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何被質疑不懂軍事常識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0)124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為何被人質疑不懂一個軍事常識?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眾所周知,戰爭的形勢是千變萬化的,當形勢利於我方而不利於敵方時,就要進,就要攻;反之,則要退、要守。戰爭中的攻與守,進與退,是因形勢而決定,又是受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和原則所製約的。相信任何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然而研究三國曆史,卻能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蜀漢軍政大權的掌控者,卻有足夠的證據被人質疑他不懂得要“善知進退”這個軍事常識。他發動的北伐中原之戰,就充分暴露了這個問題。

為了完成劉備在世時“成霸業、興漢室”的遺願,諸葛亮在其執掌蜀漢軍政大權期間,曾多次發動針對曹魏政權的北伐戰爭。在魏強蜀弱“眾寡不作”的情況下,蜀漢隻可采取戰略防禦,絕不可采取戰略進攻。

從三國時期全中國的大勢來說,無論蜀漢還是吳國,都是難以跟魏國單獨抗衡的,更難與魏單獨決戰取勝,隻有蜀吳聯合起來,方可大體與魏抗衡。可以說,三國鼎立的實質是南方的蜀吳聯合與北方的魏國的對峙。

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何被質疑不懂軍事常識

基於這個原因,諸葛亮要想進攻魏國,就要取得吳國的真心實意的、不遺餘力的密切配合,這樣的配合隻有在吳蜀雙方的利害完全一致的緊急關頭,如同赤壁之戰前那樣,才能實現。

北伐中原前,諸葛亮雖遣使與東吳重修盟好,但這時的盟好難與赤壁之戰時相比。究其原因,這時曹魏對吳蜀實行的是以防禦為主的戰略,沒有大規模進攻吳蜀的打算與行動,吳蜀都沒有麵臨軍事威脅;同時,此次吳蜀修盟是在雙方剛剛發生了兩次大戰之後,與其說是盟好,不如說是戰後的諒解。在這樣的形勢下,吳國是不能也不可能真心實意,不遺餘地配合蜀漢攻魏的。

事實也是如此,在諸葛亮八年的北伐中原期間,孫權雖然也有幾次對魏用兵,但每次都不肯突破襄陽——合肥一線。這種象征性的攻魏,與其說是配合蜀漢的北伐,不如說是對蜀魏戰爭的觀望,就連魏國的衛臻都看出了這一點,他對明帝說:“權外示應亮,內實觀望”,勸明帝不必理會孫權的虛張聲勢。

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何被質疑不懂軍事常識

上述情況表明,諸葛亮的北伐是在沒有必要又無可能與魏國決戰的形勢下采取的進攻行動,足見他是頗不知進退的。

當然,為諸葛亮辯護的人還另有話說。晉人袁準認為:“諸葛亮,重人也,而驟用蜀兵,此知小國弱民難以久存也”。清人王夫之更為明確地說,諸葛亮的北伐,是因“主闇敵強”而采取的“保蜀之計耳”。

現在有不少挺亮派常把這個意思加以概括,美其名曰“以攻為守”的戰略,並競相稱道援襲。其實,細加推敲,“以攻為守”之說實難成立。

首先,既然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蜀漢執政者知道“小國弱民難以久存”,就應尋求久存之道。

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何被質疑不懂軍事常識

久存的關鍵是什麼呢?無非就是使國富、使民強,這就至少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對內以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為本;一是對外采取和平外交,盡量避免戰爭,爭取盡量多的和平發展的時間,即使有敵人來犯,也應當秉持“堅壁拒守”的原則,不與強敵長期打消耗戰或者展開決戰,以此盡量減少人員、物力的損耗。按這種思路堅持個十來年,蜀漢的實力就有希望大增,進能滅敵,退能守國,方可久存。

然而,諸葛亮屢次北伐中原恰恰跟這個思路是完全相反的——舉全國之兵,動全蜀之賦,擾亂百姓,殘喪士卒,使蜀漢越戰越弱,百姓越戰越窮。這根本就是弱民亡國之道,哪是什麼“保蜀之計”呢!

