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韓信做為漢初三傑之一,被呂後所殺,為何劉邦聽說後會且喜且憐之

    中國曆史4天前4

    韓信做為漢初三傑之一,被呂後所殺,為何劉邦聽說後會且喜且憐之

    在“漢初三傑”中,唯有韓信死於非命。他的死也給後人留下了兔死狗烹的教訓。史書上說,韓信死後,劉邦率軍歸來。聽到韓信的死訊後,劉邦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心態?韓信身上到底有什麼原因,讓劉邦對他有這種心態?

    韓信是劉邦手下最有軍事才能的將領。劉邦曾經評價說,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超人的軍事才能,才讓劉邦一種心存芥蒂。在戰爭年代,劉邦不敵項羽,他需要利用韓信的軍事才能。但是,當天下太平的時候,劉邦已經不再需要韓信的時候,劉邦就要對韓信采取措施了。

    韓信是小貴族出身,從他的姓氏可以推斷出,他應該是韓國的貴族,流落到江湖。給他飯吃的漂母說他是王孫也說明了這一點。他作為貴族,當然不屑於從事勞動人民的職業,以至於淪落到沒有飯吃的地步。而他滿腦子還是貴族的思想,不放棄貴族作風,受到了旁人的鄙夷,被當地的混混羞辱,受了“胯下之辱”。

    可是,韓信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恢複王室,分茅裂土的理想。他的母親去世,他以王室的氣魄安葬了母親。在秦末戰亂一起,韓信就投入軍中。他在項羽的軍中服役。不過,項羽對韓信並不重視。韓信一看,在項羽這裏實現自己理想無望,就投奔了劉邦。

    實際上,韓信這樣的貴族,去平民出身的劉邦手下做事,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是劉邦和韓信的分歧所在。因為這個原因,劉邦在剛開始並不重用韓信。隻是因為蕭何的力薦,韓信才有了用武之地。

    劉邦和韓信都有落魄的相同遭遇,所以有一定的共同語言。韓信在和劉邦剛開始交談,就說明了自己要求封地的理想,劉邦也答應了他。因此,韓信為劉邦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是,當天下的局勢慢慢明朗的時候,劉邦和韓信之間就開始產生了隔閡。韓信對自己的封地患得患失,而劉邦想要建立一個家天下的國家,不想實現自己的諾言。到了垓下決戰前的時候,這個矛盾徹底爆發。韓信、彭越都不來會師,使得劉邦打了大敗仗。在張良的勸說下,劉邦明確了給韓信、彭越的封地,韓信才領兵到來,親自指揮,打敗了項羽。

    由於韓信的分封的思想和劉邦的統一思想相衝突,所以雙方的矛盾不可避免。在垓下之戰一結束,劉邦就奪取了韓信的軍隊。接下來,劉邦又把韓信從齊國移封到楚國,使得韓信暫時沒有造反的可能。

    即便如此,劉邦對韓信依然不放心。他假借遊雲夢澤的機會,把韓信抓起來帶到長安。廢了他的楚王,降為淮陰侯,軟禁起來。這個時候,韓信還執迷不悟,為自己的遭遇感到委屈不平。他沒有認識到,自己要求的分封製度已經過時,劉邦要建立家天下的一統集權國家的意誌不可動搖。在這種情況下,是絕不可能給韓信封地的。

    韓信因此和劉邦采取了對抗的態度。而劉邦把韓信軟禁起來,消除了他的軍事能力對自己的威脅,對他也十分寬鬆。韓信可以不去上朝,也可以四處閑逛。可是,韓信卻在劉邦去討伐陳豨期間被呂後給殺了,而且是以謀反的名義給殺了。這使得劉邦歸來後,對韓信的遭遇表示“且喜且憐之”。

    劉邦的喜,無非是韓信之死,讓自己去除了一個心腹之患。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劉邦遠遠比不上的。當年韓信和劉邦說帶兵的時候,韓信說劉邦隻能帶十萬兵,而自己則是多多益善。劉邦對此也不否認。

    而且韓信在被降封為侯以後,對劉邦的態度十分抵觸。這使得劉邦無法使用韓信的軍事才能,還要對他進行防範。在這一次對陳豨用兵,劉邦還想帶韓信去,韓信以生病推脫了。

    韓信的軍事能力出眾,和自己又不一心。而且對自己有很強的抵觸情緒,留著是個心腹大患,而要除掉吧,自己又下不了手。這是因為韓信在被抓的時候就說自己是因為兔死狗烹的原因被抓的。劉邦剛剛建國,當然不想落得個濫殺功臣的名聲,這樣會讓手下離心離德。誰知道這個難題被呂後給解決了。呂後以謀反的名義殺了韓信,給劉邦消除了心腹之患,劉邦怎麼會不高興呢?

