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中國曆史7年前 (2017-06-02)21

自唐代遣唐使以來,中日兩國關係逐漸發生了微妙變化。日本逐漸從向中國學習、遣使示好,轉而自立門戶、反客為主。到明代倭寇屢屢騷擾東南沿海時,中日兩國關係已經開始惡化。那麼,在明代之前的元代,兩國之間又是何種關係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曾作有《木蘭花慢》詞一首,詞中提到“伏波勳業照青編。薏苡又何冤?笑葺爾倭奴,抗衡上國,挑禍中原。分明一盤棋勢,漫教人、著眼看師言。為問鶤鵬瀚海,何如雞犬桃源。”詞中有“倭奴”二字,又稱其“抗衡上國”雲雲,顯然說明在元代,中日兩國即有不睦乃至戰事了。所謂“伏波勳業”,是以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軍諸將東征日本。整首詞隱約表達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戰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這就需要進一步聯係《元史》,來作一番史料探尋與揣摩了。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據《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載:“日本在東海之東,古稱倭奴國。或雲惡其舊名,故改名日本”。事實上,白樸詞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漢代。公元57年,日本列島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貢,欲借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故求漢皇賜封,而光武帝賜其為“倭奴王”。直到唐代鹹亨年間,這受封於漢朝的“倭奴國”才改稱“日本”,漸有自立門戶之意。

繼續查閱《元史》,不難發現,白樸詞中的中日之戰,有過兩次,且發生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原本,忽必烈沒有打算東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間(1266—1269),還屢屢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鄰之意。當時,對於鐵蹄踏遍歐亞、一條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國而言,根本沒有把彈丸之地的日本國放在眼裏,以為日本必將臣服。於是乎,他沒有揮動馬鞭進軍,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豈料好幾次使臣東渡,要麼因風浪巨大無法抵達,要麼則因日本方麵不作回應而不了了之,到後來,日本更直接拒絕忽必烈的使臣登陸,並明確聲稱不會向元朝納貢稱臣。忽必烈原本隻是圖一“虛名”,讓所謂“海內之國無不臣服”的聲名成為事實,並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貢之禮;所以還一直耐著性子,按兵不動。多次遣使東渡,卻屢遭拒絕之後,忽必烈忍無可忍,終於發兵日本了。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至元十一年(1274)十月三日,元軍大小戰艦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帥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帥高麗人洪茶丘、右副元帥山東人劉複亨等的率領下進攻日本。高麗國王也派金方慶率領大軍隨同出征。這次戰役以元軍占領日本兩島後,又莫名奇妙地撤軍而草草結束。至元十八年(1281),元軍再次東征日本,用兵達十萬之眾。而這一次則更為詭異,因為海上突起風暴,元軍尚未登陸,已全軍覆沒。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稱元軍諸將不和,無法統令行軍,最終不得不以全線撤軍收場。這兩次東征日本,元軍撤軍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無法確定。而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認為元軍東征日本之所以失敗,源於諸將失和、群臣猜忌而致軍心瓦解。

“薏苡”的典故,仍是出自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史事。《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稱,馬援征伐越南時,曾聽說當地有一種“薏苡”的植物,其果實(即薏仁)可食用,有輕身健體的功效;服用後還可以避南方瘴氣之害。於是歸國途中,他便將這種植物的種子載了整整一車回來,以便在國內種植推廣。可當時卻有大臣向皇帝誣告,稱馬援載回國的車子裏,曾經載有滿滿一車的珠寶。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正是以馬援之冤代指元軍內部的猜忌失和,也間接地暗示了元軍東征日本失敗之因。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此後,忽必烈雖還有東征之意,但因種種客觀原因,及群臣諫勸,最終未能再舉戰事。元朝人大都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彈丸之國大興討伐之事;且元軍隻擅騎兵攻伐,並不擅海上征戰。白樸曾作有《西江月》詞一首,為之感歎道:“白石空銷戰骨,清泉不洗飛埃。五雲多處望蓬萊,鞭石誰能過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706/129032.html

“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的相關文章

蕭何貴為西漢開國第一功臣,晚年為何會下獄?

蕭何貴為西漢開國第一功臣,晚年為何會下獄?

蕭何可謂是劉邦的首號功臣,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蕭何是劉邦奪取天下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西漢王朝的第一位丞相,劉邦稱讚他“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後世對於蕭何的評價非常之高,司馬遷單獨作《蕭相國世家》來記述蕭何及子孫的事跡,然...

諸葛亮死後誰成為了他的接班人?為什麼是蔣琬?

諸葛亮死後誰成為了他的接班人?為什麼是蔣琬?

蔣琬 字公琰,三國時期蜀漢宰相。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諸葛亮為完成先帝遺詔,先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而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 。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便任命蔣琬為尚書...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曆史事件,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玄武門政變”對於李淵來說是殘酷的,兒子們互相廝殺,兩個兒子被殺死,並且腦袋還被割了下來。十多個孫子,也在一日之間全部被殺光。當時李淵已經60歲了,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他情感上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不過,...

趙雲長阪坡被圍都能突圍成功 呂布和關羽為什麼會失敗

趙雲長阪坡被圍都能突圍成功 呂布和關羽為什麼會失敗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同樣被圍,為何趙雲在長阪坡成功了,有赤兔馬的呂布關羽失敗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三國時代,武力值能夠達到超一流水準的人不多,其中最強的猛將則是公認的三國第1勇將呂布,其次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虎將了。這6人武藝超群,都曾有過高光時刻:呂布在虎牢關一個...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同一件事為何結果不一樣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同一件事為何結果不一樣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劉邦和韓信做了同一件事,結果完全相反,一個安天下,一個失人心,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劉邦和韓信實際上是一對生死冤家。當年韓信落魄,被項羽看不起的時候,是劉邦拉了他一把,讓他做的大將軍。後來劉邦彭城之戰慘敗後,韓信又拉了劉邦一把。韓信被劉邦任命為開辟新戰...

朱據: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善於論辯詰難,樂於施舍

朱據: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善於論辯詰難,樂於施舍

朱據(194年-250年),字子範,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要官員及將領,前將軍、青州牧朱桓從弟、大都督朱異的堂叔。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吳郡朱氏。朱據儀表堂堂,體格健壯,善於論辯詰難。黃武初年(222年),擔任五官郎中、侍禦史。孫權以朱據文武兼備,授任他...

清朝官員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員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還不知道:清政府官員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清朝作為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了中國200多年。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帶來的康乾盛世,將國力一度推向頂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廈將傾時的落魄與無助。清朝的統治者是我們常...

匡衡在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匡衡在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鑿壁偷光,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西京雜記》。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無疑,讀書改變命運這是正解。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