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劉備入川時,為什麼隻帶了龐統卻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0-26)28

嗨又和大家見麵了,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入川時,為什麼隻帶龐統隨軍而留諸葛亮鎮守荊州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帶數萬步卒入蜀,與劉璋會於涪。

這次入川,劉備帶了龐統隨軍,卻留下諸葛亮和關羽一同守荊州,這種安排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進圍雒縣時,年僅三十六歲的龐統身中流矢,不幸去世。

於是有人認為,劉備入川時帶龐統隨軍而不帶諸葛亮,是不明智的選擇。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劉備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諸葛亮和龐統在特長上是有區別的。

雖然諸葛亮確實可以說是一個全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任何方麵都能做到更好。陳壽曾在《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中評價過他“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也就是說,諸葛亮在治國安民方麵的才幹較之於軍事才能更加突出。相比較而言,龐統或許更擅長軍事謀略。這從劉備取川時,龐統所提出的上中下三條計策就可以窺見一斑。

而且劉備入川時,荊州初附,許多問題有待解決。田餘慶先生在《〈隆中對〉再認識》一文,第五個問題“跨有荊益之失”中提出,赤壁之戰後孫劉妥協,劉備所得不過長江以南、湘水以西郡縣,這並非荊州的發達地區,不足憑以抗拒孫權隨時可能發動的攻擊。尤其是在劉備主力入蜀後,孫權不可能長久容忍仍然留在荊州的劉備勢力。

可見在這種情況下,留下“剛而自矜”的關羽獨守荊州,顯然相當不靠譜(這從後來關羽攻樊一事可以看出)。而如果要留下一個人與關羽一同守荊州,這個人不可能是剛剛依附劉備、威信未立的龐統,隻能是作為政治家、外交家的諸葛亮。

其次,雖然“臥龍”、“鳳雛”一貫齊名,但諸葛亮與龐統在性格上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諸葛亮雖然更為年輕,卻是小心謹慎、老成持重的性子,習慣著眼大局,不喜歡做沒有把握的事。這點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自己都十分清楚,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親筆所寫的“先帝知臣謹慎”就是最直接的證明。諸葛亮的這種性格更適合治國理政。

相比較而言,龐統則更加直爽率性,遇事當斷則斷,毫不含糊。比如劉備初入蜀時,與益州牧劉璋在涪相會,龐統就曾勸他趁此機會直接捉拿劉璋,這樣就能兵不血刃地坐定益州(當然這一建議被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以“初入他國,恩信未著”的緣故否決了)。在戰爭連連告捷,劉備興奮地置酒作樂時,龐統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煞風景,對劉備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這樣的話是向來謹慎穩重的諸葛亮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得出口的。

龐統的直率與謀略,無疑對劉備取川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作用。

 劉備入川時,為什麼隻帶了龐統卻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

再者,龐統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較晚,還沒有機會建功。

此次入川隨軍,如果能一舉拿下益州,龐統無疑功勞極大,這不僅可以幫助他樹立在軍中的威信,還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集團內部相對的公平。既不至於讓諸葛亮等舊屬功勞太多以致遭人嫉恨,也避免了龐統由於沒有機會施展才能而心懷憤懣。讓所有人各盡其能,在發揮人才更大效益的同時盡力調和所有可能發生的潛在矛盾,是劉備用人時非常注重的。在攻下漢中後,劉備力排眾議,提拔當時僅為牙門將軍的魏延為漢中太守,我覺得就有這方麵的考慮。

另外,劉備會做出這種安排,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出於對諸葛亮等人的信任。

無論發生什麼戰爭,大後方都必須留給最信任的人,這是常識。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主帥在前線奮戰時不會後方起火,在危急時刻也可以保證兵源和糧食的供給。

