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飛奪瀘定橋之前,劉文輝做的一個決定,讓他在14年後多了一條後路

中國曆史6天前6

紅軍長征途中,渡過大渡河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這個危急關頭,蔣介石下令讓西康軍閥劉文輝炸毀瀘定橋,切斷紅軍渡河的通路。然而,劉文輝卻沒有這麼做,他隻是拆除了橋上的木板。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實際上為劉文輝在14年後留下了一條後路。當時紅軍憑借瀘定橋上13根鐵索,硬生生渡過了滾滾洪流,創造了一個傳奇。而劉文輝為什麼要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他又是如何因此在14年後得到一線生機?這背後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軍閥割據:劉文輝與蔣介石的恩怨由來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盛產軍閥,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劉文輝和他的叔叔劉湘。兩人一時之間,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劉家翻身做主,成為四川一方權力的掌控者。

劉文輝自小就懷有報國之誌,他在13歲那年考入陸軍小學,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和遠大的抱負。離開學校後,他毅然投身軍旅,憑借過人的武力才智,一路高升,最終與叔叔劉湘攜手,將四川其他割據勢力盡數擊潰,獨攬大權。

到了1929年,劉文輝已是四川實際的一省主席,麾下擁有十餘萬大軍。他的野心卻遠不止於此,他希望能在這混亂年代憑借鐵蹄揚名天下,與其他軍閥一較高下,成為真正的中原霸主。

與此同時,另一個人物也在北伐軍中奮勇殺伐,逐步崛起——蔣介石。兩人的理念不謀而合,都渴望憑借武力一統華夏,這注定了他們今後將水火不容。

1930年爆發了中原大戰,劉文輝堅定地站在了馮玉祥陣營,與蔣介石對壘。盡管最終戰敗,但他與蔣介石的矛盾由此拉開了序幕。隨後的幾年間,劉文輝不遺餘力地擴充軍力,伺機東征,再次與蔣介石一決高下。

可就在此時,劉湘這位看似與他親若兄弟的叔叔,卻背信棄義,選擇了倒向蔣介石的道路。在權力麵前,血濃於水的親情也無足輕重。兩人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終於在1933年爆發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內戰。

這場內戰持續了近一年,劉文輝與劉湘的部隊在四川到處轟轟烈烈,硝煙滾滾。就在雙方汗馬功臣無數陣亡之時,蔣介石卻趁機插手,利用自身優勢將兩人一網打盡。內戰最終以劉文輝的慘敗而告終,他損兵折將,最終隻剩下寥寥數個團的兵力。

從此,劉文輝隻能帶著殘部退居一隅,在西康地區艱難度日。而蔣介石則乘勝追擊,暗中派遣親信監視西康,伺機將劉文輝徹底消滅。兩人之間的恩怨,又增添了一段插曲。

瀘定橋之圍:炸不炸的兩難抉擇

1934年秋,在川西大渡河之濱,一場曠世之戰打響。這就是紅軍長征途中,為擺脫 *** 圍堵而發動的飛奪瀘定橋戰役。

瀘定橋橫跨大渡河,是紅 *** 移的必經之路。早在戰事臨頭前, *** 軍就已占領瀘定橋並將其視為製勝之關鍵。蔣介石當機立斷,命令劉文輝將這座橋予以炸毀,切斷紅軍的退路。

但劉文輝卻未按蔣介石的吩咐去做。他隻是將橋麵的木板拆除,保留了橋身的13根鐵索。對於蔣介石的命令,他給出了"保護文物"的理由搪塞過去。

事實上,背後的原因並非如此簡單。劉文輝此舉,不啻是在博弈蔣介石,同時也為日後留下一線生機。

首先,炸毀大橋會讓紅軍陷入絕境,激化雙方的矛盾。盡管劉文輝早已倒戈 *** ,但他對 *** 人並無殺伐之心。在內戰失利後,他不希望再次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其次,劉文輝對蔣介石將橋炸毀後趁機插手西康一事懷有戒心。一旦紅軍被堵死,蔣介石就有借口調遣軍隊進駐西康,屆時劉文輝的地盤將不保。

