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曆史文化9年前 (2015-05-18)78

對古代將軍想要篡位,如何調動底下的士兵,跟著自己一起造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這其實打的就是一個信息差,民國幾十年了,山裏老頭還以為皇帝高坐呢,誰知道將軍此去是在造反?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在古代,造反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百姓們起義反抗,比如秦末的陳勝吳廣、漢末的黃巾軍、明末的李自成等等。一種則是武將權臣篡位,比如西漢的七國之亂,東晉的王敦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等等。這兩種人群的造反是不能統一而論,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模式。

首先百姓們造反的動機就很簡單,無非就是天災人禍,苛政猛於虎,當個順民已經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簡而言之就是活不下去了。畢竟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大罪,輕則流放抄家,重則殺頭滅族,如果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誰會幹這種營生?在家裏抱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他不香嗎?

當然了,他們造反的形式就更加簡單,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計劃和準備,其主要是看時機。隻要是在朝綱崩壞,民不聊生的時候,適時的拉起大旗,給這些底層人民活下去的動力,那麼你就會擁有無數的追隨者。具體操作流程也很簡單,比如說攻下一座城池,開倉放糧;或者打劫一下權貴,分田分地。

你比方說李自成,一個小小驛卒出身,沒錢沒背景,打仗水平更是一般。但他卻能聚眾百萬,推翻大明王朝,其靠的就是一手“追贓助餉”、“均田免賦”。軍餉全靠劫富濟貧,安民則是分田免稅。老百姓們遇到這種不壓榨自己,還給分田地的人,自然就會追隨。

總而言之,老百姓們造反就很直白,因為其與統治者是一種對立的關係,互相排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相較而言,臣子們造反則是要複雜多了。因為他們和統治者其實是同一個階層的人,背後的支持群體都差不多。而且皇帝的地位還要高於他們,這是一個天然的優勢。這就好比大家吃的是同一口鍋裏的飯,而人家能用碗盛,你隻能用手抓,很容易燙手的。

一般臣子造反,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首先,你需要有足夠強的實力。臣子造反的門檻一直都很高,要麼是總覽朝政,隻手遮天的大權臣,如司馬炎、楊堅;要麼是手握重兵,割據一方的封疆大吏,如安祿山,朱棣。

因為臣子們造反無非就兩種方式,一個是政變,從內部攻破,通過控製京畿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種則是兵變,於封地起兵,直接和朝廷硬剛,打贏了就完事兒。前者要權,後者要兵,沒點本錢可不行。

其次,你還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無論是權臣篡位,還是武將起兵,那都需要師出有名的。他們不能像老百姓那樣直白,說我就是要取而代之。因為這樣做名不正、言不順,屬於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舉。

俗話說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皇權至上的古代,皇帝的身份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如果公開的反對,那就是叛逆。其不僅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還會有著很高的風險。正常情況下,很少會有人去冒險。

這就意味著,造反的文臣武將們,將會失去一大批支持者。權臣們很可能找不到同夥幫手;武將們則是調不動兵馬糧草。

所以,古代那些文臣武將造反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編造一個不錯的理由。其中文臣政變一般都是禪讓,傀儡皇帝要麼身體不適,要麼德不配位,最終退位讓賢。像曹丕、司馬炎、楊堅等人都是如此。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在禪讓之前,還得再三推辭。以此來表示,自己其實是不想當皇帝的,一直都是忠臣。之所以受此重任,完全就是為了天下蒼生,實在是太委屈了。

至於武將起兵,那多半都是“清君側”,意思是皇帝身邊出了奸臣,遭受了蒙蔽,需要他們起兵去解救。比如西漢的七國之亂,諸侯們打出的旗號是“誅晁錯、清君側”,結果人家漢景帝把晁錯都腰斬了,諸侯依舊照打不誤;東晉王敦起兵,則是打著“討伐奸臣劉隗”的名義。結果他占了都城建康之後,直接就不走了。還有唐朝的安史之亂,安祿山稱自己是奉旨討伐逆臣楊國忠。後來楊國忠在馬嵬驛被亂兵所殺,安祿山依舊沒罷兵。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最牛的還是明朝的靖難之役,當時朱棣起兵的口號“清君側,靖國難”。其依據來源於朱元璋的《皇明祖訓》: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退位讓賢還是清君側,其實都是借口。但當時的天下人不一定了解內情啊,古代的信息本就很閉塞,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山的那邊是什麼。所以,在那個時代,想要玩兒點信息差很容易。

就拿那些造反的普通士兵來說,他們常年身在軍營,唯一的信息來源是將軍。而他們們一切行止的指揮者,還是將軍。所以他們可能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反,一直還滿心以為是跟著將軍“清君側”呢。

總之他們就是要告訴天下人,我這可不是造反,而是為了匡扶皇室。至於取而代之,那都是前朝皇帝主動禪讓給我的,我已經說不要了,他還是硬送給我,我實在沒辦法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當然了,口號僅僅隻是遮羞布,最為關鍵的還是利益。畢竟生活不易,世事艱難,大家都要抱團取暖。那些有心造反的權臣武將們,往往都不會是單打獨鬥,其背後一定是一股龐大且有凝聚力的勢力。

比如那些隻手遮天的權臣們,會有大量文武百官的支持。這些人或是權臣的門生弟子,又或是親戚摯友,還有可能是合作夥伴。他們相互之間,要麼有著血脈親緣,要麼就有著提拔之恩,或者是利益糾葛。

依靠這些情感和利益交織的紐帶,他們被緊緊的捆綁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這種情況下,造反的正義與否,也就不重要了,反正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必須得要支持。

而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們也一樣,他們底下一定是有著一批屬於自己的親信。如果你倒了,那麼你提拔的一大批將領將難逃被清洗的命運。況且士兵和將軍朝夕相處,出生入死,這是怎麼樣的情感紐帶?要知道天天跟他們一起操練的,是將軍。能夠跟他們同甘共苦的,還是將軍。

士兵見過天子嗎?他們絕大多數可能都不知道天子是誰,天子在他們看來最多也就是個符號,根本不算是個人。既然不是人,怎麼會有情感呢?

