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1)132

    還不知道: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氏家族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提問者大概沒讀過《史記》和《漢書》,更沒讀懂漢武帝,跟著人雲亦雲。正史白紙黑字寫在那裏,漢武帝隻殺了衛青的長子衛伉。衛家活得很滋潤,後來發展成了河東豪族,三國著名的衛瓘就是他的後人。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以我個人對漢武帝的解讀,他一生與衛青都沒有任何芥蒂,他也一直不遺餘力地培養衛氏家族,這不光是個人偏好,也跟漢武帝的政治理想有關。

    這篇文章我回答三個問題:漢武帝與衛青及衛氏家族的關係如何?為何人們會誤以為漢武帝對衛氏集團展開了清洗?漢武帝的政治理想與衛氏集團有什麼關係?

    漢武帝與衛青及衛氏家族的關係如何?

    衛青因為姐姐衛子夫的關係,得以入侍建章宮,推算他當時才13—15歲。八年後,衛青之一次率兵出征,那一戰,漢軍四路大軍,唯獨衛青孤軍深入直達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俘虜700餘人,其餘三路人馬不是無功而返就是慘敗而歸。

    龍城之戰衛青一戰成名,一顆將星由此冉冉升起。此後11年,衛青六次出征,無一敗績,尤其是“漠北之戰”,讓匈奴遠竄漠北,十幾年不敢南下。

    衛青之一次實現了漢軍長途奔襲的戰術,徹底改變了漢軍固守城池被動防守的作戰模式,也讓匈奴人的機動作戰優勢蕩然無存。可以說,衛青是曆史上最偉大的將軍之一。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衛青本是一介騎奴,他的人生輝煌,離不開漢武帝的賞識和提拔,甚至可以說,衛青是漢武帝的得意作品。於國家而言,他們是君臣恩遇,於私情而言,他們是血脈相連,既然如此,傳說中的“滅族”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發生在征和元年(91),陽陵大俠狀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通奸,並與丞相公孫賀等人行巫蠱詛咒。公孫賀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姐夫,公孫敬聲是公孫賀的兒子,陽石公主生母不詳,有人猜測是衛子夫。

    案件調查審理的結果,將衛青的長子衛伉和諸邑公主也卷了進去,於是包括公孫賀父子、二位公主、衛伉全部被處死。至於這些親人們為何集體巫蠱詛咒漢武帝?史書沒交代,留下一個未解之謎。

    請注意,衛家在這次案件中隻有衛伉被殺,衛青的另外兩個兒子衛不疑和衛登,以及衛伉的兒子都未受到牽連。其中衛登的後人在漢宣帝、漢成帝、漢平帝時期都有做官、封爵的記錄。

    衛伉在被殺前,曾經兩次被剝奪爵位,一次是在元鼎元年(116),罪名是“矯製不害”(偽造聖旨但沒有形成惡果);另一次是太初三年(102),罪名是“闌入宮”(沒有符節擅自入宮)。

    其中他之一次被奪爵發生在漠北大戰後三年,第二次發生在衛青去世後四年。那麼,衛伉的遭遇是不是漢武帝對衛家的刻意打壓呢?

    我認為不是,至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首先衛伉的三次犯罪都有據可查,其次漢武帝時期被奪爵很尋常,光“酎金事件”一次性就奪了106人的爵位,衛伉被抓現行一點都不冤。

    在衛伉被奪爵後的第二年,漢武帝還主持了衛青與平陽公主的婚禮,這顯然是一個抬高衛家身價的舉動。

    有人以衛青在漠北大戰之前,被漢武帝冷藏了四年為由,說漢武帝在故意疏遠衛青。其實這種猜測站不住腳,史書沒有這樣的描述,我個人認為那是衛青的健康出了問題,被後人過度解讀了。

    反正,我從《史記》和《漢書》中,沒發現絲毫漢武帝疏遠、打壓衛青及衛氏家族的痕跡。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為何人們會誤以為漢武帝對衛氏集團展開了清洗?

    後人的誤解來源於文學作品,以及《資治通鑒》的“流毒”。司馬光認為,漢武帝末年的“巫蠱之禍”是個冤案,為了把故事講得符合邏輯,他“推論”:漢武帝對太子劉據(衛子夫所生)不滿,產生了易儲的心思,因為要易儲,就必須要先打壓衛氏集團。

    司馬光的這個觀點非常有市場,也把史書中斷片的地方解釋得更符合邏輯,但仔細一分析就發現漏洞很多。

    我們在《漢書》和《史記》中,找不到任何漢武帝對劉據的不滿,也看不到漢武帝易儲的任何準備動作。事實上,漢武帝臨終前選擇幼子劉弗陵,是劉據死後他萬般無奈的決定。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其實,衛青雖然貴為大將軍,但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品行,決定了所謂的“衛氏集團”其實是徒有虛名,更不可能對皇權形成威脅。

    恰恰相反,我認為漢武帝的心思應該是一直試圖培養衛家的勢力,那些認為漢武帝打壓衛氏的人,根本沒讀懂漢武帝的政治理想。

    漢武帝的政治理想與衛氏集團有什麼關係?

