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小寧手繪仿古香港、深圳地區地圖《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

中國曆史2天前3

作者:小寧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Procreate,2023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大圖)

從十多年前初到香港的時候起,周末“行山”就成了為數不多的消遣之一,漸漸的也對香港山野村落氏族的變遷曆史有了一些興趣,最後發展到萌生了繪製一幅1840年代新安縣(大致包括今天的香港和深圳)地圖的想法。除了展現英國人到來之前,1830年代香港和深圳地區的模樣,也希望能在這幅地圖上表現出當時的風土人情等方方麵麵的風貌,也算是對這些年聽聞的無數故事做一個總結。

雖然繪製地圖本身的時間僅用了幾個月,但是其中的不少信息卻是多年裏有意無意之間不斷積累而來。這些信息除了來自於部分中國資料(例如康熙和嘉慶年間的兩部《新安縣誌》、《廣東海防全覽》等書),早期英軍和外國傳教士的記載、測繪(如奇力、缽甸乍、獲朗他尼等人)以外,也包括了在深港兩地的山野之間多次實地探索的見聞。

↑嘉慶版《新安縣誌》中的地圖 來源:《新安縣誌》

因為早年的資料中充斥著記載和翻譯上的問題,以及多年來口口相傳導致地名的不斷變化,所以我不得不花費了大量精力理清那些村莊變更、氏族遷徙的時間脈絡和故事。在這些有趣的變化中,也不乏一些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九龍的“紅磡”在當時被稱為“赤磡”,兩者均是因為村莊位於一處今天已經消失的紅色崖壁上;港島的“薄扶林”則被稱為“薄鳧林”,即有薄鳧(一種野鴨)的樹林;大嶼山的“貝澳”彼時名為“螺杯澳”或“杯澳”;大鵬半島的“官湖”時稱“關湖”,是一處駐兵的汛站等等。著名的“獅子山”在當時也被稱為“虎頭山”,顯然是因為華南地區原本並沒有獅子。

↑ 從大帽山眺望獅子山以及遠處的鯉魚門海峽 來源:小寧拍攝

圖中不少地名背後的曆史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的曆史,比如九龍半島上的“二黃店村”原本村民均是“趙”姓宋朝皇室後裔。南宋末年兩位少帝在此修建行宮(也就是今天的宋王台的來曆)躲避蒙古追兵,結果第二年又匆忙西撤並最終在附近的崖山全軍覆沒。而部分皇室來不及跟上隊伍便滯留於此,這些南宋皇室遺族的居住地最初被稱為“二皇殿”,但是在元朝時因為擔心引起事端,所以才改稱“二黃店”村自保。

即便不考慮名稱的變遷,由於當時民間習慣相近、邊遠地區信息閉塞、教育水平等原因,也導致重名的情況非常常見。僅僅在新安一縣之內,便有3個名為“田心”的村落、兩個“葵湧”、兩個“西貢”等等,甚至名為“擔杆”的島嶼都有完全沒有聯係的兩座。所有這些再加上中國古籍中對方向和距離的記載非常模糊和不準確,都無疑加大了考證的難度。

↑海防地圖中的新安縣一帶 來源:《萬裏海防圖說》

↑ 康熙年間內府地圖中的新安縣一帶 來源:《康熙內府分省分府圖》

在這幅圖中我除了盡力再現1830年代新安縣的地理環境以外,也盡力介紹當時新安地區的方方麵麵,包括當地遷界與複界的曆史、采珠活動、與各方的距離;本地特色的婚、壽、取士、巫醫、耕作等民俗;荔枝、母宜果(即檸檬)、五棱果(楊桃)等特產;有記載的禽魚畜獸;當時特色的船舶工具,以及新安八景中的“鱉洋甘瀑”、“梧嶺天池”、“懷渡禪蹤”和“赤灣勝槩”四景。所有這些都是通過配圖和文字描述來表現的,其中圖像參考了《海錯圖》、《鳥譜》等清代書籍,文字描述也是來自於同時期的記載,以求再現當時人們對這些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即便很多內容今天看起來都很離譜可笑。

↑今天香港島上的瀑布灣,可能是嘉慶版縣誌中所說的“鱉洋甘瀑” 來源:小寧拍攝

在地圖的繪製風格上,參考了中國古代宮廷收藏的那些繪製精美的地圖,它們在畫法上都是大量吸收了山水繪畫的特色,景物立體、細節豐富、色彩鮮明、構圖大氣,但是對具體景物樣式和距離比例的要求並不十分嚴格。我在這幅地圖中也主要沿用了這個風格,但是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尊重準確真實的比例和山川村落的形態。此外,這幅地圖中的遠景逐漸由俯視過渡到平視的處理 *** ,也是參考了明代《蒙古山水地圖》(絲路山水地圖)等著名佳作。