所以,臣子們一旦要造反,必定是有多方支持的,即便是撕破臉皮,公開造反,那也不是沒有可行性。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但是,師出有名總比沒有好,畢竟這是奪天下的大事兒,觀眾也是天下人。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理由,那就無法成為天下人眼中的正統,失去了合法性。如此一來,別人也可以依樣畫葫蘆,找機會取而代之了。這就很麻煩了,當造反不再被認為是“造反”之後,隨便哪個貓貓狗狗就能扯起旗幟和官府對抗了。

比如趙匡胤當年黃袍加身之後,如果沒有找後周恭帝禪位,而是直接登基稱帝。那麼《水滸傳》就可以寫反宋複周,替柴進奪回祖宗家業了。到時候人家可就不是賊寇了,而是義軍了。屆時呼保義振臂一呼,柴進大旗一扯,那就是一出北宋版《王子複仇記》了。

再者而言,士兵們也不一定全是沒有想法。至少他們清楚這造反腦袋拴褲腰帶上,刀頭舔血的營生。那他們也會判斷自家將軍和朝廷的勝負形勢,認為將軍能贏的,自然也就衝鋒陷陣,悍勇殺敵了。但要是認為朝廷能贏呢?那多半就要開始各尋生路了。曆史上不少人起兵造反,但最終功敗垂成,問題其實就處在這裏,底下的人心不齊啊。

如果沒有造反這方麵的顧慮,那士兵們的想法可就會少多了,所以還是找個借口比較好。借口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何必給自己增加難度呢?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106.html

“古代將軍要篡位是如何調動士兵 手下的人為何也跟著造反” 的相關文章

大臣有本事對朝廷不是更好嗎 古代皇帝為什麼還要殺掉有功之臣

大臣有本事對朝廷不是更好嗎 古代皇帝為什麼還要殺掉有功之臣

古代帝王為什麼總是會殺掉有功之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在古代君主集權統治下,整個國家就是皇帝和家族的私有財產,既然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皇帝肯定是往往會表露出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而這危機感就源於朝堂上手握大權的臣子。在皇帝內心裏邊,解決的方法肯定是有...

在書法與民族思想方麵,褚遂良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在書法與民族思想方麵,褚遂良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書法家,弘文館學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

在古代試婚格格是做什麼?為何很多宮女都願意做?

在古代試婚格格是做什麼?為何很多宮女都願意做?

試婚在封建的古代是一種習俗,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社會等級的森嚴,注定了人們會被分為三六九等,有些人出生於富貴人家,甚至是皇家,一生吃穿不愁,而有些人,出生於窮苦人家,甚至要成為他人的奴才。在皇宮之中,這種地位的區別更加明顯,宮女和公主的待遇完全不一...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經曆了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經曆了什麼

卓文君是古代才女,她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傳為佳話。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對於大多數人們而言,對於愛情都有一定的期盼,人們總希望遇上一個和自己兩情相悅,並且能夠相伴終老的人。而倘若這對情人是才子佳人的話,便會成為一段佳話。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卻並沒有這麼美好,...

關羽和張飛死後都能被封神 趙雲死後為什麼沒有封神

關羽和張飛死後都能被封神 趙雲死後為什麼沒有封神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趙雲不能封神,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關羽、張飛能死後封神,為何趙雲不行?《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說在我國是家喻戶曉了。但是因為羅貫中在這本書當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擁劉貶曹”,所以大家對於劉備的蜀漢陣營裏麵的人物大都印象深刻,並且評價極高。其中民間評...

盤點:中國曆史上3位最終下落成謎的皇帝

盤點:中國曆史上3位最終下落成謎的皇帝

有數據統計,中國古代總計產生過400多位皇帝,其中絕大多數人的下落都有明確的記載,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謎,宛若“人間蒸發”一般。他們分別是:閩帝王延政,是閩太祖王審知第十三子,閩帝王延翰、閩太宗王延鈞、閩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練使,後被任命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時驕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書勸...

曆史上真實的陳思王曹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曆史上真實的陳思王曹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植才華橫溢,曾以《七步詩》聞名天下。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東晉末季,南北朝劉宋初年的大詩人謝靈運,曾不可一世地說過:“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旦)之多,陳思王曹植獨占八鬥,而我隻得一成,古往今來其餘之人都不足為談了!”這位謝靈運也確實才華橫溢,技壓群雄,震古爍今,後世的詩仙李白、詩聖...

宋真宗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方麵有哪些成就?

宋真宗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方麵有哪些成就?

趙恒,即宋真宗,本名趙德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生母是元德皇後李氏,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麵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趙恒早年曆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冊立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趙恒即位為帝。即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