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皇太極願意和明朝和談,條件也非常合適,為何崇禎帝卻不同意呢?

中國曆史4天前4

時間定格在為1642年,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剛和清朝進行了一場大決戰。鬆錦之戰,時任薊遼總督,崇禎皇帝的股肱之臣洪承疇率13萬明軍成仁(後才知降清)、祖大壽降清、盧象升戰死、孫承宗殉國,偌大的遼東,鬆山失守,錦州失過,唯一還剩下寧遠城,明朝可用的將領也隻有孫傳庭與吳三桂。

此時,明朝內部,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已經成氣候,在西北和中原地區在動搖著大明的根基。崇禎皇帝意識隻有“安內才能攘外”,把遼東局勢穩定下來,將主要兵力用於剿滅日漸強大的李自成、張獻忠,然後徐圖大事,休養生息,再戰遼東。於是,崇禎邁出這一步同意與清議和。當時朝廷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並得到內閣大學士謝升的支持。崇禎帝“尋諭新甲密圖之,而外廷不知也”。什麼意思呢,就是陳新甲代表崇禎偷偷地與清去議和,不能讓其他外廷大臣知道。

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三月,明朝派職方司郎中馬紹愉為使者,前往沈陽與清朝議和。

不過皇太極看過使者帶來的詔書後就生氣,既然過來議和,詔書並不是直接給清朝的,而這封詔書是給陣新甲為名的。真是弄虛頭巴腦的事,皇太極認為,“既與我國書,何雲諭兵部尚書,實無心講和”。不過皇太極還是同意議和,並提出議和條件,並讓馬紹愉將書信帶回北京,交給崇禎裁奪。

那麼皇太極提出都有哪些具體的條件呢?

一,明朝要承認清朝的存在,兩國平等交往,是國與國的交往,已經不再臣屬關係。

二,明朝每年要給清朝黃金萬兩,白金百萬兩。而清朝呢要向明朝反饋人參千斤、貂皮千張。這也算平等貿易。隻是明朝得出的費用比較高。

三,約定邊界,以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明朝國界,以塔山為清朝國界,開放市場貿易。說實話,從這裏可以看出,皇太極並沒有吞並明朝之心。眼下,他也需要休養生息。劃定的邊界就是雙方戰鬥爭奪的地方。

四,彼此護送逃人。相當於引渡條約。

客觀的說,按照明朝當時的情況,這份議和條件並不算苛刻,明朝如果能審時度勢,抓住這樣的機會,先安撫或剿滅國內起義的情況,再勵精圖治,不至於那麼快就走向滅亡。

崇禎皇帝看到清朝的議和條件,為什麼會斷然拒絕了呢?

一,崇禎皇帝不想承認清朝的存在。

從崇禎給兵部尚書陳新甲的議和詔書,這個意思就說明,讓陳新甲去議和,並不想承認大清國的地位,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議和,是兵部尚書安撫皇太極,陳新甲與皇太極是等級關係,而崇禎仍高高在上,皇太極於崇禎還屬於臣屬關係。崇禎皇帝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而皇太極之一個條件就是讓崇禎承認清朝的存在,這個條件讓崇禎無法從心裏接受。

二,因事情泄露,遭朝野抨擊。

議和的總負責人兵部尚書陳新甲在看完使者馬紹愉發回來的密信後,居然順手放在桌子,第二天早朝當成一般奏折遞給崇禎定奪。然後把密報抄在塘報(相當於現在官媒)上(也有記載是陳的仆人不小心泄露的),信息迅速群發。消息一出,滿朝嘩然,很多明朝的言官開始上奏折,反對與清朝議和,說陳新甲是“投敵賣國”,如果崇禎繼承與皇太極繼續議和,他們就死諫。崇禎皇帝很無奈,明朝言官是很有政治力量的,崇禎隻能殺陳新甲,來安撫百官。可以說,談判的使團還沒有回來,談判的結果已經胎死腹中了。

陳新甲為什麼要報消息群發出去,估計他就是想逃避責任,因為他看到皇太極提出的條件,這次和談希望不大,即使和談成了,他也會成為明朝的千古罪人,他不可想成為崇禎皇帝的替罪羊,他要把消息告知天下,讓那些言官去阻止崇禎議和,沒有想到崇禎會直接殺了他,來為自己脫身。

