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曆史文化9年前 (2015-07-31)92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時期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荀彧“舍袁投曹”的目的是想尋找一位能夠重用他的府主,當時袁紹的冀州府中已經處於人才飽和狀態,荀彧投奔袁紹的時間較晚,不能在袁紹處受到重用。而當時曹操與袁紹尚處於聯盟狀態,這才讓荀彧順理成章地去投奔曹操。

袁曹雙方後來雖然開戰,但是不管任何一方戰敗,下屬集團都不必擔憂自己的處境。何況在初平年間,荀彧的兄弟荀諶已經成為冀州牧袁紹的心腹謀士,他曾說服韓馥讓出冀州牧之位與袁紹,潁川荀氏分散投奔,也不失為一個保家之舉,至於《三國誌》所載荀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是後世的附會之辭而已。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一、潁川荀家

當時的潁川荀家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荀彧的祖父具有八個兒子,都在當世具有清名,而荀彧的父親荀緄所生男子,光在史料留下姓名與事跡的就有三位,荀衍字休若,荀諶字友若,以及荀彧。其中,荀衍是荀彧的“第三兄”,而荀諶早已投奔袁紹,當初韓馥能把冀州牧之大位讓給袁紹,荀諶的規勸是功不可沒的。

荀彧之父荀緄為荀彧與宦官家庭聯姻,“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彧。父緄慕衡勢,為彧娶之。彧為論者所譏。”在東漢末年那個士人與宦官集團勢不兩立的年代,荀彧可謂是有巨大的汙點,所以他為世人所非議,並且未受到各方勢力的重視。

另一方麵,荀彧並非長子,不用負擔繼承家業之責任,不需要規範言行以獲得穩重可靠之名。因此他的思想和看法較為靈活,不拘泥於死板的節義觀,董卓蠻橫,他就明智地棄官而去。之後他投奔了袁紹與其兄荀諶。當時的袁紹集團內部,本地的冀州士人與袁紹的鄉裏,豫州汝南、潁川兩郡的士人是具有競爭關係的。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潁川人荀彧作為外來者且無功勞於袁紹,所以並不會得到重用,他又前去投奔當時與袁紹聯合作戰的曹操。“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

雖然《三國誌·荀彧傳》很冠冕堂皇地說,荀彧認為袁紹終將失敗,“不能成大事”,可是當時作為關東聯軍盟主的袁紹之勢力遠大於曹操等人,實際上是最可能“成大事”的。

其實荀彧隻是尋找一位能夠重用他的府主而已,況且曹操還是與袁紹在當時還屬於同一陣營,共同作戰。荀彧的兄弟荀諶,他的兒子荀閎後來在魏國做了太子文學掾一職。有趣的是,荀諶本人在袁氏失敗後卻未再有任何事跡出現在史料中,難道不是由於他此前曾作為袁紹的心腹謀士,而在袁紹失敗後被刻意邊緣化了嗎?

形成對比的是荀彧之“三兄”荀衍在官渡之戰後的建安十年曾為曹操留守鄴城並擊退了袁紹之外甥並州刺史高幹的攻擊,以功封列侯。但在此之前關於荀衍的生平事跡,在史書中的記載幾乎等同於無,說明他與荀諶一樣曾經效力袁紹,隻有在為曹操立功時才能被記錄下來。另一方麵,根據史料反映出的信息,曹操最終能夠在官渡之戰中戰勝袁紹實屬幸運。

袁紹在當時獲得了大量的支持,所謂“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出身不佳、嚴行峻法且疲於作戰的曹操與袁紹相比,在集團實力方麵無疑處於下風。在官渡之戰期間這種情形得到了清晰的體現,曹操的大後方地區通謀袁紹,不上交糧食:“時袁紹舉兵南侵,遣使招誘豫州諸郡,諸郡多受其命。惟陽安郡不動。”“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

