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曆史文化9年前 (2015-07-26)100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時期宰相、文學家,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聰慧敏捷,博通經史。十四歲,為父申冤,辭情激切,由是知名。蕭銑在荊州稱帝,以為中書侍郎。武德四年,河間王李孝恭平定荊州,力勸安民,授荊州別駕。貞觀元年,授秘書郎,遷中書舍人,掌管機要和誥命,遷中書侍郎。參與撰寫《周書》,受封江陵縣開國子。累遷中書令,參知政事。貞觀十九年,從征遼東,鞠躬盡瘁,卒於途中,享年五十一歲,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於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蕭察,官至吏部尚書。父親岑之象,隋末時期虞部侍郎/邯鄲縣令,遭人誣陷。岑文本十四歲時到司隸為父訴冤,辭情激昂懇切,召對明辯。其父冤獄得以昭雪,由是知名。

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蕭銑在荊州稱帝,聘任岑文本為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軍包圍荊州,規勸蕭銑投降。河間郡王李孝恭平定荊州,軍中將士都想大肆搶掠,岑文本勸李孝恭說:“自從隋朝無道,四海百姓延頸盼望好的君主。現在蕭氏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投降者,實在希望去危就安。王爺一定要縱兵搶掠,誠非鄙州從苦難中獲得重生之意,也怕長江、嶺南的人,向化之心受到沮喪。”李孝恭認為說得很對,立即下令禁止搶掠。於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皆望風歸順。[4]唐高祖非常讚賞,以為荊州別駕、行台考功郎中。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上書言事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拜為秘書郎。先後上《藉田頌》、《三元頌》,文辭甚美,才名大震。經由左仆射李靖推薦,授中書舍人。武德中,詔誥及軍國大事的文稿皆出於顏師古之手,而岑文本才思敏捷超過他。中書侍郎顏師古免職後,任命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掌管機密文件。

貞觀十年(公元637年),參與撰寫的《周書》完成,冊封江陵縣子。該書的史論,多出自岑文本之手。

貞觀十一年(公元638年),岑文本上書說:臣聞創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世,有始有終,所以隆其基。今天雖億兆人民平安無事,四方安寧,既承篷亂之後,又接凋敝之餘,戶口減損尚多,田疇墾避猶少。覆蓋之恩顯奇,而瘡痍尚未恢複;德教之風普及,而資產屢空。就以古人種樹打比喻,年代久遠,則枝葉繁茂;若種之日淺,根本未固,雖給它培植厚土,暖之以春日,一人搖動它,必定枯槁。今天的百姓,頗類於此。常加葆養,則日漸繁衍生息;突然征發徭役,則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凋耗。凋耗既甚,則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故帝舜說:“可愛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國解釋說:“人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孔夫子說:“君猶舟,人猶水,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就是古代賢明君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的道理所在。陛下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機,上以社稷為重,下以億兆為念。明選舉,慎賞罰,進賢才,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頤神養性,省打獵遊玩之娛;去奢侈節儉,減工役之費。秀靜園內,而不求辟土;把弓箭收藏起來,而不忘記武備。

當時,魏王李泰寵冠諸王,大修宅第。岑文本以為奢侈之風不可長,便上疏極力說明倡導節儉的重要意義,對魏王李泰的奢侈揮霍要有所抑製。唐太宗稱讚他的意見,遂賜帛三百段。

貞觀十七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銜。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謙謹孝悌

岑文本雖然官高祿厚,但他卻認為自己仍是一介書生,侍奉老母以孝聞名,撫育弟侄恩義甚誠。唐太宗稱讚他“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當時,晉王李治冊立為皇太子,許多名士兼任東宮官職,唐太宗也想讓岑文本兼任東宮一個官職,但他一再拜謝說:“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過了本分,守此一職,猶懼不能勝任,豈能再忝東宮的官職,以速遭時謗。臣請一心侍奉陛下,不願再希望東宮的恩惠。”唐太宗隻好作罷,但要他每隔五日去東宮一次,皇太子以賓友之禮待他。

貞觀十八年,任命為中書令。一般人升官則喜,他卻麵帶憂色。他的母親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 “非勳非舊,過度承受寵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親朋好友聽說他升了官,都前來慶賀,他卻說:“今受吊,不受賀”。有人勸他多置些田產,他歎道:“南方一平民,徒步人關,往日的希望,不過秘書郎、一縣令罷了。而無汗馬之勞,隻因文墨致位中書令,這也到了極點了。承受俸祿之重,使我恐懼已經很多了,怎麼還能再談置買田產呢?”