    但是,劉邦對韓信還是感到憐憫的。這種憐憫一是來自多年的戰爭情誼。在戰爭中,是韓信撐起了漢室半壁江山。韓信在北方作戰,劉邦每一次戰敗,都跑到韓信那裏,奪取韓信的軍隊給自己用,韓信也從無怨言。到最後,還是韓信親自指揮,才打敗了項羽,平定了天下。這種戰爭中結下的情義,是劉邦難以釋懷的。

    二來是因為韓信死非其罪。呂後殺韓信,以韓信勾結陳豨謀反純粹是一場冤案。韓信對劉邦是懷有怨氣,但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謀反。劉邦心裏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玩弄韓信於股掌之上。他多次奪取韓信的軍隊,奪取他的封地,最後把他帶回長安軟禁,都是基於韓信不會謀反的基礎上的。如果韓信像英布一樣,劉邦怎麼可能這樣對待他?

    而說韓信和陳豨勾結謀反更是無稽之談。如果韓信和陳豨勾結,他直接和劉邦一起出征陳豨,那麼劉邦肯定必敗無疑。這比在長安造反要容易得多,還不會危及生命。報告韓信謀反的是他手下的人,是為了救他的哥哥。

    這種伎倆,我們看《史記》中,可謂比比皆是。被手下控告的人不計其數,從韓信、英布直到劉家的諸侯王。可是說,這是漢朝除去政敵的常見手段。

    所以說,呂後殺韓信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所以劉邦歸來後,知道韓信死非其罪而對他感到可憐。而隨後劉邦召見蒯通也是間接的為韓信 *** 了。

    結語:

    韓信作為劉邦手下的“漢初三傑”之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由於他的願望,分茅裂土成為一方割據的諸侯,和劉邦一統江山的意圖相衝突,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終,劉邦剝奪了韓信的封地,降封為淮陰侯,把他軟禁在長安。

    韓信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隻認為劉邦對自己不公,對劉邦懷有怨氣。由於韓信的抵觸情緒,劉邦不能用他的軍事才能,還要提防他造反,這就造成了韓信的悲劇。

    呂後在劉邦出征期間,用韓信謀反的理由殺了他。劉邦回來後,一方麵高興除掉了心腹大患,一方麵感念過去的戰爭情誼,對韓信死非其罪的遭遇感到同情,這才造成了劉邦對韓信的死“且喜且憐之”的心情。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981.html

    “韓信做為漢初三傑之一,被呂後所殺,為何劉邦聽說後會且喜且憐之” 的相關文章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聯手起兵 李隆基後麵為何將太平公主處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聯手起兵 李隆基後麵為何將太平公主處死

    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當上皇帝後,為何馬上就處死她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封建製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權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為了坐上皇帝這個位置,或者說能夠掌控住皇帝,宮廷之中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在唐朝,這個趨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武則天的影響之下,...

    諸葛亮北伐先後打了七次 諸葛亮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北伐先後打了七次 諸葛亮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七次北伐為什麼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從劉備開始發跡,劉備的夢想就是匡扶漢室,這一點在於劉關張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稱王稱帝等中都可以看出來。而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也是劉備的夢想是恢複漢室,在劉備死後,諸葛...

    作為二婚女,劉娥有什麼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顛倒?

    作為二婚女,劉娥有什麼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顛倒?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劉娥的一生是經曆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作為二婚女,劉娥有什麼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顛倒?請聽我詳細道來。劉娥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父劉延慶曾在五代十國的後漢政權出任右驍衛大將軍之職,她的老爹劉通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曾出任四川嘉州(現今四川樂山)刺史...

    曆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曆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李治臨終前,為自己死後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讓宰相裴炎作為唯一的輔政大臣輔佐新皇。其次,給予自己的妻子、天後武則天仲裁國家大事的權力,“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處分...

    曆史上諸葛亮才能怎麼樣 諸葛亮是被演義神話了嗎

    曆史上諸葛亮才能怎麼樣 諸葛亮是被演義神話了嗎

    曆史上的諸葛亮才能究竟如何?為什麼說諸葛亮被演義神話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依據陳壽的《三國誌》所講的諸葛亮,幾乎就是個完人。雖然我相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史書並沒記載諸葛亮有什麼缺點。陳壽最後評價諸葛亮:然亮才治戎為長,奇...

    張飛和關羽相比 諸葛亮為何對兩人看法不一

    張飛和關羽相比 諸葛亮為何對兩人看法不一

    還不知道:為什麼在諸葛亮看來,張飛是可用之人,但關羽卻不是?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先生出山時,關張二人的言行處處展現出他們粗野的一麵。就算大哥多次叮囑“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可這倆人根本沒當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沒有劉備攔著,恐怕張三弟...

    三國時期孫權統治基礎最穩 孫權為何是稱帝最晚的一個

    三國時期孫權統治基礎最穩 孫權為何是稱帝最晚的一個

    還不知道:為什麼統治基礎最穩固的孫權,偏偏是三國中稱帝最晚的那個?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已經初見雛形,從父兄手中繼承家業孫權鞏固了自己在江東的統治,可謂是誌得意滿,坐斷東南。江東世族們也從抵抗、反對孫權的統治,變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將領與江東...

    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遷的話 明朝最後還會延續下去嗎

    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遷的話 明朝最後還會延續下去嗎

    對如果崇禎皇帝遷都南京,明朝能延續下來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不太可能,畢竟南遷的皇帝沒啥好下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絕望之際的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亡,享年三十四歲。崇禎皇帝死亡消息傳到南方後,明朝各位宗室成員相繼建立了不少政權,因而我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