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99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嶽麓書院教事,從學者達數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遷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衝祐觀。其學自成一派,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人物生平

受學父長

張栻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其一世祖張九皋,是唐朝宰相張九齡之弟,曾任唐嶺南節度使,由韶州曲江(今屬廣東)遷長安。傳至八世祖張璘,任國子祭酒,隨唐僖宗入蜀,由長安徙成都。十世祖張文矩,封沂國公,即為張栻高祖,早逝,夫人楊氏攜子由成都徙綿竹,張家遂為綿竹人。曾祖張弦,封冀國公,至和元年(1054)知雷州。祖張鹹,封雍國公,任宣德郎僉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父張浚。傳至張栻為十四代。

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張栻出生於四川閬中。時張浚在紹興元年(1131年)率吳玠、吳璘大敗金軍於和尚原之後,於第二年(1132年)奏迎太夫人即張浚母由綿竹家鄉來閬中軍中奉養,其妻也隨太夫人前往,紹興三年(1133年)張栻即降生於閬中。

紹興七年(1137年)張浚落職,以朝奉大夫秘書少監分司西京永州居住,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張栻六歲,隨父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張栻在答友人陳平甫的信中自述說:“我從小跟著父親來南方,輾轉三十多年,因此雖然是蜀人但沒有與蜀地的人相處過”(《南軒文集》卷二十六)。張栻從小在家庭受到張浚親自教授孔子儒家忠孝仁義的教育。

紹興十六(1146年),張栻十四歲,張浚謫居連州(今廣東連縣),張栻隨父居連州,從王大寶遊學。王大寶,字元龜,潮州海陽(今廣東潮安)人,曾知連州,後召為禮部尚書。張浚貶官至連州居住時,即令張栻從之學。此時,張浚又親自教授張栻《周易》。

紹興二十年(1150年)至紹興三十年(1160年),張栻十八至二十八歲,隨父移居永州。這段時間,張栻主要是從父學習儒家仁義之道,並受到二程理學思想的薰陶。其間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張栻祖母逝世,張栻隨張浚護喪歸葬於四川綿竹故裏。後返永州。

拜師胡宏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張栻二十七歲,輯錄孔子大弟子顏淵的言行作《希顏錄》上下篇,圖以顏淵為楷模,致知力行,求得孔子之道。並於是年聞五峰先生胡宏在衡山傳程顥、程頤之學,遂去信求教質疑。

胡宏(1105年--1161年)字仁仲,崇安(今屬福建)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師事二程門人楊時及侯仲良,是二程的再傳弟子。以父(胡安國)蔭補右承務郎。力主抗金,不與秦檜交往,隱居湖南衡山二十餘年。是宋 *** 學中“開湖湘之學統”的人物。其哲學以性、道為更高範疇。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等。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張栻二十九歲,前往衡山拜見胡宏為師,問河南程氏學。張栻後來說:“開始時聽到五峰先生的名字後,看到他的講話而真的是心悅誠服,經常寫信求教答疑。辛巳年(1161年)才利用機會見到先生。先生看著我愚笨而教的,之所以長善救失,大概有在語言之外的人。但是隻得到一次相見,之後先生便去世。”(《南軒文集》卷二十六,《答陳平甫》)胡宏接受張栻為弟子後,即向他傳授孔子仁義之旨和二程的理學思想,並對張栻的學問十分欣賞。他在給孫正孺的信中說:“敬夫(張栻)特意來訪,(我們)一見麵就好像舊交相見,說話語氣契合,真是天下的英才啊。(我)看到他心中有正氣,日進不息,而且不可以用淺氣量的。(我們)學派之門,後繼有人,真是幸事啊";(《五峰集》卷二)張栻拜胡宏為師,時間雖較短,但胡宏對張栻理學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胡宏在接納張栻為弟子的當年即去世。是年張浚奉旨自便,於是到潭州(今湖南長沙),遂以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張栻這時亦隨父居潭州城南之妙高峰,築城南書院,以教來學者。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張栻三十一歲,以蔭補官,避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除直秘閣。這時孝宗新即位,張浚被任為樞密使,開府治戎,率師北伐。張栻以年少周旋於幕府之中,內讚密謀,以參庶務。在此之前,張栻始見得宋孝宗。他曾進言說:“陛下上念及國家的仇恨和恥辱,下憐憫中原之地遭受塗炭,心中警驚想著有所振作。我認為這種心思的萌發就是因為天理的存在。希望陛下更進一步內省俯察研習古事親近賢人來自相輔助,不要使它稍有止息。那麼當今的功業一定能夠成就而因循守舊的弊端就可以革除了。”(《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左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這是宣傳理學的思想,企圖對皇帝有所影響,孝宗對張栻的見解感到驚歎,於是始定君臣之契。這也是張栻從政的開始。同年,張栻與朱熹首次相見。

