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中國曆史3天前3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圖①:出土的漆木構件。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圖②:出土的青銅器。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供圖

圖③:出土的漆木盒。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供圖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攝

“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蓋的78條竹席,開展槨蓋板和竹席的保濕防黴工作;提取大量青銅器和漆木器文物……”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進展。

武王墩墓豐富的考古成果,吸引了國內外關注的目光。與此同時,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推進多學科、多平台協作,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同樣令人矚目。

——編者

4月,安徽淮南市的天氣,時而放晴、時而飄雨,濕潤的空氣中充滿著萬物萌發的訊息。北依舜耕山,南為開闊的平地,西側為瓦埠湖,位於淮南三和鎮徐窪村的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隨著這座迄今規模更大、等級更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漸漸露出真容,楚文化也變得愈加生動。

高位布局,鋪好“漫漫長路”

自2020年武王墩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後,一支由多院校、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文物保護團隊立即組建起來。與此同時,主墓保護大棚、文物庫房、考古實驗室等一係列考古發掘配套設施也迅速建設完成。

謀定而後動。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張治國介紹,在考古發掘工作開始之前,根據時代相近墓葬出土文物類型,對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文物進行預判,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出土文物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

一個更大的問題,很快擺到了所有人的麵前。因為槨室內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水麵以上的槨蓋板和竹席也處於飽水狀態,如何對出土文物進行及時應急保護?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和三星堆很不一樣,三星堆考古發掘處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可以慢慢提取,但是武王墩墓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龔德才說,“武王墩墓長期浸泡在水中,一旦脫離飽水環境,與氧氣直接接觸,木俑、漆器等文物很快就會卷曲、翹邊、變色,甚至大幅度收縮變形。我們需要在盡可能保留最多文物信息的同時,盡快提取文物、盡快送到實驗室。”

墓坑為方形,墓坑以東設有斜坡墓道一條,墓坑四壁有逐級內收的台階共21級。層層夯實的填土之下,一個9室的槨出現在考古隊員麵前。巨大的竹席覆蓋在槨蓋板上,竹席之下,方木與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層防護。張治國說,利用高密度電阻率法,武王墩一號墓的布局漸漸清晰。木槨室采用“亞”字形結構,總分室9間,這是目前國內首次見到的、結構清晰明確的九室楚墓。

竹席,迅速進入了考古隊的保護範疇。廈門大學曆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張聞捷回憶,填土發掘完成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槨蓋板上鋪設的竹席。“盡管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一些區域的竹席還能夠呈現黃 *** 澤。”

腐朽、殘缺、開裂,千年的地下生活,使得大部分竹席變得脆弱不堪。

怎樣安全高效地對竹席進行臨時加固和緊急保護?薄荷醇臨時固型技術,提供了解決方案。這項由上海大學教授羅宏傑團隊發明、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創性成果,在國際上具有首創性。薄荷醇,可以對脆弱文物進行一定的預加固,保障文物安全地轉移到實驗室。“而且這種材料在空氣中自然揮發後沒有殘留。”張治國說。

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來。武王墩墓環境潮濕,竹席進入實驗室後,如果任由薄荷醇自然揮發,竹席中的水分也會快速蒸發,導致飽水竹席出現起翹、開裂。經過反複實驗,張治國發現,通過加入酒精、加熱等 *** ,既可有效去除薄荷醇,又能確保竹席處於飽水狀態,既保證了文物安全,又便於後續開展汙染物清理、脫鐵、加固、幹燥定型等一係列保護處理。

這項目前國內外開展的麵積更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考古隊采取分條提取的方式,提取最長竹席約7.5米,總麵積超過200平方米,形成了一套竹席現場加固提取、包裝運輸與室內穩定性保護的技術 *** 體係。

分類“搶救”,還需“對症下藥”

文字,是曆史最神秘的符號,見證了時光的變遷,講述著兩千多年前楚國大地的古老故事和瑰麗傳說。然而,文字的發現,卻沒有想象中那麼輕而易舉。

紅外攝像技術,能夠將隱藏在黑色槨蓋板上的文字清晰揭示出來。令張治國興奮的是,武王墩一號墓槨室蓋板上已發現和采集墨書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係文字。結合文字內容和考古情境判斷,其中有槨蓋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槨室功能分區等內容,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製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槨蓋板保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龔德才說,隨著槨蓋板的逐漸暴露,通過噴水和覆蓋塑料膜、無紡布等措施,使槨蓋板處於飽水狀態,減少因水分快速蒸發導致槨蓋板的開裂與變形。“在槨蓋板提取過程中,通過薄荷醇、石膏繃帶、夾板等加固材料,對脆弱、開裂部位進行加固,采用珍珠棉、氣泡膜等對受力部位進行緩衝支護,減少吊運過程中的文物損傷,保障考古發掘和研究順利開展。”

