,詔求能為朱氏學者,有司舉仕魯。入見,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

這麼樣一個讓朱元璋求賢若渴的才子,卻還是因觸怒了朱元璋被殺,原因是,他犯了讀書人固執的毛病。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一度“頗好釋氏教”(洪武朝後期又曾顧忌到影響,下詔清理釋道二教)。

這也能理解,畢竟,朱元璋就曾經當過好幾年和尚,而且還是在寺廟中脫離文盲的身份。

但朱元璋寵信僧人,也讓僧人們的氣焰囂張起來,史載:“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舉朝莫敢言”。

這“讒毀大臣”就牽扯到了儒學和佛教之爭,也引起了以儒家弟子為主的大臣們對僧人們的反抗。

其中,領頭出來抗爭,要求朱元璋“廢釋興儒”的就有李仕魯。

李仕魯在給朱元璋的上奏中表示,朱子學說是“聖學”,釋教是絕對的“異端”,必須要興“聖學”,舍“異端”。

而且,朱子學說是朱熹創立的,朱熹曾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試圖選用的朱家祖先,李仕魯想來,這應該能讓朱元璋妥協。

可朱元璋很頑固,堅決不采納李仕魯的意見,李仕魯也火了,對朱元璋表示,既然不采納我的意見,就讓我辭官吧。

李仕魯固執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朱元璋,於是:“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階下。”

對於殺人無數的朱元璋來說,殺個李仕魯不算什麼,即使這家夥是個有才華的人。

但李仕魯以朱子學說為“聖學”,為捍衛心中的“聖學”,寧願放棄高官(李仕魯時任大理寺卿)的行為,還是讓朱元璋慶幸建國之初的一個決定。

明朝開國時,朱元璋本來準備給自己找一個高大上的名人當祖先。

朱元璋為何要殺李仕魯?背後有何深意?

這是曆朝開國皇帝的慣例,皇族不能是普通家族傳承出來的普通人。

但老朱家的祖先不好找,曆史上朱姓且有相當影響力的名人太少。

當過皇帝的還是有,比如滅掉了唐朝的後梁太祖朱溫,可朱溫在曆史上的定位是亂臣賊子。

要比較有重大影響力,還必須要有正麵形象的,才方便當祖先,於是,想來想去,想到了朱熹。

朱熹的地位不亞於曆史上的名將和良相,甚至不亞於部分皇帝。

因為他在儒家門徒心中的地位相當高,這從他被尊稱為“朱子”就能看出來。

如果能讓朱熹成為朱家皇族的祖先,不但馬上讓朱家有了高大上的身份,也能讓全天下的讀書人對朱家感覺到親近。

理論上來講,朱熹是朱元璋能選出的,更好的作為朱家祖先的名人。

曆史上哪朝哪代的皇族能讓讀書人全部認同的?選了朱熹,沒準就有這個可能。

但朱元璋最後還是放棄了選擇朱熹做朱家的祖先。

原因大概是朱熹死時,距離明朝建立,也才不過168年,他的後人或族人到底有哪些,很方便查詢。

並且,朱元璋往上數三代,他的父親、祖父、曾祖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要說朱熹的後人沒文化,這誰也不信啊。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皇帝想認朱熹當祖先的話,朱家的子孫會求之不得,會把族譜做得穩穩妥妥。

最重要的是,選擇朱熹當祖先,可以拉近跟全天下讀書人的關係,但相應地,也把朱熹以及他的學說帶來的因果,背負到了身上。

選了朱熹當祖先,朱熹說過的話,傳播的學說,也就變成了朱家皇族的祖製,朱家皇帝們,要不要遵從這些祖製?

且朱熹的言論和學說,都是全天下讀書人熟悉無比的學問,可以說是倒背如流,朱家皇帝們將來想改都不方便改。

當皇帝們的行為,以及想執行的某些政策,跟朱熹的學說相違背的時候,以朱熹門徒為主的文官集團都不用講大道理,把朱熹說過的話拿出來擺一擺,皇帝就會頭疼。

比如前麵講的李仕魯事件中,李仕魯要推廣“聖學”,朱元璋可以不聽,可以舉出各種理由拒絕。

朱元璋為何要殺李仕魯?背後有何深意?

但當這個“聖學”變成了朱家皇族的祖製時,朱元璋還能輕鬆地拒絕嗎?

