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清朝亡了一百多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他們是誰?工資誰發?

中國曆史2小時前1

前言

中華文化的傳承體現在很多方麵上。古代社會在“婚喪嫁娶”上的重視程度隨處可見,其中在“喪”事上,更是追求“入土為安”之說。所以對於古代皇家貴族,他們更是得裏裏外外安排得事無巨細。

由此曆朝曆代除了我們熟知的文武大臣外,還有“守陵人”這一職位可供選擇。並且這一職位可能放在我們現在是避而不及,但放到古代社會可是爭相爭取的一職。

如此,古代“守陵人”一職有何吸引力?而清朝滅亡以後,為何流傳至今還有“守陵人”呢,他們的生活又依靠什麼來維持呢?

一、古人的重視

古人們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便會更加重視死後的安寧。就墓地的選址上也必然得是風水寶地,並且放在我們現在恐怕也還存在。

依照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在活著的時候便開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來修建陵寢,重視度更是出奇的高。

而且在他們認為山陵的修建又與國勢乃至自己的帝位情況有關,不論長短還是興衰隻要是涉及到了,便不會不去做。生前他們的生活就富貴奢華,死後自然也會有更高的追求。

要說最為重視之處恐怕還得是選址、守護、祭祀等事宜上。畢竟就清朝而言,就修建了不少陵墓。

清朝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溥儀退位,前前後後將近三百年的曆史,改朝換代皇帝都換了好幾任,再加上一些皇後妃嬪、皇子等,皇室貴族子弟數不勝數,人員數量上可謂也是家大業大。

作為天子,皇帝的喪葬最不能馬虎,其中我們熟知的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是清朝最為著名的陵墓,他們在選址等方麵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就清西陵而言,它就更換了不少位置。不僅當時有派遣大臣前去實地考察,更依據古籍、曆代帝王的營建之地等作為參考,在皇帝的全方位考慮下才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直到雍正八年,這一皇陵開始建造,長達六年的時間才得以竣工。不過這還不是真正的完成,因為後來也有建立起昌陵、崇陵等,這是皇帝的陵寢,自然也就有皇後、妃嬪的園寢,甚至是公主、阿哥陵。

總之,曆朝曆代的陵寢不管建在何處,都是離不開壯觀之說的。

清朝在營建之初,不隻是專注修建的任務,其中還有安排大量的人員前去擔任負責和守護的任務。負責的是什麼?當然是陵區的建造了,而守護的任務,也便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其中這些守護者多是八旗子弟,不乏是一些貝勒、大臣、侍衛等,總之身份、地位都不低。他們依靠朝廷的俸祿為生,承擔著建造、保護、維修等工作,一定程度上說他們在其中也算是手握重任。

不過就他們的生活狀況來說,還是很清閑的。畢竟無人管轄,又衣食無憂,在清朝可以說是爭相上任的一職。

二、清朝“守陵人”

但“守陵人”,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的。皇帝派去的自然是自己家族中人乃至忠誠度很高的人。

首先八旗子弟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藍旗出身的子弟後輩是首要選擇,畢竟他們守護自己的祖先是應盡之責,並且簡單來說自己家的人自己來守著恐怕最為放心。

還有就是朝廷親派的大臣了。雖然他們是聽命行事,但是守護陵寢可與處理其他朝政事務大不相同,甚至說在皇帝這的考驗會更大,除了認真外,忠誠是最重要的。

最後他們是主要看守者,但僅憑他們的力量進行守護恐怕還不夠。如此內務府便會派出一定數量的衛士進行守衛,這樣朝廷才能得以放心。

這項工作總歸是不如在朝廷建功立業來得快,這時就需要朝廷做出更加吸引人的地方了。除了官職、地位,恐怕最能拉攏人心的就是俸祿、待遇了。

相傳在清朝,普通百姓的生活無疑是養家糊口,好的年收入在二十兩的也有,雖說看著不多,但也足夠過得不錯。

乾隆時期,在朝廷任職的官員俸祿可不低。以三品的更高長官來說,他的年俸銀可達到了一百五十兩,並且還有什麼俸米折銀、養廉銀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名下的田地更是不少。

就連更低的官員,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俸祿二兩收入,再加上一些田地的收入,總歸是要比普通百姓好上很多的。

“守陵人”自然也算是一個職位,俸祿和糧米等自然是每個月都有的。再遇上什麼大日子,他們必然也是勞苦功高者,賞賜更是收獲不少。

所以這一時期的守陵人可謂是衣食無憂更悠然自得,遠離朝堂的爾虞我詐,怎麼不算是一件好差事呢?