當年楚漢戰爭時,劉邦就曾讓他的“五好丞相”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這對劉邦最終戰勝項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諸葛亮等人是劉備的舊屬,從劉備東奔西逃無家可歸萬分狼狽的時候便義無反顧地追隨了他,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同心同德努力了這麼久,終於得到了這麼一塊地盤,對於劉備來說,這些人在人品和能力等各方麵都是他絕對信得過的。龐統雖然賢能,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畢竟晚了些,還沒有展現能力的機會;況且在此之前曾在周瑜處擔任過功曹。就算劉備信得過他的能力和品行,讓他留守荊州,且不說這種安排能不能服眾,首先依著龐統的性格怕是就與關羽等人很難磨合,這很容易增加荊州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劉備把荊州交給關羽、諸葛亮等人,是極為正確、明智的選擇。

如果天遂人願,劉備此行能順利占據益州,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不使丟失,《隆中對》所言“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計劃便有可能實現,“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夢想或許亦不至於最終落空,徒留遺憾。

可惜的是,在攻打成都最後一道屏障——雒城時,龐統率眾攻城,卒於流矢。

龐統去世後,分身乏術的諸葛亮幫助劉備攻陷了成都,卻沒能重返荊州,而是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

遠在荊州的關羽,雖有馬良等人的輔助,然其孤傲輕敵的性格導致他最終失卻了荊州,敗走麥城,死於非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試圖通過東征重新跨有荊、益,但這次戰爭由於戰略失誤,以失敗告終。至此,《隆中對》提出的宏偉計劃徹底化為泡影。

“造物忌多才,龍鳳豈容歸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龐統的去世,給劉備集團造成了重大損失。劉備稱帝後,痛惜龐統早逝,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單諡“靖”字,故稱“靖侯”。

《逸周書·諡法解》中解釋道:“厚德安貞曰靖;律身恭簡曰靖”。劉備的追諡,表現了其對龐統能力和品格的肯定,更體現出劉備集團對這位頗具才幹的軍師中郎將深深的惋惜與緬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0/91278.html

“ 劉備入川時,為什麼隻帶了龐統卻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 的相關文章

有哪些與崔浩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崔浩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淵,小字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孫、北魏司空崔宏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謀過人,時常自比張良。他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杜周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杜周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眾所周知,漢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漢武帝統治的中後期因為政治、經濟高度發展,與其相配的另一社會現象是法製建設空前發達,劉徹開始愛用酷吏來鎮壓人民,為此來加強君主集權,也為了抑製地方性豪強、遊俠與諸侯也可以短期內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並,並且嚴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於南陽郡杜衍縣,他本來是...

曹操請華佗治病 曹操為什麼還要殺華佗

曹操請華佗治病 曹操為什麼還要殺華佗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華佗死於曹操之手,當年曹操為什麼非要斬殺華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中國曆史時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實他們本心本質並不在此,比如名醫華佗。華佗作為中國封建曆史時期最為著名的一位醫生,他留下了很多的傳說...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人,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孫吳丞相顧雍之孫、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顧榮弱冠時仕於孫吳,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並稱“五俊”。吳國滅亡後,與陸機、陸雲一同入洛陽,號稱“洛陽三俊...

元載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元載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元載,唐朝中期宰相,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曆史上的元載也是窮出身。他有才名,獲得了河東節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韞秀的青睞,死活要嫁給他。於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韞秀,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嫁入寒門,和元載過起了窮日子。但愛情終歸不能當飯吃,眼看著嫁妝被吃光、用盡了...

康熙在位時期一共有35個兒子 九子奪嫡中為何其他26個人不參與

康熙在位時期一共有35個兒子 九子奪嫡中為何其他26個人不參與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夠夠得上“千古一帝”稱呼的雄主;身為“守成”君主,卻依然能夠擁有“聖祖”廟號;按照《清史稿》的說法,康熙皇帝“經文緯武,寰宇一統”,在順治朝...

王應麟創作了哪些著作?傳世墨跡有哪些?

王應麟創作了哪些著作?傳世墨跡有哪些?

王應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人。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淳祐進士,曆官浙西安撫使幹辦公事,遷秘書郎。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後辭官回鄉,專事著述20餘年。宋亡不出。早年致力於典章製度研究,對經史百...

晏幾道:北宋著名詞人,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

晏幾道:北宋著名詞人,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曆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