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漢武帝與漢宣帝兩人,誰的功績更大一些呢?

中國曆史6年前 (2018-07-25)2

漢宣帝帶領西漢達到極盛。但若說到個人成就,他與自己的曾祖父漢武帝相比還是略遜一籌。漢武帝跟秦始皇很像,是中國帝王圈裏的“巨人”;後世王朝的興盛、帝王的成功,都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之上。漢宣帝就是之一個受益者。

漢武帝與漢宣帝兩人,誰的功績更大一些呢?

從秦到漢初,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治理模式曾經長期處於摸索狀態。

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是因為他並六國、建立統一帝國,為後世封建王朝打造了疆域的基本輪廓;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消除了春秋戰國以來支離破碎的局麵;廢封建、推郡縣,打破階層的藩籬,推動中國社會由貴族精英製邁入平民時代。在思想、製度、文化多方麵大破大立,之一個中央集權製國家初具雛形。但是如此充滿新氣象的王朝,為啥迅速二世而亡?不是因為法家的“嚴刑峻法”,也不能歸咎為帝王獨斷專行(秦朝的所有大事其實都會經過“君臣集議”來決定),而是因為役使民力過度。

漢武帝與漢宣帝兩人,誰的功績更大一些呢?

隨後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是平民階層的巨大勝利。新王朝的帝王以及功臣集團,都不是過去千百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貴族,所以得名“布衣將相”。

在國家治理模式方麵,西漢顯然吸取了秦朝的教訓。既然“嚴刑峻法”不足以亡國,西漢便經由秦朝故吏蕭何建章立製,整體格調是“漢隨秦製”;但漢與秦更大的區別,就是在民力的使用上完全相反——所謂的“無為而治”,核心思路是恭儉無為、與民休息,具體舉措包括軍吏歸農、輕徭薄賦、勤儉節約、重農抑商、抑製豪強、對外和親等等,它既反映了大亂之後人們對休養生息的渴望,也體現出了平民統治集體的樸素治國邏輯。

與這種治理思路相吻合,興盛於戰國晚年的黃老之術大行其道,成了統治階層的共識。除此之外,法家刑名之學、陰陽五行理論也很有市場。

通過這種務實的治理思路,西漢獲得了數十年的休養生息期,並且誕生了青史留名的“文景之治”。但其中蘊含的被動、消極特色,卻也讓漢朝麵臨著重重隱患。早在漢文帝時期,青年才子賈誼就將帝國的危機總結為“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歎息者六”。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之一,無為而治,實際上是因循守舊,漢初的製度、法律幾乎完全照搬秦律,比如夷三族、妖言令、挾書律等苛政直到文帝時才逐漸廢除。但這隻是具體細節的修修補補,漢朝若要長治久安,離不開成體係的指導思想。

第二,諸侯王勢力逐漸壯大,而且與中央朝廷皇帝之間的血緣關係逐漸疏遠,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甚至還爆發了七國之亂,大一統帝國存在分裂風險;

第三,經濟的持續繁榮,卻也帶來了土地兼並、貧富差距拉大等副產品。一方麵,公侯將相、富商大賈利用寬鬆的政策積累了大量財富;但在同時,許多農民為了躲避賦稅而脫離戶籍淪為“亡人”,或者賣身給權貴富豪為奴婢,導致社會矛盾凸顯,中央 *** 的人力資源、財政收入大幅下滑。

第四,傳統貴族雖已消失,但軍人、遊仕、商人甚至遊俠則不斷嶄露頭角、進入政治舞台,成了特權階層。依靠這些人,顯然不是政權長治久安之道。

第五,在邊境上,軟弱退讓換不來和平與尊重,單純的和親政策,卻助長了匈奴的野心,他們時不時南下搶掠,極大威脅著中原王朝的安寧。

概而言之,無為而治雖然有助於休養生息,但黃老之道的消極、妥協本質,卻也給王朝造成了巨大發展障礙。文、景二帝雖然在應對諸侯王方麵進行了努力,但若要係統性地消除各領域的隱患、將大一統帝國捏合成型,必須要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漢武帝一個人就幾乎解決了上述所有難題,完成了理應由幾代人循序漸進推進的係統改革。指導思想層麵,根據賈誼《政事疏》、董仲舒《天人三策》兩大雄文提出的思路,推行“複古更化”的治國理念,“據舊以鑒新”,實現了由黃老而儒學、的政治主導思想的大扭轉。以教為先,興太學,置《五經》博士,遍建庠序,建立了社會教化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製度;

