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文獻 > 正文內容

《惜牡丹花二首》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詩詞文獻3年前 (2021-04-22)2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唐代〕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譯文

《惜牡丹花二首》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惆悵地看著台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隻剩下兩枝殘花了。

料想明天早晨大風刮起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裏我對這些衰弱的卻紅似火的花產生了憐憫之心,拿著火把來看牡丹花。

暮春時節冷雨蕭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紛紛飄落,隨風飛散,再也沒有人來關心她寂寞淒涼的處境。

縱然是晴明天氣裏,殘花落地猶覺得惆悵,何況在風雨之中,飄零在汙泥爛土之中更覺得慘不忍睹。

賞析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裏,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牡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曆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這組詩之一首卻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豔,都已曆曆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讀者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隻有兩枝殘敗,讀者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隻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有”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樸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隻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那還是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象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隻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那種淒涼冷落實在使詩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裏起來把火看花,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豔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癡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詩人的心情又會如何,讀者也就不難體味了。

《惜牡丹花二首》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二首詩自注說是寫在“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兩首詩的題材完全一樣的,都是“惜”牡丹花,但是切入的角度卻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晚來唯有兩枝殘”,是碩果尚存,而這一首卻已是敗蕊殘花,一片狼藉,看上去簡直有點慘不忍睹了。詩是這樣開頭的:“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當牡丹盛開之時,當然不會被冷落,可是一旦花期過後,真的到了花萼低垂、冷雨蕭瑟、花瓣飄落、隨風飛散之際,就不會有人前來讚賞她曾有的富貴嫵媚,或者關注她如今的淒涼處境。白居易用兩個字“寂寞”,一語中的地道出了這其間的不幸。前一首以“惆悵”領起,說的是白居易惜花的無奈感受,這一首用“寂寞”開篇,點出了落花的冷落處境。這是一種真正護花使者才會有的境界,而絕不是那些附庸風雅、追隨時髦者所能想象和體會的。詠物詩寫到這個份上,其實已經是在借詠物而言誌了,也許世界上什麼時候都不會缺少錦上添花的善行,可是真正需要的卻往往是無人喝采的雪中送炭呀。

接下來的兩句詩,“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具體細微地刻畫了風雨過後落紅滿地的景象,用的是一種欲擒故縱、欲說還休的表現手法,極盡強調、渲染之能事。先說哪怕在是風和日麗的情況下,開敗的牡丹隨風飄落也會令人感到無比惆悵,進而強調眼前所見,當初在枝頭上或含苞待放,或笑靨迎人的花瓣已經不但開敗,“何況”又紛紛“飄零”在風雨過後的“泥土中”,那種慘狀,那份淒涼,隻要是有一分愛花的心思,哪怕是石頭人見了也要落淚了,更不要說白居易麵對此景又該做何感想了,這實在是他無從表達也不忍明說的。詩歌也就在這種讓人不忍卒讀的情緒中,黯然而止了。

白居易此組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托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居易的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淒豔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軾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像濃妝豔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融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這兩首詩曆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讀者陶醉在李商隱、蘇軾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104/374455.html

“《惜牡丹花二首》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的相關文章

李紳:唐朝詩人、宰相,是牛李黨爭中李黨重要人物

李紳:唐朝詩人、宰相,是牛李黨爭中李黨重要人物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卷入牛李黨爭,為李黨重要人物。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出身趙郡李氏南祖。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

宋江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一位

宋江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一位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主人公。宋江樣貌堂堂,但身材矮小,麵目漆黑,不外與人。原為山東省鄆(yùn)城縣押司,因私誅殺妾室閻婆惜,畏罪潛逃。期間結交諸多英雄好漢,同入梁山為盜。晁蓋死後,繼任梁山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

蕭嵩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全唐詩》收錄其詩兩首

蕭嵩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全唐詩》收錄其詩兩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蕭嵩(?-749年)...

南宋宰相趙雄簡介:時人編有《趙文定公遺事》1卷

南宋宰相趙雄簡介:時人編有《趙文定公遺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南宋吏部郎中王稱簡介:父子兩代人編撰《東都事略》

南宋吏部郎中王稱簡介:父子兩代人編撰《東都事略》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說唐後傳》中安殿寶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武功怎麼樣?

《說唐後傳》中安殿寶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武功怎麼樣?

安殿寶,古典小說《說唐後傳》中的人物,武功蓋世,奉蓋舒聞之命把守獨木關。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XXX。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說唐小說進入征東時期,主角是薛仁貴。薛仁貴不僅是說唐小說中的人物,而且在曆史上也卻有其人,這裏就隻言說唐小說中...

宋真宗趙恒作《勸學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宋真宗趙恒作《勸學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宋真宗趙恒作《勸學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恒曾作《勸學詩》一首,一般都認為,這首詩的出現,是為了激勵更多人讀書做官,但實際上,宋真宗作這首詩不僅僅是為了擁有更多的讀書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國曆史的政治生態中,曾經有個名詞叫“以文抑武”,主要...

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開頭便是千古佳句

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開頭便是千古佳句

張九齡的詩歌高雅超逸,清麗情深,《望月懷遠》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詩歌的首聯,便是千古流傳的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詩人在此描繪了一幅中秋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