對此,曹丕曾說“官渡之役,四方瓦解,遠近顧望。”對應了前引《三國誌·趙儼傳》中所說的“豫州諸郡並叛”的情況。此外,曹軍的糧運也被袁軍幹擾得苦不堪言,“賊數寇鈔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複陳以營衛之,賊不敢近。”袁軍都能靠近曹操後方的運糧車隊了,曹軍乏食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而且,其實曹操在戰局一開始時,與袁紹的正麵作戰就告失利。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裏。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正麵合戰不利後,曹操隻能退守大營、固守不出,但又被袁軍以箭雨壓製。直到最後軍糧已盡。“相持百餘日,河南人疲困,多畔應紹。”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曹操給荀彧寫信表示自己打算撤軍:“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若不是關鍵時刻,袁紹的部下許攸在與河北豪強審配交惡後突然反水投奔曹操、帶來了袁軍糧倉位於烏巢的關鍵情報,此戰的最終結果不難預測。即使官渡之戰後,袁紹也並未完全失敗。“冀州城邑多叛,紹複擊定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憂死。”袁紹還擊潰了一些反叛勢力,不過在兩年後病死。導致冀州失去了與曹操對抗的領袖,最終曹操也擊敗了袁尚等人占據了冀州。

二、史書中的溢美之詞

曹操成為這場大戰最終的獲勝者後,古代史籍對於曹操集團的荀彧的記載也充滿了溢美之詞。其中,《三國誌·荀彧傳》中的溢美之詞與誇張筆法相當之多,比如荀彧預測袁紹的部下之特點:“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許)攸必為變。顏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這些人的個性和結局跟荀彧所說的分毫不差,連許攸、顏良二人未來的行為都預測到了。這明顯是後世的附會之詞,是潁川荀氏之後人為了光耀先祖荀彧所為。其實荀彧不需要被史書美化,他是一位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過度的美化和附會反而使得人物形象變得單一。

關於潁川荀氏在魏晉時期的地位,荀彧之孫荀寓名聲顯赫,官至尚書;荀彧第六子荀顗,在晉朝位至司空、封公爵;荀彧幼子荀粲以博學妙思著名於魏晉時代。荀彧的侄孫荀勖更是晉國開國元勳之一,他是漢朝司空荀爽的曾孫,在魏朝末期就是司馬氏集團的心腹成員,後來成為晉朝皇帝司馬炎的首席重臣。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因此在晉朝,對魏晉時代潁川荀氏的開創者荀彧進行美化,自然是不言自明的。另外,晉朝皇室司馬氏與荀氏頗有淵源,司馬懿為荀彧所舉薦出仕,司馬懿之女嫁與荀彧之孫荀霬,兩家為姻親,所以在晉人陳壽所作的《三國誌》中,司馬懿對荀彧的評語如同天人一般,所謂“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就很好理解了。直到一百多年後的東晉時期,荀彧的後裔之一,荀伯子還“常自衿蔭籍之美”,他對當時德高望重的琅琊王氏王弘說:“天下膏粱,唯使君與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數也。”

宣明指的是當時的政壇首席人物謝晦謝宣明,荀伯子連陳郡謝氏這一東晉豪門都不放在眼裏,足以說明潁川荀氏的影響力之深厚。因為曹操是以弱勝強,所以荀彧其實沒有料到曹操能夠戰勝袁紹,那麼荀彧在袁曹相爭之時是何種狀態呢?“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為:‘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荀彧其實也知道曹操即將撐不住了,不過他出於二人合作了近八年的關係,還是盡責盡職地為曹操鼓氣。

但他對曹操目前的現實狀況已經不能再分析出更多有益之處,隻能說一些抽象層麵的話,即所謂袁紹“布衣之雄耳”這類言辭以安撫曹操、盡到自己的責任。問題在於,曹操戰敗後必然性命不保,而荀彧也會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曹操擊敗袁氏家族後,大批人才歸附於他,包括荀彧的兄弟荀諶與荀衍,幾乎沒有士人或武將被殺。而荀諶還是袁紹的心腹謀士,荀彧的性命自有人擔保。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結語

