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117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號濂溪,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人,世稱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複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係中的重要內容。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主要成就

思想貢獻

哲學思想

其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誠”是他關於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更高境界的表達。“誠”主要分為天道本體論和心性本體論兩方麵。在周敦頤看來,“誠”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據,是宇宙的本體,即天道本體論。在《太極圖說》中,他認為人與萬物同樣都是二氣交感所化生出來的,而其源都是太極,再由太極推及到了人極,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與宇宙生生過程相同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的過程,這樣,周敦頤便為他的誠的理論奠定了宇宙論的基礎。“誠”所體現的心性本體論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人的倫理道德。周敦頤如此推重“誠”,就是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他發揮了《中庸》關於“誠”的思想,從宇宙論進而推演出人道觀,建立了以“誠”為本的倫理道德學說。

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麵,一是“教人向善,進德修業”的教育目的。周敦頤認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師之教。二是“六經為主,以誠為本”的教育內容。他十分重視儒學經典,始終將“誠”放在育人最顯要的位置,反複闡述,在《通書》中“誠”字的出現就高達20次之多。三是“自學為主,重在啟發”的教育 *** 。始終堅持開明的教育 *** ,除了邀請當時的學界名流來講學,采用學生自學為主,特別注重啟發原則。

社會政治思想

其社會政治思想可以歸納為德治與刑治兩個方麵。一是德治。體現在修聖德、重師道、推禮樂三個方麵。修聖德,周敦頤稱之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修而萬民感化。重師道。周敦頤認為,使天下人從善而不為惡,唯一的辦法就是重師道:“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推禮樂。周敦頤認為:“禮,理也;樂,和也。”禮的實質在於理,“理”的本意在於治。二是刑治。周敦頤的刑治思想體現在他的德刑觀和慎刑觀上。在周敦頤看來,刑治是為彌補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萬不得已的選擇。他指出聖人以天道為法則,主要是以政養萬民,德治是更好的養民 *** 和手段。他主張“慎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輕易使用刑治。

理學思想

周敦頤在治學中,提出許多新問題,並作出新的論斷,把儒學推進了一步。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複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係中的重要內容。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南宋理宗時,詔從祀孔子廟堂,其理學奠基者地位為官方所承認。

周敦頤是宋明道學的開創者。在當時儒、佛、道合流的形勢下,從對於《老子》的“無極”、《易傳》的“太極”、《中庸》的“誠”以及五行陰陽學說等思想資料進行熔鑄改造,並為宋以後的道學家提供“無極”、“太極”等宇宙本體論的範疇和模式來說,周敦頤確有“發端之功”。二程的“擴大”,朱熹的“集大成”,就一定意義說,都不過是在周敦頤原有的思想基礎上使道學理論更加完善化、係統化而已。

周敦頤的哲學著作,現存者隻有一幅《太極圖》、二百多字的《太極圖說》和不滿三千字的《通書》。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一實萬分

周敦頤通過“一”與“萬”的關係問題,把本體論的哲學爭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他說:

“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通書》)

“萬”指事物的多樣性,“一”指多樣性的統一性。“是萬為一”指事物的多樣性具有統一性。“一實萬分”指統一的本原的實體分化為千差萬別的特殊物體。總起來看,他認為,“萬物”是從水、火、木、金、土五種特殊實物變化而來的,五種特殊實物是從陰陽二氣變化而來而來的,陰陽二氣又是從“一”變化而來的。

他運用兩推法來說明“一”與“萬”的統一關係。一方麵,從一到萬、從本體到現象:“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其公式為: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萬物。另方麵,從萬到一,從現象到本體:“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其公式為:萬物→五行→陰陽→無極(太極)。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是: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從上引材料可以看出,他的宇宙模式論雖然糅雜了物化論(“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陰陽五行學說(“二五之精”)的思想資料,但仍然歸其本於無極(太極),貫徹的是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哲學路線。不過,他把無極和太極兩者結合起來規定本原的實體的特征,顯示了道學開創者的理論思維水平。一方麵,“無極而太極”,說的是無極雖可名之為無,但無中涵有,其名為太極。因此,無極不是絕對的空;另方麵,“太極本無極”,說的是太極雖可名之為有,但有本於無,其名為無極。因此,太極又不是具體的物。周敦頤把本原的實體規定為實有而非物、本無而不空的絕對體,是對以往哲學思辨的理論總結,為宋明道學在本體論上開辟新的途徑。

太極生陰陽

為了論證“一實萬分”的本體論,他還以“誠”、“神”、“幾”等古老範疇進行哲學加工,進一步提出了太極生陰陽的動靜觀: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圖說》)

“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通書》)

“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通書》)

