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中國曆史7年前 (2017-06-02)20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到齊國。一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幹涉來奪取君位。雙方在乾時會戰,管仲建議當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但魯莊公卻說:“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不聽管仲的話,結果遭遇伏擊,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敗歸魯國。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則齊軍將全麵進攻魯國。魯莊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且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這是鮑叔牙的計謀,於是讓押運工人快馬加鞭趕去齊國,最後平安到了齊國,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二千六百年前,曾經有過一次君王與大臣的對話,它影響了二千多年的中國政治,意義深遠。那就是春秋時期齊桓公與管仲關於有道君主與無道君主人格的一次“君臣對”。

齊桓公,薑姓,名小白。周莊王十二年(前685年)即位為君,率軍擊敗助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魯軍,納大夫鮑叔牙之諫,釋怨於政敵管仲,以其賢能重用為相。一天,齊桓公與管仲進行了一次對話。

齊桓公問道:何為“有道君主”?管仲回答了七條“有道君主”的標準。其一,崇敬山川、宗廟、社稷,依禮祭祀。其二,對有功舊臣要撫恤救濟,使其富有。其三,團結武臣,使其為國效力。其四,重用貞廉、正義的良臣,使上下得到修治。其五,刑政明察,四時無失誤,人民不憂,五穀豐登。其六,國內外和諧相處,四鄰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戰爭。其七,接受鄰國來聘的幣帛,以懷其德,接受以製令來告者,以為法式。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管仲與齊桓公的這番“君臣對”,是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政治統治 *** 的討論。

管仲,史稱管子,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之一相”之譽,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之一霸主。管仲另有《管子》一書傳世。《管子》是戰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彙編,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儒、道、陰陽、名、兵、農的觀點,其中一些篇章被學術界認定是記述管仲言行的著述。《管子》一書既顯露了春秋時學術多元,又表現了管仲學派的綜合意蘊,其論道講德,不離作為時代精神的核心話題——道德之意。《管子·四稱》篇章中的“君臣對”,論述了君主應該具備哪些優秀人格、應該摒棄哪些惡劣人格。所謂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國家的興亡,君主的人格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君主人格,還具有極強的教臣育民的導向功能,直接感染著民眾的行為傾向。

在這場“君臣對”中,管仲從多方麵論述了君主人格的道德規範和執政理念,意義深遠。其一,君主應是高尚道德的楷模。作為一國更高統治者的君主,治國安邦必須尊崇禮,提倡禮,在其人格上,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性。其二,君主應是“為民除害興利”的正義化身。作為統治者,君主要實現其自身的人生目的,就要為民興利除害。要想治民安邦,君主就要具備為民興利除害的人格。不以一己之好惡而治天下,要以天下之心治天下。其三,君主應有“不失其常”、“不易其則”的穩定和統一的言行。君主的道德品性應具體體現在其穩定和統一的言行中。君主穩定和統一的言行直接影響著民眾的行為,所以君主的言行要具有一致性。

春秋時代的齊文化崇尚禮義道德,重視社會的道德教化。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支的齊文化,其崇尚的禮義,其根本所在也是要構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宗法關係。齊文化的特點是十分重視君主在社會人倫宗法關係中的核心作用。所謂“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不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君主不像君主的樣子,臣子當然就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的樣子,兒子當然就不像兒子。君主不按照他的身份辦事,臣子就會超越應守的規範。上下不和,政令就無法通行。君主必須有立君道的自覺意識,君主失德而不知立君之道,大臣必然作威作福,國家權力就掌握在大臣手中;百姓必定各趨其利而不講義。管仲在“君臣對”中對齊桓公例舉以往無道君主的過失,來以資為鑒。

管仲在“君臣對”中,非常強調君主人格具有的教臣育民導向功能。所謂“聖人在前,貞廉在側,況稱於義”,就是這個道理。首先,君主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要擔負起教臣育民的社會職責。有道的君主,在上麵設立官吏而治理人民,民眾就不敢越軌行事了;在下麵設立負責糾察的官吏,官吏就不敢背離法製而行使職權了。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人君據法而出令,官吏奉命而行事,百姓順從而成見,這樣日久形成常規,如果有違犯習俗背離禮教的,人們就會共同加罪於他,做君主的就可以安逸無事了。其次,君主的好惡引導著社會民眾的心理傾向。民眾具有以君主的好惡作為己之好惡的社會心理。再次,君主自身道德品性的高低,決定著民眾的道德品性的高低。又所謂“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道德定而民眾有可遵守的軌道和規範,社會就會有序。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706/129102.html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的相關文章

楊約:隋朝權臣楊素之弟,籌謀並成功推動隋文帝廢黜楊勇

楊約:隋朝權臣楊素之弟,籌謀並成功推動隋文帝廢黜楊勇

楊約,生卒年不詳,南北朝後期至隋朝時期官員,北魏諫議大夫楊暄之孫、北周驃騎大將軍楊敷之子、司徒楊素之弟。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出身弘農楊氏。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為楊素有軍功,被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隋朝建立後,被隋文帝任命為長秋卿,升任大理少卿。開皇(...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輔佐,是什麼用意?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輔佐,是什麼用意?

朱元璋,中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明史·姚廣孝傳》中,非常明確地記載了朱元璋在全國各地選拔和尚,以及把和尚派給各藩王的故事。“洪武中,詔通儒書僧試禮部。”“高皇後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第一段文字講的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

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

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楊貴妃的一生是經曆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李隆基獨寵楊貴妃15年,為何貴妃一直無子?請聽我詳細道來。白居易的長恨歌,想必很多人都讀過,詩的前半段詳細描寫了楊貴妃的部分經曆。楊家這個漂亮姑娘生的傾國傾城,美到整個大唐都黯然失色。這樣的容貌,肯定...

阿濟格是什麼人?他最後被毒殺的原因是什麼?

阿濟格是什麼人?他最後被毒殺的原因是什麼?

阿濟格,愛新覺羅氏,與多爾袞、多鐸為同母兄弟。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既是皇親貴胄,又是滿清建國的開國元勳,他能征善戰,智勇有謀,拚得累累戰功,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可是他卻最終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這是怎麼回事?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

李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後人對他的評價又是什麼樣的

李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後人對他的評價又是什麼樣的

真實的李治,有多恐怖?武則天的上位掌權,都在他的計劃之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離世,太子李治繼承了唐朝的皇位。李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在當皇帝的三十四年裏,他的政績可以說是非常值得讚許。但奇怪的是,在後人的眼中,李治...

有哪些與羊祜相關的軼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有哪些與羊祜相關的軼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兗州泰山郡南城縣人。西晉時期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曹魏上黨太守羊衜之子,漢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主要影響羊祜自西晉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荊州諸軍事總鎮襄陽(今湖北襄樊),致力滅吳...

田千秋是什麼出身?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田千秋是什麼出身?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不是由上天決定的,也不是由別人決定的,而是你自己。田千秋,西漢人,出生年月不詳,《漢書》中稱他為“車千秋”。他的祖上是戰國時期的齊國王族,之後田氏一脈徙居長陵。盡管祖上身份極為顯赫,但到了田千秋這一帶也沒有太大的成就,早就榮光不再。征和三年之前,他都一直是高寢郎,在皇陵裏守護著先帝...

東漢末年楊家也是四世三公 楊家為何沒有起兵成為諸侯

東漢末年楊家也是四世三公 楊家為何沒有起兵成為諸侯

還不知道:東漢末年,楊家也是四世三公,為什麼沒有如袁紹起兵成為諸侯?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袁紹是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他出身於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家祖上積攢的基業非常雄厚,這也是他能夠在亂世迅速崛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