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名句背後究竟有啥隱情和邏輯

中國曆史25秒前1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一句諺語,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講的便是東晉政治家王導和周顗之間塑料友情的故事。

上述這句名句給人的之一感覺很容易是王導先生自我反思之後對良知的懺悔,但其實故事本身的核心邏輯卻在於政治友誼的維護和運營上。王導對周顗這個所謂的朋友,是動了一招借刀殺人的。但從邏輯驅動上,引發朋友反目的主要責任卻在周顗這個受害者身上。

這麼說可能有點拗口,但其實大家隻要反複進行“你不殺伯仁,伯仁為什麼會因你而死?伯仁因你而死,你為什麼又要強調你不殺伯仁?”這樣的邏輯推演,就能感受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故事的主角周顗字伯仁,出自汝南郡望的周氏家族,家在汝南郡安成縣(今河南省汝南縣王崗鎮一帶)。

這種世家子弟在那個年代和社會,隻要不從小且一直瞎胡鬧,基本上都是能混出點名堂來的。周顗自幼刻苦勤學,博覽群書,知書達理,再加上他人長得很是帥氣和家境優勢,成年後,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高富帥。

公子哥們的大圈子內也是分各種小圈子的,周顗因為過於潔身自好,所以被周圍很多偏好於吃喝玩樂、欺男霸女的公子哥劃為了不合群分子,批判為愛裝清高分子。

可其實周顗隻是選擇了堅持主流的人生算法而已,與狐朋狗友吃喝玩樂太浪費時間和精力,會影響自己的社會形象。至於你們這些社會邊角料對他的排斥和批判,對周顗來說,他根本就毫不在乎,因為你們很難對他的人生發展正向做功。

潔身自好、克己複禮的周顗在族中長輩以及社會名流心目中的印象日益高大上起來了,這孩子從不亂來,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久而久之,當時的士族名士賁嵩、戴淵等人也慢慢成為了周顗的粉絲。尤其是戴淵,當年被朝廷征辟之時,急著去洛陽謀前程,卻先抽時間專程趕往汝南去拜訪周顗。

從廣陵郡到汝南郡,路有多遠,戴淵的心就有多虔誠!

兩人的初次見麵,互相恭維之後必然也有互相較量,因為以後的秩序得定下來,免得大家搞不清誰才是真正的大哥。結果,一向能言善辯的戴淵被周顗教做人,基本上插不上啥話,算是被周顗深深折服了。

被周顗折服了的戴淵離開汝南之後,逢人就給周顗打廣告,說周伯仁是天下英才,年輕有為,將來必成大器。這樣的偶像和導師,大家值得擁有。

作為當時有口皆碑的後起之秀,周顗很快就得到了入仕的機會,但是周顗覺得自己還需要進一步厚積薄發,所以一再拒絕了。

直到弱冠之年,他繼承了父親武城侯的爵位,才出任了朝廷的秘書郎。

“八王之亂”時,周顗先是遷任了尚書吏部郎,後為東海王司馬越之子司馬毗屬下的長史。親眼目睹司馬家那一地雞毛的內訌之後,周顗心灰意冷地歸野了。

永嘉之亂時,周顗隨大流地逃往了江南以全家族和生活。

在偏安江南的歲月之中,周顗作為北方士族的知名人物,和亟需流量明星保駕護航的司馬睿,一拍即合地互相需要著,從而成為了司馬睿手下的重臣。也因此,周顗和東晉政權的總設計師王導相交莫逆。

建武元年,即公元317年,司馬睿登基稱帝,東晉正式掛牌上市了。周顗憑借能力和聲望,被委以重任,成為了司馬睿的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

司馬睿稱帝之後,急於證明江南隻有一個老大,所以跟背後的資本大佬琅玡王氏開始鬧翻了。從而導致手握重兵的王敦在永昌元年(322年)舉兵殺向京城建康。

王敦帶兵從江州殺向揚州之時,王敦的堂弟王導和一眾在京的王家子弟相當尷尬,這是啥搞法?你王敦舉兵在外,司馬睿確實無法把你怎麼樣,但是我們身在京城,是非常容易被“連帶考核”的。

