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入夏:在鄉野過一個夏天,把自己還給天地,無思無慮丨周末讀詩

中國曆史1天前2

入夏:在鄉野過一個夏天,把自己還給天地,無思無慮丨周末讀詩

聽見蟬聲,才發現雨停了。

蟬聲在喊:又到了夏天。

又到了夏天,好像很快,又好像很慢。

好像春天已經過去很久,

已經遙遠得快要想不起來。

春去夏猶清

明 仇英《桃村草堂圖》(局部)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初夏多雨,嶺南尤然,今年比往年雨更多。自從旅途歸來,天天下雨,聽說已經下了三個星期。天氣預報仍一片降雨,藍色的雨,像湖泊,像海洋,落在大地上,像成噸的、死去的欲望。

凡是有生命的,都在忍受。樹木站立在水中,鳥兒都不出聲,人和鳥一樣,也深藏在家裏,門窗緊閉,統治時間的是雨,雨一直下。當雨一直下,世界隨即消隱,成為模糊的回憶,明明滅滅,時近時遠。

我並不憂急,雨總會停,就算天天下雨,也有停的時候,再說我沒有被栽種在這裏,我不是樹木,我可以想走就走。

雨將停的時候,尤其向晚,天空突然明亮,鳥兒紛紛鳴叫,太陽露出來,有如回光返照,人聲車聲,世界的圖景再次顯現出來。

李商隱的《晚晴》,說的也許就是這種心情。他已離開長安,逃離了牛李黨爭的夾縫,跟隨信任他的鄭亞來到桂林,陌生的環境,人情的溫暖,使他感到身心暫得解放。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深居,是居處的幽僻,也是他的生活習性。李商隱天性憂鬱,桂林山水無論多麼奇麗,他也沒有心思出遊。憂鬱的詩人,尤其是陰鬱的詩人,他們會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憂鬱裏,如此寫出來的詩,也細膩別致,但終歸小家氣,隻關乎己,看不見廣闊的天地。

從深居簡出的樓上,俯瞰城門外的曲城,春天已去,時令始入初夏,天氣清和。緊接著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來得突兀,正如天晴,陰雨既久,天晴總覺突然,特別是晚晴。就像下雨已成常態,人已經接受了雨,習慣了整天浸在雨中,出乎意料地,臨近傍晚,天忽然放晴。“人間重晚晴”,久雨晚晴,人間皆喜,古來如此,但這句詩的意味,不期然超出了字麵,或許為義山所始料未及。

遭受雨潦之苦的青草,忽遇晚晴,夕照餘暉中,尤增幽淨,“天意憐幽草”,義山說得甚好,幽草弱小,亦為天意眷顧。無意中又像在比擬自己,生而為人,也不過是小小一條命,承受風雨擊打,承擔活著的重負,如同幽草,亦為上天適時眷顧。

頸聯描畫晚晴,用筆工致,把“晴”字說得深而細。“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雨霽雲開,憑樓眺覽,視野豁然高遠,不覺生起樓前是天涯的悵然。夕陽微映小窗,晚景斜暉,光線柔弱,這一刻清晰得可以觸摸。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越鳥即南方的鳥,晚晴後歸巢,它們飛得更輕盈。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傷。羈旅中人,見宿鳥歸飛,不免觸動鄉愁,義山在此稱“越鳥”,必是想起古詩十九首的“越鳥巢南枝”,有自傷的況味。

這首詩寫晚晴,又似有所托寓,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義山起先或無托物言誌的意圖,登高望遠之際,適與物會,情與境諧,故能自然渾成,沒有刻意痕跡。

