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中國曆史5年前 (2019-10-06)2

清朝內閣製度是清朝時期實行的內閣製度。清朝入關之前,後金(清)中央機關無內閣。清軍入關之後,清王朝建立起全國政權,沿襲明朝內閣製度始設內閣。然而,內閣在清初成為定製,卻經曆了相當長的時間,曆時共二十七年(順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後確定下來,這是一個充滿權力之爭而又複雜的反複過程。

清朝內閣的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內閣大學士自定為正一品後,遂成為有清一代更高的官員,猶如曆代的宰相,地位極為尊崇。每一大學士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

清朝也承襲明朝的票擬製度,但是內閣的權力愈來愈低。特別是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以後,內閣變成隻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一切機密大政均歸於軍機處辦理。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確立製度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三,多爾袞進入北京後,諭令故明官員說:“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可速將職名開報,如虛飾假冒者罪之。其避賊回籍,隱居山林者,亦具以聞,仍以原官錄用。”初六日,又“令在京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員,俱以原官與滿官一體辦事”。這樣,清廷定鼎燕京伊始,便全部承襲了原明內閣等中央機構,原明官員也獲留任,與滿官一體辦事,由諸王管部務,中央政權機構迅速運轉起來。六部尚書初由滿員擔任,漢官隻能任侍郎。順治五年(1648年)七月,“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漢左都禦史,各一員”。陳名夏等六人分任漢尚書,徐起元為都察院漢左都禦史。六部、都察院實行滿漢複製,此後成為定製。但在清人“首崇滿洲”的既定國策下,“權歸滿人”,漢官隻能仰承其鼻息。

多爾袞雖明令原明內閣官員與滿官一體辦事,但其時重要本章的票擬之權並不在內三院,順治元年(1644年)六月,大學士馮銓、洪承疇力爭恢複內閣的票擬之權。多爾袞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馮銓、洪承疇等原明降清大學士,意在將內三院的職掌恢複到明內閣的票擬大權,多爾袞表示同意,這在實際上沿襲了明朝內閣製度。然而,票擬不到一年,多爾袞即認為,“凡陳奏章,照故明例,殊覺遲誤”,往往誤事,於是決定,各部院以及各省文武官員奏章不再經由內院大學士票擬。所奏與六部無涉者,如條陳政事、外國機密、奇特謀略等本章,“俱赴內院轉奏”。於是,票擬之權又形同虛設,這表明了清初統治者不願有一個靡不所領的權重內閣,惟恐大權旁落。同時,也與當時內三院及廷臣中漢官南北之爭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順治時期

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受多爾袞寵信的馮銓被要求致仕。順治八年(1651年)七月,以吏部尚書陳名夏為弘文院大學士。後因陳名夏案被革職。漢官南北之爭又與滿族貴族間的矛盾雜糅在一起。

順治帝親政後,“好漢語,慕華製”,“求賢圖治”,不顧滿族貴族的反對,重用漢官,北人南人兼用。順治十年(1653年),陳名夏、馮銓先後複秘書院大學士、弘文院大學士任。順治帝諭大學士洪承疇、陳名夏等,將親考翰林官,以其文之優劣定高下,以備用,於是南北之爭又起。馮銓於召對時說:“南人優於文而行不符,北人短於文而行或善。今取文行兼優者用之可也”。竭力排斥南人。而陳名夏曾譏笑北人說:“北方之習喜於抄舊,喜於好用不可讀之句與字。”認為“可笑可怪至此”!又說:北人“入署官人,強言談文,蓋足非笑”。冷嘲熱諷,認為北人不學無術,卻又不懂裝懂,“強言談文”。陳名夏看不起北方人,故“所推轂南人甚眾,取忌於北”。南北之爭勢同水火。順治帝也知其彼此互不相讓,說:“馮銓與陳名夏素相矛盾,朕所習知。”可他卻以馮銓之言為是,對陳名夏心存一定戒心,這是因為陳名夏曾入東林黨的緣故。