於是,王導就經常帶領族人跪在宮門前請罪,企圖用這種方式自證清白。王導這種自證清白的方式其實是沒啥含義的,你哥王敦確實造反了,司馬睿如果想要絕後患或者泄憤,他確實有足夠的理由殺了你們全家,至於你們是不是真的很無辜,確實不重要。

但幸運的是,司馬睿這人是一個優柔寡斷且外強中幹的人,身邊重臣刁協和劉隗多次勸他殺掉王導等人以震聲威,他因為王導一直是他背後監護人的原因,不敢下手。

期間,備受司馬睿信任的周顗入宮辦事被跪在宮門外的王導給逮著了,便央求他在司馬睿那裏替自己美言幾句。鹽多不壞菜嘛,多個人幫自己說話,勝算總是會大一點。

不知道是事關重大還是性格高冷,周顗並沒有搭理老淚縱橫的王導。

但是,入宮之後,周顗卻實事求是地給司馬睿彙報了自己的看法,不管王導是否參與了王敦之亂,這個人暫時還真不能殺。因為東晉這個新生的攤子,基本上是他在背後設計和搭建的,要是把他給哢嚓了,很多搖擺不定的勢力會因此走到朝廷的對立麵。

司馬睿其實也沒那個尿性敢跟自己的導師王導掰手腕,於是覺得周顗那番話聽著特別順耳,便把周顗留在宮中喝了一頓大酒表示“你說得很好”。

周顗本來就比較好酒,再加上又是老板請客,激動的小心髒砰砰地跳,結果一不小心就多喝了兩杯。

周顗出宮的時候,發現王導還擱那跪著呢。

王導一發現周顗喝得蠻嗨地從宮裏出來,便趕緊滿懷希望地想打聽內部消息。但周顗覺得這事必須要司馬睿親自給你官方答案才好使,我也是一個打工人,怎麼好給你答案呢?說沒事了,萬一司馬睿突然肘起來了,就是要拿你王導殺一儆百呢?說司馬睿還是沒有原諒你王導,那不是逼著你王導走極端嗎?所以,繼續沒搭理王導,而跟身邊的人說模棱兩可的反話,說自己要努力殺賊,以後換個更大的官當當。

致醉而出,導猶在門,又呼顗。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鬥大係肘

這事鬧得王導心裏很不愉快。不是說都是好兄弟嗎?咋就這麼現形呢?我擱這遭罪,你在宮中胡吃海喝,然後還一副高不可攀的樣子,揚言要踩著王家的屍體上位。周顗呀周顗,你這是太不把我王導當兄弟了。

但周顗回到家裏後,覺得和王導畢竟朋友一場,於公於私都應該幫王導多說幾句好話,便再次寫下了替王導一家求情的奏疏,派人送進宮去給司馬睿。

但沒過多久,司馬睿和王敦之間的互撕就分出了勝負,脾氣大但是本事小的司馬睿徹底慫了,跟王敦打感情牌無效之後,讓王敦率軍入京了,自己成為了可想而知的傀儡皇帝。

手握生殺大權的王敦,自然是要進行相應的政治清洗的。但因為自己常年引兵在外,對於京城的一些內幕可能了解並沒有弟弟王導那麼清楚,所以很有必要找王導商議和確認“希特勒名單”。

最開始,王敦因為周顗和戴淵是南北之望,並沒有打算殺周顗,而是打算拉攏他們,讓他們位列三公。

敦既得誌,問導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所疑也

但王導對於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所以故意不表態。

導不答

都是高級玩家,你王導不表態,王敦自然就明白你這是瞅這倆人不得勁呀。於是,便進一步降檔次試探,說三公的待遇確實高了點,要不先給個尚書台的工作如何?

又曰:若不三司,便應令仆邪?

一直在生悶氣的王導繼續擱那修閉口禪。

又不答

前後兩次被弟弟王導暗示的王敦終於明白點啥了,於是試探地問:要不把這倆人給殺了?