岑文本在中書令重要崗位上任職,擔負重任,賞賜豐饒,凡有財物出入,都讓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他一無所問。岑文昭時任秘書郎,多交結輕薄之徒。唐太宗聽說了很不高興,從容地對岑文本說:“令弟過多交結,恐累卿名,朕將出之為外官,如何?”岑文本回答說:“臣弟幼年喪父,老母特別專念,不想讓他連宿兩夜離開其左右。若今外出,母必憂愁憔悴,倘若沒有這個弟弟,也就沒有老母了。”他一邊說一邊流淚抽泣。太宗同情他的愛母之心,沒有把他的弟弟調出京都。隻召見岑文昭嚴加誡約,終無過失。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病卒遼東

唐太宗將伐遼東,所有的謀劃,都委托岑文本辦理。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岑文本從太宗征遼東,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於平常”。唐太宗見了十分擔心,對左右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能與我一同返回。”及至幽州(今北京市),得了暴病,太宗親自前往探視,流著眼淚安撫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7/12025.html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曆史上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楚漢爭霸後劉邦戰勝項羽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下去。“火於秦”,“黃老於漢”,被認為是儒家思想遭遇的“兩厄”。焚書坑儒的確是對儒家的一個摧毀性的打擊,但將“黃老於漢”視為儒家之“厄”則 言之過重。在漢初統治者崇尚黃老的同時,並未完全黜儒,並且儒家也在與諸...

何曾:西晉開國元勳,一生奢侈無度,講究飲食

何曾:西晉開國元勳,一生奢侈無度,講究飲食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諫,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西晉開國元勳,曹魏太仆何夔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何曾出身於陳郡何氏,博學好學,事親至孝。曹魏時期,襲封陽武亭侯,起家平原侯(曹叡)文學掾。魏明帝即位,曆任員外散騎侍郎、典農中郎將、...

虎父無犬子,揭秘曆史上真實的李治

虎父無犬子,揭秘曆史上真實的李治

或許是武則天一介女流當皇帝的行為太過驚世駭俗,同樣是皇帝的李治似乎總是被人遺忘,然而虎父無犬子,曆史上真實的李治到底有多能幹呢?今天曆史網小編就來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所以在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唐朝,李治是沒有做太子的資格的。可是他依舊從小認真學習,加上他天資聰慧,所以很受父親的...

揭秘:中國古代的武將天花板是誰?

揭秘:中國古代的武將天花板是誰?

中國古代的武將天花板是誰?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中華上下五千年曆史,威震天下,名垂後世的統兵大將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但真正勇冠三軍,氣蓋萬夫,“簡直非人”的無敵猛將卻屈指可數,以下八人(包括曆史、演義、小說),萬人敵之稱,實至名歸!第一名:李元霸李元霸,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

三國時期被稱為武聖的關羽,真實戰鬥力有多強?

三國時期被稱為武聖的關羽,真實戰鬥力有多強?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名將,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東漢末年,君王無道,奸臣當政,朝政腐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人們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隻能夠揭竿起義,為獲得美好的未來而努力。自古亂世出英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湧現出了不少能力突出的人,比如關羽便是其...

曆史上真實的婁昭君到底有多傳奇?她的子女是什麼結局?

曆史上真實的婁昭君到底有多傳奇?她的子女是什麼結局?

都說古代中國是男權社會,但有許多女性在曆史上留下了自己 精彩的傳奇。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子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下的,而評價她們人生的優劣的標準也一般是夫君和孩子。倘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的話,婁昭君必然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女性,她甚至可以被稱為中國古...

曆史上真實的石虎是什麼樣的皇帝?有多殘暴?

曆史上真實的石虎是什麼樣的皇帝?有多殘暴?

石虎,字季龍,後趙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某一段時間,某一個地點,可能會發生一些令我們所難以理解的事情。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兒女都是比較疼愛的,即使不喜歡他們,也不至於虐待對方。但是在曆史上,還是出現過一些狠毒...

在古代大臣被賜死後還要謝旨,是因為什麼?

在古代大臣被賜死後還要謝旨,是因為什麼?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製社會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想必我們都看了很多的古裝劇,這種通過影視的形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曆史,在電視劇當中,我們可以更加形象的感受他們的生活,重溫曆史。在古裝劇裏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當他們被皇帝賜死時,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