周敦頤用“物則不通,神妙萬物”的動靜觀解釋了“太極生兩儀”的古老命題。他用太極的“一動一靜”解釋了陽氣和陰氣的產生。所謂“生陰生陽”、“分陰分陽”,都是說陰陽二氣是從太極自我運動過程中產生、分化出來的。如果沒有太極的“一動一靜”,即如果沒有“無極(=太極)之真”,那末,即使有“二(二氣)五(五行)之精”,也不能“妙合而凝”,產生萬物。因此,把“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兩句話與“物則不通,神妙萬物”聯係起來看,萬物的生生不已不過是“變化無窮”、掌握動靜主動權的太極在那裏推動而已。這就在“萬物”、“五行”、“二氣”之上安上了之一推動者——無極(或太極)。

宋代道學家都用外因論解決理氣關係問題。二程的追問“所以陰陽者”,朱熹的追問“所以變通者”,都是受了周敦頤外因論的啟發,為“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本體提供理論依據。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主靜立人極

《太極圖說》的起點是“無極而太極”的宇宙本體論,其終點則是“主靜立人極”的封建倫理觀。

首先,“無極而太極”自我運動的結果,最後產生了“得其秀而最靈”的“人”( 《太極圖說》);而“天下之眾,本在一人”(《通書》)。這個眾人之秀的“一人”,由於掌握了所謂“仁義之道”,就可以使“天道行而萬物順,聖德修而萬民化。大順大化,不見其跡,莫知其然之謂神。”(《通書》)這個“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的“聖人”,就是代表“妙萬物”的“太極”來統治社會的。因此,被周敦頤神聖化、絕對化了的無形無象而又更高最初的“太極”,歸根到底是為宋代有權有勢而又至尊至貴的封建上層統治者服務的。

其次,太極的“一動一靜”掌握了“化生萬物”的樞幾,使“二氣”、“五行”、“四時”這一係列自然秩序在它的推動下“妙合而凝”、“變化無窮”。與這種“妙合”相應,封建社會的等級秩序,也是“陰陽理而後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各得其理然後和” (《通書》)這種“合理性”, 周敦頤叫做“萬一各正,小大有定” (《通書》)。在自然界,萬物(“萬”)與太極(“一”)各有其應處(“正”)的地位;在社會上,統治者(“大”)與被統治者(“小”)也有其不移(“定”)的等級。周敦頤所欲論證的封建等級就是被以後道學家哲學化的所謂“不和乃和”、“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理”。

最後,正因為人是“得其秀而最靈”,所以也總是有強烈的感情和欲望。如果“民之盛也,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不止,則賊滅無論焉。”(《通書》)因此,他提出了三字訣。一曰“定”,就是“定之以中正仁義”,建立符合封建統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標準,“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 (《通書》)。這就是所謂“存天理”。一曰“主”,就是“主靜”,因為“欲動情勝”是不可收拾的,隻有“主靜”、“慎動” (《通書》),才能深入考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的“幾”(苗頭)。這就是所謂“滅人欲”。一曰“立”,就是“立誠”,因為“誠”既是“萬物資始”的宇宙本體,也是所謂“純粹至善”的先天本性(《通書》)。隻要掌握了“誠”,就掌握了“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通書》)。這樣“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通書》)人們都照著封建道德的標準去規範行動,誠心一立,人極也就立起來了。

太極無極

周敦頤以儒家學說為基礎,融合佛道,提出";太極而無極";的宇宙生成論。他認為,無極(無)生太極(有)。太極能動能靜,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動之極則走向靜,靜之極又回複為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陰陽生兩儀(天地)。再陰變陽合: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氣流動,推動春、夏、秋、冬四季運轉。故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本原於無極,無極是宇宙生成的根本。陰陽二氣與五行之";精";巧妙凝合,又形成男女。變化無窮的萬物中,人得天地之";秀";而為萬物之靈。五行之性觸感外物而動,則呈現惡與善,形成錯綜複雜的萬物。

至誠主靜

周敦頤在宇宙生成學說基礎上,又提出";至誠";和";主靜";的道德論。他認為,人性有五品,即剛善、剛惡、柔善、柔惡和中;適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其餘諸品皆有缺陷。隻有達到";至誠";境界,人性才能完善。因為";誠";源於宇宙的本原,體現太極的道德本質。是五常(仁、義、禮、智、信)的根本,是行為的淵源,是聖人立身之德。達到";誠";,則進入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成為聖人。為達到";至誠";,提出";主靜";的修養 *** 。讓人們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從寡欲達到無欲。無私無欲,便成為至聖。這樣的聖人,便可與天地之德、日月的光明、四時運行之序、鬼神作凶吉等更高法則相符合。周敦頤,自稱是“窮禪客”,曾師事鶴林寺僧壽涯,又從東林常聰禪師習 *** 。此主靜之說,實取於佛教之禪定。 [9] 慧能所說的“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也就是“無欲”,因此方能夠“安閑恬靜,虛融淡泊”,達到真正“靜”的精神境界。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周敦頤還從道德論的角度,闡述禮樂。認為禮就是理(條理),陰陽有理而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皆得其理而後和。樂就是和,陰陽理而後和,萬物也有其理而後和。故要先講禮、而後讀樂。在聖五製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疇敘、百姓大和之後,乃可作樂。樂的作用是平天下之情,故樂聲應";談而和";。使人不起欲念,心如死水。樂聲淡、樂辭善、可移風易俗。妖聲豔辭,則敗壞風尚。古聖人作樂,以宣暢和心,使天地和、萬物順,感動神祗、鳥獸。