不過,到了晚清時期,守陵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因為他們的待遇如何,是跟著朝廷的富裕與否走的。以晚清慈禧太後對自己大方,對其他人摳摳搜搜的作風看,守陵人的收入恐怕也大大降低了。

好在清朝滅亡時,還念著他們的祖宗,曾與民國 *** 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其無疑就是為了守住守陵人,其中工資就有明確提到。這件事對於民國 *** 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所以守陵人生活上還能過得去。

不過後來隨著局勢的變化,他們的日子也就不景氣了。更出現了盜竊、賣官等情況。但隨著我國的日子越來越好,他們也就不單單隻是守陵人,可以說他們守護的是一份文化,是一份傳承。

三、守護的意義

曆史是需要很多人去守護的,曆史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物件等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其中“關外三陵”,最早的始建於明代中晚期,他們建造完成後,又隨著曆史的變遷會進行改建和增建等。可以說它經過了很長的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曆史的見證者。

在清朝它的地位非常的崇高,就連後來的皇帝都得對其重視不已,由此才出現了我們所知曉的守陵人員,這份獨具特色的文化顯然在後世也需要重視和維護起來。

可以說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文化等方麵上都是一份曆史的縮影,對於我們了解和學習清朝的曆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語

因為“守皇陵”所以出現了守陵村,始終也是有忠誠之人的,他們將其傳承了下來,甚至緊密的聯係了起來。

清朝滅亡前,他們得以生存的源頭是皇陵。清朝滅亡一百多年後,同樣也息息相關。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產,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它都是我們所需要守護的,是一份責任所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5420.html

“清朝亡了一百多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他們是誰?工資誰發?” 的相關文章

妺喜為什麼被稱為紅顏禍水?她有哪些事跡?

妺喜為什麼被稱為紅顏禍水?她有哪些事跡?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詳,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夏桀的王後妹喜,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曆史上的記載也是非常少的,可當你聽到這樣的標簽,“紅顏禍水第一人”,“中國曆史記載亡國王後第一人”,“千古狐狸精第...

朱棣奪取朱允炆皇位後 其他兄弟為什麼不造反

朱棣奪取朱允炆皇位後 其他兄弟為什麼不造反

對朱棣奪朱允炆皇位時,其他藩王為何不反對,這些藩王在做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很早就確立了長子朱標為太子。並對駐兵進行培養,結果朱標的表現讓所有人都很滿意。不過朱元璋晚年時,朱標去世。這時朱元璋就開始糾結皇位傳給誰,是傳給自己的兒子,還是按照嫡...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夫差擊敗勾踐後,為什麼不直接滅掉越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說起吳越兩國的傳奇故事,除了老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陣斬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夫差擊敗勾踐,雙方進行和談的故事了。按照《左傳》的描述,這事兒沒什麼可說的,雙方隻是打了一場小仗,吳國雖然贏了...

後世是如何評價譙周的?有什麼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譙周的?有什麼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學者、儒學家、史學家。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幼年喪父,少讀典籍,精研六經,頗曉天文,成為蜀地大儒之一,門下有陳壽、羅憲等學生。諸葛亮擔任益州牧時,授勸學從事。諸葛亮死後,不顧朝令,前往奔喪。...

關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嗎 為什麼說關羽降漢不降曹

關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嗎 為什麼說關羽降漢不降曹

三國曆史之中的關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為何大家都說他降的是大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關羽這個人在中國的曆史之中有著許多撲朔迷離的地方,比如像關羽是如何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武聖代表的,為何中國民間的義氣文化之中說的最多的就是拜關公呢?但這些都不是我們...

劉秀作為一個開國皇帝 劉秀為什麼延續漢作為國號

劉秀作為一個開國皇帝 劉秀為什麼延續漢作為國號

劉秀作為開國皇帝,為何要繼續沿用“漢”這個國號?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劉邦從微末之中起義,推翻大秦,打敗項羽,最後立下大漢朝,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東漢的創立者是劉秀,也是劉邦的血脈子孫。其實按照我們一些人的想法,當時劉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明末時期有哪些農民起義軍領袖投降了明朝?

明末時期有哪些農民起義軍領袖投降了明朝?

明朝,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明末崇禎年間,明朝軍隊和關內的農民起義軍鏖戰十數年。期間,有明軍將領投降農民起義軍,轉身成為推翻明朝的急先鋒。同樣,也有農民起義軍將領被明朝招安,轉身拿起刀槍,砍向曾經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魏延如果代替馬謖鎮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嗎

魏延如果代替馬謖鎮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嗎

對魏延替代馬謖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說好守是因為諸葛亮足夠重視,給的兵力還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務不是攻城也不是消滅魏軍,阻擋魏軍不要過境就行;說不好守是因為街亭無險可守。馬謖是蜀漢陣營中青代的佼佼者。滿腦子兵書,一肚子經典戰例,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