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1-01)3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中國曆史上,臨朝聽政掌握中樞大權的太後有不少,不過沒有一位的曆史功績比得上北魏的馮太後。影視劇《錦繡未央》的女主人公就是以她為曆史原型塑造的。

    北魏馮太後(441~490年)的人生經曆極富傳奇色彩。她本是漢女,祖父曾做過五胡十六國時北燕國的國君。馮氏生於北燕被北魏滅亡幾年後,幼年時父親馮朗被北魏孝武帝下令誅殺,她被沒入後宮成為一名奴婢。在姑母馮昭儀的幫助下,馮氏沒有吃太多苦,反而出落得有沉魚落雁之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12歲就繼位登基,有一次他在宮中偶遇馮氏。《魏書》十分八卦地記載了兩人的邂逅:

    “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鹹曰‘然’”。

    就這樣,馮氏成了拓跋濬的妃子。兩人感情十分深厚,456年,文成帝封15歲的馮氏為皇後。同年,妃子李氏同文成帝所生的拓跋弘以不足兩歲的幼齡被立為太子。

    其他朝代,皇帝的妃子巴不得“母憑子貴”。可在北魏,卻有一項“子貴母死”的奇葩製度,凡後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未來的母族擅權。於是拓跋弘生母李氏被賜死,馮後擔當起了養育太子之責。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

    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僅25歲。11歲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北魏獻文帝,馮後被尊為太後,臨朝聽政。當時因為新君年幼,政局動蕩,權臣乙渾圖謀不軌,馮太後定策將其誅殺。

    467年,獻文帝妃子李夫人生下一子拓跋宏。馮太後得知長孫出世後大喜,將朝政歸還於獻文帝。469年。拓跋宏被立為太子,生母李氏依據“子貴母死”的製度被賜死,這一幕同文獻帝當年成為太子何其相似,恍若一個曆史循環。

    還政後馮太後還不到30歲,正值女人大好年華的她開始琢磨起自己的第二春。結果獻文帝感覺丟失了顏麵,找了個借口將馮太後最喜歡的情人,宿衛監李奕處死。馮太後得知後大怒,兩人關係破裂。471年,獻文帝被迫退位,成為年僅17歲的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獻文帝之子拓跋宏以4歲幼齡登基,這就是北魏孝文帝。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是被馮太後毒殺。馮太後再次臨朝,被尊為太皇太後。

    馮太後在北魏獻文帝和孝文帝時期實際掌權約二十年,成功實施了大量的社會政治改革。諸多改革中,她和孝文帝主導的土地公有製改革影響最為深遠,不僅後來的西魏和北周將之奉為圭臬,之後還被隋朝所繼承,最終唐代以北魏的土地公有製為模版分配土地,國力日盛,達到了自西漢後又一個封建王朝的巔峰!

    圖 491年北魏疆域圖

    說起封建王朝的土地改革,王莽和晉武帝司馬炎都曾想要在全國推行,改為公田製和均田製。可惜在他們所處的年代,世家和地主豪強盤根錯節,土地所有權極其複雜,改革均不了了之。

    然而到了北魏時期,中原大地在經曆多次戰亂後,大片土地拋荒,恰巧又有大批逃避戰亂的人沒有土地耕種,這一特殊的情況反而讓北魏這一少數民族政權陰差陽錯的擁有了將土地改革徹底推行下去的客觀條件。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給事中李安世向馮太後和孝文帝建議,由官府主導土地改革,將天下土地分給人民(《魏書·列傳第四十一》李孝伯附李安世傳)。北魏朝廷製定了極為詳細的規章製度以確保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

    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

    ……

    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

    ——《魏書·食貨誌》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

    圖 石槨 北魏 山西博物院

    朝廷規定:年滿15歲男子可以得到四十畝露田,女子減半,另外若每戶擁有一頭耕牛可得到30畝露田,但每戶上限4頭耕牛,再多官府也不再授田。如果土地因為地力不夠需輪作的,官府根據輪作具體情況授田畝數翻倍。受田人年老下不了地或死亡則露田會被官府收回,耕牛如果死去,官府也會將因為牛多分的露田收回。

