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曆史上李自成為何沒有東山再起?真相是什麼?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2)119

李自成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為您講解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一片石,八天後,李自成率部正式撤離北京。

雖然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吳三桂和清軍聯手打得很狼狽,但這個時候,誰也想不到,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徹底走向了末路。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七日,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九宮山。

此前,李自成匆忙撤離北京讓人看到了他的頹勢,失去了大義,但卻是無奈之舉。

曆史上李自成為何沒有東山再起?真相是什麼?

一片石慘敗之後,李自成帶到北方去的精銳幾乎全部打光,在北京,他也沒有群眾基礎,“拷餉”的行為更是得罪了滿城士紳,沒辦法守住這座更具有政治意義的皇城。

可即使沒了北京及北直隸各地,他還依舊擁有數省之地,依舊傭兵數十萬,為何短短一年時間,就被逼得走投無路?

在這一年時間裏,李自成出了太多昏招,最主要的有主動放棄山西,主動進攻漢中,主動放棄陝西。

一:主動放棄山西

李自成從北京撤退,是一路逃回西安,清軍在後麵追趕,李自成從沒想過把山西當成自己跟清軍拉鋸的戰場。

山西是陝西的護翼,失去山西,陝西就需要直麵清軍,從戰略上來講,要守住陝西,或依據陝西繼續爭霸,山西這個跟北直隸之間的緩衝地帶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即使萬一要放棄,也應該依靠山西盡可能地延緩清軍的前進速度,或盡可能的消耗清軍的有生力量。

當然,李自成當初從陝西出兵討伐明朝,進軍太快,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往回撤,沒來得及在山西布置防線,或整合山西的前明軍事力量。

實際上,李自成在山西也沒有多少群眾基礎,他大概也擔心無法守住山西,可至少他應該留在山西做一些姿態或鼓動,然後再撤退。

清朝畢竟是異族政權,在當時,以華夷之爭做一些鼓動,應該還是有一些效果的,就算山西最終還是要丟,也可以利用山西拖住清軍一段時間,讓後方的陝西做好針對性部署。

李自成大踏步的後撤,絲毫不在乎山西,不在山西留下足夠的軍事力量,也讓在山西新歸附的前明士紳、官員、將領無所適從,他們隻能轉頭投降清朝,讓山西馬上成為清軍攻打陝西的大後方。

並且,李自成拋棄山西,還讓在河南投降李自成的前明將領和官員們看出了清軍的厲害,於是,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很快也脫離了李自成政權。

這一片連鎖反應,讓李自成短短幾個月之內,就失去了兩個緩衝省,他隻能在本政權的核心地區跟清軍決戰了。

二:主動進攻漢中

在《明史·流賊傳》裏,有這麼一段記載:

自成歸西安,複遣賊陷漢中,降總兵趙光遠,進略保寧。時獻忠以兵拒之,乃還。

李自成逃回西安後,因為清軍接著就跟過來了,他擔心守不住陝西,就開始給自己找後路,他想到的是四川。

但四川當時是張獻忠的地盤,兩人都出自農民起義軍,怎麼說也有些香火之情,可李自成在情急之下,卻做出了攻擊四川的舉動。

曆史上李自成為何沒有東山再起?真相是什麼?

張獻忠雖然殘暴,和李自成也多有摩擦,但張獻忠是堅定的抗清派,這從他後來的行為和臨終遺言能判斷出來。

已經基本占領了四川的張獻忠所部,其實是李自成在當時最需要團結的力量,比南明可靠得多,李自成如以抗清的名義相邀,張獻忠十有八九也願意出兵相助。

李自成不管不顧的出兵漢中,圖謀四川,直接就把張獻忠這一支最有可能拉到同一陣營的強援給得罪了。

於是,他隻能單獨麵對即將到來的清軍的進攻,不能跟張獻忠結成抗清統一戰線,是李自成很快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主動放棄陝西

崇禎十七年十月,李自成奮起了一把,他主動在河南發起了“懷慶戰役”,當然,結果不怎麼好,引來了清軍多鐸部。

多鐸本來是準備率部南下,去打南明的,因為順軍發起的“懷慶戰役”,被緊急調派到河南方向。

多鐸救下懷慶後,直接出兵潼關,此時,李自成麵對的進攻是來自潼關方向的多鐸部和來自陝北方向的阿濟格部。

順治二年正月,李自成沒能守住潼關,撤回西安。

此時,清軍阿濟格部還被順軍李過、高一功部阻攔在陝北一線,兩人手下還有數萬兵力,即使打不贏阿濟格,阻攔二、三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李自成退回西安後,暫時還是隻需要麵對多鐸,但他被多鐸打怕了,回到西安的當天,就決定放棄西安,甚至放棄整個陝西,然後往湖廣跑。

西安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的國都,陝西是李自成的老巢,也是大順政權最有群眾基礎的地方,這麼重要的地方,他完全不想著守上一守,天下人會怎麼看?