其次,所謂“以攻為守”,是當麵臨敵人進攻或受到某和軍事威脅時采取的一和自衛戰略,“守”是目的,“攻”為手段。一個強大的魏國的存在,無疑是對蜀漢的一大潛在威脅,但在北伐中原時,魏國並沒有攻蜀的打算與行動,蜀漢也就根本不存在“守”的問題。

因此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北伐,不是什麼以攻為守,而是一個庸人自擾的軍事行動。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394.html

“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何被質疑不懂軍事常識” 的相關文章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係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係

說起曹操這個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時期,是一段風雲詭譎、蕩氣回腸的曆史時期。那段歲月,不僅僅有最熱血的男兒活躍在政治舞台上,也還有身有所長者在廟堂之外留下諸多傳奇,前者如曹操,後者如華佗。說起這兩個人,頗有淵源。眾所周知,...

曆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曆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李治臨終前,為自己死後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讓宰相裴炎作為唯一的輔政大臣輔佐新皇。其次,給予自己的妻子、天後武則天仲裁國家大事的權力,“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處分...

徐達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能被提拔成軍方第一人?

徐達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能被提拔成軍方第一人?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的得力軍事統帥。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鄉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餘。在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鄉兼發小徐達,此時的徐達,隻是一個農家小夥子。至吳元年時(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滅...

三國演義中張郃的死與魏延和關興有何關係?

三國演義中張郃的死與魏延和關興有何關係?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張郃作為曹魏名將,以用兵巧變著稱,張郃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善於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連諸葛亮和劉備都很忌憚他,最終,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軍時,設伏將張郃射死,除掉了這個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張郃追到木門,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義中...

盛庸曾經有過一次殺死朱棣的機會,被無知的朱允炆打斷了

盛庸曾經有過一次殺死朱棣的機會,被無知的朱允炆打斷了

眾所周知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難之役時朝廷軍的一個主要將領,其實在東昌之戰中,盛庸曾經有過一次殺死朱棣的機會,但是卻被無知的朱允炆打斷了,不得不說,朱允炆的皇位丟的實在不冤枉,他沒有一點帝王之相。東昌之戰是明朝初期靖難之役中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場,其發生在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1400年12月25日,參戰...

狄仁傑在唐朝是什麼存在?他和來俊臣之間有何故事?

狄仁傑在唐朝是什麼存在?他和來俊臣之間有何故事?

狄仁傑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清官,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長壽元年(693年)的一天,宰相狄仁傑因為被來俊臣等人誣陷謀反,而遭逮捕下獄。來俊臣審問狄仁傑,讓他承認謀反。狄仁傑知道自己若是不認,定會被白白折磨至死,於是乖乖承認謀反。來俊臣大喜,便不再提防狄仁傑。後來狄仁傑使計使武則天得知...

有哪些與張知白相關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有哪些與張知白相關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張知白(956-1028年 ),字用晦。滄州清池人,北宋宰相。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端拱二年(989年)進士,曆任龍圖閣待製、禦史中丞、參知政事等。後知劍、鄧、青三州等職務。又官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節度判官。鹹平年間上疏,真宗召試舍人院,權授右正言。仁宗天聖三年(102...

後人為什麼說李建成是紈絝子弟 李建成就不能開創出盛世嗎

後人為什麼說李建成是紈絝子弟 李建成就不能開創出盛世嗎

還不了解:太子李建成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李建成當皇帝,能開創大唐盛世嗎?為什麼後人都說他是紈絝子弟?李建成憑什麼當太子?世人都喜歡說李世民是篡改史書第一人,那麼你了解他這個罵名是從哪裏得到的嗎?李世民能坐上皇位,總是繞不開眾說紛紜的“玄武門事變”,以及他那並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