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單雄信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品性如何?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1)134

    瓦崗英雄們中,單雄信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隋末,天下大亂,翟讓在瓦崗寨高舉義旗。年輕氣盛的單雄信率一幫少年投入瓦崗軍,翟讓對這個少年英雄極為看重,“與之友善。”單雄信“驍健,善用馬槊”,有萬夫不當之勇。他與足智多謀的徐世勣意氣相投,結成生死之交。兩人成為翟讓的左膀右臂,打出了瓦崗軍的聲威,使瓦崗軍異軍突起,“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餘人。”

    李密投奔瓦崗寨後,以其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和雄才大略折服了瓦崗寨將領們。瓦崗軍創始人翟讓高風亮節,為擴大瓦崗軍政治影響力,心甘情願讓賢,把李密推上頭把交椅。李密自稱魏公後,任命翟讓為司徒,封單雄信與徐世勣為為左右武候大將軍。

    翟讓的舊部不甘心受李密鉗製,不斷慫恿翟讓奪回權力,遭到翟讓嚴拒。李密聞訊陡起殺心,設下鴻門宴宴請翟讓、徐世勣、單雄信等人。翟讓中計被殺,隨從被伏兵亂刀砍死。徐世勣逃到門口,被守門人砍成重傷。單雄信目睹恩人翟讓與其親信頃刻間身首異處,被嚇得魂飛魄散。為了保命,他雙膝跪倒,奴顏婢膝“叩頭 *** ”。

    李密的心腹因單雄信跪地求饒有失大丈夫本色,極力“勸密除之。”李密出於安撫瓦崗舊部的需要,又愛惜單雄信與徐世勣之才,接受單雄信歸降。單雄信死裏逃生,奉李密之命回瓦崗寨宣慰舊部:“司徒(翟讓)專行貪虐, *** 群僚,無複上下;(魏公)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也!”李密又“命扶徐世勣置幕下,親為傅創。”其後,將瓦崗舊部全部劃分到單雄信與徐世勣等人帳下。

    從此,單雄信死心塌地追隨李密南征北戰。他“尤能馬上用槍,(李)密軍中號‘飛將’。";

    單雄信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品性如何?

    單雄信能在瓦崗寨打出一片天,全憑翟讓的賞識與信任。翟讓視他為兄弟股肱加以重用,單雄信卻在翟讓被殺後翻臉不認人,卑躬屈膝歸降李密,無情無義到令人齒冷的地步。

    (二)戰敗降王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殺隋煬帝後,立秦王楊浩為傀儡皇帝,率十萬大軍西歸關中。以王世充為首的東都洛陽“七貴”大臣擁立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即位,楊侗冊封李密為太尉。李密率部擊敗宇文化及後,與王世充在偃師(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展開決戰。

    單雄信“領外馬軍,營在偃師城北”,突遭王世充偷襲。單雄信力戰求援,終於殺出重圍。在這場拉鋸戰中,李密最終被王世充重重圍困,潰不成軍。瓦崗軍將領們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紛紛改換門庭。徐世勣轉投李淵,深受重用,被賜李姓,改名李世勣。單雄信改投王世充,被封為大將軍。

    換了新主子的單雄信,搖身一變成為王世充消滅異己的急先鋒和打手。在秦王李世民率部圍逼東都洛陽時,單雄信自告奮勇“出軍拒戰”,持槍飛馬直取李世民。李世民因單雄信馬快槍猛,幾乎被他刺中,嚇出一身冷汗。徐世勣飛馬出陣,大喝:“單兄,槍下留情,此乃秦王也!”嗬止之,曰:“此秦王也。”單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憑借刺向秦王這一槍,單雄信更受王世充青睞,成為王世充心腹愛將。

    (三)刑場訣別

    單雄信再威猛,也無力擎天。公元621年5月,王世貞與圍困洛陽的李世民纏鬥數月後,自知氣數已盡,“乃率其將吏詣(李世民)軍門請降。”

    李世民為斬草除根,下令將單雄信“等十餘人皆戮於洛渚之上。”(《舊唐書》記載此十餘人為唐高祖李淵詔令處死。)

    單雄信的好友李世勣得知唐軍“獲其故人單雄信”,將“依例處死”,急忙展開緊急救援。他給唐高祖上表,稱讚單雄信“武藝絕倫”,如免死並將其收入帳下,單雄信“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李世勣甚至請求用自己的官爵贖買單雄信性命,“高祖不許。”(《新唐書》載:“世勣言雄信驍健絕倫,請盡輸己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世勣固請不能得,涕泣而退。”)

    李世勣飛馬趕到洛水刑場,抱住單雄信淚流滿麵。單雄信心知在劫難逃,心灰意冷道:“唉!我就知道您辦不了這事!”李世勣心如刀絞,“對之號慟”,承諾收養照顧單雄信妻兒。單雄信引頸待戮,血灑洛水,結束朝三暮四的一生。

    單雄信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品性如何?