而對於槨蓋板的墨書文字,張治國處理得非常仔細。“我們采用具有可逆性的鬆香酒精溶液對墨書進行封護,避免墨書在槨蓋板提取、運輸和存放過程中遭受損傷。”張治國說,槨蓋板文物運到存放地點後,對木材及時進行抑菌防黴和保濕處理,並監測黴菌滋生和槨蓋板飽水情況,使槨蓋板得到安全穩定的保存和保護。

“無物不髹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已經形成了極高的漆木器 *** 工藝。此次出土的眾多漆木器,包括木俑、漆器、鎮墓獸等,正靜靜地躺在離考古發掘現場不遠的考古實驗室內。在考古實驗室,記者看到一件件花紋絢麗、 *** 精良的漆器被浸泡在水中。“這是去離子水,就如同給人泡澡,能起到清潔效果。”張聞捷說。

“漆木器的現場保護流程,主要包括痕跡信息采集和清洗處理。”張治國說,“清洗過程主要是用去離子水浸泡,將雜質軟化浸泡出來,再配合軟毛筆進行縫隙間的深度清潔,必要時適當加入少量表麵活性劑進行清洗。如漆木器表麵有描金、描鉛等工藝,根據彩繪保存狀況,可先進行適當加固後再入水浸泡。”

“清洗完後將文物進行脫水處理,即將其浸泡在特製的化學藥水中,讓藥水‘融’入文物內部,代替水分支撐起木材的孔隙結構。”龔德才說,這一套“診療療程”為我國獨創的乙二醛法,從馬王堆到曾侯乙墓,從定陶漢墓到如今的武王墩墓,數以萬計的漆木器在這套“療程”下挽器物生命於狂瀾,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對部分出土漆器開展的分析研究顯示,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漆器使用的漆為中國大漆,漆繪顏料有所不同,朱紅色漆顏料為朱砂,紅棕色漆顏料為鐵紅,黑漆顏料為炭黑,黃彩顏料為雌黃和雄黃的混合物,一些漆器在紋飾處有彩繪描金工藝。

科技賦能,多學科、多平台協作

當青銅編鍾敲出千年前的錚錚尾音,身著曲裾的 *** 隨著鼓點、琴音翩翩起舞……2000多年後,一支沉睡地底的楚國“樂隊”被重新喚醒。當考古隊員把樂俑從槨室的泥堆裏提取出來的時候,其身上附著的衣物絲綢也被同時提取。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暘介紹,絲綢是有機質,很難保存。飽水出土的絲綢,呈現餛飩皮一樣的糟朽狀態。但“餛飩皮”中,包含著大量的絲綢遺存與相關賦存信息。

“對於南方潮濕環境下考古出土的絲綢保護而言,從飽水到幹燥的過程,可以說是生死攸關。”周暘說。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組成的文保團隊,負責對出土絲綢進行緊急搶救。

絲綢在應急保護過程中需要保濕,但過大的水流又會改變“著衣俑”身上紡織品的狀態。麵對兩難,文保人員選擇了噴水保濕加薄膜包裹。為增加絲綢的強度,文保人員采用絲蛋白加固的 *** ,從分子層麵“穿針引線”,將絲綢破損斷裂的分子鍵“縫補拚接”起來。“由於絲蛋白是絲綢的主要成分,這種同源加固的 *** 可以有效避免加固材料的後續降解對文物造成破壞,這也是我們原創的 *** 。”周暘說。

在現場發掘過程中,張治國還記錄下了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揭開槨蓋板之後下麵全是水,但是東一室水麵上漂浮著幾十個大小不一的植物編團。將其打撈上來後,經初步分析,含有李子、梅子、栗子、甜瓜子、蓮子等瓜果和水稻、粟、黍等農作物,初步判定墓主人的下葬時期應該是在夏季或秋季植物成熟的時節。”張治國說。

動植物考古是現代考古事業的重要板塊,也是當代考古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的集中體現。通過動植物成分分析、蛋白質分析、骨齡檢測等手段,考古人員可以精準定位文物年份和身份信息,為這些年邁的“地下居民們”分發“身份證”。張治國說,現在,這些植物編團正被封存在塑料薄膜裏,暫存於考古實驗室的低氧滅菌庫房,等待分批整理研究。