隆興二年(1164年),張栻三十二歲,張浚因北伐失利被免職,行至江西餘幹去世。朝廷內主和派又占上風。張浚乃上疏反對罷兵言和,主張專務自強,雖折不撓,堅持抗戰,恢複中原。結果上疏沒有承到皇帝麵前,不報。張浚逝世後,張栻護喪歸潭州,乘舟行至豫章(今江西南昌),朱熹登舟哭之,從豫章上船,送至豐城下船,朱熹與張栻作三日談。這是兩位理學家的第二次會麵。朱熹後來回憶說:“九月二十日到豫章,等到張魏公(張浚)的船來而上船吊唁,從豫章送到豐城,船上與張栻聊了三天,他天資很聰穎,對學問的認識很正確。”(《朱文公續集》卷五,《答羅參議》)兩的重晤,張栻給朱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兩人不斷書信往來,交流學術,相互之間的書信,收入兩人文集的,就達一百數十件之多。是年十一月,張栻葬其父張浚於衡山下寧鄉溈山。

發展理學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張栻三十三歲,居父喪。這年湖南郴州爆發了李金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連破郴州、桂陽兩城,南宋朝廷為之驚慌。立即從前線調兵,並派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前往清剿。劉珙向張栻問破起義軍之策,張栻為之出謀,輔佐劉珙鎮壓了這次農民起義。

乾道二年(1166年),張栻三十四歲。劉珙在鎮壓李金起義之後,即在潭州重修嶽麓書院,於乾道二年完全建成。劉珙對張栻的學問一向敬佩,請張栻主教嶽麓書院。張栻對劉珙重修書院之舉極為稱讚,作《潭州重修嶽麓書院記》。至此,張栻來往於湘江兩岸的城南、嶽麓兩書院講學授徒,傳道授業。書院辦學的宗旨是宣傳理學的思想、反對功名利祿之學,並在繼承胡宏學統的同時,開展學術交流和探討,從而形成和確立了具有自己學術特點的湖湘學派。張栻辦學的規模已遠遠超過當年胡宏主持的碧泉書院,這樣,湖南學派的重心從衡山轉移到了長沙。張栻講學授徒的活動與宋初以來,社會矛盾尖銳突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提倡儒學,宣揚三鋼五常思想分不開。當時書院林立,人才輩出,各理學大師都創辦或主持書院講學,促進了宋學的發展和理學各派的形成。南宋時期,湖南文化發展,人才之盛,實與張栻講學於嶽麓、城南兩書院分不開。黃宗羲評價說:“湖南一派,在當時為最盛。”(《宋元學案·南軒學案》)這說明張栻講學授徒,確立湖湘學派的影響之大。同年,張栻著《諸葛忠武侯傳》成。

乾道三年(1167年),張栻三十五歲,主講嶽麓、城南兩書院。著名理學家、閩學代表人物朱熹聞張栻得衡山胡宏之學,並在長沙講學授徒。由其弟子範念德、林用中陪同,從福建崇安啟程來到長沙,與張栻“會友講學”,並展開學術辯論。這是兩人的第三次會麵。朱熹抵達長沙時,受到張栻的熱情款待。朱,張兩人在一起討論了《中庸》的已發、未發和察識、涵養之序以及太極、仁等理學的重大理論問題,相互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是宋 *** 學中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和以張栻為代表的湖湘學學術觀點的辯論。朱、張兩人的學術觀點產生某些分歧,以至展開較大的爭論。這次辯學,以朱熹大體上接受張栻的觀點而告結束。但事後不久,朱熹又提出新的疑問,否定了張栻的觀點。兩人的辯學和相互影響,開創了書院自由講學的新風,對於加強各學派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學術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次張栻、朱熹的“潭州嘉會”共兩個月的時間,兩人相與講學於嶽麓、城南書院,附近的學者聞風而至,聽者甚眾,一時盛況空前,成為嶽麓書院史上的大事。同年張栻作《經世紀年》脫稿。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乾道四年(1168年),張栻三十六歲,講學於城南家塾,即城南書院。張栻作《講義發題》,以此作為書院的教材,後被編入《孟子說》為序。並為劉珙作《敬齋銘》,提出敬是存心的關鍵、孔子學說的淵源。這是從周敦頤的主靜說而來。又為魏元履作《艮齋銘》。朱熹對張栻在《艮齋銘》中提出的先察識後存養,即先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和發現善的苗頭,然後對此良心發見處加以培養擴充,體認性之大本的修養 *** 作了肯定。但不久朱熹又認為張栻先察識、後存養的 *** 不妥,其失在於超越次第,流於虛談。此後,朱喜與張栻圍繞著致察、操存之序,未發、已發等中和之義,通過書信往返展開了討論。同年張栻又作《郴州學記》。