夏天的園廬

傅抱石《夏山圖》

《夏景園廬》

(唐)韋應物

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

閑居逾時節,夏雲已嵯峨。

搴葉愛繁綠,緣澗弄驚波。

豈為論夙誌,對此青山阿。

在鄉野構一間茅屋,青山當戶,白雲可庭,茅屋周圍都是樹。在那裏過一個夏天,把自己還給天地,無思無慮,無牽無掛,純然活在每個當下,幾乎沒有記憶。

白天樹木靜靜地佇立,濃陰滿院。“群木晝陰靜”,不要急著往下讀,先全身心感受這個句子,句子裏的每個詞,感受被詞召喚的事物。一群樹木,它們站立的樣子,它們的默契,觀想你坐在樹下,或者成為一棵樹,甚至成為整片園林,感受白晝的光影,此時此刻,世界上的一切與你無關。

你不知在那個瞬間停留了多久,然後移步北窗,那裏更多清涼。感受那清涼,感受它的清醒,就好像它在覺知你。你也可以像陶淵明那樣,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當涼風吹在身上,那一刻,你的幸福就是天堂。

“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若問這兩句寫了什麼,我要說寫的是夏日園廬的幸福,樹木,晝陰,靜謐,北窗,涼氣,全都是詩人的幸福。

詩人於此閑居,不覺時節流轉,忽然已是夏天。時間過得快,可以因為忙,也可以因為閑。忙處拋人閑處住,一個人太忙,會被時間拋在外麵,所以一個總是在忙的人,根本不曾擁有時間。隻有閑下來,才開始擁有時間,時間流逝如未曾流逝,如同永恒。“閑居逾時節,夏雲已嵯峨。”夏天的雲更好看,雲的嵯峨變幻,讓詩人發現已是夏天。

像孩子那樣玩耍吧,讓夏天引領我們回到童年,或者讓我們回童年過一個夏天。“搴葉愛繁綠,緣澗弄驚波。”摘一片樹葉,因為愛那繁綠,在溪澗邊玩水,伸手去弄湍波,感覺水的寒冽,感覺皮膚和骨頭被灼燒並喚醒的驚愕與喜悅。

“豈為論夙誌,對此青山阿。”在這裏談論夙誌,是煞風景的事,也很可恥。且看對麵的青山,詩人說,山坡上寫著人生答案。每個人都會死,不管這一生追求什麼,不管得到什麼,最後都化為一場空,一切喧囂歸於寂靜。

孟夏讀《山海經》

清 石濤《淵明詩意冊頁》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陶淵明歸園田居不久,生活尚多安閑,耕種之餘,以琴書自娛。棄官之後,他喜歡讀奇書,比如《山海經》、《穆天子傳》、各種神話故事之類。魏晉時期,有一部誌怪小說集《搜神後記》,是幹寶《搜神記》的續書,撰者題為陶潛,即陶淵明,書中所記有陶淵明死後之事,據此或可推測其為偽托,或是經過後人增益。無論何種情況,至少說明陶淵明愛看神話誌怪類的書。

陶淵明讀這類書,不是為了獵奇,更不是迷信,魏晉時人讀神話誌怪故事,信以為真,幾乎到癡迷的程度。《搜神記》的作者幹寶,出身世家,博覽群書,以著作郎領國史,著有《晉書》二十卷,後曆數十年撰成《搜神記》,他在《自序》中明言,編撰此書乃因有感於家人的靈異經曆,“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我們今天視為怪力亂神,上古人卻深信不疑,《山海經》也在很長時期是紀實地理書,相傳大禹治水途經名山大澤,招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鳥獸之類,殊方異域土地裏程等,使伯益簡要記錄下來。我們認為的荒誕不經,認為的虛構誇張,很可能隻是因為自身認知太有限,想象力太貧乏,更重要的是,我們早已失去了相信神話的能力。

那年孟夏,陶淵明讀《山海經》及《穆天子傳》,讀到興會奇想處,他便寫詩詠之,書中的神話傳說,寓言曆史,或化為沉思,或哀婉歎息,或若有所悟,成詩十三首,皆不過跌宕自喜。