與思想改革相配合,漢武帝實行“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的用人和學術文化政策(意味著諸子百家朝廷照舊錄用),並且輔以日益健全的察舉製,創建了領先世界的文官製度;

建立兩套官僚係統:大將軍、尚書等組成“中朝”,主管決策;丞相領先構成“外朝”,主管政務,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同時,也打破了貴族擔任 *** 首腦的管理,促進了權力中樞的穩定;推行“推恩令”,以恩威並施的方式徹底解決了諸侯王對政權的威脅;完善監察製度,頒布了被譽為“二千年良法”的《刺史六條》;

徙豪強入邊,推行鹽鐵專營,收回鑄幣權,施行均輸、平準製度,打擊商人資本的無限擴張;創設樂府,行“詩教”,建立中國文獻庫和保存文化遺產的文化製度。建年號,改正朔,修郊祀,易服色,建明堂,行太初曆;對外南收兩越,東定朝鮮,北逐匈奴,平西羌,撫西南夷,通西域,開疆拓土,中華文明向周邊強勢擴張。

漢武帝的改革,涵蓋了教育、學術、文化、政治、經濟、軍事製度、曆法等所有層麵,以此為基礎,漢朝被打造為當時世界上更先進的強大的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但凡事都伴隨著代價,在開創上述文治武功的同時,西漢也麵臨著國力被嚴重消耗、百姓負擔沉重、階級矛盾激化等危險,後世甚至評價“武帝有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因此,曆史再次進入了休養生息的階段。漢武帝晚年頒布《輪台詔》,向天下謝罪悔過;隨後實行“富民”政策,以示範後世。緊接著,霍光輔佐漢昭帝期間,延續、發揚了漢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他們多次下令減輕賦稅、裁汰冗員;對外,改變積極作戰的政策,軟硬兼施,推行邊境安定。這些與民休息政策的推行,極大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複發展,有效控製了漢武帝遺留下來的各項矛盾。

當時的西漢,一方麵承接漢武帝之餘威,另一方麵重拾文、景休養生息的優良傳統,效果立竿見影,史稱“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而漢宣帝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漢昭帝21歲就英年早逝,隨後的昌邑王劉賀僅僅當了27天皇帝就被廢除,生於民間的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進京為帝(為了方便人們避諱,後改名劉詢),這就是漢宣帝。

在霍光的輔佐下,漢宣帝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的方針。後來即使霍光病死、霍家被滅的情況下,這一政策也沒有改變。而且,由於曾經飽嚐人間疾苦的緣故,漢宣帝在承襲文景、漢昭之政的同時,還充分體現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以空前力度整頓吏治。

為了加強集權、打壓不安定因素,曾經的文、景、武都喜好任用“酷吏”為爪牙,但漢宣帝是另一種思路。他一項反對苛政,強調所有官員必須遵紀守法,為此完善了監察、考核製度,“信賞必罰,綜核名實”,還經常派出丞相、禦史以及其他官員巡行全國,檢查各地官員工作。對於瀆職、玩忽職守的官員采取極為嚴苛的懲處。

比如一向精明能幹、人稱名臣的京兆尹趙廣漢,在一次執法時出現偏差、導致誤殺,結果被漢宣帝下令腰斬;河南太守嚴延年由於執法過於嚴酷,被當眾處死。漢宣帝對官員主張執法嚴明、嚴格考核,但同時卻也不斷減輕刑罰,他主導廢除了多項連坐名目,將西漢初期的“仁政”理念發揚光大。

