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紀念任弼時誕辰120周年】青年任弼時的初心

中國曆史2天前3

文/

羅元生

從16歲參加革命至46歲逝世,任弼時把30年的生命和精力全部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青年任弼時的純樸初心的形成,就是他從長沙到上海、從上海到蘇聯,在求學探索、留學考察、入黨思考等具體實踐中堅定了革命理想信念。青年任弼時的初心,就是他的上下求索之心、舍生取義之心、愛國奉獻之心。

一、一個名字,即有愛國、衛國、強國之意

1904年4月末,任弼時出生在湖南汨羅市唐家橋,父親任裕道按照族譜輩序的“培”字,給任弼時起名“培國”,寓愛國、衛國、強國之意。

任弼時童年時,父親是家庭中對他影響深刻而又至關重要的人。這位科舉落第的鄉間知識分子,以教書為業,思想開明,不因循守舊。他在年逾而立之年時,離家赴長沙湘陰師範學校接受為期半年的鄉間私塾教師的培訓,結業後便在家鄉辦起新學,名叫求誌學堂。這所學堂男女兼收,使鄉村的風氣為之一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任裕道將7歲的任弼時送進作民小學求學。此時,因經費困難,求誌學堂已經並入他校,任裕道也應聘到作民小學做國文教員。作民小學離任弼時家20多華裏,任裕道是住校的教師,這時任弼時也就隨父親一起住在學校裏。1914年春節過後,因父親轉入任姓族祠所辦的學校——序賢小學任教,任弼時也插入序賢小學三年級就讀,並且依舊隨父親住在學校。

幼時的任弼時受父親影響,精通繪畫篆刻,藝術家氣質與生俱來。然而,他沒沿著藝術家道路走下去。

任弼時出生在20世紀初年,是近代中國最混亂、最貧弱、最痛苦、最黑暗的年代。當時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中國已經完全墮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國家積貧積弱,不少有誌之士發出“救亡圖存”的呐喊,而這呐喊聲在任弼時的家鄉湖南又尤為激昂。

◆任弼時就讀的序賢學校外景。

任弼時在序賢小學讀書時,其年齡也不過10歲左右,但他卻已經產生了鮮明的民族情感和國家觀念。他在一篇題為《愛國說》的作文中寫道:“凡人之生,宜有愛國之心。何也?因身與國家大有關係,故宜大家保存。有戰事宜以勇敢之心禦之,勿徒多以自謀口腹自得安居而已。”在少年任弼時看來,具有“愛國之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個人與國家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所以國難當頭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勇敢抗擊來犯之敵,而不能因一己的私利而安之若素。他在作文中還寫道:“人人若有衛國之心,即有禦侮之策也”; “吾國四萬萬同胞欲保國家非自立不可。吾人年幼之時不尤宜自振乎!”這種樸素的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1915年夏,任弼時在序賢小學初小畢業後,考入長沙湖南之一師範附設高小部讀書。這時,他隻有11歲。從此任弼時由鄉村進入了城市,開始獨立生活。

進入湖南之一師範附小讀書,這是任弼時求學生活的重要轉折點。當時, *** 、蔡和森、張昆弟、蕭子暲等人也正在校,蕭子暲還是一師附小的體育教師。這批人不但是在校內傳播新思潮的骨幹,也是長沙學生界、文化界的活躍人物,湖南之一師範學校也因為有他們而在政治上頗為活躍。

任弼時在這裏生活了整整三年,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識,而且加快了心態和心智的成長和成熟,他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張揚。在題為《說國民之義務》一文中,他寫道:“國者,人民聚合而成。故人民宜有愛國之心,而為國家盡義務。義務為何?一曰:服兵役,以免外國侵奪也;一曰:務教育,以啟迪智能也;一曰:定法律,以維秩序也。此三者均不可缺。……吾國開化最早,地大物博,人口亦眾,不獨吾父母祖宗經營生息於斯,非可恝然相處;即吾藐然一身,既為國民一分子,亦當自盡其力為國家盡義務也。”