拒絕了就是不孝,還怎麼教育全天下的百姓?還怎麼讓全天下的讀書人信服?

這大概就是如果認朱熹當祖先,享受朱熹名望帶來的好處之外的負麵因素。也是朱元璋最終放棄選朱熹當祖先的真正原因。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為了加強皇權,是刪改了不少孟子著作中的不利於皇權的言論的。

而朱熹的許多言論,和孟子學說中的是一致的,因為所謂朱子學說,本就來自於孔孟學說,是一體的。

選了朱熹當祖先,朱元璋都不好去刪改這些言論了。

李仕魯事件並非朱元璋跟群臣鬥爭的個例,在朱元璋執政時,包括後代朱家皇帝們執政時,類似的鬥爭遇到過無數次。

要是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腦子一抽,選了朱熹作為明朝皇族先祖,或許朱元璋還能挺得住,但其餘所有的朱家皇帝們就慘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646.html

“朱元璋為何要殺李仕魯?背後有何深意?” 的相關文章

楊秋是誰?他為何會投降曹操?

楊秋是誰?他為何會投降曹操?

馬超,字孟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馬超世代割據西涼,可以說在西涼有很高的人氣,在三國演義中馬超麾下有八名猛將,被稱為八建將,分別為: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 。而楊秋不僅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八建將中結局最好的一個。楊秋,安定郡臨涇縣人,和馬超、韓遂...

劉璿:三國時期蜀漢宗室,他為何被亂兵所殺?

劉璿:三國時期蜀漢宗室,他為何被亂兵所殺?

劉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宗室,蜀漢昭烈帝劉備長孫,後主劉禪長子,北地王劉諶長兄,母王貴人。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劉璿生於建興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為太子。鹹熙元年(264年),蜀漢大將...

徐庶為什麼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劃水嗎

徐庶為什麼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劃水嗎

徐庶不被曹操重用,是因為他劃水摸魚?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提起徐庶,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估計都不陌生,在《三國演義》中,他曾是劉備最早的謀士之一,劉備之所以能得到諸葛亮,也是源於徐庶的推薦。在書中,曹操擔心他輔佐劉備,因而在程昱的建議下,將其母親擄...

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

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楊貴妃的一生是經曆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請聽我詳細道來。白居易的長恨歌,想必很多人都讀過,詩的前半段詳細描寫了楊貴妃的部分經曆。楊家這個漂亮姑娘生的傾國傾城,美到整個大唐都黯然失色。這樣的容貌,肯定...

桑弘羊的一生對漢朝做出了哪些貢獻?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桑弘羊的一生對漢朝做出了哪些貢獻?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可以說漢武帝在位 54 年,無論是在政治謀略上,還是在軍事、文化、經濟建設上,亦或是在對外外交上,武帝都有十分卓越的作為。他鑄造了興盛於鼎盛時期的西漢王朝,是中國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發展高峰,極大地擴張和開拓了漢朝領土。隨著邊境多事和災荒的發生,財政日漸困難,他為了保持國庫收支平衡,或者實現收入大...

項羽自刎後虞姬也跟著殉情了嗎 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

項羽自刎後虞姬也跟著殉情了嗎 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

對項羽烏江自刎後,虞姬決然殉情,事實果真如此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西楚霸王項羽和寵妾虞姬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被世人口口稱頌、惋惜慨歎,還被許多戲曲家和音樂家編繹成了淒美的文藝作品,一如京劇名段《霸王別姬》、又如歌手屠洪剛的經典成名曲《霸王別姬》。麵對垓下之圍,項羽...

華核:三國時期東吳官員,曾勸諫孫皓不要牢門商才

華核:三國時期東吳官員,曾勸諫孫皓不要牢門商才

華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實錄》誤記為永光),吳郡武進人。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華覈先後擔任上虞尉、典農都尉,後因文學而遷任秘府郎,後升任中書丞。孫亮即位後開始與太史令韋昭、薛瑩等,編寫《吳書》。孫皓即位後,封徐陵亭侯。...

司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兒女 他們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

司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兒女 他們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

對司馬懿究竟有多少妻妾和兒女,他們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人人都說司馬懿在任何方麵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他身為一國軍師,卻隻知道躲閃,甚至幹出不戰而退的事情。事實上,對諸葛軍師的所有特點,絕對找不出第二個比司馬軍師更了解的人。在影視劇中,可能因為導演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