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86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吳國國力並不弱,孫權為何最後稱帝,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了他的王位。曹丕剛繼承王位沒幾天,就開始逼迫漢獻帝禪讓給自己。在曹丕的逼迫下,漢獻帝禪讓給了曹丕,東漢滅亡,此時正式進入三國時代。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消息傳到了蜀地,此時不知道怎麼了,消息變成了曹丕殺了漢獻帝。一直自詡為漢室宗親的劉備,打著光複漢室的口號,221年也登基稱帝,重新建立漢朝,史書上稱為蜀漢。三國已經出現了兩個,此時隻差吳國了。不過和魏國、蜀漢相比,吳國的孫權稱帝可以說非常晚。

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策死後,弟弟孫權繼承孫策的位置,掌管江東各地。到曹丕篡漢的時候,孫權已經統治江東各地20年了。從孫堅開始到孫策,再到孫權,孫家經營了江東三代人,可以說根據非常牢固。孫家的統治在江東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深得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不過在稱帝這件事上,孫權好像一點都不積極。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很多人會覺得孫權之所以不積極稱帝,和江東的實力有關,也許是實力太弱了。事實上到東漢滅亡之前,天下大勢已定。東漢末年全國分為十三個州,曹操統治了九個,而且這九個都位於北方,是當時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一些州,實力也是最強的;孫權占領荊州之後,占領了兩個多州,差不多三個。劉備隻占了一個多州,確切地說是益州加上漢中。不過益州麵積雖然大,但南部廣大地區都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劉備並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從三家的地盤和實力上看,孫權的實力雖然沒曹操強,但和劉備相比,還是略勝一籌。那麼,問題來了,弱小的劉備都稱帝了,孫權為何不稱帝呢?

孫權之所以遲遲不稱帝,並不是自己不想,而是沒有理由稱帝。古人講,名正言順,無論是曹丕、還是劉備,他們稱帝都是有足夠的理由的,但孫權並沒有理由。這些理由不僅僅是官員的支持,或者說各地有祥瑞出現之類的,而是必須讓所有人都認同的理由。孫權之所以不稱帝,就是遲遲沒有合適的理由。

先看一下曹丕稱帝的理由。曹丕繼承王位之後,逼迫漢獻帝禪讓給自己。不管怎麼說,漢獻帝三次禪讓給曹丕,曹丕拒絕了三次,最後才接受漢獻帝的禪讓。這一套禮儀是沒任何問題的,而且人家有天子的詔書,也有傳國玉璽,在法理上講沒有任何問題。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再看一下劉備稱帝的理由。前麵說了,曹丕強迫漢獻帝禪讓給自己之後,劉備以為曹丕殺了漢獻帝。由於劉備一直宣傳自己是漢室宗親,現在漢獻帝不在了,漢朝的大旗沒有了,劉備肯定有理由舉起來。不管漢獻帝有沒有死,現在漢朝確定是滅亡了,劉備這樣做都沒任何問題。

曹丕和劉備,一個是漢獻帝禪讓的,一個是漢室宗親,他們都有稱帝的理由。反觀一下孫權,雖然孫家統治了江東幾十年,但根本沒有稱帝的理由。因為,孫家統治江東,在名義上還是朝廷任命的。如果現在稱帝的話,相當於割據,難以服眾。江東的百姓雖然臣服於孫權的統治,但他們未必認可孫權是皇帝。一旦稱帝,後果真的難以預料。

其實,當時的孫權有兩條選擇。之一就是一直向劉備稱臣,畢竟劉備算是漢室正統;第二,一直向曹魏稱臣,曹魏是禪讓的。這兩條無論選哪一條江東百姓都未必會反對,可以說江東的百姓也在觀望。隻要有皇帝就行,反正江東還是孫權的。對孫權來說也無所謂,江東的外交一直在搖擺不定,又不是曹魏和蜀漢,一直是死對頭。當然,孫權肯定也想稱帝,隻不過沒有合適的機會。不過後來發生了兩件事,讓孫權沒有選擇。可以說,正是這兩件事才讓孫權有了稱帝的機會。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之一件事就是劉備進攻孫權的夷陵之戰。關羽被孫權殺死之後,劉備就開始計劃進攻東吳了。劉備稱帝後,做的之一件事就是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幟傾全國之力進攻孫權,而且不管誰勸都不聽。這下孫權無法向劉備稱臣了,兩國徹底破裂。一直到夷陵之戰後,劉備輸了,兩國關係才逐漸緩和。但夷陵之戰之後,東吳肯定不會再願意向劉備稱帝了,畢竟大家打得這麼激烈。要是再向劉備稱帝的話,百姓肯定不樂意。況且劉備的實力根本不如孫權,再向蜀漢稱帝也不合適。