穀雨已過,立夏將至。隨著天氣一天天變熱,墓室的環境將發生極大的變化。這對現場的文物和考古隊員來說,都是一項極為嚴峻的考驗。

為了給尚在“候診”的文物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項目組正在籌備建設墓室的“三控係統”。張治國解釋,“三控”即控溫、控濕、控氧。“我們即將開展霧化噴淋係統的建設,極大減輕工作人員人工增濕的工作量,通過定期噴淋冰水混合物,不僅可以降低室內的溫度,而且也能有效增加其濕度;通過向槨室充填氮氣,可以將槨室內空氣的氧氣含量降低50%,有效延緩文物的氧化速率;通過控製考古現場環境,我們盡可能保留更多的原始信息,也為考古發掘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張治國說。

龔德才說,在考古發掘過程中,他們通過多學科、多平台協作,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增強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工作發現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曆史文化遺產保護能力。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下一步,要持續加強考古和研究,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同步推進科技測年、殘留物分析、冶金、環境、動植物等科技考古,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更大限度提取各類信息;組建考古學、曆史學、建築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合作團隊,深入論證武王墩墓年代、性質,多維度闡釋楚國禮儀製度、手工業與科技史等重要問題,同時,要統籌推進出土青銅器、竹木漆器、絲綢及相關脆弱質文物提取、保護,確保出土文物之一時間得到妥善保護。持續做好墓坑、槨室穩定性和地下水位監測,落實支護、加固措施,加強考古工地人員管理,確保考古現場安全。(本報記者 吳 焰 王 玨)

(尹雨佳參與采寫)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8日 第06 版)

責編:盧思宇、張榮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4/593120.html

“科技賦能考古 再現千年楚文化風采” 的相關文章

劉備決定殺掉張任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劉備決定殺掉張任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劉備,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眾所周知,人才凋零成為蜀漢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早在劉備入川之初,殺張任時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與西蜀劉氏離心離德的禍根。四川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戰火紛飛,刀兵四起的東漢末年一度遠離戰火。劉璋雖然懦弱,卻也能...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號雍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其實,在古代王朝中,治民的難度更高於治吏,雍正皇帝執政時,在這方麵下的功夫,一點都不比在官員們身上消耗的精力少。清朝入關之後,皇帝們也都開始學儒,因此,在治民的方略上,同此前的王朝差不多,都是宣揚儒家的...

裴楷:曹魏至西晉時期官員,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楷:曹魏至西晉時期官員,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則。河東聞喜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大臣、名士,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晉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東裴氏”,年少時就有名於世,擅談《老子》、《易經》。最初被鍾會推薦給司馬昭,任相...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曹丕公元220年篡漢稱帝,劉備緊接著在221年在成都稱帝,而孫權則是一直“隱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稱帝。雖然孫權最晚稱帝,但周瑜、魯肅兩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有輔佐孫...

曹操和劉備一個武,一個文 孫權為什麼還能三分天下

曹操和劉備一個武,一個文 孫權為什麼還能三分天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操能文,劉備能武,孫權什麼都不會,憑什麼三分天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邦論打仗不如韓信,論謀略不如張良,論治國不如蕭何,在與項羽四年的楚漢戰爭中,沒有打贏過一次,為什麼劉邦能奪取天下?沒錯,就是用人,當領導的不需要事事強於對手,隻需要正確、合...

主父偃有何過錯,導致最終不得善終?

主父偃有何過錯,導致最終不得善終?

主父偃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主父偃在曆史上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他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到了長安之後,他直接上疏漢武帝劉徹,...

張皓:東漢順帝時期司空,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張皓:東漢順帝時期司空,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張皓(一作浩)(50年-132年),字叔明。犍為郡武陽縣人,東漢時期大臣,西漢留侯張良的六世孫。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曆任郡吏、大將軍掾、尚書仆射、彭城國相等職,在廷尉任上,留心斷獄。延光三年(124年),安帝聽信讒言,將要廢時為太子的漢順帝劉保,張皓與太仆來曆...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了多大的利益?為何沒有奠定天下三分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了多大的利益?為何沒有奠定天下三分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一般來說,普遍認為這一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勢力格局,造就了三國時代的到來。但實際上,我認為赤壁之戰隻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對峙的格局,並沒有奠定天下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