↑《蒙古山水地圖》(局部) 來源:蒙古山水地圖

畫麵中的城郭、所城、炮台等軍事工程都考證了原建築的樣式特點,諸如城門和翁城的結構、樓台的設置等等均盡量符合當時情況,但是建築的方向和城內建築物以及旗幟則出於美觀考量進行了美化處理。至於一般的汛站、塘站等小型駐軍設施,則參考古代地圖常用的 *** ,僅用符號化的建築和旗幟代表。

↑ 關於新安縣一帶的軍事工程,《廣東海防全覽》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來源:《廣東海防全覽》

↑ 航拍大嶼山分流炮台遺跡 來源:小寧拍攝

為了盡可能的符合古地圖的風貌,我在落款和用印上也模仿類似的古代作品。圖上的印章中,除了常用的姓、名章,“壓角章”以外,還有兩枚打趣的印章“扁擔胡同山人親筆之印”和“醬油工廠珍鑒”。除此之外我還假托了宣統常在收藏字畫上加蓋的三方印璽,即“宣統禦覽之寶”、“宣統鑒賞”和“無逸齋精鑒璽”,以及仿民國東北博物館的印章。不過上訴4枚仿製的印章都故意去掉一個點以區別真偽,比如“宣統禦覽之寶”的“宣”字上邊去掉一個點,於是便成為了“‘差點'宣統禦覽之寶”。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局部)

縱觀全圖,我希望觀者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英國人介入之前,今天深港兩地所處的情況,特別是各個區域之間與今天大相徑庭的重要程度。比如位於畫麵中央下方最顯著位置的香港島,在當時還被視為一處偏遠的海島,沒有太多人煙,幾乎是全圖中“最不發達”的區域。古籍中甚至連這座島的名字都不統一,資料上常見的名字包括“紅香爐”、“赤柱山”等等。當時島上更大的村莊是赤柱和石排灣,香港村是島上內陸村莊中更大的,通過“香江”水路與石排灣保持聯係,也是今天整個地區名稱的來源。這座“真香港”村今天被稱黃竹坑的“舊圍”村,但是如果想要拜訪的話還是要當心村口那十多隻分工明確且不太友好的護院狗群!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局部)

↑黃竹坑舊圍村口及狗群 來源:小寧拍攝

位於香港島左側的是今天的“大嶼山”島,在當時也被稱為“大溪山”或“大奚山”。這座島嶼雖然也被視為孤懸海外,但是因為靠近珠江口的主航道,所以比香港島要受重視的多。當時島上人口的格局其實與今天差別不大,主要的居民依然聚集在大澳和東湧一帶。由於地理位置重要,島上有多處軍事設施,包括作為水師營基地的“東湧所城”(請參考《

辰垣敘遠(五)東湧炮台及東湧小炮台

)和珠江航道上南方最前哨的“分流炮台”(請參閱《

辰垣敘遠(四)分流炮台

)。另外島上高聳的鳳凰山以及山上的茶葉在當時也頗有名氣。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局部)

↑ 今天的“東湧所城”及城上安放的火炮 來源:小寧攝影

香港島上方的九龍半島當時由於水路交通都很便利,因此也得到了較高的關注。半島最南側的一處沙灣“尖沙嘴”(尖沙咀)是許多西洋商船避風和貿易的地方,而北側的九龍塞則是當時相當龐大的居民點,也是日後該地區的軍事中心“九龍塞城”的位置。而由此向北翻過“官富山”不遠便是今天的沙田一帶。這裏依靠“城門河”帶來的便利交通和物產,在當時也是一處村落相對聚集的地區。

感謝您支持原創,反對抄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寧的醬油工廠》(微信號:XiaoningTang)閱讀更多文章

當時深圳河以南的最“富庶”的地區恐怕便是西側的屯門、元朗一帶了。一方麵因為屯門是各路商船進出廣州貿易前的一處重要補給停靠站,因此相關產業一向較為發達,加上沿深圳河水係的農田麵積廣闊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所以村莊和居民區的密度也明顯更大。除此之外這裏的懷渡山區(青山)也是當地佛教文化的中心,廟宇眾多,遠近聞名。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局部)

↑ 今天的青山依然還是香港的佛教文化中心 來源:小寧攝影

今天深圳的大部分都位於此圖上方,雖然不是畫中的重心,但是當時的重要性顯然更高。這裏除了縣城(南頭)和“大鵬所城”這兩處軍、政中心以外,還包括很多重要的居民點。雖然不少居民點早已被曆史的長河淹沒,但是它們的名稱卻得以保存至今,比如深圳虛、福田、螺湖(羅湖)、南山、鹽田等名稱今天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畫麵最遠處平視視角的群山之中,也可以找到梧桐山、寶山、陽台山等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山丘。