再者,保留瀘定橋的鐵索,意味著給自己留下一線生機。一旦雙方關係破裂,鐵索也許能為他尋求突圍之機。

因此,劉文輝在當下權衡利弊,最終做出拆除橋板、不炸橋身的決定。而且,為了掩人耳目,他還在蔣介石麵前捏造了"保護文物"的由頭。

此時的劉文輝雖已元氣大傷,但他依舊不失為一介老狐狸。當年他以火並力量迅速崛起,也正是因為這份精明謹慎。

蔣介石自然也看出了端倪,但權衡之下仍放行了劉文輝的決定。他認為即便留下這些鐵索,紅軍也難以就此突圍。況且,當時國軍的火力壓製已到臻於化境,這也給了他一份信心。

果不其然,盡管紅軍最終通過鐵索越過大渡河,但他們在渡河時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幾萬人就這樣壯烈犧牲,為長征踏平了一段崎嶇之路。

不過,當時的劉文輝未曾想到,留下13根鐵索後來竟會成為他自身翻身的契機。而這一切,卻又要從14年後的一個天翻地覆的決定說起。

決策關頭:為何違抗蔣介石而隻拆橋板?

蔣介石命令炸毀瀘定橋,切斷紅 *** 移的退路,看似是個高瞻遠矚的軍事決策。可劉文輝卻選擇違抗這一命令,隻將橋麵的木板拆除,保留下13根橋身鐵索。

對於劉文輝來說,這個決定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基於深思熟慮。一方麵,他希望避免紅軍陷入絕境,從而激化雙方矛盾;另一方麵,他也在防範蔣介石乘機奪取西康這塊他辛苦經營的地盤。

首先,就避免矛盾激化而言,劉文輝與紅軍並無太多隙恨。他在抗戰年代本就與國民革命軍混戰過一段時日,對 *** 人有著某種同理心。倘若讓紅軍陷入絕境,雙方的矛盾隻會愈演愈烈,那樣他肯定將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毋庸置疑,遭遇這種情況,劉文輝必將一敗塗地。他自己就是在與叔叔劉湘的內戰中折戟沉沙,如同讓蔣介石插手西康般成了敗家子,這顯然讓他對內戰心有餘悸。

因此,為了避免紅軍陷入絕境,劉文輝寧可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也要給紅軍留下一線生機。隻要紅軍能順利轉移,雙方就不必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

其次,劉文輝也在防範蔣介石借機染指西康。一旦瀘定橋被徹底炸毀,紅軍將陷入絕境,屆時蔣介石就有了調遣軍隊進駐西康的由頭。屆時,劉文輝這塊閑雲野鶴終將不保。

畢竟,蔣介石從未放鬆對西康的覬覦。在戰前,他就暗中派遣親信窺視劉文輝的動向,伺機將其剿滅。劉文輝也明白,蔣介石必將加緊在西康的布控,等待時機成熟後將其徹底削平。

因此,保留鐵索橋身,正是為了給自己留下一線生機。一旦日後與蔣介石決裂,這些鐵索說不定就能成為他尋求突圍的契機。這無疑是一個英明之舉。

當然,為了掩人耳目,劉文輝還在蔣介石麵前做了一番文章。他稱瀘定橋建於康熙年間,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文物分量,所以不忍親手將其炸毀。

事實上,蔣介石對於劉文輝這番說辭其實也是一清二楚的。但他權衡利弊後,最終還是放行了劉文輝的做法。在他看來,即便留下那些鐵索,紅軍想要就這樣全部渡河也是異想天開。何況當時國軍的火力壓製已臻化境,就算紅軍硬闖也難逃一個被全軍覆沒的下場。

因此,蔣介石才會對劉文輝處理瀘定橋一事喟然置之。不過,他顯然是低估了紅軍的決心。在遭遇重重火力壓製後,紅軍還是硬生生地利用鐵索渡過了大渡河,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這一役之後,雙方的關係雪上加霜。而劉文輝留下鐵索的決定,也為14年後他一個重大決策打下了基礎。

餘波未平:蔣介石懷恨在心謀求報複

飛奪瀘定橋之役,紅軍雖然最終渡過滾滾大渡河,但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幾萬人就此壯烈殉難,為長征踏平了一段崎嶇之路。

