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博物館裏讀中國|崧澤遺址博物館開館十年:走近上海史前文明

中國曆史6小時前1

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在一片農田和河流的掩映下,低調地矗立著一座講述史前文明的博物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館舍不大,高低錯落宛如古老村落剪影,完美融入周邊江南水鄉的人文和自然風貌。

作為在原址建立的上海之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崧澤遺址博物館在今年的5月18日將迎來開館十周年。據館方統計,崧澤館開館至今共接待觀眾70萬餘人次,舉辦各類社教活動500餘場,惠及觀眾達二十萬餘人次。崧澤遺址博物館成為展示崧澤遺址的窗口,成為公眾了解上海6000年前曆史的窗口,也成為傳承上海古今文脈的所在。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青浦,走近這座小而美的遺址博物館。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建築外景

尋找東晉袁崧墓,意外發現崧澤遺址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坐落於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滬青平公路沿線,在一片農田、綠地和河流的掩映下,顯得低調親和。建築外觀布局高低錯落分布,猶如古老村落的縮影。

考古界早年曾有“上海無古可考”之說。老一輩考古專家都說,在柏油馬路上如何考古。1957年,崧澤遺址的發現結束了這一局麵,並且至此進入崧澤遺址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曆程。

當年最早到青浦縣(現為青浦區)做考古調查的考古工作者是上海文管會、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黃宣佩先生與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原副主任孫維昌先生。據黃宣佩和孫維昌先生當年口述,當時重點去了青浦的福泉山和崧澤兩個地方,到崧澤是因為縣誌上記載崧澤村的假山墩有袁崧墓。

崧澤遺址上世紀60年代墓葬清理工作照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個是不是晉代的墓,當年去調查的時候還是說上海無古可考,能夠有1600年以前的遺跡也很了不起了。”黃宣佩先生說。“我跟黃宣佩同誌兩個人就迫不及待地在青浦展開一些調查,終於發現了崧澤這一個古文化遺址。”孫維昌先生說。

1961年、1974年,以黃宣佩先生為領隊的上海考古工作者先後兩次對遺址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考古發掘表明崧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早期的遺址,並且發現了馬家浜文化遺存和崧澤文化(後來命名)遺存。

1980年代崧澤遺址全景

根據這些考古工作成果,1987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編,出版了《崧澤——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一書,這是上海之一份正式的考古專著,書名是由當時的上海市市委書記 *** 題寫的。也是在這兩次發掘的基礎上,“崧澤文化”的命名得到廣泛的認同,成為之一個以上海的地名命名的考古學文化。之後又經過幾代上海考古工作者的接棒,使得崧澤這處古文化遺址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

曾參與崧澤遺址考古發掘的上海市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張明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崧澤遺址自下至上堆積了六千多年的馬家浜文化、五六千年的崧澤文化、四千多年的良渚文化和零星的西周春秋時期的遺存;中心是一個葬有一百多座五六千年古墓的大型墓地。發現了上海之一人、之一房、之一鍋肉(距今六千多年),石器加工場(距今五千多年)……尤其可喜的是這裏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水井,最早的梗、秈兩種栽培稻,最早的家豬,最早的玉琀……

家豬陶塑

崧澤遺址博物館當年是直接建造在經過發掘回填的遺址原址之上,處於崧澤遺址最核心區域,當年的墓葬及“上海之一人”、“上海之一房”都是在這塊區域被發掘出來的。相較整個崧澤遺址約15萬平方米的保護範圍,崧澤遺址博物館的占地麵積僅為其十分之一。崧澤遺址博物館可以說是目前公眾唯一能夠見到、可供追憶當年崧澤考古發掘場景的處所。

2014年發掘區航拍圖

近十年來,崧澤遺址的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仍在持續進行。據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黃翔介紹,崧澤遺址的考古工作已經進入第三階段,遺址得到有效保護、展示與利用。“2014年,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崧澤遺址的展示與利用也進入新的階段;到2018年,我們基本完成對崧澤遺址的全麵考古勘探;2021年,崧澤遺址成為上海唯一一處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古遺址。”

從遺址到博物館的探索實踐

崧澤遺址所在的青浦區崧澤村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周圍河港交錯,農田棋布,這仍能反映在當下崧澤遺址博物館周邊生態中。