↑《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局部)

↑ 大鵬所城的北門,此城也是深圳別稱“鵬城”的來源 來源:小寧拍攝

在畫麵中的水域部分,接近居民點的地方都有一些小船,代表著當時在新安縣區域內廣泛存在的疍家人口,即完全沒有土地房產,隻能居住在船上生活的獨特族群。對於經曆了康乾時期之後人口成倍暴增,但是土地卻嚴重受限的廣東地區來說,如此生活在水上的人家也非常具有特色。

曆經數月繪製完這幅地圖,我也不禁感歎於天地悠悠、世事常新。我在創作之時,不斷學習了解挖掘這片土地上的點滴故事,以今人眼目博前朝舊事,總是不斷的感受到星星點點的啟發,日積月累便不得不對曆史的發展、風土的變遷、族群的認同、認知的演化都有了新的理解。

關於我創作的這幅地圖,便先介紹到這裏了,如果它什麼時候萬一也能有幸給觀者或多或少帶來一點點不同的思考,我想也將是這次嚐試的更大成就吧。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954.html

“小寧手繪仿古香港、深圳地區地圖《新安內洋水陸風物圖》” 的相關文章

張柬之政變推翻武則天後 張柬之後麵的結局是什麼

張柬之政變推翻武則天後 張柬之後麵的結局是什麼

對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神龍政變之後,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顯對張柬之不信任,致使張柬之遭到武三思的陷害,多次被貶官,他連氣帶怕病死了。實際上,如果張柬之沒病死,也會被武三思的手下殺死,下場稱得上悲慘,可謂兔死...

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 李斯最後為何會遺臭那麼多年

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 李斯最後為何會遺臭那麼多年

對幫助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李斯,為何會被具五刑夷三族,還遺臭好多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呂不韋在當秦相時,曾廣聚天下英才,當時有一個不太起眼的楚國人,也向他遞交了一份求職信,雖然這個人當時聲名不響,但呂不韋看他是荀子的弟子,還是把他給留了下來。後來呂不韋倒台,他卻憑著在...

滕王李元嬰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滕王李元嬰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滕王李元嬰,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沒有存在感。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如果說起大唐,你會想起什麼?是大唐開放的遺風,是大唐的繁華盛世,是玄武門之變,還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唐朝,在我國封建王朝,留下了獨一無二、濃墨重彩的一筆。猶如天空中的繁星點點,無疑,它是最亮的那一顆。唐朝要說的曆史,不勝枚舉...

曹丕為什麼在40歲就駕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麼

曹丕為什麼在40歲就駕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麼

還不知道:曹丕為何僅40歲就駕崩了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時期,公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讓其占據政治優勢,220年,曹魏正式建立,曹操也以此被後世熟知;公元223年,其第三子曹植在兄長的逼迫下作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此詩也永留後世;而與曹操...

李祖娥最後的下場有多慘?是如何造成的?

李祖娥最後的下場有多慘?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女子命運真就如同浮萍,可悲可歎。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李祖娥,生卒年不詳,趙郡柏仁(今河北省隆堯縣)人 ,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皇後,上黨太守李希宗次女,母為博陵太姬崔幼妃。李祖娥天生麗質,《北史·北齊書》稱其“容德甚美”。清代鵝湖逸士在《老狐談曆代麗人記》...

得到漢宣帝信用的蕭望之,為什麼在漢元帝登基後自殺?

得到漢宣帝信用的蕭望之,為什麼在漢元帝登基後自殺?

蕭望之(約前114年~前47年),字長倩,蕭何七世孫,西漢時期官員,曆任大鴻臚、太子太傅等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漢昭帝時期,昭帝年幼,霍光當政,當時漢朝所有的軍政大事,以及選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決定。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蕭望之的普通儒生,因為長史丙吉的推薦,...

曆史上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他為國家做了哪些事情?

曆史上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他為國家做了哪些事情?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與嫡妻徐氏所生的嫡長子,可惜曆史上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那麼他都為國家做了哪些事情?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雖然一生妃嬪不少,但是他一生摯愛的還就是嫡妻徐氏,朱棣一生有九個子女,但是七名子女皆是徐氏所生,尤其是朱棣的三個兒子沒有異母兄弟,老大就是朱高熾...

曆史上朱見深與萬貴妃之間的關係如何?

曆史上朱見深與萬貴妃之間的關係如何?

明憲宗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後宮,一直是一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政治是非場,曆朝曆代似乎都難逃這個魔咒,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背後強大的推手:權利和誘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後宮不乏堪稱賢後的“有德之後”,為了國家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