而對於劉文輝來說,這場戰役也給他帶來了沉重的代價。違抗蔣介石命令,保留了瀘定橋的鐵索,這無疑徹底激怒了蔣介石。從此,兩人之間的裂痕擴大到了不可彌補的地步。

盡管表麵上國民革命軍和劉文輝的西康軍閥部隊依舊是盟友關係,但雙方實際已經是水火不容。蔣介石日漸強大,而劉文輝也漸趨孤立無援,雙方注定遲早將一決高下。

事實上,蔣介石早已在暗中布局,準備趁機掃除劉文輝這個眼中釘。為此,他不遺餘力地將西康團團圍住,暗中征召親信弟子,伺機出擊。

1937年,蔣介石在西安遭到了張學良、楊虎城的"逼宮"事件,一度被軟禁。就在此時,蔣氏麾下大將張紹銘奉命率軍出擊,與劉文輝的部隊發生了一場小 *** 。

這場衝突被後世視為蔣介石與劉文輝開戰的導火索。盡管規模不大,但張紹銘率軍出擊已昭示了蔣介石狩獵劉文輝的決心。雙方就此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內戰。

1938年,劉文輝的西康軍閥部隊節節敗退,最終被蔣介石的軍隊完全包圍在了川西地區。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蔣介石更是親自督戰,力求一舉將劉文輝殲滅。

雙方的這場內戰持續了近兩年,戰火遍及四川、雲南等地。就連四川主要城市如成都等地,也淪為蔣軍和劉文輝部隊的戰場。無數平民傷亡,民不聊生。

這無疑是蔣介石對劉文輝在瀘定橋之役中"懷恨在心",所做出的報複行為。他早已暗下決心,誓要將劉文輝這個曾令他恥辱的老對手徹底剿滅。

然而,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一個更大的變故卻突然發生了。1938年,日軍發動了震驚中華民族的"武漢會戰"。在這場浩劫中,國民革命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幾乎喪失所有戰鬥力。

麵對來自東洋的鐵蹄,蔣介石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繼續剿滅劉文輝,還是先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在權衡再三後,蔣介石選擇了後者。他不得不暫時擱置與劉文輝的矛盾,轉而集中全力抗日。

就這樣,蔣介石雖然對劉文輝懷恨在心,但因時局所迫暫時未能了結這段恩怨。雙方的內戰也就此被迫中止。而劉文輝也因此獲得喘息的機會,為他日後東山再起積蓄了力量。

內憂外患下的意外轉機

蔣介石與劉文輝的內戰打得正酣,雙方可謂是您死我活的決一死戰。但就在這時,一個更大的變故卻突然發生——日本發動了震驚中華民族的武漢會戰!

這場浩劫給國民革命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原本雄厚的國軍實力在這場戰役中幾乎被夷為平地,戰鬥力遭到極大削減。麵對來自東洋的鐵蹄,蔣介石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麵,他誓要將劉文輝這個曾讓他在瀘定橋大受挫折的老對手一鍋端;另一方麵,日軍的瘋狂進攻又讓他不得不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在這個危急關頭,蔣介石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後者。

他不得不暫時擱置與劉文輝的仇怨,轉而集中全力應對來自東洋的鐵蹄。就這樣,雙方原本已進入白熱化的內戰被迫中止。劉文輝也因此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此前,蔣氏麾下的張紹銘等親信已經率領精銳部隊多次對劉文輝發起猛攻。雙方遍及雲南、四川等地的戰火已經燒到了成都等主要城市,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無盡苦難。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際,武漢會戰的爆發無疑如一聲驚雷,硬生生給雙方的內戰潑了一盆冷水。麵對來自東洋的鐵蹄,蔣介石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決定暫時擱置與劉文輝的矛盾。

這無疑給了劉文輝一個喘息的機會。他的西康軍閥部隊本已節節敗退,幾乎要被蔣介石徹底圍剿。可就在這個危急關頭,武漢會戰的爆發讓蔣介石不得不分散兵力,轉而集中全力抗日。