◆少年任弼時與母親合影。

在愛國主義思想的激勵下,任弼時孜孜學習曆史和地理,涉獵古今名人傳記,從中尋求救國自強的途徑,初探人生之路。為了渴求祖國的富強統一,任弼時這時曾崇拜明太祖朱元璋,還天真地認為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是“強國之模範”。

1918年夏,任弼時雖然年僅14歲,隻是高小畢業生,但心中的誌向卻是“誌習工業,以圖工業振興,改良製造”,以拯救處於“危急之時”的祖國。

高小畢業以後,任弼時又先後進入明德中學和長郡中學讀書,伴隨年齡和學識的增長,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愈益強烈。

當時,長郡中學有個叫彭超的學生,麵對國難深重的時局,縱身跳進湘江自盡,以圖用生命喚醒昏庸的 *** 、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聽說這件事後,任弼時深感震撼,在帶領宣傳隊同學回湘陰的途中來到湘江邊,宣讀彭超的遺書,並激勵同學們:“彭君以死明誌,愛國之心可敬,報國之法可歎!國難深重,道路艱難,正是我們聯合民眾力量,奮起鬥爭的時候,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任弼時開始對社會弊端進行思考。1918年10月,任弼時在《國慶紀念日感言》一文中直麵抨擊“以一二人之私見”“破壞全國之安寧,於人民之呼籲置若罔聞”的統治者,同時發出“中國其能免於危亡乎”的慨歎。

五四運動爆發後,任弼時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鬥爭,開始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征程。

少年時期的任弼時,民族精神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他的思想之中。

二、一封家書,“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

1920年,中國社會正處於大變革時期。這年夏天,正步入青春期的任弼時,麵臨著重大的人生選擇。中學即將畢業,而家境艱難,父親年邁,再依靠家庭供給繼續上學已經不可能。如何生存,向何處安身立命,是任弼時需要認真麵對的現實問題。

這年暑假,他與同班同學蕭勁光相約不回故鄉,目的是想能夠為家裏節省一點路費,同時還想畢業後在長沙找找工作。

一次偶然機會,任弼時看到長沙街頭的畫像館,便動了開畫像館的念頭。於是,他買了紙筆做嚐試,畫出的人像並不比畫像館的遜色,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可是,此時的任弼時並不開心。國家內憂外患,同胞受苦受難,讓任弼時無法安心去走個人的謀生之路。受到民族精神滋育和激勵的任弼時,此時胸中跳動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心,血管中奔流的是救國拯民之熱血,他需要走的是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報國理想的道路。

◆任弼時赴蘇俄留學前合影。前排右一為任弼時。

恰在這時,蘇俄社會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曙光讓任弼時看到了實現個人理想的希望,同時也令他產生了對蘇俄的向往。當得知長沙成立了“俄羅斯研究會”,並且在聽了關於蘇俄十月革命和蘇俄國內狀況的介紹以後,任弼時欣喜若狂,並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蕭勁光。

這年夏天,任弼時毅然放棄即將完成的學業,加入“俄羅斯研究會”,準備到俄國勤工儉學。

蕭勁光後來回憶當時報名的情景,寫道: “那天中午,天氣很熱,我們躺在宿舍的床上,輾轉反側,興奮得睡不著。去不去?還有幾個月就要畢業了,文憑還要不要?商量來商量去,兩人都橫下一條心,去!文憑不要了。我們立即找到任嶽,通過船山中學校長賀明範的關係,提出申請,填了表,加入了俄羅斯研究會。”不久,任弼時和蕭勁光等人即作為長沙留俄勤工儉學團選派的之一批留俄預備生登程趕赴上海。

1920年10月,在他們已經到達上海並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涯時,長沙長郡中學貼出了將任弼時、蕭勁光除名的布告。就這樣,任弼時以放棄當時人們十分看重的中學畢業文憑為代價,走過了人生之路的重要轉折點,開啟了新的人生曆程。

進入上海 *** 早期組織所辦的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後,任弼時主攻俄語,並通過閱讀《新青年》《 *** 宣言》等進步書刊,初步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常識,思想認識發生轉變,加入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經過半年多的學習,他從探索和比較中,找到了改造社會的理論和方向,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的人生方向。

