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張邦昌不想成為皇帝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嗎?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3)129

    張邦昌,北宋末年宰相,也是偽楚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1127年1月,金國軍隊攻破汴京,俘虜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張邦昌不想成為皇帝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嗎?

    金軍在汴京沒待多長時間,他們也無意留下金國官吏和軍隊統治這座城市。

    這是因為金國崛起時間不長,本族人口少,他們無力統治許多被占領區,汴京距離金國的核心統治區太遠了。

    於是,在大肆劫掠了近三個月後,金軍退出汴京北上。

    他們帶著滿城財富和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以及大批北宋宗室、皇女、官員、工匠等戰利品返回老巢。

    金軍退了,但為了讓汴京以及周邊地區繼續臣服金國,能繼續為金國提供財貨和保護費,他們強行冊封了一個皇帝來管理。

    這個皇帝是原北宋太宰(在當時,太宰為首相)張邦昌,他的國號是“大楚”。

    張邦昌也因此,在曆史上著名的奸臣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不過,在《宋史》中,他是連奸臣都沒機會做,被列入《叛臣傳》。

    在古代,能當上皇帝,那絕對祖墳冒青煙的好事,是許多人寧願用自己的性命或數十、數百萬生靈去換取的榮耀,

    可偏偏張邦昌就是不願意做這個皇帝,當然,他更怕死。

    在金國決定由張邦昌來做皇帝時,他先是裝病絕食,又發誓要自殺,可最終,還是被金國人送上了皇位。

    但張邦昌的這個皇帝隻做了三十多天,然後,他自己把自己給廢掉了。

    金軍退兵時,張邦昌率群臣搖拜宋徽宗、宋欽宗,以臣禮相送,《宋史·張邦昌傳》中記載:

    二帝北遷,邦昌率百官遙辭於南薰門,眾慟哭,有仆絕者。

    金軍退兵後,張邦昌又趕緊請出前“元祐皇後”孟氏(宋哲宗發妻,被廢,孟氏因無皇室封號,被金軍放過),請她垂簾聽政,以此表明還政於趙氏。

    隨後,張邦昌又主動退位,跑到待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宋高宗趙構(張邦昌去時,趙構還沒有登基)那去認錯,《宋史·張邦昌傳》中記載:

    太後始禦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邦昌以太宰退處內東門資善堂。尋遣使奉乘輿服禦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慟哭請死,王撫慰之。

    至此,張邦昌的皇帝生涯結束,宋高宗當時沒殺他,可有過皇帝名義的張邦昌最終還是在半年後,被宋高宗找到借口幹掉了。

    張邦昌不想成為皇帝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嗎?

    早知如此的話,張邦昌在金國逼迫他當皇帝時,能自殺成功,沒準還能混個大忠臣的名號,苟活到最後,也不過多活了七、八個月而已。

    張邦昌為何不願意做這個皇帝?皇帝的名分就真對他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在他之後,前北宋大臣劉豫可是求著金國,讓自己做皇帝,張邦昌就一點沒有當皇帝的心思?

    我個人覺得,張邦昌拒絕當皇帝,並主動還政、退位的行為,還是金國人的錯。

    金國沒有給張邦昌兜底,讓他沒信心做皇帝。

    張邦昌在金軍入汴京前,還是北宋派到金軍大營中談判的臣子,僅不到三個月後,金國就突然安排他做皇帝。

    不但張邦昌沒有心理準備,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統治基礎。

    所謂統治基礎有三,其一為民心,汴京是北宋國都,這裏及周邊的百姓絕對是最忠心朝廷的,突然換個非趙氏皇帝,他們能認?

    當時可不是南宋末期,那會的汴京百姓被拋棄了一百多年後,才不怎麼心向宋朝了。

    其二是士大夫的支持,宋朝的統治根基,到底是士大夫集團,金國雖然帶走了一大批北宋官吏,可剩下來的還有不少。

    這些士大夫也是心向宋朝的,張邦昌是突然被要求當皇帝的,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收服、拉攏能支持自己的士大夫,沒有時間創立屬於自己的統治集團。

    其三是屬於自己的武力,沒有支持自己的軍隊,是張邦昌無法當好這個皇帝的最核心因素。

    金國退兵是全部都退了,也沒說給張邦昌留下點用以威懾不服的武裝,哪怕隻留下幾千人,也足以讓張邦昌震懾不服,能擠出時間構建屬於自己的朝廷。

    說穿了,金國就是給了張邦昌一個名義,還是突然給的,沒有給他時間布局,也沒有留下任何能夠支撐他當皇帝的零部件。

    如此,張邦昌當然不願意做這個皇帝,他知道自己坐不穩,畢竟是當上了北宋首相的人物,能看清楚局勢。

    就如劉豫,他在要求金國冊封自己當皇帝之前,已經向金國投降了兩年多,也在自己的地盤上經營了兩年多,有了一定的支持者和武力,才敢坐上這個位置。

    張邦昌當時啥也沒有,就連汴京國庫裏麵的錢,也都被金國拿光了,他拿什麼當皇帝?

