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中國曆史7年前 (2017-06-02)22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到齊國。一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幹涉來奪取君位。雙方在乾時會戰,管仲建議當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但魯莊公卻說:“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不聽管仲的話,結果遭遇伏擊,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敗歸魯國。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則齊軍將全麵進攻魯國。魯莊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且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這是鮑叔牙的計謀,於是讓押運工人快馬加鞭趕去齊國,最後平安到了齊國,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二千六百年前,曾經有過一次君王與大臣的對話,它影響了二千多年的中國政治,意義深遠。那就是春秋時期齊桓公與管仲關於有道君主與無道君主人格的一次“君臣對”。

齊桓公,薑姓,名小白。周莊王十二年(前685年)即位為君,率軍擊敗助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魯軍,納大夫鮑叔牙之諫,釋怨於政敵管仲,以其賢能重用為相。一天,齊桓公與管仲進行了一次對話。

齊桓公問道:何為“有道君主”?管仲回答了七條“有道君主”的標準。其一,崇敬山川、宗廟、社稷,依禮祭祀。其二,對有功舊臣要撫恤救濟,使其富有。其三,團結武臣,使其為國效力。其四,重用貞廉、正義的良臣,使上下得到修治。其五,刑政明察,四時無失誤,人民不憂,五穀豐登。其六,國內外和諧相處,四鄰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戰爭。其七,接受鄰國來聘的幣帛,以懷其德,接受以製令來告者,以為法式。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管仲與齊桓公的這番“君臣對”,是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政治統治 *** 的討論。

管仲,史稱管子,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之一相”之譽,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之一霸主。管仲另有《管子》一書傳世。《管子》是戰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彙編,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儒、道、陰陽、名、兵、農的觀點,其中一些篇章被學術界認定是記述管仲言行的著述。《管子》一書既顯露了春秋時學術多元,又表現了管仲學派的綜合意蘊,其論道講德,不離作為時代精神的核心話題——道德之意。《管子·四稱》篇章中的“君臣對”,論述了君主應該具備哪些優秀人格、應該摒棄哪些惡劣人格。所謂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國家的興亡,君主的人格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君主人格,還具有極強的教臣育民的導向功能,直接感染著民眾的行為傾向。

在這場“君臣對”中,管仲從多方麵論述了君主人格的道德規範和執政理念,意義深遠。其一,君主應是高尚道德的楷模。作為一國更高統治者的君主,治國安邦必須尊崇禮,提倡禮,在其人格上,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性。其二,君主應是“為民除害興利”的正義化身。作為統治者,君主要實現其自身的人生目的,就要為民興利除害。要想治民安邦,君主就要具備為民興利除害的人格。不以一己之好惡而治天下,要以天下之心治天下。其三,君主應有“不失其常”、“不易其則”的穩定和統一的言行。君主的道德品性應具體體現在其穩定和統一的言行中。君主穩定和統一的言行直接影響著民眾的行為,所以君主的言行要具有一致性。

春秋時代的齊文化崇尚禮義道德,重視社會的道德教化。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支的齊文化,其崇尚的禮義,其根本所在也是要構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宗法關係。齊文化的特點是十分重視君主在社會人倫宗法關係中的核心作用。所謂“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不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君主不像君主的樣子,臣子當然就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的樣子,兒子當然就不像兒子。君主不按照他的身份辦事,臣子就會超越應守的規範。上下不和,政令就無法通行。君主必須有立君道的自覺意識,君主失德而不知立君之道,大臣必然作威作福,國家權力就掌握在大臣手中;百姓必定各趨其利而不講義。管仲在“君臣對”中對齊桓公例舉以往無道君主的過失,來以資為鑒。

管仲在“君臣對”中,非常強調君主人格具有的教臣育民導向功能。所謂“聖人在前,貞廉在側,況稱於義”,就是這個道理。首先,君主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要擔負起教臣育民的社會職責。有道的君主,在上麵設立官吏而治理人民,民眾就不敢越軌行事了;在下麵設立負責糾察的官吏,官吏就不敢背離法製而行使職權了。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 配圖

人君據法而出令,官吏奉命而行事,百姓順從而成見,這樣日久形成常規,如果有違犯習俗背離禮教的,人們就會共同加罪於他,做君主的就可以安逸無事了。其次,君主的好惡引導著社會民眾的心理傾向。民眾具有以君主的好惡作為己之好惡的社會心理。再次,君主自身道德品性的高低,決定著民眾的道德品性的高低。又所謂“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道德定而民眾有可遵守的軌道和規範,社會就會有序。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706/129102.html

“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 的相關文章

劉據死後的諡號是什麼?戾是什麼意思?

劉據死後的諡號是什麼?戾是什麼意思?

劉據,漢武帝劉徹的嫡長子,生母為衛子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我們知道,古代的人,如果從旁支上位當了皇帝,或者從黎民百姓到當皇帝,都會對自己的父親、祖父,乃至於更久遠的祖先進行追諡。這種追諡,如果祖上確實積累了戰功,當然需要進行追諡。比如曹丕把對曹魏建國立下大功的父親曹操...

孔道輔:北宋時期大臣,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孔道輔:北宋時期大臣,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孔道輔,字原魯,初名延魯,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孫,北宋大臣。生於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於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終年55歲。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孔道輔(987~1040),初名延魯,字原魯,孔子的第45世孫,自幼聰明好學,25歲...

佟國維為何會受到康熙的打擊?他做了什麼事情?

佟國維為何會受到康熙的打擊?他做了什麼事情?

佟國維,清朝大臣、外戚。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佟國維在康熙年間擔任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因病退休。可是為什麼,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已經退休了的佟國維,卻被康熙嚴厲斥責,罷黜了他一切職務。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在康熙...

襄樊之戰的戰況如何?劉備心裏知曉嗎?

襄樊之戰的戰況如何?劉備心裏知曉嗎?

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拿下了漢中,占據荊、益二州,勢力達到了頂峰,這一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這就是“襄樊戰役”。戰役前期,關羽取得巨大勝利...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劉啟,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有句古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曾是漢代兩朝元老,戰功赫赫,不論是治理軍隊,還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講原則、講規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為他的原則性,才出現了漢景...

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開國英主,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解縉在時人眼裏是“幼穎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稱。明1388年,解縉與其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被稱為“一門三進士”。在當時,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兩位是楊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結束了元朝的統治,五征蒙古,南...

有哪些與謝萬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與謝萬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謝萬(320年-361年),字萬石,陳郡陽夏縣人,東晉時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謝裒第四子,太保謝安的弟弟。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謝萬出身陳郡謝氏,才幹過人,善於清談。起家司徒掾,參加蘭亭雅集。曆任撫軍從事中郎,輔佐會稽王司馬昱。出任吳興太守,頗有政績。兄長謝奕去世後,接任西...

謝鯤:晉朝時期官員、名士,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謝鯤:晉朝時期官員、名士,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謝鯤(281年~324年),字幼輿,陳郡陽夏縣人。晉朝時期名士、官員,“江左八達”之一。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他是國子祭酒謝衡的長子,太常卿謝裒的兄長,太保謝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達,喜讀《老子》《易經》,成為名士王衍所親善的“四友”之一。西晉末年,授太傅(司馬越)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