1921年4月,經中國 *** 早期組織與蘇俄方麵的聯絡和安排,決定分批派外國語學社學員去莫斯科學習,任弼時名列其中。他的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後,憂心如焚,勸他“謀事上海”,不要遠涉重洋。5月4日,父親寫信給任弼時,勸他再作考量,從長計議。

赴蘇俄留學的日子就在眼前。坐在窗前,展開父親的家書,任弼時不禁淚如雨下。一邊是家國理想,一邊是父子情深,任弼時心情沉重。

◆任弼時赴蘇俄留學前給父親的信。

啟程前夜,任弼時通宵未眠,給父親寫下一封長信。

在信的開篇,他這樣寫道:

“前幾天接到四號手諭,方知大人現已到省,身體健康,慰甚。千裏得家書,固屬喜極,然想到大人來省跋涉的辛苦,不能說是非為衣食的奔走所致,若是,兒心不覺頓寒!捧讀之餘,淚隨之下!連夜不安,寢即夢及我親,悲愁交集,實不忍言。故兒每夜閑坐更覺無聊。常念大人奔走一世之勞,未稍閑心休養,而家境日趨窘迫,負擔日益增加,兒雖時具分勞之心,苦於能力莫及,徒叫奈何。自後兒當努力前圖,必使雙親稍得休閑度日,方足遂我一生之願。但兒常自怨身體小弱,心思愚昧,口無化世之能,身無治事之才,前路亦茫茫多乖變,恐難成望。隻以人生原出謀幸福,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惟禱雙親長壽康!來日當可得覽大同世界,兒在外麵心亦稍安。”

在這封信中,任弼時雖然沒有對“大福家世界”作出解釋,但從他平時習作的言論和思想推斷,那必定是個不受外族欺淩,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有事做有飯吃,幼有所學、老有所養的美好社會。難能可貴的是,任弼時把創造這樣一個社會的責任,放到了他們那一輩青年人肩上,並且認為這也是他們那一輩青年人的希望所在、成功所在。這就是任弼時的初心。如此對理想信念、個人抱負的深刻認識,是任弼時前所未有的。經曆了五四運動、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後,任弼時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有曆史使命感。

這封來自黃浦江邊的家書,同時也表現了任弼時作為獨在異鄉的遊子,對雙親的關心與惦念,流露出一個孝子不能侍奉雙親的辛酸與無奈。

任弼時的父親是位比較開明的人士,他在教私塾過程中,積極宣揚維新變法主張。他在對學生們進行的啟蒙教育中,灌輸的基本上都是曆史上勤奮勇敢和愛國的故事。在課堂上教國文時,經常向學生介紹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使幼年的任弼時經受著民主主義與愛國主義的熏陶。

任弼時是個孝子,即便在學習工作都很繁忙的情況下,他仍時時念及家中情形。這封家書敘事完整,感情豐富。一方麵懷有尋求真理、改造中國的偉大抱負,另一方麵又時刻惦記著父母親與家中親人。“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雙重的感情,在國與家的矛盾中重合,細微之處彰顯人格的偉大。

也正是由於任弼時具有這種遠大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促使他化離鄉別親之苦為動力,胸懷救國圖存的大誌,毅然走出國門去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

三、一次留學,“到列寧的故鄉去學習革命”的決心執著堅定

寄回了家書之後,1921年5月中旬,剛滿17歲的任弼時便扮成理發師,在上海 *** 早期組織安排下,與 *** 、蕭勁光、羅亦農、蔣光慈等從上海乘船,前往海參崴,開啟 “到列寧的故鄉去學習革命”的留學之旅。

此時,之一次世界大戰雖然結束了,但是俄羅斯的土地上戰火並沒有熄滅。為了扼殺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軍隊,勾結俄羅斯境內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武裝企圖推翻蘇維埃政權。在蘇俄遠東地區的海參崴和濱海省,就盤踞著與蘇俄為敵的日本軍隊,而這裏是任弼時等人赴蘇俄留學的必經之地,沿途盤查甚嚴,如果暴露了身份,就會有生命危險。此時的任弼時,已經下定決心,不管途中如何艱險,他都無所畏懼。

