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中國最後的“女皇”:老佛爺的“小算盤”,為何變成世界笑話?

中國曆史3天前3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慈禧太後曾經統治中國長達47年,她雖然隻是太後,實際上卻是那個時代的無冕女皇。關於這個人,或許在眾多的電視劇和電影中,我們已經無數次地與她相遇,但那更多的是一種藝術的加工與再創作,真實與否尚待考證。而今天,我所期望的,是帶大家走進那個曆史的深處,探尋那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慈禧太後。

那麼,如何去了解這位曆史上的傳奇人物呢?答案無疑是看書,特別是高陽先生的《慈禧全傳》,這部作品不僅詳盡地記錄了慈禧太後的生平,更深入地剖析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決策過程。通過這部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慈禧,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權力象征。

▌垂簾聽政前,膽識已初見端倪

慈禧太後在中文互聯網上太具有爭議性了,許多人都給她貼上投降派和賣國賊的標簽,但曆史的真相遠比這些簡單的標簽要複雜的多。雖然中國近代史上的幾個重要的喪權辱國條約,都是慈禧太後當權時候訂下來的,比如說《馬關條約》、辛醜條約》,但慈禧也曾抗爭過,她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

回溯到1860年,那是之一次 *** 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十個年頭,當時英法聯軍從天津的大沽口登陸,一路打到了通州,直逼北京。在這一關鍵時刻,慈禧太後的立場和態度成為了焦點,據可靠的曆史記載,麵對英法聯軍的侵略,慈禧太後是堅決反對清朝與這兩個國家談和。她認為,與侵略者談和是一種恥辱,自家園子都被燒了(火燒圓明園),和談是對國家 *** 的嚴重損害,所以她站在了主戰派一邊。

但是鹹豐已經扛不住了,決定離開北京,前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個關鍵時刻,慈禧太後站了出來,她勸阻皇帝不要離開北京。她認為,如果皇帝留在北京,就可以穩定局勢,讓戰爭走向還不會那麼糟,而如果皇帝逃離,那麼北京將立刻陷入混亂,根本防不住洋人的進攻。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慈禧太後標簽化為投降派和賣國賊,起碼這個時候的她還不是。但此時的她並沒有太多權利,做主的還是她老公鹹豐,等到鹹豐在熱河病死後,慈禧趁機發動辛酉政變,聯合東太後垂簾聽政,才逐漸掌握了更高權力。

▲清代畫家冷牧畫中的避暑山莊

▌多麵慈禧:善於權謀,也懂發展

慈禧太後很善於權謀,會抓住時機,奪權的能力很強,然而她是否也曾留下過一些正麵的痕跡,做過幾件真正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好事呢?答案是肯定的。

慈禧太後對洋務運動的支持,可以說是她一生中為數不多值得稱讚的舉措之一,倡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是她親自推動了一係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成立天文算學館便是她的一項貢獻,算學,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數學,是洋務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不僅鼓勵年輕人學習這些知識,更是要求清朝的高級知識分子,甚至是翰林院的五品以上官員參與學習。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無疑是一次破天荒的嚐試。

結果遭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慈禧又站了出來,發布十道諭旨強力推行此事。想象一下,在那個封閉、保守的年代,讓一群習慣於傳統經書學習的文人墨客去研究天文、探索數學,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轉變和突破,也正是慈禧的堅持,才讓一批中國人得以接受西方近代科學的知識教育。

▲跟洋人學外語的晚清知識分子

慈禧還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也算是為了富國強兵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讓中國初步發展起軍火工業,建立兵工廠,建立輪船製造廠,試圖實現軍隊近代化。而對軍隊的支持,實際上也推動了中國各方麵,如工業領域和其他領域的發展, *** 其向近代化邁進。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歐式學堂開始出現,中國也之一次向外界派出留學生學習先進知識,這為之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洋務運動是中國走向工業化的開端

▌戊戌變法中慈禧的真實想法

真正影響慈禧名聲的事件還是戊戌變法,但其實慈禧一開始並不反對變法,甚至還為光緒皇帝大開方便之門,光緒帝頒布的變法詔書《明定國事詔》也是經過慈禧肯定的,而且由於慈禧的太過於激進,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都有點承受不住,因此在慈禧的意見之上做了些調和,用聖人學問為基礎,吸納外國先進知識發展自己。

▲翁同龢(1830-1904),同治、光緒兩代帝師

甚至於當維新派要廢除八股文,遭遇守舊派堅決抵抗的時候,也還是慈禧站了出來,支持光緒帝廢除八股文。所以能夠看出慈禧在變法之初是支持光緒帝,同意變法的,也願意向西方學習,並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老太太。

隻是慈禧的變法是有底線的,變法可以變,但是她絕不能容忍光緒帝和維新派通過變法來奪取她的權利,也不能損害滿洲貴族的利益,變法不能太快,要慢慢來,一步一步的走,並且更好不要變動現有的政治體製。