    漢武帝一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為後世創建一個模板,保證大漢王朝千秋萬代。這個模板包括兩大部分:對外征服四夷,對內保證皇權獨裁。

    漢武帝為何不惜民力力圖滅了匈奴?就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除外部威脅,這部分比較容易看得懂。內政方麵比較複雜,我個人認為他大體上有以下幾個舉措:

    其一、地方以郡縣為行政主體,以諸侯王為監督體係,形成直屬皇帝垂直領導和監控的治理模式;

    其二、中央以內朝架空外朝,形成皇帝獨立決策,外朝貫徹實施,並以獨立於外朝,受皇帝垂直領導的監察、司法機構監控外朝;

    其三、國家的政治主導力量,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培養儒家士族階級,堅決打壓和遏製權貴階層的冒頭。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其中第三條很重要。漢武帝深知,皇權的穩固少不了政治勢力的擁護,但政治勢力過於強大又會反過來威脅皇權,所以他的基本策略是邊打邊拉,拉一派打一派,扶植弱小的打擊強大的。

    比如劉姓諸侯王,漢武帝給他們的定位當影子,瞪大兩眼盯住地方官就行,不許插手政務,不能有自己的勢力,所以首先要把他們搞成“尊貴的招貼畫”,很好看,不頂用,會打小報告。

    再比如朝中的大臣,他最喜歡挑出身低賤的、起點低的人用,主父偃、張湯、卜式、江充、桑弘羊、朱買臣、倪寬、李廣利等等。這些人都因為皇帝而顯貴,不缺忠誠,也深知漢武帝仇恨權貴的心思,不敢發展個人勢力,所以他們要麼做孤臣,要麼被卸磨殺驢。

    衛青也是這類人,他雖然地位很高,其實因為出身問題被士族階級看不起,整個衛氏家族都是如此。同時衛青為人低調,不敢養士,也很少插手朝政,這些恰好都是漢武帝所看重的。

    在漢武帝的布局中,衛氏集團不是太強大,而是太弱小。他擔心的不是衛氏集團會妨礙皇權的獨立性,而是擔心自己過世後,衛氏能不能成為劉據的政治保護傘。

    基於這個擔心,漢武帝一直在抬高衛青的威望。衛青去世後第三年,他又強行任命公孫賀為丞相。包括對霍去病的提拔,對霍光、霍嬗的培養,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可是衛氏命不好,兩根頂梁柱衛青、霍去病都死得太早,公孫賀能力有限,晚一輩的又墮落得太厲害。因此,漢武帝所期望的“衛氏集團”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形成過。

    所以,請別再相信“漢武帝滅了衛家”這類荒誕不經的言論,誰要是有異議,請拿正史內容與我討論。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575.html

    “衛青死後漢武帝真的滅了衛家嗎 正史上是什麼樣的” 的相關文章

    李建成作為太子 李建成最後為何會輸給李世民

    李建成作為太子 李建成最後為何會輸給李世民

    對李建成為什麼會最終輸給李世民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不論是史書中還是演義中,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形象總是不成器,給人一種負麵的印象,但因為李世民首開皇帝影響史書的先河,所以史書記載常常令人懷疑。從魏征這樣一個直臣能給李建成打工和李建成死後還有手下馮立和薛萬徹主動為其...

    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正史和小說中的一樣嗎

    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正史和小說中的一樣嗎

    對曆史上的劉備與諸葛亮關係如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劉備和諸葛亮這對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劉備早年雖被人尊稱為“劉皇叔”,但其境遇比較悲慘,顛沛流離了大半生,卻始終沒能開辟出自己的根據地。後來劉備在隆中“三顧茅廬”請出了不世之才諸葛亮。在諸...

    諸呂之亂中劉襄的表現怎麼樣?他為何沒有登上帝位?

    諸呂之亂中劉襄的表現怎麼樣?他為何沒有登上帝位?

    西漢初期曾經發生了一起外戚被漢朝大臣聯合圍攻的事件,史稱諸呂之亂,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劉襄有獲得皇位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劉襄是劉邦的長孫。當時的情況,皇位已經傳到了第三代。第三代中,劉盈的兒子一個被呂後殺了,一個不被大家認可。重新選擇,隻能在第三代中尋找最恰當...

    張遼身為呂布麾下的八健將之首,與高順的地位相比如何?

    張遼身為呂布麾下的八健將之首,與高順的地位相比如何?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呂布作為漢末割據諸侯之一,也曾割據一方,手下有八健將,張遼是八健將之首,排名第一,那麼,呂布的另一位大將高順,為何不在八健將之列?高順的地位和張遼相比,究竟誰高?張遼是呂布八健之一,這不用細說,張遼最開始是跟著丁原,後來,跟隨何進,...

    孫奐:三國時期東吳宗室,不善於言談而善於處事

    孫奐:三國時期東吳宗室,不善於言談而善於處事

    孫奐(195年~234年),字季明,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孫堅弟弟孫靜第四子,孫策和孫權的堂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奐兄長孫皎去世,孫奐接替統領其部眾,以揚武中郎將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黃武五年(226年),擔任揚威將軍,封沙...

    在扳倒鼇拜以後,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鼇拜以後,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康熙在扳倒鼇拜以後,對鼇拜的處罰,有很多讓人不太理解的地方。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麼處理鼇拜的,我們先來看兩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聖祖本紀》記載:“庚申,王大臣議鼇拜獄上,列陳大罪三十,請族誅。詔曰:‘鼇拜愚悖無知,誠合...

    朱溫比曹操還要厲害 朱溫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朱溫比曹操還要厲害 朱溫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朱溫比曹操還狡猾,為何無法統一天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唐朝末年,經過黃巢起義的打擊,李唐江山搖搖欲墜,各地藩鎮擁兵自重,朝廷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在亂世之中,來自碭山縣的無賴朱溫登上曆史的舞台,他先跟隨黃巢起義軍,後投降唐朝,經過十幾年的征戰,成...

    有哪些與謝萬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與謝萬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謝萬(320年-361年),字萬石,陳郡陽夏縣人,東晉時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謝裒第四子,太保謝安的弟弟。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謝萬出身陳郡謝氏,才幹過人,善於清談。起家司徒掾,參加蘭亭雅集。曆任撫軍從事中郎,輔佐會稽王司馬昱。出任吳興太守,頗有政績。兄長謝奕去世後,接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