這趟旅途曆時兩個月,行程7000餘華裏,直到1921年7月9日才到達目的地。

旅途中充滿艱辛和危險。任弼時一行乘坐的郵輪不是直抵海參崴,而是從上海起錨後,先要到日本長崎停靠。船到長崎港後,為了安全,不能登岸,必須成天蹲守在昏暗悶熱的船艙中。而郵輪到達海參崴時,當地還處於冰天雪地中,又正鬧著鼠疫。下船後,他們迎著呼嘯的寒風,來到一家中國人開的小旅館,住進了冷冰冰的屋子,焦急地等待共產國際遠東局的人前來接頭。

◆任弼時

在同共產國際的接待人員接上關係後,任弼時才得知,從海參崴到紅軍管轄區伯力還要經過反布爾什維克武裝盤踞的地區,隻有到了伯力,安全才會有保障。

在旅途中,任弼時不幸因患感冒而被日軍扣留,並且與其他赴蘇俄人員失散。當時他身上沒有多少錢,處境十分艱難危險。但他臨危不亂,不但巧妙地擺脫日軍檢查站人員的盤查,而且果斷采取妥善措施安全地抵達伯力,與其他赴蘇俄留學人員勝利地會合在一起。大家得知任弼時脫險的經曆後,都一致讚揚他的鎮定和機智。

到達伯力以後,雖然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前往莫斯科的旅途生活依舊充滿艱辛。四年的世界大戰和三年的國內戰爭,把俄羅斯搞得筋疲力竭,沒有糧食、沒有燃料、沒有足夠的日用品,開往莫斯科的蒸汽列車,燃的是木柴,顛顛簸簸,速度很慢。車廂裏沒有暖氣,人仿佛在冰窖中。列車經常出故障,總是走走停停。有時遇到零散的匪徒襲擊,旅客還得下車,匍匐在車廂下,躲避流彈。在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實行軍事共產主義的困難條件下,接待客人的食品,隻能是一小塊黑麵包。

1921年8月3日,任弼時進入東方大學中國班學習,把“任培國”正式改名為任弼時,並起了一個俄文名字Бринский(布林斯基)。

這時,雖然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但是學習的條件和環境還是比較優越,隻是語言的障礙使他們的學習效果受到製約。掌握俄語又成為任弼時必須克服的困難。

◆任弼時(左一)在蘇俄留學時與同學們的合影。

剛入校時,任弼時的俄語水平很低,聽課時非常困難,必須要一句一句地翻譯。任弼時不甘心這種被動的聽課狀態,他抓緊一切空餘時間,橫下一條心堅持苦學俄語。盡管在該校中國班的學員中,任弼時年紀最小,身體也差,經常感冒,但是由於他的刻苦和勤奮,使得他的俄文水平提高很快。

語言的突破,讓任弼時如魚得水。一年過後,當擔任西方革命史課堂翻譯的瞿秋白奉調回國時,任弼時就接替他當上了課堂翻譯。

在東方大學裏,任弼時較為係統地閱讀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廣泛地涉獵各種傳媒信息,擴大了自己的政治視野。這樣一來,就使得他能夠把中國革命和遠東乃至世界各國的革命鬥爭聯係在一起,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聯係在一起,進行觀察和思考,加快了他在政治上成熟的步伐。

任弼時不但認真學習,還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入學半年後,他就趕上遠東各國 *** 及民族革命團體之一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有幸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了大會,受到了生動的教育。1922年3月,任弼時在填寫旅俄青年團“團員調查表”時,在“來俄時的目的”一欄中寫道:實際考察勞農俄國,觀念明確,回國做相當的革命運動。1922年12月7日,中國 *** 旅莫支部會議通過決議,任弼時轉為 *** 正式黨員。

翌年4月,任弼時出席了 *** 旅莫支部委員會成立大會。在5月7日召開的支部臨時大會上,他擔任大會書記。根據他的提議,此次大會的研究內容增添了少年運動一項,並規定黨支部負責青年團工作的執行委員應加入團支部執行委員會。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後,任弼時立即繪製一幅列寧遺像,懸掛在中國班裏以示悼念。1月25日,任弼時瞻仰完列寧遺容後,又參加了為列寧守靈等葬禮活動。他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在明亮的燈光之下,我覺得他栩栩如生,正所謂雖死猶生。在短短的五分鍾之內,我的感想千千萬萬。”這一特殊經曆極大震動了任弼時的思想,更堅定了他的共產主義信仰,決心為完成列寧未竟的事業繼續奮鬥。

