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晚清名醫大膽預測百年後的中國,魯迅斥其胡說八道,如今一一應驗

中國曆史4天前4

前言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魯迅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筆鋒和深刻的思想,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魯迅並不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先知,他也有過一些錯誤的判斷和看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對陸士諤的《新中國》的批評。

“胡說八道”是當時魯迅對這本書的“總結”,那我們來看一下,陸士諤的《新中國》是否是胡說八道?

陸士諤的身份是醫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陸士諤是一名醫生,他的醫學之路,始於他17歲時的一次奇遇。

那一年,他在家鄉江蘇青浦的一次廟會上,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自稱是清代的大名醫唐純齋。

唐純齋看出陸士諤有醫學的天賦,便收他為徒,教他醫術和藥理。陸士諤虛心好學,不斷汲取知識,漸漸成為了一位優秀的醫生。

1905年,陸士諤27歲,正值壯年。他決定離開師父,到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他在上海開了一間診所,名為“士諤醫館”,專治各種內科病。他的醫術高明,聲譽遠播,吸引了許多患者前來求醫。

他不僅治病救人,還關心社會,經常為窮苦百姓免費診治,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高產作家

不過,陸士諤除了是一名醫生,他的心中也有著一個文學夢。他經常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大量的古典和現代的小說,從中汲取了靈感和技巧。

於是,他開始嚐試寫作自己的小說,他的小說大多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引人入勝,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讚賞。

不得不說,陸士諤是一個高產的小說作家,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就寫出了上百本小說。

1910年,是清朝的末年,也是辛亥革命發生前夕。

這一年,中國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潮和文化,其中就有一種叫做科幻小說的文學形式。

科幻小說是一種以科學和技術為基礎,想象和描繪未來的小說,它在西方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中國還是一種新鮮的事物。

當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出版社,名叫“新文化社”,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征文廣告,試圖征集一些科幻小說的稿子。

這個出版社的負責人,是一位對科幻小說很感興趣的人,他希望能夠在中國推廣這種文學形式,讓中國的讀者也能夠享受到科幻小說的魅力。

他在廣告中,特別提到了希望收到一些關於中國未來的科幻小說,以展示中國的潛力和希望。

陸士諤恰好看到了這則廣告,他的心中頓時湧起了一股靈感和衝動。

他是一個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人,於是他大筆一揮,寫下了那篇震驚整個文壇的作品《新中國》。

其中許多預言被時人認為是“胡說八道”,但如今卻一一應驗。

《新中國》是對未來的展望,卻遭到許多人批評

《新中國》是一部以夢境為載體的小說,主人公陸雲翔是一個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青年,他在一次醉酒後,夢見自己穿越到了宣統四十三年,也就是1951年的中國。

在這個設定中,陸雲翔驚訝地發現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收回了租界,建立了新 *** ,還實現了科技的飛躍,成為了一個強大、自信、充滿活力的國家。

陸士諤通過小說展現了他對未來的美好設想,他預測了上海的跨海大橋、地下電車、萬國博覽會,預測了中國的社會主義製度、國際地位、科學成就,甚至預測了中國人登上月球的壯舉。

《新中國》誕生的時候,中國正處於一個非常落後和困頓的階段,遭到了不少國家的侵略和欺淩,國內也充滿了動亂和腐敗。

在這樣的環境下,陸士諤的預言顯得十分荒誕和不切實際,許多人認為他是在胡說八道,沒有任何根據和可能。

就拿浦東來說,當時的浦東是一個農業和漁業為主的地區,沒有任何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更沒有任何文化和科技的氛圍。

就算是上海,也隻是一個被列強劃分為租界的城市,沒有任何 *** 和尊嚴。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怎麼可能舉辦“萬國博覽會”,怎麼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於是,文壇上許多人都認為陸士諤的不切實際,連大文豪魯迅先生也這樣認為。

魯迅閱讀《新中國》的時候,曾坦言,其創作手法“獲一斑之智識,改良思想,補助文明”,但就內容而言,卻是“荒誕至極,胡說八道!”

魯迅指出,陸士諤的預測純粹是憑空臆測,缺乏科學根據和實證依據。

他質疑陸士諤如何能夠準確預測百年後的中國社會,認為這種預言不過是玄學和迷信的產物。他嘲諷地指出,如果將陸士諤的文章放到現當代的某一天,那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然而,時光流轉,命運玩笑似的讓陸士諤的幻想成為現實,魯迅的批評卻成為了曆史的笑柄。今天的中國正如陸士諤筆下描繪的那樣,繁華發達,充滿活力,陸士諤的夢想和幻想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那麼為何兩人會有如此極端的看法呢?

大家不要忘記,陸士諤除了是一個小說家外,他還是個大夫,在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陸士諤每日給病人問診、治病,寄托到國家上,他也想要國家能夠“醫好”,因此他對未來的中國是充滿期盼的。

而魯迅最初棄醫從文,以筆救國,從他的諸多作品中,我們就能看出,大多是在揭露舊中國下百姓的水深火熱。

他的眼中隻有受苦受難的國家和百姓,陸士諤的這一篇小說,魯迅先生則認為他在用小說來使人沉溺。

但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無非是立場和角度不同罷了。

《新中國》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陸士諤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是他對當時中國未來的獨特詮釋。

魯迅和陸士諤或許無法親眼見到今天的中國,但他們的夢想和奮鬥也為這個國家的未來鋪就了道路,他們不僅曾為這個國家的未來而寫作,也為這個國家的未來而生活。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075.html

“晚清名醫大膽預測百年後的中國,魯迅斥其胡說八道,如今一一應驗”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