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世界正處於一個低社交的時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中國曆史4年前 (2020-11-09)2

我們似乎正活在一個低社交的時代。不知道跟別人說些什麼,也沒什麼動力去結識新朋友。覺得維持關係非常累、非常麻煩,交流或閑聊都特別費神,有那時間寧願在家裏刷刷劇、上上網。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正處於一個低社交的時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以前,一個人待著會特別悶,就想跟朋友待在一起;現在,隻想有些時間,能一個人靜靜發呆,不想動、不想說話、不想費勁去展現自己和交際……

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不妨開宗明義:人究竟需不需要社交?能否完全不需要社交而活著?

答案也非常簡單:需要。不能。

我在總是容易想太多,怎麼辦?中講到:心理學裏有一個假說,叫做“社會大腦”:這個假說認為,人類的大腦會不斷地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調整自身,使其向著“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方向進化。

比如: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類跟有生命的對象互動時,大腦前額葉皮層中有一條通路會被激活;反之,跟無生命物體互動時,這一通路則保持靜默。(Ninomiya et al。2020)

這表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對“人類的反饋”更加敏感。

這一現象在其他哺乳類動物(猴子)的身上也同樣存在。這說明:對於哺乳類動物而言,群居以及如何更好地適應群居,是一件非常重要、值得專門開辟一個“功能”的事情。

因此,在大多數需求模型中,積極的社交反饋,都是一項最基本的需求,跟食物、睡眠、穩定性是並駕齊驅的。一旦缺乏,就會造成內部的平衡態失調。(Cacioppo J et al。2014)

比如:2020年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長時間缺乏跟其他人進行社交時,會在大腦中引起跟饑渴非常相似的反應,亦即焦慮、不安、恐慌,以及對有效的社交線索的渴求。(Livia Tomova et al。2020)

所以,如果你長時間奔波在公司和家裏的兩點一線上,每天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宅家,缺乏有效的社交,那你實際上就是在“餓著”自己的大腦。

久而久之會怎麼樣呢?可能會導致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失調,從而導致更難自主地產生多巴胺,更需要依賴於外在的 *** 和反饋——亦即比如遊戲、綜藝、影視劇、信息流,亦即各種能夠短期 *** 的娛樂。

所以,有句話叫做“宅著宅著,人就廢了”,也許是有一點道理的。

世界正處於一個低社交的時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不社交,真的就這麼可怕嗎?

其實也不是。我們應該把“不社交”分成兩種:不想社交,跟不能社交。

前者是隻需要輕度的社交,不希望把太多的時間、精力花在社交上,主動選擇了“不社交”;而後者是存在社交需求,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社交恐懼、社交焦慮),難以跟別人進行有效的社交,導致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

他們分別對應著心理學中的兩個術語:獨處(Stay alone)和孤獨(Loneliness)。

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有研究表明:有意選擇的獨處可以獲得寧靜和恢複活力,但被迫的社交隔離會引發大腦的抗拒。(Nguyen T et al。2018;Thuy-vy T et al。2019)

因此,前麵講的缺乏社交所導致的問題,其實針對的,應該是後者,也就是孤獨。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那其實問題不大——你完全可以從獨處中,獲得更寧靜的心境,更有序的思維,以及更富有創造力的想法。

什麼樣的人可能會更喜歡獨處呢?最簡單的,就是性格偏內向的人。

為什麼呢?因為內向者有一個特征,就是對多巴胺的閾值較低。因此,當來自外界的信息過多時,他們會特別容易感到疲憊和“超負荷”。

亦即,對他們來說,社交是一件高成本、低收益的事情。一方麵,它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腦力去行動;另一方麵,他們又特別容易被外界的 *** 和反饋打亂心境,破壞平穩的生活狀態。