    從單雄信“我固知汝不辦事(我本來就知道您辦不了這事)”一言中,明顯可見單雄信求生欲滿滿。他自負武藝高強“驍健絕倫”,如蒙李唐寬宥,自己依然有叱吒疆場的機會。按理說,李世民父子正在打江山,理所應當赦免並收服單雄信這員猛將。可是,他們為何無情拒絕李世勣哀求?

    李世民雄才大略,斷然不會因單雄信曾在兩軍陣前幾乎要了他的命而耿耿於懷,必欲除之而後快。他承認單雄信是難得的猛將,但單雄信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的品行天下皆知。單雄信枉有大丈夫身材,卻無絲毫男子漢氣概。為了活命,他可以下跪求饒,改換門庭,一心一意為新主子賣命以換取殘湯剩羹。三國時的呂布空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美譽,卻因品行不端成為人所不齒的三姓家奴,遺臭萬年。單雄信與其相比,亦不遑多讓,先投翟讓,再降李密,終歸王世充,妥妥的又一個三姓家奴。

    因此,李世民父子執意處死單雄信的原因很簡單:單雄信是個武藝高強品行低劣的一介武夫而已,殺之何惜!

    單雄信的下場給後人敲響了警鍾:才固然重要,但德方為立身之本!而德的具體表現之一,便是忠誠!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631.html

    “單雄信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品性如何?” 的相關文章

    裴行儼:隋唐時期將領,屢立功勳,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儼:隋唐時期將領,屢立功勳,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儼(?—619年),字守敬,河東郡河東縣人,隋唐時期將領,禮部尚書裴仁基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早年跟隨大將張須陀,驍勇善戰,有萬人敵之稱。屢立功勳,受到小人栽害。大業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崗起義首領李密,授上柱國、絳郡公。武德元年(618年),兵敗於偃師縣,...

    如果朱棣沒有清君側的話 朱允炆的皇位能夠做多久

    如果朱棣沒有清君側的話 朱允炆的皇位能夠做多久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沒有朱棣的清君側,朱允炆到底能幹多久呢?四年還是十年?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建文元年,朱允炆開始削藩,為的就是抑製藩王,皇爺爺朱元璋親自定下的九邊十三王才是重點,可惜的是當削藩的大棒揮舞到燕王朱棣的頭上時,朱棣看見之前的弟弟們被朱允炆這個侄子整的都...

    曆史上朱允炆為何會著急削藩?

    曆史上朱允炆為何會著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號為“建文”。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敗,最後造成自己丟了皇位。之所以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過急。一年之內就一連削掉了五個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時,對所削藩王的處理,...

    劉邦起兵用來七年才坐上皇位 劉邦真的隻是靠手下嗎

    劉邦起兵用來七年才坐上皇位 劉邦真的隻是靠手下嗎

    對劉邦:47歲起兵,曆時七年54歲便成為皇帝,他真的隻是靠手下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序劉邦這位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曆來都是爭論的焦點,人們對他的評價主要有正反兩個方麵。正:1,他參與了推翻秦朝的戰爭,並且在楚漢戰爭中打敗擁有巨大優勢的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反:2...

    劉岱:東漢末期宗室將領,漢末群雄之一

    劉岱:東漢末期宗室將領,漢末群雄之一

    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漢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兗州刺史。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人物生平討伐董卓劉岱的伯父劉寵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劉岱本人則在漢朝曆任侍中、兗州刺史。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麼多的孩子 這三個皇帝為何沒有後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麼多的孩子 這三個皇帝為何沒有後代

    還不知道:為什麼康熙乾隆那麼能生,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距離我們年代最近的一個王朝,清朝的曆史一直為大家所熟知。對於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祖孫三代。這三代皇帝的治國能力是非常強的,...

    漢中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被劉備打敗 曹操就沒有兵力優勢嗎

    漢中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被劉備打敗 曹操就沒有兵力優勢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操兵力在漢中之戰中有沒有優勢?為什麼還是被劉備打敗?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漢代末年至三國時期,曹操集團和劉備集團在陝西漢中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漢中之戰。這場戰鬥以劉備獲得勝利、占據漢中而結束。但是,這場戰爭給曆史留下了很多懸念,讓人們至今津津樂道。比...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與清朝的第一個明朝總兵是誰?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與清朝的第一個明朝總兵是誰?

    明朝,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明末清初,明朝軍隊、清朝(後金)軍隊、農民起義軍三方大混戰。戰爭期間,三方互相之間的招降納叛一直都沒有停過。至明末,總兵已經成為明朝鎮守地方的最高級別武將,也是明軍跟農民起義軍、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