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王陽明為求道誤了入洞房,道士:咱倆20年後還能相見

中國曆史4天前4

近代大思想家梁啟超,曾提出過“兩個半完人”的觀點,其中,兩個完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而另外半個則代指曾國藩。

梁啟超認為縱觀古代史,隻有這三個人才稱得上聖人。這種說法其實和謝靈運,提出的“才高八鬥”論調,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華夏讀書人的至聖先師,他被稱為孔聖人實屬天經地義;而晚清時期的曾國藩,也擔得起半個聖人的雅稱。

唯獨明朝時期的王陽明,梁啟超居然拿他和孔子相提並論,是否有一點言過其實了呢?了解王陽明的傳奇人生之後,想必世人才會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

應夢降生,幼年失恃

公元1472年,家住浙江餘姚北城的王家傳出喜訊,王華的妻子鄭氏誕下麟兒,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相傳在王陽明降生之前,祖母曾夢見過一位身穿緋玉的天神。他站在雲端吹奏仙樂,懷中抱著一個長相不凡的嬰兒從天而降。

為此,王陽明出生之後,欣喜不已的祖父特地為他取名為“雲”。而且,王陽明居住的閣樓,也被改名為“瑞雲樓”。

足見王氏一門對王陽明的出生,都抱有殷切的期待和美好的祝願。而這個出生於家世優越的書香門第的男嬰,日後也勢必會不負眾望。

另外,關於王陽明的降世還有一個奇怪現象,當年鄭氏懷胎14個月才分娩。原本家人都認為,他一定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但令人失望的是,王陽明5歲前卻一直沒有開口說話。一時間左鄰右舍都猜想,這個孩子極有可能是一個啞巴。

但令所有人都十分吃驚的是,有一次一個遊方和尚來王家化緣。當他看到年幼的王陽明時,順勢用手摸了摸他的頭說道:“真是一個好孩子,可惜道破。”

王陽明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孩子,但卻因為以“雲”字為名,所以他才遲遲不能說話。為此,祖父特地去查閱了《論語》,最終為他改名為“守仁”。

蹊蹺的是改名不久後,王陽明居然開口說話了。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小時候雖然不會說話,但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卻十分超群。

他不僅將祖父讀過的書全部默記了下來,而且在開口說話之後,居然能全篇背誦。12歲時,王陽明被送入私塾讀書,但遺憾的是次年母親鄭氏便撒手人寰了。

這對於年幼的王陽明而言,簡直是天大的不幸。父親王華後來考中了辛醜科狀元,此後一路官運亨通,更高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誌存高遠,心思縝密

王陽明是一個特別喜歡動腦的人,在私塾讀書期間,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有一次,私塾先生和學生們一起討論,什麼才是天下最要緊的事?

其他同學都認為,學而優則仕才是讀書的之一要義,就連私塾先生都認為此觀點甚好。但王陽明卻不敢苟同,他認為科舉取士絕非之一等要緊事。

同學們對此都十分好奇,先生也不禁疑惑地發問:“那你認為什麼才是天下最要緊的事呢?”王陽明毫不猶豫地回道:“讀書是為了做一個聖賢之人!”

此言一出,大有語驚四座之勢,這種不同凡響的觀點,即便並未得到先生的肯定,但卻成為了王陽明窮盡一生追求的真諦。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年僅15歲的王陽明,居然在饑民起義此起彼伏之時,私下裏寫好了平定起義的策論,並試圖給皇帝上書。

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做法,實則已經顯露出王陽明絕非凡夫俗子。但他的行為卻遭到了父親的怒斥:“你真是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

但父親的打擊並未打消王陽明的積極性,他一邊讀書一邊關注時局變化。正所謂雖未出茅廬,但天下大事卻已了然於胸。

王陽明17歲時,遵照父親的安排孤身一人前往南昌。此行的目的是和諸氏成婚。諸氏的父親和王華誌趣相投,二人的關係十分融洽。

王陽明迎娶諸氏,本就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萬事俱備之時,卻唯獨缺少了新郎的身影。

結婚當日,待字閨中的諸氏,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讓如意郎君,為自己揭下紅蓋頭。但王陽明卻在婚禮當天消失了,直到次日才被嶽父尋回。

虔心修道,遺忘婚期

在那個封建禮教嚴苛的時代,王陽明的不告而別,不僅會讓嶽父顏麵掃地,而且還極有可能讓妻子諸氏,成為閑言碎語的輿論焦點。

那麼,他究竟做什麼去了?原來,王陽明抵達南昌之後,四處閑逛時發現了一位須發皆白的道士,他正在打坐。

一向對修道十分熱衷的王陽明,看到此情此景後馬上來了興致,走上前去向道士詢問:“道長,您在修煉什麼?”

老道士張開眼後,微笑著對王陽明說道:“我在打坐,這是養生術的基本功,小友對此感興趣嗎?”