但這些恰恰是維新派將要做的,沒有這些權利,變法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因此維新派和慈禧及守舊派爆發了激烈衝突,使得維新派想要“火並”,最終使得慈禧用鎮壓的方式一了百了,戊戌變法最終走向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六君子”之死

▌老佛爺的“ 小算盤”,變成了世界笑話

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可以說是昏招頻出,被光緒帝氣昏了頭的慈禧,非常怨恨光緒帝,也怨恨那些挑唆她們母子關係的維新黨人,畢竟在她眼裏光緒帝這是要弑母,所以就想把他廢掉。但是這一決定並未能如她所願地順利進行,因為各國駐華使節紛紛出麵反對。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和日本等國的外交官更是出麵保護了維新派的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她認為這些外國人幹涉了她的內政,是對她權威的挑戰,這又讓慈禧把洋人都恨上了。

1900年,華北地區區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此時的義和團打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主張聯合清 *** 抵抗外國侵略。慈禧看到了義和團運動的潛力,覺得可以利用他們的力量,對抗那些讓她痛恨的洋人,因此她下令向洋人宣戰,但這一行動無疑加劇了中國的內憂外患。

說起來慈禧這等於是向全世界宣戰了,因為她的宣戰對象全是那個時代最為強大的幾個國家,但慈禧卻是信心滿滿,一方麵認為洋人沒有那麼多力量來華作戰,另一方麵是對本國力量很有自信,所以她的宣戰詔書非常慷慨激昂:

“與其苟且圖存,遺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中國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剪彼凶焰,張國之威”。

結果呢,別說洋人了,在慈禧宣戰以後,廣大的東南省份都宣布不參與慈禧的宣戰,搞了東南互保,讓慈禧帶著首都周邊的軍事力量自己抵抗洋人去,那慈禧哪能打得過,結果就讓八國聯軍打下了北京,她自己也隻能倉皇出逃,丟人至極。

最終還是全體中國人民承擔了戰敗的責任,當時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每人都要向洋人賠償一兩銀子,總共賠償四億五千萬兩,另外還有高額的利息,約定39年還清,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至於其他喪權辱國的條約就更多了。

但慈禧其實對《辛醜條約》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洋人沒有要她命,還把北京還給了她,而這一次的 *** 也讓慈禧變得不再那麼頑固,認識到差距的慈禧開始重新用光緒皇帝的名義下詔實行變法,主要是編練新軍(後來成為辛亥革命的主力),第二件事情,是廢科舉興學堂,第三個內容就是獎勵實業,第四個是進行法製改革。

另外慈禧也不忘記將光緒帝“帶走”,她先是毒死了光緒帝,又立了三歲的溥儀為帝,試圖換一個聽話的孩子繼續垂簾聽政,繼續掌握朝局,結果第二天的時候,她也死了。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慈禧可謂是權力的追逐者與集大成者,不僅善於捕捉權力,更擅長奪取和集中權力,堪稱宮廷政變的翹楚。在她統治中國的47年裏,她犯下了三大不可饒恕的罪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戊戌變法、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力喪權辱國的賣國,這些罪行讓她永遠地背負著曆史的罵名,是曆史的罪人。

不過慈禧也做過一些好事,比如上文提到的洋務運動和支持資本主義改革性質的新政,這些雖然都沒有成功,但也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慈禧的初心是想讓清王朝永遠統治中國,維護滿洲貴族的統治,集權於自身,但複興的滿族貴族們無法承擔起一個國家的富強,隻會拚命集權貪汙,甚至搞出了皇族內閣這樣的爛活,所以僅僅三年以後,辛亥革命就爆發了,起義軍徹底結束了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的專製統治,中國走向新的道路。

曆史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是不以任何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個是我們研究了慈禧太後的一生以後所應該得出的結論。

慈禧,這位事實上的中國女皇帝,大獨裁者,是揭開中國近代化序幕的存在。但她其實是一個充滿複雜性和矛盾性的悲劇性人物,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王朝的悲劇。

從幾次奪權鬥爭的情況看,慈禧頗為果敢機敏,擁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多次成功地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從國家和曆史發展的全局看,她的行為卻顯得極為愚蠢,將自己的心思主要用在了維護個人的權力和尊榮上。

在那個大變革的年代,作為帝國的掌舵者,本應具備前瞻性的觀念和知識,慈禧卻一個也不具備,也沒有足夠的膽識去為國家開拓未來。她的統治更多的是基於個人的權力和利益,而非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進行深思熟慮。

要想洞察晚清大變局,那麼理解慈禧是更好的辦法,而對於她的種種行為,我們不能簡單的用“好壞”、“對錯”、“進步”、“保守”等二元對立的方式來評判她,這樣的思維框架過於狹隘,無法涵蓋她所處的曆史背景和複雜環境。而是要去除一些主觀因素,深入到清末的大格局中去思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麵地了解曆史背景和複雜環境,真正地洞察晚清大變局的真實麵貌。