其一為序詩,如調氣息,氣定神閑,而後開卷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說話的語氣、口吻,可以傳達出說話者的心靈狀態。我們讀這幾句,就會感受到陶淵明的自得喜悅。濤濤孟夏,草木生長,屋子周圍的樹,枝葉扶疏,貌似客觀的描述,溢滿幸福。眾鳥酬鳴,欣有所托,“吾亦愛吾廬”,滿足而感恩的姿態,既嫵媚又真率,可謂得其所哉。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此二句自足,已見耕讀之樂,更有“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直叫人羨慕,羨慕他的狀態,更佩服他寫得這麼淡,淡得奢侈。在園子裏摘菜,一陣細雨飄落,日常小事,化入他的詩,便都成了奇跡。

歸園田居的好處,還在於不被打擾,巷子太窄,故人的車沒法進來,要來隻能走路來。斷掉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才能靜下心來讀讀奇書:“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淵明讀書的態度,依然是不求甚解,所謂“泛覽”“流觀”。不為獲取知識,不為做研究,沒有功利目的,隻是帶著興趣,隨意翻閱而已。

讀書唯有如此,身心虛靜,一無所求,才能俯仰之間,遨遊宇宙,其樂何如!

作者/三書

編輯/張進

校對/劉軍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826.html

“入夏:在鄉野過一個夏天,把自己還給天地,無思無慮丨周末讀詩” 的相關文章

袁盎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曆史上有這麼一類人,他們為了國家而將生死置於度外,這些人值得敬佩和懷念,這些人不畏強權,從而流芳千古。袁盎,漢初楚國人,他的父親從前是個強盜,後來遷徙到了安陵。在呂後執政時,做過呂後侄子呂祿的家臣,呂氏一族被滅門之漢文帝即位後,被哥哥袁噲保舉擔任中郎。袁盎有較濃厚的儒家思想,強調等級名分、按“禮”行...

司馬懿為何沒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導致的?

司馬懿為何沒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導致的?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重要的軍事家、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馬懿是曹魏後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誌向,麵對東漢末年亂世(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有總齊八荒,一統天下的誌願。而且司馬懿也並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無能,恰恰相反,司馬懿政治、軍事能力都很強,但是司...

錢乙:後世稱其為兒科之聖,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錢乙:後世稱其為兒科之聖,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六味地黃丸在現代是中醫用於滋陰補腎的代表方劑,它的原名是地黃圓,最早見於北宋著名兒科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其初衷是為了治療小兒“五遲”之症,即生長發育遲緩。但令錢乙遠遠沒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黃丸在他身後的一千多年間發揚光大,成為滋陰補腎、養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廣泛運用於臨床。那麼,...

劉璋: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璋: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璋(生卒年不詳),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又有曹操將前...

陳濟:明朝時期史學家,他為何被稱為兩腳書櫥?

陳濟:明朝時期史學家,他為何被稱為兩腳書櫥?

陳濟,明朝史學家,今屬江蘇常州人,陳洽兄。以布衣召為《永樂大典》的都總裁。書成,授右春坊右讚善,為皇太子所重,五皇孫皆從受經。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人物生平陳濟自幼博學強記,讀書過目能誦。口誦手鈔,經史百家無不貫通,時稱“兩腳書櫥”。洪武十八...

花蕊夫人最後是怎麼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最後是怎麼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是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下去。花蕊夫人費氏在曆史上是一個名聲很響,卻又語焉不詳的人物。說她名聲很響,是因為她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述國亡詩》,大家都很熟悉。說她語焉不詳,是因為這個人物究竟有沒有,其實並不確定...

張孝純的一生是什麼樣的?都經曆了哪些事情?

張孝純的一生是什麼樣的?都經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來,很多男人為了前途功名而拋家棄子遺臭萬年之人,不在少數。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北宋靖康年間,一場由金人南侵引發的“靖康之變”讓宋朝的半壁江山變色。其後,金人陸續扶持張邦昌、劉豫等建立偽朝,宋高宗登基稱帝,宋和偽齊、金國之間大戰連連,後又簽訂和議息兵。長時...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如此放心 康熙為何還害怕太子奪權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如此放心 康熙為何還害怕太子奪權

還不知道:為什麼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康熙卻很怕太子胤礽奪權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有的沒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雖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