內三院漢官大學士及其間南北之爭,又與滿族貴族內部矛盾糾葛在一起,使總領百官的內閣難於形成定製。直到順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慕華製”的順治帝“斟酌往製”,使名義相符,“共襄化理”,命令“除去內三院秘書、弘文、國史名色”,銷毀三院舊印,仿明製,改稱內閣,滿文稱為多爾吉衙門。另設翰林院,滿文稱筆帖黑衙門。內閣大學士俱加殿閣銜,大學士為正五品,低於六部尚書(正二品),但大學士多以尚書入閣,所以實際上享受正二品。大學士品級之低,正說明清統治者還沒有把內閣置於總製均衡的地位,以防大學士權力過大。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改製分化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去世,八歲的康熙帝玄燁繼位,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大臣輔政,滿族貴族中保守勢力執政,以順治帝遺詔中有“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為由,宣布“率循祖製,鹹複舊章,以副先帝遺意”。又恢複內三院,“其內閣、翰林院名色,俱停罷”。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清除鼇拜及其同黨後,於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承繼順治十五年(1658年)之製,“命改內三院為內閣,設立翰林院”。大學士兼殿閣銜,並兼尚書,學士兼侍郎。至此,清代內閣之製穩定。雍正皇帝即位後,內閣中的滿洲大學士仍擁有較大的權力,繼續與議政王大臣遙相呼應,“承旨出政,票擬本章”,嚴重影響著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的穩定。雍正帝在與堅持“議政製”的滿族親貴的鬥爭中,以“緊急處理西北軍務”為契機設立了“軍機處”,終於為封建專製主義皇權的進一步發展掃除了障礙。

內閣大學士的品級,到雍正八年(1730年),定滿、漢大學士為正一品,至此,大學士成為清朝更高品級的文官,猶如曆代的丞相。內閣學士的品級為從二品,均兼侍郎銜。他們的職責是:滿學士掌奏本章,漢學士掌批“題本”(內外官員彙報皇帝之文書)。按其應有職權,並不止此。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大學士所兼殿閣為三殿三閣。三殿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是: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定員每殿閣滿漢各二人。禮親王昭梿說:“文皇(皇太極)踐祚之初,改內閣為三院,曰弘文,曰秘書,曰國史,皆置大學士、學士等官,蓋仿宋昭文、集賢之製。入關後仍沿其製。至順治十五年,始複從明製,改設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名。乾隆十三年,特旨罷中和殿大學士,改為體仁閣,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大學士地位尊崇,“其品列皆首文班。任軍機者,自親王外,其領袖必大學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乾隆時任軍機處章京的管世銘在其《鶴半巢詩集·序》中說,內閣、議政處、南書房三者的職掌分別是:“國家初製,章疏票擬主之內閣,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其特頒詔旨,由南書房、翰林院視草。”雍正設置軍機處後,大權歸之,“機要章奏皆下焉。詔旨有明發、有密寄,由(軍機)大臣麵呈指揮具稿以進。自是內閣票擬特尋常吏事,而政本悉出機庭,兼議政、視草而一之”。至乾隆時,內閣權更輕,票擬本章隻是例行公事,“凡閣臣不入樞府(軍機處)者,則一切要政皆不得預聞,宰相備位而已”。內閣實際職權自清至乾隆間的遞變,正如《清史稿·大學士年表·序》所說,“清大學士,沿明舊名,例稱 *** ,實則國初有議政處以掣其柄。雍正以後,承旨寄信有軍機處,內閣宰輔,名存而已”。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清末時期

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各省代表在資政院會議上提出要求頒布憲法、組織內閣、開設議院等要求,而且奉天的代表要求第二年就召開國會,並認為軍機大臣責任不明,要求設立責任內閣。

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八日,清 *** 仿照西方建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和舊內閣被撤銷。接著,攝政王載灃宣布推出新的責任內閣,基本維持了舊體製的人選,13個大臣之中, *** 僅有4個,蒙古旗人1個,滿人得了8個,而8個滿人中,皇族又占了5個,因此當時都稱它為“皇族內閣”,成為君權的延伸。它的成立表明清 *** 根本無意實行君主立憲,隻是借“立憲”之名集權皇族, *** 革命。在當時,皇族內閣令全國輿論大嘩。直接導致了國內反清情緒的高漲,促進了民族革命的爆發。