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

王敦繼續不說話。

導又無言

舉薦的時候不表態,那就是反對,追責的時候不開口求情,那就是同意。深諳職場潛規則的王敦秒懂,立馬就把周顗個戴淵那哥倆給砍了。也不知道戴淵到了陰曹地府了解了真相,心裏會作何感想?

但是,王導並沒有因為周顗和戴淵之死而讓往事都隨風,他到宮中去整理了自己在宮門口演苦情戲那段時間司馬睿和群臣之間的往來文字檔案,看看誰反對、誰支持曾經比較“落魄”的自己,結果卻發現周顗是真正使勁幫助營救自己的好同誌。在奏疏中,周顗說願意以周家數百口性命擔保,王導不會謀反,奏請皇帝刀下留王導一族人身家性命。

導後料檢中書故事,見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完了,冤枉好人了,人家周顗以全家數百人的性命為自己擔保,自己卻因為內心中那點小憤怒而對周顗落井下石、見死不救,這良心難安呀!再說,這事要是傳出去了,以後自己可怎麼做人呀?

於是,優秀的表演藝術家王導同誌對著自己的幾個孩子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上述“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故事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也就是一起因誤會而誕生的悲劇。

但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卻並不一定是很多人都讀懂了的,否則,當下現實生活之中一定不會有那麼多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

首先,在周顗身上,我們應該反思的之一個問題是抱大腿的事情。我們現在很多人眼睛往上看,對於那些身份和地位高於自己的人根本沒啥抵抗力,隻要有機會就會不管不顧地衝上去抱大腿。這其實是不對的。

其實我們的社會關係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隻有適合與否。有些外表光鮮亮麗的人,其實並不一定適合你去結交。因為他帶給你的不一定是福,而極大概率是禍。

司馬睿是什麼身份?他就是一個公推的法人代表,能力和實力基本上都可以忽略。個中道理,大家想一想很多被人借身份注冊公司的人就知道了,在工商登記中,你是老板,但其實在那個注冊公司中,你啥也不是。

如果周顗真的活得通透,是不應該和司馬睿走得太近的。因為司馬睿一旦登上皇位,他就不是司馬睿了,而是皇權的象征,是利益的焦點。你跟他走得太近,容易被人貼標簽,而且是那種一出事就要人命的標簽。

王導為什麼求你幫忙,而不是求其他人幫忙?人家作為東晉的總設計師,把持朝政多年,除了你之外就沒幾個朋友或者馬仔了?他隻是覺得你和司馬睿關係好,說話好使而已。如果你周顗是個普通人或者跟司馬睿關係很一般,王導是不會苦苦哀求於你的,且事後也不會對你痛恨不已的。因為找人幫忙的人一般都會根據對方的狀況有個心理預期的,他覺得這事對你來說是舉手之勞,你沒幫他,他就會記恨你;但如果這事對你來說也是難於登天,你幫不幫他,他都不會太過於計較。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人啦,有時候真的要有點自知之明,不要覺得所有的結交權貴都是一件好事。通常地,如果你覺得你能適應某個圈子,才去結交那些圈內人,是比較理性的。若過於強行、世俗地走上層路線,往往結局不會太好。王敦後麵為什麼要殺周顗,不就是因為你跟司馬睿關係好,且自身名望大嗎?

其次,希望大家能借這件事情,認真地思考一下“表達方式”的問題。

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把“問心無愧”掛在嘴邊上,但是請問,得不到別人認可的“問心無愧”能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周顗進宮的時候,王導求你幫忙說好話,周顗一言不發,這實際上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這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情,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沉默確實是更好的表達。老謀深算的王導其實不會因此而懷恨在心的。

周顗進宮之後,幫王導在司馬睿那裏求情,算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不想得罪王導,這事其實幹得也沒毛病。

周顗出宮之後,繼續不搭理王導,依然沒問題。因為都是高級玩家,將來王導是會知道你曾經幫他出過力的。你也不會因為在光天化日之下和王導眉來眼去而引起其他人的非議。

但周顗喝醉了酒,牛逼哄哄地說反話就相當有問題了。你不光當眾打臉王導,還進行了政治表態,於公於私,王導心裏都不會太舒服。

有人會說,這是周顗在給自己進行忠臣人設包裝,但包裝自己不是這麼包裝的。因為你已經幫王導在司馬睿那裏求情了,你的政治立場已經備案了,再怎麼包裝都沒用了。事情曝露之後,包括司馬睿在內的所有人都會把你當成王導的同黨。