1924年5月,李大釗率領 *** 代表團到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任弼時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了大會。 *** 代表團成員張太雷告訴大家,國共合作的聯合戰線形成後,需要一批 *** 人參加 *** 的工作,決定加派陳延年、任弼時等6人回國。

◆1924年8月,任弼時留學回國。

任弼時離開莫斯科回國,行前他敬謁了列寧墓。在紅場上,他的遠房兄弟、東方大學同學任作民問他:“你已經決定把一生獻給革命事業了嗎?”任弼時明確地答道:“決定了!”這一聲“決定了”,是他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自覺融入 *** 人集體的初心和使命中的開始。

7月23日,任弼時等第二批學員隨同 *** 代表團啟程,結束了在東方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回國前,中國旅莫團組織給任弼時的評價是:用功,思想有進步,但對於實際和政治問題還須特別注意。

三年留學生活,年輕的任弼時世界觀、人生觀發生了徹底轉變,更加堅定了他的共產主義信念,為他回國後為中國 *** 和共產主義青年團事業的組織建設,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4/593518.html

“【紀念任弼時誕辰120周年】青年任弼時的初心” 的相關文章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文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天聖八年(1030)以茂才異等科及第,曆知縣﹑簽書河陽(孟州,今河南孟縣南)節度判官廳公事﹑通判絳州(今山西新絳)﹑鄆州(今山東東平),召為開封府推官、知諫院,知製誥、樞密副使、知鄆州、青...

司馬越作為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司馬越作為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司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曹魏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書記為次子,然史書未記載司馬泰長子,應為筆誤)。晉武帝司馬炎從兄弟。西晉宗室,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世民為何要將楊氏納入自己後宮,原因是什麼

李世民為何要將楊氏納入自己後宮,原因是什麼

李世民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逼迫他的父親李淵退位,從而登上皇位。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他娶了被自己殺死的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楊氏。要知道,李世...

司馬彪:西晉宗室、史學家,勤奮好學但輕薄好色

司馬彪:西晉宗室、史學家,勤奮好學但輕薄好色

司馬彪(?―306年),字紹統,河內郡溫縣人。西晉宗室、史學家,高陽王司馬睦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繼叔祖父司馬敏為孫,起家騎都尉。晉武帝時,曆任秘書郎、秘書丞、通直散騎侍郎等職。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餘歲。曾作《九州春秋》《續漢書》80卷、...

趙雲都沒有斬殺過一流大將 趙雲排名為何那麼高

趙雲都沒有斬殺過一流大將 趙雲排名為何那麼高

為什麼趙雲沒有斬首過一流大將,卻有著“一呂二趙”的說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趙雲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屬於蜀漢的五虎將之一。關於他的故事非常多,尤其是趙雲的武力值,可以說是很強的。三國時期也有關於這些武將的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崇禎繼位後還有一個21歲的皇嫂 崇禎是怎麼處置的

崇禎繼位後還有一個21歲的皇嫂 崇禎是怎麼處置的

還不知道:崇禎繼承哥哥皇位後,是如何處理21歲的皇嫂的?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輕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將天下托付給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輕的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接手的大明朝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

張公謹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張公謹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唐太宗為了紀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閻立本在淩煙閣內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張公謹是唐朝名將,在玄武門之變與平定東突厥時立了大功,深受李世民重用與信任,得以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公謹原本是王世充舊部,為何能獲得李世民的大力信任一,投靠唐...

劉封和劉禪差距不是一點兩點 劉備為何不立劉封作為繼承人

劉封和劉禪差距不是一點兩點 劉備為何不立劉封作為繼承人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兩個兒子,一強一弱,為何賜死戰功赫赫劉封而選平庸的劉禪?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備有四個兒子。劉永、劉理太小,暫不討論。隻比較劉禪和劉封兩個人:為什麼劉封沒被立為嗣子?很簡單:“劉封義子”嘛,他不是親兒子。中國是重視血緣的。除了後周郭威傳位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