同年十一月一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要他趕快從前線回京,籌組“責任內閣”。十六日組織新內閣,以梁郭彥為外務大臣,趙秉鈞為民政大臣,嚴修為度支大臣,唐景崇為學務大臣,王士珍為陸軍大臣,薩鎮冰為海軍大臣,沈家本為司法大臣,張謇為農工商大臣,楊士琦為郵傳部大臣,達壽為理藩大臣。並以胡惟德、烏珍、陳 *** 、楊度、田文烈、譚學衡、梁啟超、熙彥、梁加浩、榮勳分任各部副臣。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910/276907.html

“清朝內閣製度是怎樣的?是怎麼發展的” 的相關文章

獨孤信一共有幾個女兒?她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獨孤信一共有幾個女兒?她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獨孤信,北周時期名將,八柱國之一。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獨孤信被稱為“天下第一嶽父”,是因為他的3個女兒都貴為皇後,分別是北周明敬皇後、隋朝文獻皇後和唐朝元貞皇後。可是奇怪的是,這三個皇後都是在他被逼自殺後,才當上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獨孤信本名獨孤如願,出身於鮮卑貴族,生...

漢末時期皇甫嵩是什麼樣的存在?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漢末時期皇甫嵩是什麼樣的存在?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皇甫嵩早年事跡未見史載,因平定黃巾之亂而名聲大振。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說的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然後劉備和關羽、張飛跟隨盧植討伐黃巾嶄露頭角,劉備之所以投奔盧植,是因為之前劉備曾經是盧植的學生。其實在曆史上真正剿滅黃巾的是皇甫嵩、...

王瓊:北魏時期鎮東將軍,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王瓊:北魏時期鎮東將軍,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王瓊,字世珍,北魏時期鎮東將軍,王寶興子,太原晉陽人。名字為北魏孝文帝(北魏高祖)元宏所賜。出身太原王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出任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令。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王瓊,字世珍,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北魏太和九年,任典寺...

曹丕逼漢獻帝退位之後 曹丕為何沒有對他下手

曹丕逼漢獻帝退位之後 曹丕為何沒有對他下手

對曹丕登基,為何沒有除掉漢獻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老板去世後,世子曹丕繼承王位還沒過幾年,就將目光轉移到了九五之尊的皇位上,對權力的渴望,就如同一隻看見了肥肉的貪狼,用垂涎三尺來形容可謂是再恰當不過了。要知道,一般臣子想要謀取皇位,都要經過一係列精密的計劃,但...

三國時期張飛為何敢多次叫板呂布?他們二人的實力如何?

三國時期張飛為何敢多次叫板呂布?他們二人的實力如何?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呂布作為漢末三國第一猛將,幾乎天下無敵,誰都不怕,曾被曹操手下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等六員一流大將合圍,但是呂布全然不懼,最終全身而退。但是,呂布卻很忌憚張飛,每次見到張飛,麵對張飛的挑釁,呂布都顯得有些顧慮,那麼,呂布到...

隆科多幫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後麵為何著急除掉他

隆科多幫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後麵為何著急除掉他

對隆科多幫雍正登基,為何僅僅4年就被除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幫助雍正順利登基的,一共有三位功臣,分別是陝甘總督年羹堯、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及十三阿哥胤祥。這三個人中年羹堯是封疆大吏,主持西北地區的民政軍務,實力頗大。而隆科多手握九門兵馬,是北京城的實權人物,不可小...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為什麼會丟了江山?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為什麼會丟了江山?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於應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在位四年,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明朝靖難之役都是一場堪稱神奇的戰爭。擁有全國資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會在朱棣麵前完...

符存審是什麼人?他的一生為後唐做出了哪些貢獻?

符存審是什麼人?他的一生為後唐做出了哪些貢獻?

符存審,五代後唐名將,被李克用收為義子並賜國姓。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符存審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九太保,在輔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對抗朱溫、滅後梁的戰鬥中立了大功,不愧後唐名將。可符存審在死前一直想回洛陽見皇帝李存勖一麵,但直到病死幽州也沒能完成心願。為何為後唐立下大功的符存審直到死也沒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