思想成熟

乾道五年(1169年),張栻三十七歲,與朱熹繼續就未發、已發和省察、涵養之序的問題展開討論。同年由劉珙薦舉,張栻除知撫州,未上,改知嚴州(今浙江建德)。南宋另一著名理學家、“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1137年——1181年)也於當年出任嚴州教授。兩人關係密切,相與論學。呂祖謙從經傳中輯錄關於父子兄弟夫婦人倫之道的內容,編為《閫範》一書,張栻為之作序,稱此書行於世,家中應收藏,世人應該學習。以此宣傳理學的人道思想。張栻在知嚴州任上,問民疾苦,以丁鹽絹錢太重,報表朝廷,得以蠲免當年賦稅的一半。其治以儒家教化為先務,不嚴苛而有威信,不突然但傳達很快。是年,張栻作《桂陽軍學記》。

乾道六年(1170年),張栻三十八歲。朱熹將周敦頤的《太極圖》與《通書》合為一篇,題為《太極通書》。張栻為之題跋,並將《太極通書》刻於嚴州學宮以教學者。當年奉旨召為吏部員外郎兼權起居郎,後又兼侍講除左司員外郎。在張栻還朝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被孝宗召對六、七次。張栻所言,大都為修身、務學、畏天、恤民、抑權幸、屏讒諛之類,並反複推明抗金複仇之義。宰相虞允文對張栻不滿,孝宗周圍的近臣尤其不悅,於是起而把張栻排斥離朝。是年,張栻作《靜江府學記》。

乾道七年(1171年),張栻三十九歲,出知袁州(今江西宜春)。這年冬,歸長沙故居。是年,張栻作《洙泗言仁序》、《主一箴》。張栻的《主一箴》直接影響到朱熹,後來朱熹根據張栻的《主一箴》作《敬齋箴》,闡發自己的持敬理論。

乾道八年(1172年),張栻四十歲。這年劉珙複知潭州,再次整修了嶽麓書院。張栻複往來於長沙嶽麓、城南兩書院主持教事,教授學者。

乾道九年(1173年),張栻四十一歲,仍主持嶽麓書院,教授後學。抄有《南軒書說》。同年先後改定了自己的代表著作《南軒論語解》和《南軒孟子說》。為兩部書的寫作延續多年,它們的完成標誌著張栻理學思想的最後確立和趨於成熟。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教化西南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張栻四十二歲,居長沙。作《江陵府鬆滋縣學記》、《邵州複舊學記》。這時張栻已退居長沙三年,“上複念公”,乃詔除舊職,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經略安撫廣南西路。

淳熙二年(1175年),張栻四十三歲,赴靜江府任。張栻到任後,精簡州兵,汰冗補闕。並傳令各酋長不得相互虜掠,仇殺生事。頓時廣西境內清平,方外柔服,社會治安得到治理。張栻還於此年在靜江學宮明倫堂旁立周敦頤、二程“三先生祠”,以示紀念。是年,張栻作《韶州濂溪周先生祠堂記》、《無倦齋記》。

淳熙三年(1176年),張栻四十四歲,知靜江府任上。胡大時輯其父胡宏的詩文為《五峰集》,張栻為之作序。張栻送其弟子遊九言赴官九江,遊九言在張栻幕下相從一年。胡大時、遊九言均為張栻高足門生。