崧澤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走過崧澤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2013年,崧澤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站在通往遺址博物館的石橋上,底下是一條東西向的小河流彎彎繞繞,河道很窄,未經修整,秋冬季還能看到沿河岸成片的蘆葦彎彎曲曲向遠處延伸。眼前的場景,引人遐想,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海先民曾經耕作、漁獵在此,6000年滄海桑田仿佛就在蒼茫一瞬間。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於2003年立項,是上海市“十二五”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經過10餘年的籌備和建設,於2014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其作為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曆史博物館)的分館,定位為“遺址保護管理、出土文物收藏、學術研究、鄉土史教育及文化休閑旅遊”,致力於傳承與守護上海曆史。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建築外景

在20年前,在原址上直接建博物館,這算是一個比較超前的理念,建造之初也麵臨過一些爭議,嚴格來說,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遺址博物館”,因其展示的並非遺址本體。

在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原館長張嵐看來,崧澤遺址博物館建造之初,總體來講在全國範圍內遺址博物館還是不多的。中國遺址博物館的實踐肇始於1953年建立的中國猿人陳列館,其代表性的有1958年建立的半坡遺址博物館和1975年建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新世紀初,遺址博物館有2005年建立的殷墟博物館;2006年建立的漢陽陵博物館和2007年建立的金沙遺址博物館。“上海是先行者之一,代表了上海考古界文博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張嵐表示,遺址博物館可以在科學保護考古遺址的前提下,協調考古科研、遺址保護、社會展示、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改善等諸多方麵的關係,是最適合遺址保護和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的手段。在學術層麵得到社會的認同,隻是在文化和經濟的平衡上一直有不同的觀點。

觀眾了解上海六千年前曆史的窗口

崧澤遺址博物館從外觀上想要打造的是古老村落的縮影,欲將小橋、流水、村落和庭院融入建築之中。展廳入口處,仿造的是當年遺址發掘時的地層剖麵,剖麵上浮現著影影綽綽的投影,是仿造考古遺存中一些陶器、玉器上的刻劃符號,同時還有一些陶器和貝殼遺存。

館內基本陳列模擬遺址環境進行展示,一部分通過展櫃展出崧澤遺址出土的文物實物;另一部分是模擬考古遺址的一些複原場景,比如展廳內複原了當年發現“上海之一人”的墓葬場景,複原了考古發現的“上海之一井”、“上海之一房”等,以及能夠看到根據考古發現的頭骨,結合成像技術複原的“上海之一人”的容貌。

展廳內複原的上海之一井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現場性、體驗性等特點。張嵐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以20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曆次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展示和敘述,可以說是對過去的總結,而博物館建成留下的周邊保護區域,讓人不禁期待著下一次崧澤考古又能為我們打開什麼樣的新視野。” “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和自身特點,決定了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是展示、傳播崧澤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的更佳場所。”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展廳內部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展廳

“崧澤遺址博物館是崧澤遺址的窗口,是對崧澤遺址進行有效傳播、正確展示、活化利用的平台,一同構成上海六千年曆史載體。”黃翔說,崧澤遺址這類以史前文化為主體的考古遺址,遺址本身觀賞性差、不易於了解和傳播,非常需要遺址博物館通過展覽、活動等來幫助市民了解遺址、認識遺址。同時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能為遺址博物館的展陳提供新的內容。

公共教育活動

公共教育活動

據館方統計,崧澤館開館至今共接待觀眾70萬餘人次,團隊觀眾約2000批次,舉辦了包括傳統節假日、共建活動、特色親子、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各類社教活動500餘場,惠及觀眾達二十萬餘人次。館內除了以展示“崧澤遺址”、崧澤社會、崧澤遺產的基本陳列,開館以來還推出了內容豐富多樣的臨時展覽,包括紅色主題展、傳統文化類展覽和考古主題展。

公共教育活動 小小講解員培訓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放十周年,意義非凡。張明華說,“它讓觀眾腳踏五六千年前上海先民曾經耕作、漁獵的土地,麵對著展櫃裏先民 *** 、使用過的一件件石器、玉器、陶器穿越回遠古時代……它讓觀眾直觀地發現,上海,並非隻是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的年輕城市,她還是一個具有六千年豐富曆史文化的所在地。”

下一個十年……

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青龍鎮遺址……通過上海幾代考古人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文化遺址被揭示出來,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青浦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之源”。

“青浦地處上海西部,比其他上海地區成陸更早,其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更適合早期人類居住生活;其背靠經濟發達的太湖地區,江海彙衝之地,方便的水上交通也為後來商貿市鎮青龍鎮的崛起和興盛提供有力條件。“青浦博物館原館長王輝說。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展廳

崧澤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優化了上海區域文化場館空間和功能布局。有專家提到,當下社會公眾對於文旅、文博的熱情空前高漲,文化場館隻要能夠提供足夠優秀吸引人的文化產品,即便再遠,觀眾都願意去達。