其實,周顗最後的表達方式,就是將沉默進行到底。你隻要不亂說話,別人就不會對你的言語有啥過分解讀。但遺憾的是,周顗給自己加台詞了,而且是相當不合時宜的台詞。

你明明幫了王導,卻非要發酒瘋地把人家懟一頓。你可知道這是關乎人家整個家族命運的大事?這是都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雷區!所以,咱們真的要搞清楚,什麼事是必須要實事求是的,什麼事是可以適當胡說八道的。有些人,動不動就說要弄死別人,完了之後說自己是開玩笑的,要別人莫介意,可能嗎?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思考一下“情緒管理”的問題。

盡管伯仁之死,主要是他自己作的,因為他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遊戲之中,並沒有做到必要的嚴謹。但反觀王導,他其實也是有問題的,那就是他過於相信自己的情緒認知了。

你周顗身為朋友,三番五次地冷落我,還公開表態要與我們王家為敵,這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所以我斷難接受。這一點其實可以理解的。

但是,畢竟事關生死,你不能因為自己有點憤怒,就幾乎是借刀殺人地把周顗置於死地呀。你完全有機會和有能力把事情暫時按壓下來,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再去做決定。玩了一輩子高端局的你,是不可能不知道哥哥王敦找你商量怎麼處置周顗、戴淵的背後用意呢,也是不可能不明白你的沉默會給王敦帶去什麼樣的暗示的。你的沉默,其實就是無聲的判決書,你想周顗死。

一個人,永遠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刻去做任何重大決定。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後悔藥可買,所謂的追悔莫及,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你王導害死了周顗之後,流著淚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樣真的能讓你良心安寧嗎?真的能讓周圍的人完全釋懷和接受你和周顗之間的塑料友情嗎?

總而言之,王導和周顗之間的友情是相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的。總體而言,太過於自我的人,其實基本上都很難平衡好利益和情感之間的關係的。

在情感上,王導和周顗可能都確實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朋友,畢竟有事願開口、願幫忙,這就是一種情感認同。但是,在利益上,兩人其實並沒有把對方視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王導,他幾乎是把自己的主觀感受淩駕在了周顗的生死之上。

痛定思痛,其實“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類的事情,幾乎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容易隨時發生,因為誤會而互相傷害,這難道不很常見嗎?

當下很多人其實都生活在一種浮躁的情緒之中,什麼兄弟、朋友、閨蜜、死鐵,張口就來,感覺他們就是搞情緒批發的一樣,隻要高興了,誰都是他們患難與共的親人!但一旦發生一點什麼不愉快,瞬間就變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你死我活的仇人,這其實真的很沒有必要。

請相信,通常的呼朋引伴,往往是沒有太多價值和意義的。酒肉朋友,往往越少越好。真正能一心相交的朋友,不管是誰,都不會太多。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精神和情感的世界裏,其實不會太過於富有,所謂的精神富有其實大多是享受孤獨。

我們交朋處友,一定要找那種三觀相似、級別對等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才能與自己同氣相求並盡可能減少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利字當頭的感情,一旦不平衡、不對等,就會產生埋怨和報複,就注定會分道揚鑣!

