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2)91

吳三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吳三桂正式起兵反清。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吳三桂的反清意誌其實不是那麼堅決,當時的吳三桂已經61歲了,沒有太多爭雄好勝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間的博弈,也僅僅隻是想世鎮雲南。

所以,吳三桂是被康熙給逼反的。

吳三桂起兵反清雖然是被逼的,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優勢也是有的,最主要的就是軍隊戰鬥力對比上,吳三桂麾下的軍隊或許強於當時的清軍。

吳三桂年輕時,曾長期在遼東幫助明朝抵禦清軍,當時,清軍八旗的戰鬥力是超過關寧軍的,包括清軍入關之初,對此,吳三桂心知肚明。

如果,清軍八旗的戰鬥力一直這麼保持下去,我相信,吳三桂是不敢起兵造反的。

但清軍入關之後,八旗的戰鬥力肉眼可見的下跌,主要有三個方麵造成:

英勇善戰的開國一、二代將領老去或死去,或在幾次清朝上層的政治變動中被廢掉。

在跟南明抵抗勢力的殊死搏殺中,比較善戰的 *** 掉了很大一部分。

入關後,富裕舒適的生活,腐蝕了八旗的戰鬥力。

因此,至康熙時期,清軍八旗的戰鬥力早已不複以往,清軍的主要戰力,已經轉移到漢軍綠營。

而漢軍綠營的戰鬥力,應該略低於吳三桂麾下的,以明朝關寧軍為主的精銳。

畢竟,當全國大多數地方已經平定後,吳三桂轄下的西南地區還一直在打仗,吳軍的戰鬥力一直保持在相對頂峰。

我想,這大概也是吳三桂臨到老,還要賭一把的原因。

但總體來說,吳三桂還是以一隅敵一國,整體實力處於下風,即使加上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響應,也是一樣。

三藩起兵,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沒能形成合力,三藩沒有統一的戰略,各打各的,所以,吳三桂要想戰勝清朝,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以一隅敵一國,也就是要以弱勝強,戰略上的決策就相當重要了,走錯一步就容易墮入深淵。

而吳三桂恰恰在起兵之初節節勝利,打得清朝來不及應對時,犯下了致命的戰略錯誤。

吳三桂起兵後,前進的步伐非常快,在西南地區無人能擋,很快就打到長江邊上,但吳三桂卻止步於長江,史載:“至夷陵,駐兵鬆滋,三月不進”。

前麵說了,吳三桂是被逼反的,他本來沒有反清和爭雄之心,大軍止步於長江,是為了跟清朝談判,其一是想要回在北京的兒子吳應熊,其二,他隻是想劃江而治。

但他沒想過,清朝是不可能容忍所謂的劃江而治的。

當時,清朝入關還不到30年,統治基礎和民心遠遠沒有穩固,如果把一半江山給了吳三桂,哪怕隻給西南二、三省,就會馬上有連鎖反應,江山很容易被顛覆。

所以,清朝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幹掉吳三桂,絕對不會妥協,康熙缺少的隻是時間罷了。

偏偏吳三桂給了康熙調整的時間,康熙掌握全國的資源,可調動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三藩能比的,有了時間,康熙就穩勝了。

當時,不是沒有人看出吳三桂戰略上的錯誤,其麾下的著名謀士劉玄初就知道,吳三桂如果不盡快北進,打到清朝的核心統治區去,就會麵臨失敗。

清初文人劉獻廷所著的《廣陽雜記》中,記載有當時劉玄初向吳三桂獻策的內容:

愚計此時當直搗黃龍而痛飲矣,乃阻兵不進,河上消搖,坐失機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知其為何說也。。。。。。愚以為朝廷寧失四海,決不令世子返國也。夫弱者與強者鬥,弱者利乘捷,而強者利於角力。。。。。。今雲南一隅之地,不足當東南一郡。而吳越之財貨,山陝之武勇,皆雲翔蝟集於荊、襄、江、漢之間,乃案兵不舉,思與久持,是何異弱者與強者角力,而貧者與富者競財也?