為此,誠薦高陽先生的曆史巨著《慈禧全傳》。乍看書名,或許有人心生抵觸,認為又是一部宮廷秘史、女人當權的陳詞濫調。但是當你翻開這些書,沉浸於其中,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座蘊藏豐富的曆史寶庫。這部作品堪稱一部奇書,不僅因為它詳盡地描繪了慈禧太後的生平,更因為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揭示了清朝末年的政治風雲和社會變遷。

高陽先生是位奇人,他的高祖和叔祖都曾是清朝的高官,與慈禧太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的叔祖更是《慈禧全傳》中提及的軍機大臣。這樣的家世背景讓高陽先生對清朝的政治生態和社會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獨到的見解,對那個時代的種種門道、內幕了如指掌。

在這部作品中,高陽先生不僅還原了慈禧太後的真實形象,更通過她的視角和經曆,展現了清朝末年政治鬥爭的殘酷和複雜。讀者會發現文中內容不是以善惡忠奸定是非,而是從普通人的人情世故出發,看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權力位置、人情關係中會做什麼決策。從細節和格局中,獲得普通人真正可借鑒的曆史感。所以,這套書寫的不僅是慈禧本人更是時代,因此它被譽為“晚清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官場黑幕、權力角逐、社會百態……全景展現。

高陽先生是一位學者型 才子型的罕見作家,華語世界中知名度更高的曆史小說家,他的《慈禧全傳》,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讓人親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據說為了寫這部書,高陽先生曾看過幾麻袋從北京運到台灣的宮廷密檔。而其人,文筆史識皆稱練達,細節充滿文學想象,完全是中文的力與美。

這部奇書,值得每一個熱愛曆史、關心國家命運的人去細細品味。推薦這套書的名家作者甚至可以列一長串,但篇幅有限這裏不多介紹,僅分享金庸和倪匡先生對於這本書的看法:

金庸:

高陽是一流的曆史小說家。

倪匡:

他每一本曆史小說都極極極極好看。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419.html

“中國最後的“女皇”:老佛爺的“小算盤”,為何變成世界笑話?” 的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此人和諸葛亮齊名 他為什麼沒有諸葛亮出名

三國時期此人和諸葛亮齊名 他為什麼沒有諸葛亮出名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還有一個謀臣,與諸葛亮齊名,為何沒有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三國時代,是風雲激蕩的一個曆史時期,東漢末年的三國爭霸,不僅是中國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換代最為精彩的一段華章,同時在這一曆史時期所湧現出來的曆史人物,也傳誦千年而不朽...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 諸葛亮為何不派趙雲或者魏延去守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 諸葛亮為何不派趙雲或者魏延去守

還不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為什麼當時不派趙雲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時期能人誌士有很多,但是能稱得上奇才的其實聊聊無幾,司馬懿和陸遜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響力的應該就是諸葛亮了吧,他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專家,還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好手,就...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存在

對清朝是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如果要問哪個朝代沒有昏君,那麼細細數來也隻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為清朝是封建專製的最後一個朝代,又是非漢族政權,所以對其有很多的偏見。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這頂黑鍋。甚至於,有人站出來為他說兩句話...

羅紹威是什麼人?他下令將牙軍全部殺掉是為什麼?

羅紹威是什麼人?他下令將牙軍全部殺掉是為什麼?

牙兵,即親兵或衛兵。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天佑三年(906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在宣武節度使朱溫的幫助下,對魏博牙軍發動突襲,將牙軍及其家屬進行屠殺,將其一掃而空。牙軍是魏博的精銳部隊,為何羅紹威要“自斷一臂”,殺盡自...

霍光為何沒有選擇自己稱帝?原因是什麼?

霍光為何沒有選擇自己稱帝?原因是什麼?

霍光,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西漢權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劉病已無疑算得上是西漢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當皇帝,身後又無權無勢。朝中大臣霍光強勢無比,剛廢了一個皇帝劉賀,把他扶起來。雖然霍光把他扶起來,但是對他充滿了一萬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隨時...

馬岱斬殺魏延後去了什麼地方 他為何突然消失了

馬岱斬殺魏延後去了什麼地方 他為何突然消失了

斬殺魏延後,馬岱去哪了,為何後來突然消失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中國古代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出現了很多人,發生了很多事,也流下了不少特別的故事,比如魏延和馬岱之間的恩怨糾葛。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是三國時...

尹默: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精通各種經書、史書

尹默: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精通各種經書、史書

尹黙(生卒年不詳),字思潛,益州梓潼郡涪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早年遠遊荊州,跟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尤其精於《左傳》。曆任勸學從事、太子仆,教授劉禪《左傳》,累任諫議大夫、軍師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漢當朝的一代學士。人物生平研習...

孫桓:三國時期吳國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孫桓:三國時期吳國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孫桓(198年-223年),字叔武,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建武將軍。孫河第三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顏淵”。初擢為武衛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參與由呂蒙指揮的襲擊荊州行動,從討關羽於華容,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