主動放棄北京還可以說是意外,主動放棄山西可以說是準備不足,可主動放棄陝西,就讓他失去了根基,他也從一個政權的君主重新回到了流寇頭子的地位。

西安好歹也是堅城一座,守不住潼關未必就守不住西安,在陝西作戰,李自成屬於內線作戰,調派兵力,獲取百姓幫助,糧食儲備等,都超過清軍。

守上兩個月,沒準局勢就變了,清軍勞師遠征,需要的是速戰速決,時間一長,形勢對他們不利。

比如,李自成在堅守西安的同時,抽調在湖廣的白旺部北上攻打河南(把湖廣占領的地盤讓給張獻忠),偷襲多鐸的後路,清朝如何應對?

曆史上李自成為何沒有東山再起?真相是什麼?

清朝的全部主力都被拖在陝西方向,李自成稍微有點韌勁,把多鐸死死拖在西安城下,李過、高一功再攔住阿濟格部,隻需要堅持一、二個月,清軍就受不了,糧食、後勤等需求,都不是殘破的北方能長期供應的。

四:田見秀的補刀

李自成放棄西安時,曾安排心腹大將田見秀把留在西安的存糧全部燒掉,但田見秀以“秦人饑,留此米活百姓”的理由,把這些糧食全部留給了清軍。

田見秀或許是心腸軟,擔心清軍剝削陝西老家的百姓,但他沒有燒糧,卻促成了李自成更快的敗亡。

清軍連續數月攻打李自成,雖然戰果輝煌,可糧食儲備也基本快消耗一空,本來無力繼續作戰。

以往,清軍入關,糧食的獲取都是通過劫掠,但占據北京後的清朝,是想要在關內坐江山的,因此,不但不能搶老百姓,還要給予免稅。

這些,在清朝的順治皇帝進北京後,是馬上明文昭告天下的,廢除了明朝尚在時的各種苛捐雜稅,部分殘破的省份免征錢糧等等。

因此,清朝要在陝西湊集到足夠繼續作戰的糧食和物資,本來是很困難的,田見秀因心軟,給清軍留下了足夠多的糧食,讓他們能不停步的追擊李自成。

田見秀的本意不是背叛李自成,可實際上,卻給了李自成狠狠的一記背刺,還是比較致命的,讓李自成在清軍的不間斷追殺下,沒有調整的時間。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850.html

“曆史上李自成為何沒有東山再起?真相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石亭之戰曹休為何會被周魴所所騙?

石亭之戰曹休為何會被周魴所所騙?

石亭之戰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戰鬥,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三國演義》中有“周魴斷發賺曹休”的經典橋段,描寫的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石亭之戰。228年曹魏方麵出動十多萬大軍,陸遜率五萬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孫權憑借此戰聲勢稱帝。石亭之戰的主角是陸遜和曹休,...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為何還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為何還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時期的父親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義上至高無上,比皇帝還還要尊貴,實際上並無半點實權,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連基本的自由都沒有,與囚徒無異。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自願成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秦宗權是什麼人?黃巢死後他是什麼結局?

秦宗權是什麼人?黃巢死後他是什麼結局?

秦宗權,唐末蔡州節度使,被稱為亂世魔王。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光啟元年(885年),黃巢敗亡後不到一年,其舊部秦宗權就在蔡州稱帝,公然對抗大唐。秦宗權論實力與謀略遠不如黃巢,而黃巢都被唐軍打得兵敗自殺。為何秦宗權能在黃巢死後迅速席卷整個中原,打得唐軍畏懼,還公然稱帝呢一,占據蔡州...

諸葛亮去世之後 劉禪為什麼連殺朝中三位重臣

諸葛亮去世之後 劉禪為什麼連殺朝中三位重臣

對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連殺三位重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時期,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三國鼎立,爾虞我詐,席卷了屬於一個時代的風雲。蜀國有劉備這一位有才華的皇帝,也有諸葛亮這樣一個千古名臣,還有劉備那不成器的...

全琮:三國時期吳國名將,為人恭順,被孫權親近重用

全琮:三國時期吳國名將,為人恭順,被孫權親近重用

全琮(?~249年),字子璜,吳郡錢唐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桂陽太守全柔之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早年仁義,賑濟災民。起家奮威校尉,參與討伐山越。募兵守衛牛渚,遷偏將軍。參加洞口之戰,加號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授九江太守。參加石亭之戰,配合輔國將軍陸遜,大敗曹...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記錄 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記錄 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記錄,他為啥要幹這麼殘忍的事?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換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覺得屠城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無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應該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一來...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廬江人,三國時期吳國天文學家、數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王蕃最初擔任尚書郎。吳太平三年(258年),擔任散騎中常侍,加授駙馬都尉。後又擔任夏口監軍。永安七年(264年),入朝擔任常侍。甘露二年(266年),王蕃因醉酒被吳末帝孫皓殺...

有哪些與吾彥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吾彥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吾彥,生卒年不詳,字士則,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及西晉初年將領。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初任通江縣吏,後得到大司馬陸抗的提拔重用,逐漸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亡吳國,吾彥投降西晉,被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為金城太守。後曆任敦煌太守、雁門太守、順陽內史、員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