對於內向者而言,從獨處中獲取能量、整理思維,跟自己對話,間或有幾個知心朋友,能夠滿足輕度的社交,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世界正處於一個低社交的時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另一種可能是:你可能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2016年,一項發表在《英國心理學雜誌》的研究表明:更聰明的人會更加傾向於獨處。他們針對18歲~28歲的成年人,抽取了1.5萬例樣本,發現:在學業、工作上表現更好的人,在獨處時會報告更高的滿意度。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獨處的人一定更聰明,也不意味著喜歡群居、社交的人更不聰明——不要這樣機械地解讀喔。我們要關心的,是它背後可能的原因。

研究者認為:更聰明的人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適應能力,因此他們受環境的幹擾和影響會更少。也就是說:對大多數人來說,“獨處”是一件需要去適應的事情。但是更聰明的人,更容易從這種獨處的環境中盡快適應、找到樂趣。

另一方麵,聰明的人擁有更高的能力去獨立解決問題,對社交支持的需求會更低。因而,他們天生就不太需要強社交。

從常識上來想也很好理解:聰明的人本身就是人群的異數,因此會有一些特立獨行的觀念和想法,從而會更加難以融於大眾的圈子。因此,與其讓他們花費精力去融入和適應,不如保持適度的獨處,以便更好地發揮才能。

對這些人而言,一個好的環境,可能是一個大家彼此間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去維護關係,可以更加直接地進行溝通、交換想法、碰撞點子的環境。

所以,我常常說:不合群並不是一種錯。當你感到“不合群”時,也許隻是因為你需要一個更高層級,能更好適應你、容納你的群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011/346145.html

“世界正處於一個低社交的時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的相關文章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為什麼被李顯處死?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為什麼被李顯處死?

李多祚(654年—707年),蓋川人,靺鞨族,唐朝名將。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唐朝的曆史上,曾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將軍。此人本是靺鞨族的一位酋長,後來率領部落,歸降唐朝,成了唐朝的將軍。歸降唐朝之後,此人為唐朝征戰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皇帝信任。此後更是被調回京城,守...

朱建平:漢末三國時期相師,精通相術,效果靈驗

朱建平:漢末三國時期相師,精通相術,效果靈驗

朱建平(生卒年不詳),漢末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省)人。精通相術,於街巷之間為人相麵,效果非常靈驗。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三國時,他在街頭巷尾給人們看相。曹丕做五官將時,請他看相,朱建平說:將軍壽命80,40會有小難,願您多多保護。 又說曹彪:您居於自己的封國,到...

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之子。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建安十六年(211年...

黃震:南宋時期學者,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正氣浩然

黃震:南宋時期學者,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正氣浩然

黃震,字東發,號文潔,慈溪(今屬浙江)人。南宋學者。寶祐四年進士,曆仕史館檢閱、廣德軍通判,有文集。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黃震生於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東發,人稱於越先生,今掌起鎮黃家村人。他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正氣浩然,屢遭挫折,均堅貞不屈...

司馬乂是什麼人?他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司馬乂是什麼人?他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司馬乂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太安元年(302年),長沙王司馬乂(ai)在洛陽發動兵變,除掉了驕橫專權的齊王司馬冏,控製了西晉朝廷。司馬乂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為八王之亂中少有的賢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馬乂為何輔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殺呢。一,出身皇室司馬乂...

曹丕身體不是很健康嗎 曹丕為什麼39歲就滅亡了

曹丕身體不是很健康嗎 曹丕為什麼39歲就滅亡了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身體健康的曹丕,為何隻活到了39歲?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的奸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曹魏政權。隻不過,曹操在66歲時便去世了,沒能見證魏國的成立,魏武王的稱號還是曹丕追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的曆史上除了曹操活了66歲...

曹不興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畫作有何特點?

曹不興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畫作有何特點?

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曹不...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還口含七粒米 諸葛亮有什麼用意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還口含七粒米 諸葛亮有什麼用意

對諸葛亮死後,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我們大家非常喜歡的人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小時候每次看到諸葛亮身死的場景,都會不由自主地流淚,不想諸葛亮這麼一個偉大的人離開人世。不過在悲傷之餘,又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