第二件事就是曹丕伐吳。劉備伐吳的時候,孫權為了取得曹丕的支持,向曹丕稱臣,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夷陵之戰後,孫權實力大增。很多人對向曹丕稱臣不滿意,就這樣孫權和曹魏關係惡化。再加上曹丕也想統一全國,於是在222年傾全國之力進攻吳國,這是曹丕之一次伐吳。這次結果以吳國的勝利而告終。224年,曹丕準備第二次伐吳,後來由於眾多的原因,都沒有進攻吳國。曹丕滅吳的計劃就這樣破產了。由於曹魏進攻過自己兩次,東吳肯定也不能再向曹魏稱臣了,要不然大家也不願意。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靠著這兩次戰爭,江東百姓對曹魏和蜀漢徹底死心了。這種狀況下,孫權隻能選擇第三條路,就是自己稱帝。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三國中的第三個國家正式出現。此時曹魏已經換曹叡當皇帝了,屬於第二代國君。蜀漢也由劉備換成了劉禪,也是第二代國君。當然,孫權稱帝時有個現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年號。

曹丕剛稱帝的時候年號為黃初,劉備稱帝時年號為章武。這兩個年號裏的“黃”和“章”都是顏色,之所以這樣是受陰陽家五行學說的影響。陰陽家講究五行相生相克,每個王朝都要屬於其中之一,後麵的王朝肯定克前麵王朝。曹丕和劉備的年號就是這個意思。而孫權稱帝時的年號為“黃武”,從曹丕和劉備的年號裏各取一個。估計孫權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繼承某某了,也不能說克之前的王朝,畢竟自己是割據政權,也不好意思這樣說。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這就是孫權稱帝比較晚的原因。不是實力不行,而是沒有機會。一旦機會成熟,孫權肯定會把握住。畢竟,封建社會時期,稱帝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孫權還是比較聰明的,一直等到時機成熟才稱帝。

參考資料:

《三國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306.html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排在第二 孫權為何是三國最後稱帝的” 的相關文章

漢文帝在位時期講究無為而治 漢文帝真的什麼都沒有做嗎

漢文帝在位時期講究無為而治 漢文帝真的什麼都沒有做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無為而治的漢文帝,在位期間真的什麼都沒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曆史上真實的漢文帝,雖然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間,卻並非真正的‘無為’,反而是政績特別大,貢獻特別多。漢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間,對內休養生息、恢複國力、廢除嚴刑峻法、妥善...

王渾: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晉八君子之一

王渾: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晉八君子之一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衝,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晉時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兒子。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王渾早年為大將軍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變後,循例免官,出任懷縣縣令、散騎侍郎等職,襲封京陵縣侯。西晉王朝建立後,加號揚烈將軍,曆任征虜...

陸胤:東吳將領、丞相,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陸胤:東吳將領、丞相,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陸胤,字敬宗,吳郡吳縣人,左丞相、嘉興侯陸凱之弟 ,三國時期吳國官員、將領。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陸胤初任禦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孫和聽到他的名聲,以特殊之節待他。適逢楊竺等親附魯王孫霸,與孫和分庭爭鬥,暗地相互讒毀結怨,陸胤因此獲罪入獄。後任衡陽督軍都尉。赤烏十一年(2...

第十三代黔國公沐天波是怎麼為了明朝奮戰到最後一刻的?

第十三代黔國公沐天波是怎麼為了明朝奮戰到最後一刻的?

大明第十三代黔國公沐天波是怎麼為了明朝奮戰到最後一刻的?他是大明開國名將沐英的第十一代孫子,在崇禎元年的時候,第十二代黔國公沐啟元暴斃而死,在同年十月份的時候,便由其年僅十歲的兒子沐天波來繼承爵位,並擔任雲南總兵官,領征南將軍印,開始了為鎮守雲南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時其所處的時代,大明王朝已經處...

魏延子午穀奇謀獲勝成果那麼大 諸葛亮為何沒有采納建議

魏延子午穀奇謀獲勝成果那麼大 諸葛亮為何沒有采納建議

對魏延子午穀奇謀如果成功,蜀國必然大獲全勝,諸葛亮為何沒有采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子午穀奇謀一直都是關注三國曆史的焦點之一,裴鬆在給《三國誌》做引注中是這樣說的,魏延與諸葛亮建議,“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東漢末年袁術敢率先稱帝 袁術的實力究竟是什麼樣的

東漢末年袁術敢率先稱帝 袁術的實力究竟是什麼樣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袁術居然率先稱帝,他擁有多少猛將?實力究竟如何?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在董卓被殺後,...

要是落鳳坡死的人是諸葛亮 龐統能輔佐劉備擊敗司馬懿嗎

要是落鳳坡死的人是諸葛亮 龐統能輔佐劉備擊敗司馬懿嗎

對若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繼續輔佐劉備,能打敗司馬懿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劉備手下難得的奇才,甚至在當時有著“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之說。隻是很可惜的是鳳雛龐統很早就隕落在落鳳坡,這就使得劉備雖然得到了益州,但是卻失去了一個非常重量級別的軍...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鄉人,北宋時期名相、詩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沆登進士第,任將作監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累遷至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輔導太子趙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