荀彧盡力輔佐曹操,隻是報答其重用之恩與恪守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在最後得到如同袁氏舊臣王修那樣的忠誠之名,他沒有料到曹操能夠最終取勝。如果沒有許攸叛逃泄露袁軍的糧倉位置一事,曹軍在糧盡想撤退時必然會遭到袁軍追擊,那麼曹軍將一瀉千裏。即使曹操僥幸撤回許都,戰敗而歸的他將徹底失去權威性,還要處理幾乎全部投向袁紹陣營的豫州地區,就是曹丕所言“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之現實狀況。

袁軍短暫修整後再次傾國而來時,曹操的滅亡就近在眼前了,即荀彧所說“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到時,荀彧自然順理成章地與眾位士人連同漢獻帝劉協一並投奔袁紹,如同曆史上的袁紹屬下投奔曹操一樣。眾所周知,荀彧曾全力反對曹操晉爵魏公乃至封王、稱帝。本文認為,若是袁紹封公、封王,荀彧不會大力反對並付出生命的代價,因為二人的身份、地位、聲望、施政方式等方麵都有很大區別。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7/12823.html

“曆史上真實的荀彧是怎樣的?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的相關文章

李贄:明朝官員、思想家、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李贄:明朝官員、思想家、文學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李贄(1527年~1602年),漢族(一說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曆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

在水利、書法等方麵,陳堯佐有哪些作為與成就?

在水利、書法等方麵,陳堯佐有哪些作為與成就?

陳堯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號知餘子,閬州閬中郡人,北宋官員、書法家、詩人,左諫議大夫陳省華次子、樞密使陳堯叟之弟、天雄節度使陳堯谘之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陳堯佐進士及第,授魏縣、中牟縣尉。鹹平初年,任潮州通判。曆官翰林學...

王粲:東漢末年官員、文學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賴

王粲:東漢末年官員、文學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賴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東漢末年文學家、官員,“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為學者蔡邕所賞識。司徒想征辟他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選擇南下依附荊州牧劉表,但未受到劉...

在古代,宣讀聖旨的人是誰?真的是太監嗎

在古代,宣讀聖旨的人是誰?真的是太監嗎

聖旨是皇權的代表,所以古代時的聖旨都製造的極為精美,並且還劃分了等級。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相信各位都有過這樣的經曆,那便是在觀看古裝劇的時候,總是會看到一個太監那些皇帝的聖旨,去需要通報命令的地方宣讀。但是,對此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太監的文化水平很高嗎?對於太監這個身份,有很多...

在古代皇帝為何會出現子嗣缺少的現象?

在古代皇帝為何會出現子嗣缺少的現象?

皇帝是中國帝製時期最高統治者,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為了延續皇家血脈,繼續皇族的統治,皇帝的後宮就會充實非常多的妃子,這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娶這麼多的妃子,就是為了誕生更多的子嗣,但在很多曆史記載中發現,並不是每個嬪妃都能懷孕從而生下子嗣的,而在後宮...

慕容寶:十六國時期後燕第二位皇帝,擅長文學,優柔寡斷

慕容寶:十六國時期後燕第二位皇帝,擅長文學,優柔寡斷

慕容寶(355年~398年5月27日),字道祐,小字庫勾,昌黎郡大棘城(今遼寧省義縣)人,生於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後燕第二位皇帝,燕成武帝慕容垂第四子,母為成昭皇後段氏。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慕容寶擅長文學,優柔寡斷。初仕前秦天王苻堅,拜太子...

曆史上的張任真實實力如何?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曆史上的張任真實實力如何?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張任,蜀郡人。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劉備攻取益州,遇到很大一個麻煩,就是劉璋手下大將張任,這個張任可不簡單,是川中名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頗有智謀,非常難對付,張飛幾次和張任交手,也沒把張任解決掉,而且,在這之前,張任還在落鳳坡射死了劉備的軍師龐統...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於禁簡介: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於禁簡介: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曆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曆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於禁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於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钜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