    張邦昌不想成為皇帝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嗎?

    當然,也有那麼一種可能是,張邦昌確實忠心於宋朝,他到底是進士出身,或許,忠君的思想深入骨髓,讓他不敢僭越。

    可三十多天的皇位,他畢竟是坐上去了,邁出這一步,就無法回頭了。

    從曆史記載看,張邦昌一輩子似乎也沒幹啥壞事,在他當北宋官員的履曆裏,史書上關於他曾幹過的錯事,隻記載有“訓導失職”。

    這頂天了是個庸官而已,和北宋“六賊”比起來,張邦昌簡直是天使(張邦昌是“六賊”中的王黼的黨羽)。

    以至於後來宋高宗要殺他,都沒能找到合適的罪名,隻能強行用模糊的罪名敷衍過去。

    張邦昌就因為被強迫當了三十多天皇帝,被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

    歸根結底,還是如前麵所講的,他怕死,金國逼他當皇帝時,他隻要自殺成功,後世評價就截然不同了。

    一念之差,讓他在《宋史》裏麵,連奸臣榜單都進不去。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930.html

    “張邦昌不想成為皇帝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嗎?”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皇太極到底有多癡情?

    曆史上皇太極到底有多癡情?

    皇太極,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 廟號太宗,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為您講解皇太極為了海蘭珠從此不再打仗,因為海蘭珠死了,皇太極恨不得放下萬裏江山,跟著海蘭珠去死。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癡情,超越了生死。皇太極愛上了老姑娘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時26歲,那時候女人十四五歲就結婚令其。海蘭珠的妹妹,後來的孝莊皇...

    曆史上曹操受到過幾次偷襲?分別是在何時?

    曆史上曹操受到過幾次偷襲?分別是在何時?

    曹操,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紛割據一方,互相攻打,連年征戰。曹操遠征時,經常後方空虛,如國有人偷襲,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曹操兩次都化險為夷。可以說,曹操非常幸運。這兩次驚險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記載。...

    五虎上將之中三人有異心 劉備統一天下會先對誰下手

    五虎上將之中三人有異心 劉備統一天下會先對誰下手

    還不知道:五虎上將之中,有三人存異心,若劉備一統天下會首先殺誰?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時期能人輩出,了解那段曆史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當時有三個人物最具奪得天下的實力,即西蜀劉備,東吳孫權,北魏曹操,他們讓天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這三人能夠打敗這麼多的對手,從...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對江東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對江東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他作為輔佐孫策、孫權兩代的重臣,對於江東的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著“穩定豪強”政策;並且擅長隸書,但其書法作品今無存,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呂岱:東吳重臣、將領,一生戮力奉公,為東吳開疆拓土

    呂岱:東吳重臣、將領,一生戮力奉公,為東吳開疆拓土

    呂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廣陵海陵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呂岱本為郡縣吏,因避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遂仕於孫氏政權。以督軍校尉之職,與蔣欽等領兵平定呂合、秦狼等叛亂,獲授昭信中郎將。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進...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黃武三年(224),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張溫不擔心。在呈...

    陸景:東吳大司馬陸抗次子,晉伐吳時戰死

    陸景:東吳大司馬陸抗次子,晉伐吳時戰死

    陸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吳郡吳縣(今蘇州)人,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次子。陸機、陸雲之仲兄。生於吳大帝赤烏十三年(250年),天紀四年(280年),晉伐吳時戰死,年三十一歲。陸景著書數十篇,《隋書·經籍誌》注有《陸景集》一卷,已亡佚。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

    曹幹是什麼人?他與曹丕是什麼關係?

    曹幹是什麼人?他與曹丕是什麼關係?

    曹幹,三國時期魏國宗室,魏武帝曹操第二十五子,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曹操死後,他5歲的幼子的確喊曹丕為爹《魏略》記載:良年小,常呼文帝為阿翁文帝,指曹丕,曹丕的諡號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幹。曹幹經常喊曹丕阿翁,阿翁就是父親的意思,即爹或者爸爸。曹操托孤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