王陽明連忙點頭,於是老道士便傳授他打坐心法。他一邊有模有樣的學習,一邊慢慢的入境了,一轉眼居然就是一整天。

直到嶽父派人前來尋找,他才發現自己打坐時居然忘記了時間,自然也就耽誤了婚期。幸好,嶽父一家早已認定了這個女婿,所以又給他和諸氏補辦了一次婚禮。

機緣巧合,再續前緣

婚後,王陽明和妻子諸氏感情甚好,而他也一直潛心於科舉,但不幸的是卻屢試不中。直到28歲時參加禮部會試,才得了個二甲進士第七名。

此後,王陽明的仕途並不是十分順遂,但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並且一直在追求做聖人的理想。

平定寧王之亂後,王陽明非但沒有受到嘉獎,反而在宦官和佞臣的左右下,差一點卷入有心之人為他挖的陷阱。

在這一時期,心情抑鬱的王陽明又來到了道觀,剛一進門就看到了一位老道士,而他正是20年前傳授自己道法之人。

老道士看到王陽明之後笑著說:“小友,我們又見麵了。”王陽明掐指一算,距離二人初次見麵整整過去了二十載。

王陽明被後世譽為千古之一完人,由他創立了的“陽明心學”,至今仍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之作。身為一個在宦海中沉浮的哲學家,他終於實現了做聖人的理想。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4396.html

“王陽明為求道誤了入洞房,道士:咱倆20年後還能相見” 的相關文章

楚漢之爭到底爭的是什麼 項羽最後為什麼會失敗

楚漢之爭到底爭的是什麼 項羽最後為什麼會失敗

還不知道:統一是曆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提到中國的大一統傳統的開創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可是當時的人們並不滿意秦朝的統治,不然也不會揭竿而起,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天下苦秦久矣”!這樣一個不得人心的王朝,她創...

把治國的重心轉向文治,乾隆皇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把治國的重心轉向文治,乾隆皇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朝結束了長達70年的統一準噶爾之戰。至此,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無內憂,也無外患,暫時進入了全盛時期。從乾隆二十四年起,清朝有了一段時間的全盛時期,也是所謂“康乾盛世”的全盛時期。既然太平盛...

巔峰時期劉備和巔峰的袁紹相比 兩人到底誰更強

巔峰時期劉備和巔峰的袁紹相比 兩人到底誰更強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巔峰劉備和巔峰袁紹,誰更強,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劉備和袁紹,都是三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漢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後者雄踞青幽並冀,一度是北方男一號。當然了,袁紹巔峰時,劉備還在四海為家,劉備巔峰時,袁紹早已退出曆史舞台。那麼,如果縱向比較一下兩人的巔峰,誰更強呢...

諸葛亮料到自己死後蜀國會亂,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兒子的?

諸葛亮料到自己死後蜀國會亂,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兒子的?

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諸葛亮料到自己死後蜀國會亂,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兒子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諸葛亮隻是想要兒子以後能夠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兒子諸葛瞻確實非常平庸,與他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哪怕他默默無聞也無所謂...

乾隆對權力如此癡迷 乾隆為何還早早退位給嘉慶

乾隆對權力如此癡迷 乾隆為何還早早退位給嘉慶

乾隆愛權如命,卻為何早早讓位給嘉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乾隆帝是清朝曆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首先,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帶上了巔峰。同時,乾隆對於權利過度癡迷,做了那麼多年的統治者,甚至不願意離開政治舞台。後到了一定的年齡,他便...

韓信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韓信是被冤枉的還是咎由自取

韓信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韓信是被冤枉的還是咎由自取

對韓信最後為何會被殺?到底是咎由自取還是被冤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對於漢初三傑之一兵仙韓信的死,很多朋友都覺得扼腕歎息。可是我要說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韓信的死就是自己造成的。他的被誅殺有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的。作為劉邦曾經登台拜將的大將,韓信和劉邦之間出現隔閡的一...

劉備早期作為常敗將軍還愛哭 劉備為什麼還能得到尊重

劉備早期作為常敗將軍還愛哭 劉備為什麼還能得到尊重

對劉備初期打仗沒贏過,還動不動就哭,為何會被那麼多人尊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是個常敗將軍,之所以受到各路諸侯的尊重,主要是劉備為人、處事值得別人佩服。劉備的膽識令人敬佩。《三國演義》中,劉備主要以仁愛的形象出現,大多時候哭哭啼啼,表現的反而有些軟弱。但《三國...

王溫舒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下場怎麼樣?

王溫舒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下場怎麼樣?

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左傳·隱公元年》,指的是一個人如果不義的事情做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王溫舒,陽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樣,王溫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閑,以殺人越貨為業,還做過盜賊。之後進入官府獲得張湯的賞識,張湯是當時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溫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負責督察盜賊。他到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