    除耕田外,北魏朝廷還對桑田做出了分配。在古代,種桑養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農業活動。土地改革早期,官府在能種植桑樹的地區授予每人20畝桑田,要求在這20畝地裏規定期限內至少種活50棵桑樹、5棵棗樹、3棵榆樹。因桑樹需要多年生長和長期精心培育,並不適合土地流轉,因此朝廷規定桑田為永業田,受田人死後可以傳給子孫,官府並不收回。

    圖 采桑圖 畫像磚

    另外,北魏朝廷對百姓的宅基地、菜地,以及地方官員的公田均做出了詳盡的規定。比如每三口人可以分配到一畝宅基地,地方官員按照職位分到麵積不等的公田,離任時必須全部上交給繼任者,否則要判刑。

    除此之外,北魏的這次土地改革還有許多細則。

    在馮太後的強力推動下,土地所有製改革順利實施,北魏農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國力也達到空前鼎盛。公元490年,馮太後去世,時年49歲。馮太後生前使北魏成為文明國度,死後諡號為“文明”,又被稱為“文明太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1/92297.html

    “馮太後何以被稱為文明太後?千古以後做了哪些改革?” 的相關文章

    康熙臨終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為什麼?

    康熙臨終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為什麼?

    無論是曆史上,還是影視劇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關鍵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話:皇家沒有父子,隻有君臣。直白點說,在皇權跟前,毫無親情、友情可言。康熙雖然經曆了慘烈的九子奪嫡,但是對於孩子和經營一輩子的王朝還是很放心不下的,在臨終之前,曾秘密地...

    俞通淵是誰?藍玉案他為何沒有被清算?

    俞通淵是誰?藍玉案他為何沒有被清算?

    藍玉案為明初四大案之一,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誅殺大將藍玉,繼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曆史事件。“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還是小肚雞腸?我們先來欣賞一首他寫的詩: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所謂言為心聲,...

    乾隆對權力如此癡迷 乾隆為何還早早退位給嘉慶

    乾隆對權力如此癡迷 乾隆為何還早早退位給嘉慶

    乾隆愛權如命,卻為何早早讓位給嘉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乾隆帝是清朝曆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首先,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帶上了巔峰。同時,乾隆對於權利過度癡迷,做了那麼多年的統治者,甚至不願意離開政治舞台。後到了一定的年齡,他便...

    孟光:三國時期蜀漢大司農,個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國時期蜀漢大司農,個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是東漢太尉孟鬱的族人,三國蜀漢大司農。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漢靈帝時為講部吏。後因董卓之亂而逃入蜀,劉焉父子待其以賓客之禮。孟光博覽群書,無所不讀,尤其喜歡讀三史,精通漢家舊典。喜歡春秋公羊傳卻嘲諷左氏春秋,來敏因此常常和孟光發生爭論。劉備定益州...

    有哪些與羊琇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羊琇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晉時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與才女辛憲英之子,景獻皇後羊徽瑜的從父弟,西晉名將羊祜堂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學問而有智謀。年輕時,與司馬炎同門。司馬炎任撫軍將軍後,以為參軍,遷左衛將軍,封甘露...

    三國時期周瑜是什麼出身?他選擇跟隨孫策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周瑜是什麼出身?他選擇跟隨孫策的原因是什麼?

    周瑜是東吳名將,在年少時與孫策交好。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準備脫離袁術自行創業的孫策,寫了一封信給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來投。從此,周瑜成為孫策身邊不可或缺的心腹將領,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孫權,為東吳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孫權稱...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如此放心 康熙為何還害怕太子奪權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如此放心 康熙為何還害怕太子奪權

    還不知道:為什麼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康熙卻很怕太子胤礽奪權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有的沒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雖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由鮮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雖然沒能實現統一中原,但在一統北方、推動佛教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魏時期還有一種殘忍的繼承方式,那就是“子貴母死,立子殺母”。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北魏後宮中的女性,隻要生下男孩並被立為太子,就會被賜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