三,祖製的束縛。

在明朝來講,就沒有與外族談判的之說,明朝與元朝之爭,沒有接受元朝任何和談之事,把元朝給趕出了中原。朱元璋教育子孫,不能像趙宋那樣懦弱,麵對強敵要敢大聲說“不”。他的繼任者,永樂大帝更是親自出征蒙古,主動出擊打擊北元。明朝並留下了“大明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償,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政策,而且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崇禎皇帝與皇太極和談,無論條件怎麼樣,都是違背祖製的。祖製一旦違背,自己堅守的信念就會喪失,那麼明朝存在還有什麼的意義。早在十多年前,薊遼總督袁崇煥為了緩兵之計,偷偷與剛上台的皇太極議和,而讓崇禎皇帝認為袁崇煥有反心,把袁崇煥給殺了。

那麼自己怎麼能再走上這條路呢。

要知道崇禎皇帝性格更大的特點是疑心重,反複性強。比如為剿流寇,崇禎皇帝先用楊鶴,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間頻繁更換圍剿流寇的將領,這些將領都有出色的表現,可是崇禎皇帝用人之疑,以至皆功虧一簣,才讓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成了氣候。

崇禎皇帝知道不能兩麵作戰,私下想同意與清朝議和,但明朝很多士大夫反對議和不能違背祖製,崇禎反複考慮,左右為難。隨著兵部尚書陳新甲被處死後,與清朝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麵臨著滅頂之災,崇禎皇帝召見群臣時悲歎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崇禎臨死還在埋怨群臣,為什麼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一國之君,如此善變多疑,墨守陳規,如何能複興王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571.html

“皇太極願意和明朝和談,條件也非常合適,為何崇禎帝卻不同意呢?” 的相關文章

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尉遲,李世民為何要這麼做?

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尉遲,李世民為何要這麼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歲的小女嫁給年近花甲的尉遲敬德(尉遲恭),正史上到底有沒有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這件事言之鑿鑿,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裏都有詳細記載。有人會說,李世民是不是老糊塗了,自己貴為九五之尊,女兒乃...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劉琮舉州投降。在當陽擊潰劉備後,曹操準備乘勢進攻江東,江東群臣麵對曹操大軍絕大多數都主張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張昭為首,自此投降成為了...

呂布麾下的八健將分別是那些人?他們實力怎麼樣

呂布麾下的八健將分別是那些人?他們實力怎麼樣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呂布作為漢末三國第一猛將,除了有高順這樣的大將,手下還有八位健將,分別是 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這八健將,實力到底如何呢?同樣是猛將,張飛手下有十八騎燕將,呂布的八健將和張飛這十八騎燕將比起來,誰更厲害呢?濮陽...

張德勝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結局如何?

張德勝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結局如何?

曆史上的張德勝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個名將,死後配享太廟,他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亂的時候,江淮地區更是亂成了一鍋粥,湧現出了很多盜賊,為了應對這種混亂的局麵,張德勝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盤踞在巢湖一帶,訓練了一支十分強勁的...

漢武帝為什麼會立劉弗陵作為太子 漢武帝出於什麼考慮

漢武帝為什麼會立劉弗陵作為太子 漢武帝出於什麼考慮

對漢武帝為何立劉弗陵,並非劉弗陵多麼優秀,而是有別的考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按照史料記載,漢武帝立劉弗陵為皇位繼承人,采用的是排除法。幾個兒子都被漢武帝否定的情況下,他最終選擇了劉弗陵。漢武帝首先否定的是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劉據和他的母親衛子夫在不能自證清...

曹不興:三國時期著名畫家,具有超群的寫實能力

曹不興:三國時期著名畫家,具有超群的寫實能力

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曹不...

劉備三顧茅廬時沒有實力,沒有地盤 諸葛亮為何還選擇劉備

劉備三顧茅廬時沒有實力,沒有地盤 諸葛亮為何還選擇劉備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諸葛亮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認的智者形象代表。諸葛亮早年隱居隆中,後來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在他的輔佐下,劉備陣營迅速崛起,短短幾年時間就從一窮二白到與曹操陣營、孫權陣營分庭抗禮,三足鼎...

伍子胥是個什麼樣的人?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伍子胥是個什麼樣的人?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爭議,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古吳曆經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載,是春秋五霸之一,整個過程中的功勳謀士那是數不勝數,而家喻戶曉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屬。他扶助最後二代帝君成就吳國的輝煌霸業,官至大相國權傾朝野,卻不曾想最終還是栽於讒言之禍,被自己力捧的吳王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