另外,朋友之間的相處,一定要以真誠為先。朋友之間的一些互相幫忙和幫襯,小事應以不計較為主,大事應以有一說一為主。咱能做的、願做的,事先擺明車馬地說清楚,或者達成共識與默契,這樣會更容易減少一些相互埋怨。

有些人在感情之中比較追求所謂的默契和包容,這是沒問題的,但一定要記住,默契和包容是建立在有效溝通的前提下的。比如夫妻關係中有一句話叫做“家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說得夫妻雙方好像就不能講道理、正常溝通一樣。其實這句話的核心意思是勸我們不要認死理、不要過於較真。

感情不是磁鐵石,自然吸引其實是很難的。永遠不要輕易指望別人能秒懂你的內心世界,因為你會發現別人很難真正懂你,而你也不一定懂別人。

在人性之中,或許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我們評價和判斷情感的時候,切記不能過於站在利己角度去看問題,而是應該去“大膽懷疑,小心求證”,不能聽風就是雨,也不能過於迷信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斷。比如王導看到的周顗,就不是真實的周顗。

如果我們真正在乎某些事情和感情,即便不可能時時刻刻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但是一定要在重要關頭、緊急大事上去換位思考,去慎重、客觀地研究、調查。千萬不要大事小事,全憑自己的情緒說了算。

請相信,人生的得失,整體上會趨於平衡的,有得必有失。比如王導,他在利益上似乎是個贏家,但是他那“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良心債很有可能成為他永遠的心理負擔。

世事洞明即文章,人情練達皆學問,這世間的一飲一啄皆是有因果緣由的!所以,希望大家就“伯仁之死”這麼一件事舉一反三,努力活成一個通透的人。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3705.html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名句背後究竟有啥隱情和邏輯”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趙雲的一生有多少兒子?分別是誰

曆史上趙雲的一生有多少兒子?分別是誰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卓越功勳,被追諡為順平侯,在《三國誌》中,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共列一傳,可見其地位不低。趙雲一生忠勇,身經百戰,毫發無損,最終病死,善終了。趙雲有兩個兒子...

曆史上秦始皇能一統天下建立秦朝,到底有何厲害之處?

曆史上秦始皇能一統天下建立秦朝,到底有何厲害之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伯翳輔禹,治水有功,舜賜姓嬴。為殷諸侯,父子助紂,周武誅來。非子養馬,周分秦邑,成為附庸。秦仲被殺,五子破戎,西垂大夫。襄公護周,賜奪歧西,始建諸侯。秦人在周朝之後的很長時間裏,一直被中原各國認為是和戎...

劉備入主蜀漢地區本就美女無數 劉備為何還要娶一個寡婦

劉備入主蜀漢地區本就美女無數 劉備為何還要娶一個寡婦

還不知道:劉備拿下成都後,坐擁美女無數,為何偏偏娶了一個死了丈夫的吳氏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劉備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終於在公元214年5月占領成都,取代劉璋成為了新的益州之主。我們在看《三國誌蜀書》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成都美女如雲,劉備為何娶了一個死了丈夫的...

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正史上稱其“性度...

曆史上的諸葛亮很厲害嗎 和演義中的一樣嗎

曆史上的諸葛亮很厲害嗎 和演義中的一樣嗎

對曆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有演義史裏演繹的那麼厲害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曆史上的諸葛亮真有那麼厲害!在中國廣大民眾的認識裏,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謀略的代名詞。而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把諸葛亮的智才寫得天花亂墜。羅貫中這麼做,其實是不大好的。誠...

乾隆退休後還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乾隆退休後還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對乾隆主動提出退休,在當太上皇的三年裏他都做了些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我國古代,隻要一天當上皇帝,到死就還是皇帝,在沒有被篡位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會一直幹到駕崩為止。所有的皇帝在勞累的同時,也享受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哪怕在他們年老之後,完全有機會把權力...

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對漢獻帝到底有多好

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對漢獻帝到底有多好

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對漢獻帝到底怎麼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說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電視版的《三國演義》,因為電視改編、文學創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一個“建雄”。而那句話也成為了人們對曹操的印象“寧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但事實上,曹操一生...

李衛作為雍正的寵臣 雍正死後乾隆是怎麼對待李衛的

李衛作為雍正的寵臣 雍正死後乾隆是怎麼對待李衛的

還不知道:雍正死後,乾隆是如何對付李衛的?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李衛當官,曆經康雍乾三朝,雖然是花錢辦來的官職,在任期間卻又十分清廉;李衛出身富裕家庭,但對官場貪腐又深惡痛絕;身為一個漢人官員,在雍正年間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邊三大寵臣之一。從李衛的人生經曆和...