淳熙四年(1177年),張栻四十五歲,知靜江府任上。作《雷州學記》。張栻的曾祖張弦曾於至和元年以殿中丞知雷州。淳熙四年,知雷州李茆重修州學宮,張栻為之作記。又作《欽州學記》。

淳熙五年(1178年),張栻四十六歲。孝宗聞張栻治理靜江有方,乃詔特轉承事郎進直寶文閣,尋除秘閣修撰、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安撫本路。張栻到任後,整頓軍政,一天去除貪吏十四人,把放縱賊匪的首要官員全部彈劾。

這一年秋八月,張栻因事來到江西宜春,其弟張杓正在此地知袁州。張杓新建成袁州州學。受袁州教授李中之請,張栻為之作《袁州學記》。又作《道州重建濂溪周先生祠堂記》。

淳熙六年(1179年),張栻四十七歲,知江陵府任上。

淳頤七年(1180年)二月六日,詔張栻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衝佑觀。詔書未到,張栻卻先於二月二日因病卒於江陵府舍,終年四十八歲。張栻死後,其弟張杓護喪歸葬於其父張浚墓側。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163.html

“張軾:南宋學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 的相關文章

呂雉和韓信有什麼仇 呂後為何對韓信非殺不可

呂雉和韓信有什麼仇 呂後為何對韓信非殺不可

對呂後對韓信有著什麼樣的仇恨,非殺不可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最毒女人心”這話體現在漢朝的高祖呂後呂雉身上最恰當不過了。這位漢朝曆史上的女政治家,雖然沒有黃袍加身,但是在丈夫高祖劉邦去世後,把持朝政,休養生息,製訂了一係列內政外交政策,推動了漢初社會的有序發展,...

白狼山之戰張遼與許褚二人,誰的表現更好?

白狼山之戰張遼與許褚二人,誰的表現更好?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張遼自從歸順曹操之後,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異彩,除了經典的逍遙津之戰,打的孫權落花流水,還有白狼山一戰,張遼力斬單於蹋頓,大顯身手,風頭一度超過了許褚,奪得頭功。那麼,張遼憑什麼力壓許褚,奪了頭功呢?在正史中,...

尹默: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精通各種經書、史書

尹默: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精通各種經書、史書

尹黙(生卒年不詳),字思潛,益州梓潼郡涪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早年遠遊荊州,跟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尤其精於《左傳》。曆任勸學從事、太子仆,教授劉禪《左傳》,累任諫議大夫、軍師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漢當朝的一代學士。人物生平研習...

薑冏:蜀漢名將薑維之父,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薑冏:蜀漢名將薑維之父,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薑冏(?~214年),字仲奕,天水郡冀縣人,漢東末年將領,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薑維之父。曾擔任天水郡功曹。建安十九年,平定羌胡,兵敗陣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薑冏(?~214年),字仲奕,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穀)人。三國時期曹魏功曹,蜀漢大將軍薑維之父。...

曆史上漢武帝廢黜陳皇後的原因是什麼?

曆史上漢武帝廢黜陳皇後的原因是什麼?

金屋藏嬌原指漢武帝幼時喜愛阿嬌,並欲建金屋讓她居住一事。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漢武帝廢黜陳阿嬌的理由非常明確。不過,其實這些所謂的理由,都是表象。並不是漢武帝廢黜陳阿嬌的真正原因。那麼,漢武帝廢黜陳阿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漢武帝廢黜陳阿嬌的那些理由。漢武帝廢黜陳阿嬌有兩...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劉啟,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有句古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曾是漢代兩朝元老,戰功赫赫,不論是治理軍隊,還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講原則、講規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為他的原則性,才出現了漢景...

乾隆登基之後是如何對待訥親的?為何會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後是如何對待訥親的?為何會器重他

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鈕祜祿·訥親是保護過雍正的頭等侍衛。一般來說,隻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會拚命打擊,比如張廷玉和鄂爾泰。但是,訥親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卻同樣獲得乾隆的器重。不過,雖然如此,最終訥親又還是被乾隆下令讓他自裁。這是怎麼回事呢?訥...

曆史上司馬昭是真的想奪取皇位嗎?他最後為何沒有這麼做?

曆史上司馬昭是真的想奪取皇位嗎?他最後為何沒有這麼做?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典故源自三國時期, 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已經成為民間俗語。就算是沒上過幾天學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並非常嫻熟地運用。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大家都知道。而作為本義,所所的是司馬昭想篡奪皇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