業界人士對崧澤遺址博物館有何期許,如何更好迎接下一個十年?專家們提出了不少建議。

張嵐表示,崧澤遺址博物館周邊還分布有不少上海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和文化單位,相距均隻有五六公裏,如重固的福泉山遺址、白鶴的隆平寺遺址,以及城區的青浦博物館。“可以組織規劃和落實周邊公共交通,方便人們出行,有利於文化的整合和傳播,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享受的便利。”

百年百大展

百年百大展

也有專家提議,崧澤遺址博物館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更加凸顯遺址博物館的優勢,“希望博物館有更多本遺址出土的文物展示,少點複製品,真正具有現場性和體驗性,讓觀眾體驗考古的成就。”

近年來青浦區的發展勢頭迅猛,無論產業和文化建設都湧現不少亮點,並在生態保護上的成績令人讚歎,也有專家提議希望能夠實現遺址公園的建設。

上海市曆史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周群華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將充分發揮“一館兩址”(即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協同發展優勢,提供更具生命力、更具創新力的文化產品,服務上海市民與廣大遊客。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5475.html

“博物館裏讀中國|崧澤遺址博物館開館十年:走近上海史前文明” 的相關文章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為何會選擇投降清朝?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為何會選擇投降清朝?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亂的序幕。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耿精忠的爺爺耿仲明,曾是明將毛文龍的心腹。毛文龍被殺後,耿仲明又跟著孔有德混了一陣子,後來發動兵變失敗後,投降了後金。當時,皇太極正想一統中原。明將歸降,對他而言,不僅是增加了能征善戰的猛將...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後都做了什麼 曹丕為何會英年早逝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後都做了什麼 曹丕為何會英年早逝

還不知道:曹操死後,曹丕究竟做了什麼事?為什麼活到40歲就英年早逝了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說起曹操這個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有膽識,也有人說他生活作風有問題,光是喜好美色也就算了,還尤其喜歡“別人家的妻子”,這實在是算不上什麼...

司馬懿在奪權的時候 期間為何沒有多大的阻力

司馬懿在奪權的時候 期間為何沒有多大的阻力

還不知道:為什麼司馬懿篡魏的過程中沒有太大阻力?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原因很簡單,因為司馬懿自己篡魏這個行為就是曹魏自己鼓勵的結果。我們要知道,今天我們去看待過去的曆史,本身就帶著一份上帝視角了。今天我們能夠獲得的曆史認知,也是漫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結果,如果我們生活...

曆史上長孫無忌是如何敗給武則天的?

曆史上長孫無忌是如何敗給武則天的?

長孫無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後同母兄。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最毒婦人心”也許表述欠妥,但這句話用在武則天身上還是比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單就武則天賜死長孫無忌這件事來看,雖說武則天心狠手辣,但長孫無忌也是自食惡果、宿命所歸。細分析這個問題,還要先從唐高宗李治說起。三個維度來探討:一...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的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彼此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在古代一個大家族之中,對於一家之主的稱呼我們可以稱之為“老爺”,而對家族之中的女主人我們一般稱之為“夫人”。在清朝入關以後,由於滿清統治者保留了一些滿足的習俗,因此稱謂之...

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的話 司馬懿最後還有機會造反嗎

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的話 司馬懿最後還有機會造反嗎

對如果曹丕再多活幾十年,司馬懿還有沒有機會謀反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不要說曹丕活著時司馬懿不會也不敢造反,就是魏明帝曹睿還活著,司馬懿也不可能造反。事實上,司馬懿之所以發動“高平陵政變”,一半的原因是其野心所致,而另一半原因則是受形勢所迫。一、形勢所迫魏明帝曹睿...

薛懷義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薛懷義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能闖出不同的天地,有些人靠著自己的小聰明,爭得一時的風光,最終卻走上了不幸的未來,有些人穩紮穩打成就了一番事業,也有些人,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卻沒有獲得美好的未來。在中國古代,有一位...

司馬懿後代生活是什麼樣的 他們過得有多淒慘

司馬懿後代生活是什麼樣的 他們過得有多淒慘

還不了解:司馬懿後代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司馬懿後代有多悲涼?子孫從皇帝變奴隸,給人刷馬桶當門童!古人們曾經說過,笑到最後才是笑,也間接地說明了一切事情,沒有到最後,就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去評價好與壞。東漢末年,時局動蕩,群雄並起,各軍隊閥們為了爭奪天下,登上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