就這樣,劉文輝獲得了一線生機。此前他雖被重重包圍,但也未被徹底擊潰。而在武漢會戰爆發後,包圍圈被迫鬆動,他也得以喘息調度。

事實上,劉文輝也清楚,如果繼續與蔣介石對抗下去,他注定將一敗塗地。因此,武漢會戰無疑給了他這個瀕臨覆滅的西康軍閥新的生機。

結尾

麵對來自東洋的鐵蹄,劉文輝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拋棄舊恩怨、轉而加入抗日陣營。借助武漢會戰的機會,他開始遊移於各股抗日力量之間,積蓄著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而對於蔣介石來說,他雖然被迫暫時擱置了對劉文輝的圍剿,但想要徹底剿平這個心頭大患顯然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事實上,直到抗戰結束,蔣介石都未曾放鬆對劉文輝的警惕。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劉文輝雖然表麵上加入了抗日陣營,但他與蔣介石的舊怨並未就此了結。這段恩怨的最終結果,還要等到14年後一個天翻地覆的決定才得以見分曉。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602.html

“飛奪瀘定橋之前,劉文輝做的一個決定,讓他在14年後多了一條後路” 的相關文章

東漢時期的外戚為什麼飛揚跋扈連皇帝都敢下手 他們勢力為何那麼大

東漢時期的外戚為什麼飛揚跋扈連皇帝都敢下手 他們勢力為何那麼大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東漢的外戚們為什麼飛揚跋扈,外戚敢對皇帝動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東漢的外戚們為什麼飛揚跋扈,甚至敢毒殺皇帝呢?東漢的皇帝大多短壽,新上位的皇帝年齡幼小。長期以往,母族憑借和皇帝的血脈聯係,以及太後的縱容,勢力越發強大。按理說,外戚們因為皇帝的原...

董卓原本出身低層草根 董卓是怎麼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的

董卓原本出身低層草根 董卓是怎麼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的

對董卓是底層草根,是如何逆襲到人生巔峰,卻驟然失敗身首異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董卓在三國曆史上不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對於董卓的評價都是一邊倒,貼在他身上的標簽有“權臣”、“殘暴”、“亂臣賊子”、“驕奢淫逸”等等,都是一些貶義的詞語。看到這些標簽,我們不禁要問,既...

武則天和李治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兩人是真愛嗎

武則天和李治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兩人是真愛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武則天與李治是真愛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傳統曆史形成了一個固有觀念,普通人談情說愛天經地義,帝王之家便是一種虛無或浪費。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於人們寧肯相信潘金蓮曾經愛過武大郎,也不願相信唐玄宗愛過楊玉環。而當聖潔的愛情擺...

深受皇帝寵信,韓安國最後為何又會鬱鬱而終?

深受皇帝寵信,韓安國最後為何又會鬱鬱而終?

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成為了至高統治者,古代封建時期均為人治,皇上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韓長孺本名韓安國,長孺乃是他的字,他祖籍梁國成安縣,後徙睢陽。他在西漢可是一位大人物,早年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和雜家的學說,後侍奉梁孝王劉武,擔任中大夫之職,是劉武在七國之亂...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存在

對清朝是唯一一個沒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如果要問哪個朝代沒有昏君,那麼細細數來也隻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為清朝是封建專製的最後一個朝代,又是非漢族政權,所以對其有很多的偏見。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這頂黑鍋。甚至於,有人站出來為他說兩句話...

毛玠當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為何差一點將人殺了

毛玠當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為何差一點將人殺了

還不知道: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勸其迎接漢獻帝,後來為何差點被殺?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建安十八年(216年)五月,曹操進封魏王,但是曹魏集團內部卻並不平靜,發生了一件大事,追隨曹操二十多年的重臣毛玠被逮捕下獄!毛玠雖然在《三國演義》的沒什麼特殊的事跡,不過在曆史上還...

東漢末年袁術敢率先稱帝 袁術的實力究竟是什麼樣的

東漢末年袁術敢率先稱帝 袁術的實力究竟是什麼樣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袁術居然率先稱帝,他擁有多少猛將?實力究竟如何?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在董卓被殺後,...

襄樊之戰龐德沒有選擇投降關羽,是因為什麼?

襄樊之戰龐德沒有選擇投降關羽,是因為什麼?

襄樊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麵的最終形成的序曲,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一生的巔峰是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將曹操嚇得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於禁投降了關羽,龐德誓死不降,龐德曾一箭射中關羽,占了上風。試想,如果關羽把龐德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