對外,漢宣帝抓住匈奴實力江河日下,內部分崩離析的機會,對其進行分化。呼韓邪單於歸附漢朝,匈奴對漢朝的威脅被解除;同時還設置了西域都護,對西域進行直接管轄,進一步促進了中原王朝的控製力、影響力。對於漢宣帝的政績,後世可謂讚不絕口,如“吏稱其職,民安其業”,“邊境安,四夷清,單於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史稱“孝宣之治”。中原大一統王朝建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耀眼的治理成果;無論政治,還是經濟、軍事、文化、民生,都首次趨近完美。

單就成績來看,漢宣帝可謂西漢最為成功的帝王。但就像當初漢武帝對兒子劉據說的那樣:“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我把最辛苦的事都幹了,把安逸留給子孫,不也是美事一樁嗎?

事實確實如此——曆史要實現進步,必定避不開一些代價,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漢武帝的全麵創改、文治武功,不僅為兒子漢昭帝、曾孫漢宣帝提供了“巨人的肩膀”,也為後世的帝王們夯實了基礎。史書中獨獨稱他“雄才大略”,恰如其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807/201327.html

“漢武帝與漢宣帝兩人,誰的功績更大一些呢?” 的相關文章

項羽死後屍體被漢軍肢解 項羽的親族又是什麼結局

項羽死後屍體被漢軍肢解 項羽的親族又是什麼結局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被漢軍亂刃分屍,他的親族結局如何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在垓下進行決戰,結果項羽戰敗,率領八百騎兵突圍而出。麵對漢軍的追擊,最後項羽在烏江邊自刎。由於劉邦曾頒布賞格,能得到項羽者賞千金、封...

明君朱瞻基創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個致命錯誤

明君朱瞻基創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個致命錯誤

眾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創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就是從仁宣之治開始的。但是明君也會犯錯誤,那麼他犯了哪三個致命錯誤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國以後,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權的教訓,特地立下祖訓:宦官不許幹政,違者斬。這事兒如果好好實行下去,對大明朝隻有好處。可問題是,到了他...

楊儀: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自以為功勞特大最終作繭自縛

楊儀: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自以為功勞特大最終作繭自縛

楊儀(?-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關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調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任丞相參軍,此後一直跟隨諸葛亮戰鬥。...

荀攸是什麼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麼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帳下有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其中以荀攸最為曹操倚重,為其“謀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軍師,為何沒有郭嘉他們那麼出名呢一,出身名門荀攸出身潁川荀氏,為廣陵太守荀曇之孫,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喪父,因此跟隨祖父荀曇一起...

對於康熙皇帝來說 康熙是想傳位給老四雍正還是十四子胤禵

對於康熙皇帝來說 康熙是想傳位給老四雍正還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究竟想傳位給誰?是雍正,還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農曆),清聖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終年68歲。康熙去世後,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不過,關於雍正皇帝繼位的問題,從雍正年間一直到現...

周泰: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多次保護孫權安危,屢立戰功

周泰: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多次保護孫權安危,屢立戰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國時期孫吳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從征劉繇、嚴白虎、王朗等人,數有戰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

曆史上福康安與乾隆到底是什麼關係?

曆史上福康安與乾隆到底是什麼關係?

·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福康安本是大學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間卻一直傳聞他是乾隆的兒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這事是真的嗎?說起來,福康安還真是特別得乾隆的恩寵。他不光在年幼時,就被乾隆帶入內廷親自教養,還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書房讀書的資格,就...

曹操如此聰明絕頂卻在13夭折了 曹衝究竟是怎麼死的

曹操如此聰明絕頂卻在13夭折了 曹衝究竟是怎麼死的

對絕頂聰明的曹衝,為何13歲便早夭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曹操一掃北方,整合了各路諸侯,以天子的名字發號施令,當真是意氣風發,光彩奪目。而在此之後,曹操卻灰頭土臉,隻能蝸居在北方,失去了繼續南下,完全結束諸侯割據局麵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