文以載道

周敦頤提倡";文以載道";。強調文辭是藝,道德為實。篤其實而書之,美則愛、愛則傳,賢者得而學之,是為教化。不務實,雖業師保勉,人也不學。不知務道德,而專以文辭為能,是";虛車";,實為弊端。

明慎用刑

周敦頤政治主張的中心是";順化";。指出聖人在上,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聖人修仁義之德,萬民才能接受教化,化而為善。同時,也強調刑罰,認為天以春生萬物,以秋成萬物。故聖人法天,以政養萬民,以刑治世。但要";明慎用刑";。主刑者,掌握人的性命,不可不慎,要中正明達。

傾向改革

鑒於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周敦頤提倡要認識天下之勢。天下形勢極嚴重,則不可挽回。認識形勢嚴重,要靠力量挽回。認識不早,力量不積,則無力與人競爭,是天意。不早認識,不積蓄力量,不用力挽回形勢,則是人事問題,不能怪天意。故政治上傾向改革,稱讚新政。

根據長期的仕宦和講學的實踐,強調尊師重道。指出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169.html

“在思想 、理學等方麵,周敦頤為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 的相關文章

丁會是什麼人?他選擇背叛朱溫投降前晉是因為什麼?

丁會是什麼人?他選擇背叛朱溫投降前晉是因為什麼?

丁會,字道隱,安徽壽春人,唐末名將。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天祐三年(90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攻打潞州,昭義軍節度使丁會開城投降。丁會跟隨朱溫近三十年,是宣武軍老將,為何會輕易背叛朱溫而向老對手李克用獻城投降呢一,追隨朱溫丁會出身平民,因為父親疏於管教,因此少時行為放蕩,不肯學習手藝與種...

雍正繼位是因為豐台大營嗎 電視機演的是不是真的

雍正繼位是因為豐台大營嗎 電視機演的是不是真的

對雍正依靠豐台大營才平穩繼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其實曆史上的雍正壓根就沒見過豐台大營。說雍正繼位主要依靠豐台大營是出自曆史大劇《雍正王朝》中的說法,而這部曆史大劇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影視劇也好,小說也罷,都是藝術加工的效果罷了,與真實曆史並不相同...

郭子儀的一生都有哪些貢獻?他的晚年生活怎麼樣?

郭子儀的一生都有哪些貢獻?他的晚年生活怎麼樣?

郭子儀,唐代中興名將,為唐王朝平定了安史之亂。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後,授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複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收複兩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二年(759年),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

郭從謙是什麼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郭從謙是什麼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在古代,伶人大多身份低微。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同光四年(926年),後唐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發動兵變,率領全副武裝的部下對興教門發動了突襲。郭從謙同守衛皇宮的禁軍大戰,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破興教門,殺死了“戰神天子”李存勖。郭從謙隻是一個小小的指揮使,為何能輕易除掉久經沙場的皇帝李存勖呢一,跟隨...

三國時期關羽一家沒能活下來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關羽一家沒能活下來的原因是什麼?

關羽,東漢末年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劉備一手創立的蜀漢政權滅亡。一個國家的滅亡,自然有一批該國的舊權貴要倒黴,蜀漢也不例外。比較典型的是,蜀漢元老關羽的家族,在蜀漢滅亡後被滅族,史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

關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嗎 為什麼說關羽降漢不降曹

關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嗎 為什麼說關羽降漢不降曹

三國曆史之中的關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為何大家都說他降的是大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關羽這個人在中國的曆史之中有著許多撲朔迷離的地方,比如像關羽是如何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武聖代表的,為何中國民間的義氣文化之中說的最多的就是拜關公呢?但這些都不是我們...

趙飛燕的生理缺陷,為什麼會讓漢成帝那麼迷戀?

趙飛燕的生理缺陷,為什麼會讓漢成帝那麼迷戀?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趙飛燕的一生是經曆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趙飛燕的生理缺陷,為什麼會讓漢成帝那麼迷戀?請聽我詳細道來。眾所周知飛燕合德最巔峰時,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就算如此,兩人不好的出身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其實很讓人意外,飛燕合德的親生母親是漢朝一個貴...

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位置後 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位置後 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朱棣登基後為何遷都北京?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明朝的創立者是朱元璋,而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朱棣,一個殺了侄子上位的人,著實讓人啼笑皆非。拋開朱棣的上位手段不說,他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開創了大明的鼎盛時刻,讓大明在曆史上留下了極其絢爛的篇章。朱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