劉玄初清楚地指出,要以弱勝強,且財力、人力、物力都不如對方時,就要以快打慢,不能給清朝回血的時間,即“弱者利乘捷”,要趕緊“直搗黃龍而痛飲矣”。

他也肯定地表示,要想讓吳應熊回歸,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也是,吳三桂起兵後沒幾個月,康熙就幹掉自己的姑父吳應熊,以表示,決不妥協。

但吳三桂沒有聽從劉玄初的正確建議,他老了,已經花甲之年的他是真沒有堅定的反清之心,更不要說“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麼宏偉的目標了。

而劉玄初這位出身於大西軍(曾為張獻忠義子、蜀王劉文秀帳下幕客)的謀士,因吳三桂不能納其策,很快就鬱鬱而終,當吳三桂後來麵臨困境時,再無人能為他解困。

要想戰勝清朝,吳三桂當時有兩條路可走,除了劉玄初建議的趕緊渡江北進,打到清朝的政治中心、國都北京去之外,其實,還可以東進江南,拿下清朝的財賦重地江南,收複前明舊都南京。

打北京,是奔著趕走清朝,統一全國去的。而打江南、收南京,才能有跟清朝劃江而治的更大籌碼,沒有江南,清朝就無錢跟吳三桂打持久戰。

“三藩之亂”打了將近八年,康熙依仗的底氣,最主要的不就是江南能源源不斷提供錢糧?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可吳三桂即不渡江北進,也不東進江南,反而在湖南跟清軍拉鋸了五年時間之久,注定了最後的失敗。

這還是因為吳三桂麾下的軍隊戰鬥力略超過清軍,否則,吳三桂早敗了,他的財力、物力、人力的補充,都不如清朝。

一些試圖觀望成敗後,才決定是否倒向吳三桂的清軍綠營將領,也因吳三桂在湖南一隅之地跟清朝糾纏,沒有席卷天下的動力和決心,放棄了投奔吳三桂,然後幫助清朝死磕叛軍。

當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時,吳三桂哪能不敗,而這些吳三桂能拿到一部分的有利條件,卻因他在長江邊的止步不前,全部遠離他而去。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困境中的吳三桂狗急跳牆,在湖南衡州稱帝建國,過了一把皇帝癮,八月,即在四麵楚歌中去世。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月,清軍殺進昆明,吳三桂的繼承人吳世璠自殺,所謂的“吳周”政權滅亡。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下令編纂《逆臣傳》,生前叛明、叛順、叛清的吳三桂在其中名列榜首。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797.html

“吳三桂造反時如果聽取劉玄初的建議,會是什麼結局?”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劉秀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後世的評價如何?

曆史上劉秀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後世的評價如何?

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劉秀是曆史上廣受讚譽的皇帝,但是,他的知名度卻並不高,遠不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這樣的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說劉秀是一個廣受讚譽的皇帝,確實不假。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麵來證明這一點。其一,劉秀很好地處理...

有哪些與杜牧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杜牧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杜牧在26歲中進士,先後官至弘文館校書郎,淮南節度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黃州、睦州刺史等職。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

蘇麻喇姑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蘇麻喇姑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蘇麻喇姑一個在史書中並未留下太多痕跡的宮女。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宮中一位年長的宮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為該宮女舉辦隆重的葬禮。這位宮女不是別人,正是93歲高齡的蘇麻喇姑。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蘇麻喇姑的話,肯定是“傳奇”無疑。蘇麻喇姑的特別之處至少體現兩方麵:蘇麻...

乾隆讓位給嘉慶是真心的嗎 乾隆三年太上皇裏都做了什麼

乾隆讓位給嘉慶是真心的嗎 乾隆三年太上皇裏都做了什麼

還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讓位給嘉慶的嗎?當太上皇的三年多時間裏他都在幹什麼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極少數主動讓位的皇帝,他在85歲這一年主動讓位給兒子嘉慶,但是乾隆在讓位之後當太上皇期間,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攬權再攬權,退位...

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的原因是什麼?與陸遜有關嗎

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的原因是什麼?與陸遜有關嗎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劉備以為大將關羽報仇的名義,禦駕親征,親率大軍東征伐吳。初期,劉備率部一路勢如破竹,水陸並進,拿下秭歸,進至夷陵。東吳孫權...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仁孝文徐皇後,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大將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將門才女,一代賢後。這是後人對於仁孝皇後徐氏的評價。在很多影視劇裏,徐達的長女都被稱為“徐妙雲”,不過在正史裏並沒有明確記載她的閨名,隻稱之為“徐氏”。這裏姑且稱徐氏為徐妙雲。1407年8月6日,46歲的徐妙雲行將離開...

都說趙雲智勇雙全 趙雲為何始終沒有得到劉備重用

都說趙雲智勇雙全 趙雲為何始終沒有得到劉備重用

對智勇雙全的“趙雲”,為何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趙雲在劉備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應該感謝劉備,劉備摁住了他人性惡的這個方麵,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趙雲為了救劉備的孩子怎麼樣?小時候上講得七進七出啊,看見劉備說,主公,我把幼主救出來了。大家說此時此刻誰對...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處?為何會用來讚美楊貴妃?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處?為何會用來讚美楊貴妃?

楊貴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時期後妃、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三首《清平樂》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這句話來形容楊貴妃,可以說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寫詩讚美女人不好寫,寫詩讚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難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